《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文:紀鏨 想發筆橫財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咱們都背誦過的,陶淵明先生的名作《桃花源記》。

遙想當年苦哈哈的學生時代,心裡特別煩,學這篇課文時太有代入感了。

那會兒在初三的教室裡,我喜歡把屁股託在板凳後面,身子趴在桌子上。

一邊前後瞎幾把晃,一邊美美地幻想:帶上班花,逃離學校,過上“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生活。

興之所至,我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問正在解二次函數的女同桌:“乃不知有物理化學,無論英語”,我這句造得咋樣啊?

我X,太美了。我自己感嘆。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06年獲國際大獎的《桃花源記》國產動畫。嚇出了一身冷汗,童年美夢一下就被幹碎了。

與此同時,我這次還讀出了點暗黑成年人的味道,並研究了幾種新視角下的《桃花源記》。

1


讓我們跟隨動畫先簡單回顧一下這篇課文。動畫做的很牛逼,段末會有完整版。

猴急的同學可以先去,不急的兄弟抄傢伙跟我上!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結構,開頭第一個鏡頭就把我鎮住了:跟隨漁民沒找到桃花源的武陵太守,認定漁民撒了謊,正在把他吊在樹上抽。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詭異的是,這個漁民的哥特畫風: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臉型古怪。胳膊像用螺絲釘栓住的,可以360度瞎晃不說,身體還裸露著清晰的排骨條,瘦到皮包骨頭。

雖然說借鑑了皮影戲,可做成這樣,整體就是給人帶來很強的不適感。

太守鞭子還沒抽完,南陽的劉子驥來了。他聽說了桃花源的故事,很感興趣,專程趕來。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劉子驥跟太守求情,把漁民救下,並帶回到了家中。讓他講講發現桃花源的過程。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與原文不同的是,動畫在此處做了劇本優化:把漁民發現桃花源的過程,做了戲劇化處理。

首先突出的就是漁民的窮,世代靠打魚活著,可鏡頭下一網網打上來的全是死魚爛蝦。直到最後一網,打上來了一條小錦鯉。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漁民嘆了口氣,“罷了罷了”,大發善心,就把它給放了。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結果東晉的錦鯉和2018年朋友圈中的一樣給力,吸一口仙氣,直接就推著漁船狂奔了起來,一路給送到桃花源入口。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漁民順著入口就進入了桃花源。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這漁民進去後,跟村民們一頓聊天,發現這裡賊落後。

竟然問他現在是秦幾代了,就連漢朝都不知道,更別說是魏晉了。

但這裡卻有個異常牛逼之處:天下大同!

這裡的百姓沒有苛捐雜稅,人人有地種,有飯吃,特別安居樂業。大跨步就搞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賊拉高,人還熱情,挨個請他回家吃飯。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每家端上來的都是他好幾年沒吃過的好東西,一連吃了好幾天,可算是解了饞。

但有一點請大家留意,動畫中給桃花源的每一個人,都戴上了面具。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可這又不是化裝舞會、蒙面派對啥的,都戴個面具,是幾個意思呢?

漁民在桃花源吃喝玩樂幾天後,就回去了。然後回頭再想找,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這地兒了。

動畫的結尾處,去找了幾次桃花源未果的劉子驥,架不住身子太虛,提前掛了。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剩下漁民一個人兒,再也沒人信了。漁民在臨死之前,種下了一顆從桃花源帶出的桃核,看著它一夜長成像桃花源中那樣的桃樹。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就像寓意人間依然存在著希望,動畫結局還算挺暖的。

結合歷史背景,大家很容易知道:

當時東晉的老百姓過得很苦。國家整個兒四分五裂,天天互相捶來捶去,導致了政府苛捐雜稅猛如虎。

而經不住折騰的,古代官場界第一辭職先鋒——陶淵明先生,就幻想出了這個故事,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

因此,語文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作者幻想出來的美好生活。

可經過一番仔細研究,我現在想問問語文老師,你確定這是作者幻想出來的美好生活?而不是陰間生活嗎?

2.陰間說


首先,讓我們根據課文仔細還原一下,這個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路徑。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漁人先看到了山有小口,好像有光,於是就進去了。

一開始很狹窄,走了幾十步變寬敞了,就進了桃花源。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課文中說的,是這樣,沒錯吧?

可是我告訴你,這個結構就是典型的魏晉時期的墓道。

根據徐蘋芳對《大漢原陵祕葬經》的介紹與分析,秦漢魏晉時期,墓道的入口做成前窄後寬,目的是為防盜墓。

比如前幾年新聞報道的那個曹操衣冠冢,就是如此。

而民間為了避忌死人,是不會把村社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後寬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不就和死人一樣了嗎?

被找到的另一個證據是,與陶淵明同一時代有個人叫郭璞。他是中國風水界公認的風水鼻祖,巨牛逼,是個真·大師,寫過一本《葬經》。

《葬經》裡說:門前桃桑,為大凶。

我們來看原文: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桃桑都是聚集陰氣的。

墓道結構,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陰,有桃樹辟邪。這些當時的墓地標配,在《桃花源記》全齊活了。

陶淵明和郭璞的活躍時間,只相差短短几十年。這種違反當時社會風俗的大bug,陶淵明這種大文人會注意不到嗎?

當然,僅憑這點,可能還不夠信服,有過度解讀的嫌疑。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說明那個漁夫誤入的就是陰間,還遇到鬼了。

課文中說,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為躲避戰亂在此定居,從此代代與世隔絕,一直到了東晉時期。

看清楚了,他們是一直與世隔絕,從未與外界有任何接觸。

可是作者提到,從秦末到東晉時隔五百年,這群人穿的衣服居然和外面人一模一樣。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而實際情況,東晉時期,漢服明顯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響。其衣服款式和500年前的大秦朝,真不一樣啊。

衣服從哪裡來的呢?

其中一個推測,這些人穿的衣服是祭祀的時候燒過去的。

這也就解釋了動畫中,給他們戴上面具的原因:身體靠衣服能遮住,可臉沒法子,只能靠戴面具了。

這個推論邏輯上沒有問題,可問題就出在了關鍵證據“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上,這句話翻譯歷來存有爭議。

有的學者認為,“外人”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有的則正好相反,認為是外面世界之外的人。

那有沒有靠譜的人,曾科學地考據過這事兒呢?

3.塢堡說


有!被稱作“能發千古之覆的史學大師”、教授的教授、百年清華四大哲人、前輩史學四大家的,陳寅恪,專門研究了《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

1936 年,陳寅恪在《清華學報》 發表了題為《桃花源記旁證》一文。

這位優秀的歷史學家,從浩瀚的史料當中,鉤沉舊籍,抽絲剝繭,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寫《桃花源記》之前,陶淵明的好朋友羊長史,從戴延之那裡聽到了一段奇聞。

戴延之在跟隨宋朝(指南北朝時期的宋)開國皇帝劉裕入關滅姚秦時,目睹了西北的,兩種特殊社會現象:

一是有錢的流民紛紛南遷,躲戰亂;二是沒錢的據山險自保。也就是塢堡。

他們常常是以一個家族為單位,躲進深山老林裡,帶著農具,自己開荒種地,自給自足,同時抵禦狄戎匪寇。

羊場史在寫給陶淵明的一封信中,恰好提到了這件事,其中經過的一個塢堡,就叫做桃原。

第二條線索是,志怪小說《搜神後記》 的撰名作者為陶潛。雖然這本奇書是陶淵明寫的還是後人假託,有待考證,但有關聯是肯定的。

此書第一卷第五條即《桃花源記》,第六條則是紀劉子驥入衡山採藥之事。

由此陳寅恪得出推論,陶淵明之作 《桃花源記》 ,是取此二事混合而成。

也就是說,其實桃花源這地兒,有現實原型。根據羊長史的描述,應該在今天的河南、陝西交界。

只不過劉子驥入衡山採藥的事兒,是發生在南方武陵。為了合二為一,陶淵明才把這個故事移植到了武陵。

有一個規律是:學術研究這個事兒,又枯燥又無聊。卻往往是越有趣、好奇心越重的人,越出成績。

陳寅恪這位歷史大拿,不僅專業知識夠硬,而且還接地氣,非常有趣。

除了《桃花源記》現實原型是啥,他還考證過楊貴妃進宮前是不是處女的問題。

在考證的過程中,他找到了楊貴妃進宮前,不是處女的細節證據。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小中見大,探究出了唐朝的婚姻制度、當時的社會風氣等,有大歷史視角。

4.羅生門


看到這裡,您以為這事兒,可算蓋棺定論了嗎?

並沒有。1956 年,被學界視為繼陳寅恪之後,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第一人的唐長孺,發表了題為《讀 “桃花源記旁證” 質疑》一文,對陳寅恪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見。

圍觀群眾都他媽要哭了,咋就沒個準信了呢。

事實上,縱觀唐長孺一生,他一直把陳寅恪當作楷模。

無論從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對陳的繼承都顯而易見。

可唯一一次倆人意見不統一,就發生在這兒,你說巧不巧。

唐長孺推出了另一個版本,並且學界大多認為,他這個版本比陳的靠譜點。

在考證中,唐也獨闢蹊徑,從當地一直流傳的神話傳說記載入手。

過程曲折,我簡單說說。

唐長孺找到一個蠻人射鹿的神話,比對二者的區別。發現倆事兒有很多的共同點,但蠻人射鹿要更早一些。

加上當時道教文化盛行,神啊仙的,百姓們見怪不怪,還當真事兒看。

武陵當地就有個修仙的人,一去不還。如此種種,得出推論,桃花源所在地,就是在武陵。

兩個神話的比對圖之一: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除了兩位歷史大拿的激情碰撞,還有很多人在這個故事上開過腦洞。

在一代神劇《毛騙》中,有一個更現實的版本。

這個版本從劉子驥回來,“尋病終”入手,認為劉子驥跟隨漁民實際找到了桃花源,只不過看到裡面的人全死了。

因為東晉時,戰亂頻繁,政府極度需要錢和糧食。太守帶人進入桃花源後,就把這些人給殺了,把錢和糧食都擄走。

劉子驥進去,看到一地死人,給嚇著了,於是回來很快就死了。

總之,《桃花源記》從成文那刻起,彷彿就成了一個羅生門的困局。

直到現在,除非陶淵明活過來自己說說,要不誰也說不清。

但喪逼如我,卻得出了一個清晰肯定的結論:

從東晉到現在,2000多年過去了。桃花源中,老百姓種地不用交稅的夢想,早他媽就實現了。

可你問問農民,他們現在快樂了嗎?

你賺的比農民多,生活的比農民好,你現在就快樂了嗎?

快樂實在是太難了。人的慾望,總會隨著環境的變好而提升。

要我說,快樂就是,看完這篇文章,今晚就著醋吃上一大盤餃子。

搞個好身體,多扎倆錢,多陪爹媽多陪媳婦,比啥都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