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
"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文|丁十二


中國古代讀書人擠破腦袋參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輩子,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很多人是為了官俸。白居易有詩歌“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可見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很可觀的。除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

而歷代官員中俸祿最高待遇最好的,當屬北宋。一方面得益於北宋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據考證北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3/4。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就出現在北宋,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足見宋朝經濟之繁榮。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對士大夫十分優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對士大夫待遇這麼好,蘇東坡為什麼會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哭窮: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意思是說積蓄最多支撐一年,一年過後就沒錢吃飯了。那麼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文|丁十二


中國古代讀書人擠破腦袋參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輩子,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很多人是為了官俸。白居易有詩歌“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可見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很可觀的。除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

而歷代官員中俸祿最高待遇最好的,當屬北宋。一方面得益於北宋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據考證北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3/4。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就出現在北宋,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足見宋朝經濟之繁榮。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對士大夫十分優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對士大夫待遇這麼好,蘇東坡為什麼會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哭窮: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意思是說積蓄最多支撐一年,一年過後就沒錢吃飯了。那麼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這裡首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官俸制度。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朝官員的俸祿大致可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正俸包括俸錢,春冬服裝衣料等。根據記載,宰相、樞密使每月俸錢300貫,春冬衣料每年綾40匹,絹60匹,棉100兩,羅1匹,每月祿粟100石;地方官員如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俸錢為20貫,小縣縣令12貫,每月祿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員還配有職田。除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與具體官職掛鉤。

"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文|丁十二


中國古代讀書人擠破腦袋參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輩子,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很多人是為了官俸。白居易有詩歌“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可見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很可觀的。除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

而歷代官員中俸祿最高待遇最好的,當屬北宋。一方面得益於北宋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據考證北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3/4。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就出現在北宋,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足見宋朝經濟之繁榮。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對士大夫十分優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對士大夫待遇這麼好,蘇東坡為什麼會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哭窮: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意思是說積蓄最多支撐一年,一年過後就沒錢吃飯了。那麼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這裡首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官俸制度。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朝官員的俸祿大致可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正俸包括俸錢,春冬服裝衣料等。根據記載,宰相、樞密使每月俸錢300貫,春冬衣料每年綾40匹,絹60匹,棉100兩,羅1匹,每月祿粟100石;地方官員如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俸錢為20貫,小縣縣令12貫,每月祿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員還配有職田。除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與具體官職掛鉤。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宋朝部分官職月俸

宋朝的官職,在元豐五年改制之前,文官通常都具有官、職、差遣三種職銜。官,也稱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監等的各種官稱,它只作為官員定官位和俸祿高低的官稱,稱為寄祿官或階官。蘇軾在湖州時的官就是祠部員外郎,為從六品。

職,也稱職名。指館、閣、殿的學士、直學士、侍制、修撰、直閣等,在館閣中實際任職的稱為館職。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員多帶的修撰、直閣等較低的“職”,稱為貼職,除宋初外並不擔任其職,只作為文官的榮譽銜,需通過考試獲得。蘇軾在湖州時的“職”為直史館。

差遣是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也稱“職事官”。“差遣”本事無品級。差遣名稱中常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字,如知縣、參知政事、知制誥、直祕閣、判祠部事、提點刑獄公事之類,如蘇軾在湖州為“知湖州軍州事”,暫時代理的則為“權”,如蘇軾在徐州、密州,為“權知徐州、密州軍州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官階可以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但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其實權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

"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文|丁十二


中國古代讀書人擠破腦袋參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輩子,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很多人是為了官俸。白居易有詩歌“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可見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很可觀的。除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

而歷代官員中俸祿最高待遇最好的,當屬北宋。一方面得益於北宋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據考證北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3/4。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就出現在北宋,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足見宋朝經濟之繁榮。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對士大夫十分優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對士大夫待遇這麼好,蘇東坡為什麼會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哭窮: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意思是說積蓄最多支撐一年,一年過後就沒錢吃飯了。那麼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這裡首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官俸制度。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朝官員的俸祿大致可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正俸包括俸錢,春冬服裝衣料等。根據記載,宰相、樞密使每月俸錢300貫,春冬衣料每年綾40匹,絹60匹,棉100兩,羅1匹,每月祿粟100石;地方官員如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俸錢為20貫,小縣縣令12貫,每月祿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員還配有職田。除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與具體官職掛鉤。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宋朝部分官職月俸

宋朝的官職,在元豐五年改制之前,文官通常都具有官、職、差遣三種職銜。官,也稱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監等的各種官稱,它只作為官員定官位和俸祿高低的官稱,稱為寄祿官或階官。蘇軾在湖州時的官就是祠部員外郎,為從六品。

職,也稱職名。指館、閣、殿的學士、直學士、侍制、修撰、直閣等,在館閣中實際任職的稱為館職。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員多帶的修撰、直閣等較低的“職”,稱為貼職,除宋初外並不擔任其職,只作為文官的榮譽銜,需通過考試獲得。蘇軾在湖州時的“職”為直史館。

差遣是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也稱“職事官”。“差遣”本事無品級。差遣名稱中常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字,如知縣、參知政事、知制誥、直祕閣、判祠部事、提點刑獄公事之類,如蘇軾在湖州為“知湖州軍州事”,暫時代理的則為“權”,如蘇軾在徐州、密州,為“權知徐州、密州軍州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官階可以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但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其實權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現在我們來看看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的官職是什麼?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任上被奸佞小人構陷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被判貶謫黃州。他的正式官銜是——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水部員外郎是工部第四司水部的副長官,著名的唐朝詩人張籍也做過這個官。但前面有“檢校”一詞,“檢校”在當時是代理或者寄銜的意思,並非正任之官,也就是散官。這是蘇東坡被貶後的官。再看看他的職,根據前面的介紹可以知道此時蘇東坡沒有了“職”。再來看看他的差遣是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本是地方軍事助理官,但這裡也只是掛名而已,因為後面寫了“不得籤書公事”。所以總體來說,蘇東坡在黃州官為七品散官,差遣為從八品散官,無權參與公事,實際上近似於被黃州負責看管的流放官員。

據《文獻通考》記載,元豐改制前,團練副使從八品官員的俸祿為“祿米62石/年、月俸650錢、食料300文/月(以實物折支)。但是在蘇東坡寫給秦少游的信裡說: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慮之。

所以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期間,是幾乎沒有實際薪俸的。不但沒有收入,連住的地方也沒有,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住在定惠院,也才有了著名的《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文|丁十二


中國古代讀書人擠破腦袋參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輩子,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很多人是為了官俸。白居易有詩歌“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可見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很可觀的。除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

而歷代官員中俸祿最高待遇最好的,當屬北宋。一方面得益於北宋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據考證北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3/4。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就出現在北宋,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足見宋朝經濟之繁榮。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對士大夫十分優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對士大夫待遇這麼好,蘇東坡為什麼會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哭窮: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意思是說積蓄最多支撐一年,一年過後就沒錢吃飯了。那麼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這裡首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官俸制度。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朝官員的俸祿大致可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正俸包括俸錢,春冬服裝衣料等。根據記載,宰相、樞密使每月俸錢300貫,春冬衣料每年綾40匹,絹60匹,棉100兩,羅1匹,每月祿粟100石;地方官員如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俸錢為20貫,小縣縣令12貫,每月祿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員還配有職田。除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與具體官職掛鉤。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宋朝部分官職月俸

宋朝的官職,在元豐五年改制之前,文官通常都具有官、職、差遣三種職銜。官,也稱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監等的各種官稱,它只作為官員定官位和俸祿高低的官稱,稱為寄祿官或階官。蘇軾在湖州時的官就是祠部員外郎,為從六品。

職,也稱職名。指館、閣、殿的學士、直學士、侍制、修撰、直閣等,在館閣中實際任職的稱為館職。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員多帶的修撰、直閣等較低的“職”,稱為貼職,除宋初外並不擔任其職,只作為文官的榮譽銜,需通過考試獲得。蘇軾在湖州時的“職”為直史館。

差遣是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也稱“職事官”。“差遣”本事無品級。差遣名稱中常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字,如知縣、參知政事、知制誥、直祕閣、判祠部事、提點刑獄公事之類,如蘇軾在湖州為“知湖州軍州事”,暫時代理的則為“權”,如蘇軾在徐州、密州,為“權知徐州、密州軍州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官階可以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但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其實權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現在我們來看看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的官職是什麼?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任上被奸佞小人構陷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被判貶謫黃州。他的正式官銜是——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水部員外郎是工部第四司水部的副長官,著名的唐朝詩人張籍也做過這個官。但前面有“檢校”一詞,“檢校”在當時是代理或者寄銜的意思,並非正任之官,也就是散官。這是蘇東坡被貶後的官。再看看他的職,根據前面的介紹可以知道此時蘇東坡沒有了“職”。再來看看他的差遣是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本是地方軍事助理官,但這裡也只是掛名而已,因為後面寫了“不得籤書公事”。所以總體來說,蘇東坡在黃州官為七品散官,差遣為從八品散官,無權參與公事,實際上近似於被黃州負責看管的流放官員。

據《文獻通考》記載,元豐改制前,團練副使從八品官員的俸祿為“祿米62石/年、月俸650錢、食料300文/月(以實物折支)。但是在蘇東坡寫給秦少游的信裡說: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慮之。

所以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期間,是幾乎沒有實際薪俸的。不但沒有收入,連住的地方也沒有,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住在定惠院,也才有了著名的《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檢校”官員沒有實際薪俸,只能以實物折支,得到的多半是官府用剩的酒袋。這些酒袋是可以在市場出售的。這在蘇軾的《初到黃州》詩裡有提到。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東坡《初到黃州》

在詩句的末尾說,他說慚愧的是自己政事已毫無補益,還要耗費官家俸祿,領取壓酒囊。所以這裡也可以看出他領到的是實物折支,沒有現錢。

有說法說此時蘇東坡每月的俸祿是4500文錢,是不對的,一是和北宋官俸制度不符,二是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已經說了:廩入既絕……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度囊就是積蓄的意思,所以這每月的4500文錢是從蘇東坡的積蓄中拿出來的,而不是領到的俸祿。

另外蘇東坡當時拖家帶口二十幾口人,養活這些人已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上面提到的每月4500文錢的計劃開銷不光是家用,還包括了蘇軾的親人朋友如蘇轍、陳慥(zào)、王鞏、參寥等人來時用於接待的開支。而前面說了蘇東坡初到黃州連住所都沒有,先是住在定惠院,後來搬到了臨皋亭,沒有固定住所。所以他不是在向秦少游哭窮,他是真的很艱難。

一年後,彈盡糧絕之際,幸虧他朋友的多方奔走和努力,終於在黃州城東批給了蘇軾一塊荒地。為了生活,蘇軾帶領全家早出晚歸,開墾荒地,自給自足。第二年,趁著農閒,蘇軾還在這裡蓋了幾間農舍,蘇軾為其取名雪堂。

"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文|丁十二


中國古代讀書人擠破腦袋參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輩子,一方面確實是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認很多人是為了官俸。白居易有詩歌“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可見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很可觀的。除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員的俸祿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

而歷代官員中俸祿最高待遇最好的,當屬北宋。一方面得益於北宋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據考證北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3/4。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就出現在北宋,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足見宋朝經濟之繁榮。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對士大夫十分優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對士大夫待遇這麼好,蘇東坡為什麼會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哭窮: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意思是說積蓄最多支撐一年,一年過後就沒錢吃飯了。那麼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這裡首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官俸制度。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宋朝官員的俸祿大致可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正俸包括俸錢,春冬服裝衣料等。根據記載,宰相、樞密使每月俸錢300貫,春冬衣料每年綾40匹,絹60匹,棉100兩,羅1匹,每月祿粟100石;地方官員如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俸錢為20貫,小縣縣令12貫,每月祿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員還配有職田。除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與具體官職掛鉤。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宋朝部分官職月俸

宋朝的官職,在元豐五年改制之前,文官通常都具有官、職、差遣三種職銜。官,也稱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監等的各種官稱,它只作為官員定官位和俸祿高低的官稱,稱為寄祿官或階官。蘇軾在湖州時的官就是祠部員外郎,為從六品。

職,也稱職名。指館、閣、殿的學士、直學士、侍制、修撰、直閣等,在館閣中實際任職的稱為館職。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員多帶的修撰、直閣等較低的“職”,稱為貼職,除宋初外並不擔任其職,只作為文官的榮譽銜,需通過考試獲得。蘇軾在湖州時的“職”為直史館。

差遣是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也稱“職事官”。“差遣”本事無品級。差遣名稱中常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字,如知縣、參知政事、知制誥、直祕閣、判祠部事、提點刑獄公事之類,如蘇軾在湖州為“知湖州軍州事”,暫時代理的則為“權”,如蘇軾在徐州、密州,為“權知徐州、密州軍州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官階可以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但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其實權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現在我們來看看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的官職是什麼?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任上被奸佞小人構陷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被判貶謫黃州。他的正式官銜是——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水部員外郎是工部第四司水部的副長官,著名的唐朝詩人張籍也做過這個官。但前面有“檢校”一詞,“檢校”在當時是代理或者寄銜的意思,並非正任之官,也就是散官。這是蘇東坡被貶後的官。再看看他的職,根據前面的介紹可以知道此時蘇東坡沒有了“職”。再來看看他的差遣是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本是地方軍事助理官,但這裡也只是掛名而已,因為後面寫了“不得籤書公事”。所以總體來說,蘇東坡在黃州官為七品散官,差遣為從八品散官,無權參與公事,實際上近似於被黃州負責看管的流放官員。

據《文獻通考》記載,元豐改制前,團練副使從八品官員的俸祿為“祿米62石/年、月俸650錢、食料300文/月(以實物折支)。但是在蘇東坡寫給秦少游的信裡說: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慮之。

所以蘇東坡在貶謫黃州期間,是幾乎沒有實際薪俸的。不但沒有收入,連住的地方也沒有,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住在定惠院,也才有了著名的《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檢校”官員沒有實際薪俸,只能以實物折支,得到的多半是官府用剩的酒袋。這些酒袋是可以在市場出售的。這在蘇軾的《初到黃州》詩裡有提到。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東坡《初到黃州》

在詩句的末尾說,他說慚愧的是自己政事已毫無補益,還要耗費官家俸祿,領取壓酒囊。所以這裡也可以看出他領到的是實物折支,沒有現錢。

有說法說此時蘇東坡每月的俸祿是4500文錢,是不對的,一是和北宋官俸制度不符,二是在給秦少游的信裡已經說了:廩入既絕……度囊尚可支一歲有餘……度囊就是積蓄的意思,所以這每月的4500文錢是從蘇東坡的積蓄中拿出來的,而不是領到的俸祿。

另外蘇東坡當時拖家帶口二十幾口人,養活這些人已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上面提到的每月4500文錢的計劃開銷不光是家用,還包括了蘇軾的親人朋友如蘇轍、陳慥(zào)、王鞏、參寥等人來時用於接待的開支。而前面說了蘇東坡初到黃州連住所都沒有,先是住在定惠院,後來搬到了臨皋亭,沒有固定住所。所以他不是在向秦少游哭窮,他是真的很艱難。

一年後,彈盡糧絕之際,幸虧他朋友的多方奔走和努力,終於在黃州城東批給了蘇軾一塊荒地。為了生活,蘇軾帶領全家早出晚歸,開墾荒地,自給自足。第二年,趁著農閒,蘇軾還在這裡蓋了幾間農舍,蘇軾為其取名雪堂。

蘇軾在貶謫黃州時的“工資”是多少?為什麼會跟秦少游“哭窮”?

至此,蘇軾——心歸東坡號居士,身居雪堂望春秋。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餘齡。

——蘇東坡《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雖然依然困苦,但蘇東坡也樂在其中。多年後,蘇東坡重回廟堂,身居高位,卻無比懷念雪堂前的小橋流水。

本文參考資料:

張全明《也論宋代官員的俸祿》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作者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