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唐朝 秦瓊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濟南明府城管理中心 2017-06-26

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作者:陳明超

一提到秦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個民間英雄。經過《隋唐演義》、《興唐傳》、《響馬傳》、《秦瓊賣馬》等小說和評書的演繹,秦瓊作為“講義氣”、“多磨難” 以及“山東好漢”的典型人物,再加上門神的超凡形象,使其十分符合普通百姓評判民間英雄的標準,最終成為了一種民間記憶而代代相傳。作為大唐帝國的開國功臣,在那個紛亂的年代,秦瓊的身邊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濟南人。

房彥謙墓和秦愛墓

唐貞觀五年(631年)春,時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的重臣房玄齡新晉魏國公,作為褒獎,唐太宗恩准他護送父親房彥謙的靈柩歸葬於故鄉齊州(今濟南)祖塋。一起被遷葬的,還有房彥謙二兄房彥詡、房彥詡之子房夷吾。房彥謙的墓碑,由一代文宗李百藥撰文,書法名家歐陽詢書寫,至今仍佇立在濟南市趙山之陽。而房彥詡、房夷吾的墓葬,已經於1977年被髮掘,所出土的墓誌銘,為我們透漏了房氏一族當時在齊州的顯赫地位。

房玄齡以李世民的秦王府記室參軍為起點,先是向李世民舉薦了杜如晦,史稱“善見嘉謀”。然後追隨李世民東征西戰,最終策劃“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一舉成為輔弼重臣,名列貞觀“十八學士”之首。此行歸葬先父,自然倍極風光,是當時轟動齊州的盛事。安葬了父親、伯父和堂兄,房玄齡在齊州城逗留了幾日。這期間,自然不免要應酬地方官員,探訪本鄉族老,尤其需要祭拜的,是一個叫做秦愛的人。

這個叫做秦愛的人,正是秦瓊的父親。1995年初,在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某銀行宿舍樓施工過程中,發現了一座唐貞觀二年的石室墓葬,出土了由當時與房玄齡同掌弘文館的書法大家虞世南書寫的《秦愛墓誌銘》,文中明確記載,這裡就是秦瓊之父秦愛的墓葬。原來房玄齡策劃“玄武門之變”,有兩個直接的執行者,一個叫做秦瓊,一個叫做尉遲敬德。作為秦瓊的同鄉兼同僚,房玄齡自然應該來懷智裡祭拜秦瓊的父親一番。

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通過《秦愛墓誌銘》和《新唐書·秦瓊傳》,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秦瓊。《秦愛墓誌銘》記載了秦瓊家族的變遷:他的曾祖秦效達,是魏廣年縣令;祖父秦方太,是北齊廣寧王記室;秦愛則是北齊咸陽王錄事參軍。也就是說,秦瓊的父祖三代都是有名的文職官吏。秦愛辭官後,居於家鄉歷城懷智裡,過著隱士般的生活,死後也葬於這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附近。而《新唐書·秦瓊傳》則為我們展示了秦瓊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先是投奔齊郡丞張須陀帳下,參與鎮壓隋末戰亂,封建節尉。後降李密,任驃騎將軍,大戰宇文化及。再降王世充,任龍驤將軍,與李世民交戰時,審時度勢和程咬金一起臨陣歸降了李世民,開創了盛唐偉業,終封胡國公。其間武德九年(626年),房玄齡、秦瓊、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在玄武門誅殺了與李世民爭奪帝位的李建成、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最終確立了李世民的帝王之位。

門神秦瓊和歷城好漢

與正史不同,作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民間英雄,民間卻為秦瓊設計出了許多傳奇的人生經歷。傳說他出生於濟南府歷城縣花店街的打鐵世家,俗稱“冶鐵秦家”,自小學得一手好鐵匠手藝,成年後在歷城縣當過捕快。他性情至孝,母親生病後,他特意到千佛山為其祈求安康,濟南千佛山上那株樹齡已經1300 餘年的古槐,就是他曾經拴馬的地方。後來他與程咬金、羅士信、賈潤甫等人,在濟南西關賈家樓結拜為江湖“四十六友”。這些人後來多追隨秦王李世民,是隋唐時期著名的英雄好漢。這段故事也成為了各種小說中“賈家樓結義”的故事原型。

這四十六友中,濟南的好漢除了秦瓊以外,還有開店的賈潤甫、柳周臣,與秦瓊一起在衙門當差的金甲、童環、樊虎、連明、鐵魁、任忠,以及羅士信的化身羅成等九人。其中,羅士信和賈潤甫史上確有其人。羅士信與秦瓊同為張須陀的戰將,後歸降李密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率部征討王世充時,重傷被俘。不久,率所部千餘人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武德五年,為劉黑闥義軍所殺,諡號“勇”。傳說他的故居就在濟南羅姑泉邊。

賈潤甫曾與羅士信、秦瓊一起歸降李密。唐武德元年,李密佔領東都洛陽,十分驕矜。他開洛口倉,任民取給,致前來取負糧食者一時號稱百萬。李密認為,自己可以藉此得人心。然賈潤甫激烈反對,他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今民襁負如流而至者,所天在此故也。有司曾無愛吝,一旦米盡民散,孰與公成大業哉?”李密不聽,賈潤甫遂生退志,乃夜乘驢而去。果然不久李密敗於王世充,歸降唐軍後又叛唐,遭斬殺。賈潤甫根據自己的見聞作《李密傳》三卷,“民以食為天”也自此成為千古名言。

傳說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之後,晚上入睡時老是聽見門外有鬼魅的哭號之聲,心中總是不能安寧。秦瓊上奏說:“我願意和尉遲敬德一起身披盔甲,守候在你的門外,定然不能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李世民便依言從事,果然一切平安。李世民很高興,然而終不能讓兩人每夜都值守,於是命畫工為二人畫像,起到了真人一樣的效果。後來,這個習慣就被延續了下來。

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如今地門神畫像

從已知文物五代時期的“門神秦瓊”石雕可知,在唐代門神秦瓊就已經深入民間。後來再經過元明時期《道藏》、《西遊記》等典籍的宣揚,成為了中國古代流傳最廣和最興盛的民俗之一。在“門神”這個普遍的民俗中,秦瓊所扮演的角色既不同於正史裡的建功立業,也不同於民間文學裡的草莽英雄,而是如同關帝一樣的一個具有超凡力量的神話形象,是在“君權神授”條件下帝王與百姓對話所碰撞出的智慧結晶。

秦瓊和家鄉的山水

等到秦瓊功成名就,葬父親於家鄉後,又在靠近州城的濟南五龍潭建造了自己的宅邸,並在天鏡泉西側修建了秦家祠堂,這些都不僅僅是傳說,至今五龍潭公園內還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的碑刻一方。元代濟南著名文學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說,一天大雨傾盆,秦瓊府邸坍塌而成為一座深淵。有漁民曾經潛入五龍潭中觀看,發現秦瓊的府邸還完整的保留在水下。

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五龍潭

在濟南民間,秦瓊作為“門神”、“英武”、“仗義”等諸多美好形象的化身,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因而餘緒很多。在今濟南臥虎山水庫南岸,有南北草溝兩個村落,這裡山光水色如畫,據說就是秦瓊後人居住的地方。人們傳說,兩村始建於唐代,是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經常聚會的地方,故而原名聚仙村。因為南北草溝是秦瓊後人的居住地,且秦瓊追隨李世民,因此四周許多地名都和唐太宗大有關聯。

仲宮以東的西營,據說就曾經是李世民駐軍的營地。而草溝村東面不遠,還有一個廒兒莊。傳說李世民駐紮西營,需要糧草支撐,曾在此建造倉庫收集糧食。並修建了一座叫做“小庵”的寺廟,後來為道家佔據,稱為“明真觀”。最終看管糧倉的官兵後代留在這裡建村,取看管倉庫人的子孫之意,將村落命名為廒兒莊。廒兒莊以北不遠,還有一個灰泉村,村北有一眼灰泉,原名“混泉”。人們又說李世民東征至此,見此泉混濁,但又口渴難忍,等到喝時才發現甘美清冽,原來乃是泉眼石質灰混,並非泉水的顏色,混泉也就從此得名,後來又訛稱作了灰泉。與秦瓊同為門神的尉遲敬德也有故事在濟南流傳。明代濟南名士周繼曾立碑記載說,濟南柳埠唐代的九頂塔,就是尉遲敬德建造的。

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九頂塔

唐貞觀十七年,秦瓊與房玄齡一同被畫像於凌煙閣,死後又一同陪葬在了唐太宗的昭陵。這兩個濟南的老鄉,最終被銘刻在了正史的記憶之中。如今,房玄齡已經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而秦瓊卻越發為大眾喜愛。他的獨特魅力也正在於此,無論是在正史和民間,他都獲得了超凡的地位,他不僅連接了宮廷與江湖,也成為了勇武、忠義與智慧的象徵,是歷史與文化相結合的真實存在。

秦瓊和他的濟南老鄉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