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陶瓷 瓷器 北宋 小四撩藝術 2017-05-28

前兩天介紹了中國嘉德將在五月底在香港舉辦“中國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賣會”上兩個【明清古典傢俱的專場】和【玉質金相—中國古代玉器藝術珍品專場】,今天小四介紹“搏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這個專場,本專場是以宋、金、唐和遼的古代陶瓷,共有42件拍品,小四介紹其中的幾件。

金(1115-1234) 定窯白釉玉壺春瓶 (一對)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5.5cm;足徑6.2cm;高30cm;口徑5.1cm;足徑6.1cm;高28cm 估價:HKD1,000,000-1,200,000

這對定窯白釉玉壺春瓶形制秀美,一大一小,相交相錯,玉立娉婷。敞口折沿,細長頸,溜肩,垂鼓腹,底承圈足,足壁內斂。裹足滿釉,足端刮釉,支圈正燒而成。釉薄清亮,釉色象牙白。胎薄體輕,局部迎光可透。胎白質堅,瓷化度高。此對定窯白釉玉壺春瓶品相完整,成對傳世,真的很不容易。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關於玉壺春瓶的用途,學界素有花器、酒器兩種說法。儘管目前無法以宋代的資料來證明,但是以玉壺春瓶作為酒器的例子在遼金墓葬壁畫中可以找到力證。與此同時,幾件傳世的汝窯及定窯玉壺春瓶也可作為此式器物被當作陳設用瓷的例證。小四對金代的瓷器不是很瞭解,但對白釉的瓷器毫無抵抗力。

北宋(960-1127) 磁州窯白釉黑彩劃花牡丹紋瓶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5cm;足徑15.2cm;高24.2cm 估價:HKD900,000-1,200,000

這件磁州窯白釉黑彩劃花牡丹紋瓶端莊秀美,俗稱吐露瓶、嘟嚕瓶,考古報告時稱“矮梅瓶”、“半截梅瓶”等,為宋金時期北方地區所流行,同類器可見於海內外博物館級收藏。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這件紋瓶圓脣外翻,小口,短束頸,豐肩,圓腹,腹壁向下弧收隱出圈足。圈足澀胎,見化妝土、透明釉流散。胎色淺灰,胎質堅實,瓷化程度非常高。此器先於素胎上施乳白色化妝土,其上黑彩描繪花紋,然後在紋飾局部淺淺地劃出輪廓、線條或篦紋,劃過的地方便露出白色化妝土,最後罩一層透明釉入窯燒成。肩部為蓮瓣紋一週,腹部為三組折枝牡丹花,點綴蝴蝶。整器典雅沉靜,黑白對比醒目,彩繪、刻劃花工藝並用。釉面滋潤,畫工精湛,刻工流利,器身雖有修,但仍為一件不可多得的磁州窯北宋時期作品。

此器底部可見兩處直徑4毫米的檢測取樣孔,經牛津熱釋光測年法檢測,測試編號P107t38,證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相符。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開創了中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黑釉鐵鏽花花葉紋玉壺春瓶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8.1cm;足徑7.6cm;高29.5cm 估價:HKD800,000-1,000,000

這種在黑釉上繪醬褐色花紋的技法俗稱“鐵鏽花”,因其花紋顏色似鐵鏽色而得名,屬結晶釉的一種。鐵鏽花裝飾技法流行於宋、元時期北方地區的黑釉瓷器上,圖案多為不規則的斑點、條紋,或簡化的花草紋飾,用筆灑脫、不拘泥。器形多見碗、盞、小口瓶、玉壺春、罐等。目前發現的燒造鐵鏽花的窯場有河北磁州窯,河南臨汝窯、魯山窯,山西懷仁窯,甘肅安口窯等。

這件“鐵鏽花”的玉壺春瓶秀氣端莊。圓脣口外折,細長頸,溜肩,垂鼓腹,寬淺圈足。器身內外施黑釉,釉色烏黑如漆,釉面具光澤,細潤有厚度。腹部醬褐色彩裝飾兩組折枝花葉紋,清晰不暈散。黑褐二色對比鮮明,黑釉釉面烏亮,褐彩烏光,風格獨具。觀器底,足際露胎,足心及內牆有薄釉,乃知為裹足刮釉、裝燒而成。胎質偏黃,砂質感。瓷化度高,扣之清脆。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在磁州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侷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一般所見鐵鏽花裝飾者,紋樣多抽象隱約,此作清晰寫實,且造型美、氣韻佳,勝於同時期鐵鏽花作品,又品相完整,堪稱傑作。

早年,與北宋五大名窯相比,磁州窯瓷器一直未被世人重視。但自上世紀初葉開始,它首先引起了歐美,特別是日本等地區學術界、收藏界的高度重視和青睞。凡有實力之博物館、財團、個人等都爭相收藏。其中的黑釉褐彩或稱鐵鏽花品種,在傳世的磁州窯器物中,已經相當少見了,成為不少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南宋(1127-1279) 建窯黑釉兔毫紋盞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12.2cm;足徑4cm;高6.8cm 估價:HKD  600,000-800,000

這類茶盞乃建窯最經典器形,薄脣口微侈,外壁沿下一圈微束,為持用方便而設,內壁相應微凸,可防止沸水濺溢,美觀實用並舉,符合宋人生活美學。深腹,底承較淺圈足,足內稍稍打挖。施釉不到底,近底處積釉一週較厚,並見垂珠。口沿釉薄,一圈顯赭褐色。器身黑釉耀眼,為上等髮色。褐色兔毫絲絲垂流,仿若流星劃過天際。底部露胎處,可見鐵色胎體,胎厚紮實,入手頗沉,可保持茶汁溫熱而不燙手。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這件兔毫茶盞釉面瑩澤光亮,黑釉紺黑黝黝,金褐色兔毫絲絲垂垂,層次豐富。點茶其間,擊拂茶水後,所得茶麵細沫,白黑相映,至雅至美。兔毫盞是宋朝建窯最具代表的產品之,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民間稱“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以其中的“銀兔毫”最為名貴,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建窯束口碗就是這樣一件珍品用兔毫盞沏茶,兔毫花紋在茶水裡交相輝映,令人愛不釋手。

北宋(960-1127) 越窯青釉刻劃花蓮池紋小缸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17.5cm;足徑7.5cm;高16cm 估價:HKD  350,000-450,000

越窯在唐代燒造過貢瓷,但未建官窯。從文獻記載看,直至10世紀末,越窯仍是北宋宮廷用瓷的主要來源之一。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溪、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飲茶風尚又影響了越窯青瓷的型制。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這件小缸整體風格獨特,傳世罕見。外壁刻劃蓮荷紋,數枝荷花自池中搖曳升起,隨風、隨水波飄逸擺動,意境清幽。紋飾空隙處以纖細的線條刻劃水波紋,此工藝常稱之為線刻,為越窯典型裝飾工藝。此器將細線刻與刻劃花並用,主題紋飾具有淺浮雕效果,風格別具。胎色灰白,滿釉,足底刮釉。青釉薄透,釉光淺淡、光潤,青中閃綠。除口沿自然磨損及器身少許窯縫外,品相基本完整。

遼(916-1125) 白釉瓜稜形三叉提樑壺 (一對)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足徑5.7cm;高17cm;足徑5.6cm;高16.7cm 估價:HKD300,000-400,000

這對白釉瓜稜形三叉提樑壺形制較為獨特,大多數見於10至12世紀北方地區白瓷產品,如定窯、遼白瓷等。壺頂內凹,折出一平臺,中央挖孔為口,上置堆塑花朵形蓋。長圓腹,腹壁可見六道細印痕,作六瓣瓜稜狀。底承圈足,足壁直,一隻稍見內斂。上腹部一側出流,一短一長,一粗一細。肩頸處出弓形提樑,提樑前端分三叉,每叉下端貼附長圓形花片連接壺身;後端塑成索陶狀(一說龍身狀),末端與壺身連接處,一隻順勢塑成鬃尾狀,一隻則貼附如意形花飾。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此對二者裹足滿釉、足端刮釉、墊具裝燒而成。一隻足部潔淨,一隻見粘砂。釉色白中微閃黃,釉面薄勻溫潤,光潔明亮,透影性強。胎色淺灰白,瓷化度高,胎釉結合緊,不施化妝土。兩隻品相較好,一隻器身有窯縫,一隻器蓋、提樑有磕。

唐(618-907) 邢窯白釉三足盤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16.8cm;高4.5cm 估價:HKD300,000-400,000

這樣的盤式多見唐代三彩製品,且尺寸多在20公分以上。單色白釉者不多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口徑逾30公分,而拍品口徑不足17公分,更顯秀氣雅緻,不可多得。中國唐代出現了瓷業“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向青瓷的傳統優勢地位提出了挑戰。而這個時期的白瓷代表,就是著名的邢窯。邢窯有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而通之”的美譽。窯址在今河北省內丘縣,因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這件盤子薄脣口外撇,淺弧璧,平底,下承三外撇狀獸蹄足,乃捏塑後粘連而成。胎骨堅緻縝密,胎色白中泛灰。除外底中央澀胎外,皆施白釉,釉下無化妝土。內口沿見垂釉,釉色白中微閃青。釉面密佈開片,尤以盤裡顯著。釉光極好,潤澤透亮。

北宋(960-1127) 定窯白釉執壺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7.7cm;底徑7.2cm;高21.3cm 估價:HKD  300,000-400,000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壺身主體採取了瓶的形狀。如果把蓋子、柄(把手)、流(壺嘴)都省略去,它便是一隻美麗的花瓶。壺嘴的設計對於線的運用非常流利,在造型上是使一條向上斜挑起來的弧線,從壺身的一端向空間延伸開去,略呈拋物線形狀。壺嘴的頂端和壺身保持較大的距離,構成大約30°的銳角。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這件執瓶為北宋早期制器,既有唐、五代遺風,又體現著宋代典雅優美、平和簡素的新風尚,符合工藝美術時代風貌演進的基本特徵。相較於唐、五代,此壺頸部變細、腹變長、足加高。敞口脣沿,束頸明顯,豐肩,長圓腹上闊下收。底出餅狀實足,足壁微微斜下,不同於唐、五代的明顯外傾。肩部一側出短直流,一面有執柄連接頸肩。執柄系由唐、五代時期的帶狀演變而來,前端為兩股泥條,從轉折處變為三股,便於持握。外壁施釉不及底,脛部見垂釉。釉光溫潤,釉色白中閃青。胎質細白,具粉質感。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當陽峪窯絞胎羽毛紋折沿盤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18.3cm;足徑13.5cm;高2cm 估價:HKD270,000-370,000

此盤式為宋、金時期北方地區所流行,平口折沿,邊緣起小立邊,盤心坦平,斜直壁,淺圈足,足壁窄,足徑寬,成型規整,典雅美觀。通體以白、褐深淺二色胎泥相絞成羽毛狀紋樣後拉坯成型,後通施透明釉,唯口沿一週澀胎,是為覆燒所致。胎體堅實縝密,入手頗沉。通體羽毛狀紋,整齊有序,細密繁複,裝飾意味強,規律中見細微變化,富於動感與延展性,風格鮮明獨特,乃北宋後期至金代當陽峪窯繁盛時期製品。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北宋時,當陽峪窯繼承、發展了唐代鞏縣窯的絞胎工藝,並發展到頂峰,完成了由陶至瓷的歷史轉變。高溫燒造,胎質細密堅硬,釉色油潤光亮,幾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現代瓷的標準,與剔花、紅綠彩、醬釉等成為著名品種,堪稱典範。

北宋(960-1127) 耀州窯青釉刻劃花折枝牡丹紋碗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15cm;足徑4.1cm;高5cm 估價:HKD250,000-350,000

這件耀州窯青釉刻劃花折枝牡丹紋碗薄脣口外侈,斜弧壁,斗笠形,淺圈足,足心微凸。碗內刻劃花裝飾折枝牡丹一朵,匠師先以工具垂直刻出紋飾輪廓線,再在輪廓線旁用刀具斜刻,將直刻和斜刻後夾在刀痕中間的地子剔掉,形成一個小的斜刻面,使紋樣微凸具立體感。又以篦狀工具細劃出花葉及花瓣脈絡,具象生動。外壁刻劃細線紋,由脛部向口沿呈放射狀。耀州窯始於唐代,北宋末為鼎盛期,宋代六大窯系,終於民國。其窯址位於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舊稱同官,宋代時屬耀州,故名“耀州窯”,包括陳爐鎮、立地鎮、上店鎮及玉華宮等窯在內。是宋代北方民間青瓷的主要產區之一。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此碗裹足滿施青釉、足端刮釉、墊圈裝燒而成。釉面溫潤富玻璃質感,見氣泡及開片。胎色淺灰,胎質堅實。足部規整,不見粘砂,幾處醬黃色斑塊是為胎中含鐵,在煤窯自然氧化氣氛下燒成所致,釉薄而顯現。值得一提的是,足端處可見胎釉間有一層薄薄白色介面,非化妝土,而是燒成過程中胎釉相互滲入的結果,從而也使胎釉結合得更為緊密。以上特徵皆為北宋晚期耀州窯產品所具,品相完整。

金(1115-1234) 黑釉油滴小碗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尺寸:口徑9.1cm;足徑2.8cm;高4.5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兩宋時期,由於飲茶方式的改變,與之相適應的黑、褐釉器風行一時。南有建窯、吉州窯,北有定窯名品黑定、紫定。其實,宋金時期北方地區的黑釉名品不止黑定一種,磁州窯系亦以燒造黑釉器著稱,也有統稱河南黑釉或北方黑釉的說法。

中國嘉德在香港的古代陶瓷專場

拍品式樣的黑釉油滴碗多燒製於北方窯口,厚胎,由於坯體色淺,通體加罩一層含鐵量高的深色化妝土,以仿建盞黑胎。小碗內外施純黑釉,外壁施釉半截,釉面滋潤光亮,浮現銀棕色大小不一的油滴斑,燦若繁星,美觀異常。底承假圈足,足際寬,足心淺挖,足際處的墊燒痕跡明顯。小碗秀雅端正,盈手可持,極適當下品茗。去年在9月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佳士得一隻建窯油滴盞最終以遠超預估價的1030萬美元成交,加佣金後共11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萬元,創造了全新的建盞拍賣世界紀錄。

不知道大家看慣了顏色豔麗的清代瓷器以後,再來看唐、宋、遼和金時期簡潔的白釉和青釉的瓷器會有怎樣的感官。小四個人很喜歡這個時期的高古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