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后

唐朝 王維 李白 杜甫 唐詩宋詞那些事兒 2017-05-30

提到王維,可能很多人都特別清楚,自古以來對他記錄都比較詳細,唯一有爭議的地方就是出生年份,可他的成就是公認的。盛唐產人才,知名者多如牛毛。可全才卻不多,比如我們牛氣沖天的李太白,也只是寫詩蓋天下。可王維卻不一樣,人家可是多才多藝。書法,繪畫。可人家最出名的地方可能大家都記錯了,有的人可能知道,那就是音律。如果我給大家提個醒,可能大家就明白了,看看人家的官名——樂丞。當然了,大家對他的詩是最熟悉的,名句更是爛熟於心。比如《山居秋暝》裡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相思》裡的“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使至塞上》裡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好詩很多,但有一首不得不提,那就是《送元二使安西》。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后到底怎麼了?

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后

提到這首詩,就不得不說它所作於何時。因為從這可以窺探到詩人的家國情懷。唐史記載,這首詩是作於安史之亂之前,詩人於渭城北,也就是今西安城北,送姓元的安護使時。眾所周知,唐時邊界異族很多,唐廷就設置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用來負責邊疆戰事。而這位姓元的都護府就是安西都護使。對於這首詩,熟悉唐詩的人可能會想起另外一首詩,那就是高適的《別董大》,人家最後兩句寫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很大氣,但我更喜歡王維的這種惜別。

剛才我們說到它的時間——安史之亂。可能大家注意到了,盛唐名人註定離不開安史之亂,李白,杜甫,王維,張九齡等。也許這真的是命中註定,沒有安史之亂,他們的家國情懷可能不會這麼活躍。我不是歷史專家,也不去多說安史之亂的根由與歷史影響。我只能說,這場八年的禍亂真正考驗了王維,各大史書都會記錄王維在偽廷被迫接受認命的表現。可大家對之後的可能就不太瞭解了。

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后

中華民族歷來最憎恨漢奸叛徒,所以在平叛之後王維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也許他的表現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可他確實不是誠心歸附,不然也不會寫《凝碧池》和弄啞自己來表明心志了。也許他曾猶豫過,但他終究證明了自己。可自說自話沒人信,還好關中大士裴迪瞭解此事,替他求情,加之自家兄弟以官換寬恕從而相安無事。從此二人也成為莫逆之交。

經此大劫之後,王維便看的開了,知道朝事無常、人生如夢了。便開始閒居藍田輞川了。雖然以後會有升官加爵,可王維已漸向佛家靠攏了。別忘了,人家還有個外號——王摩詰。閒居輞川對於王維來說也許是對的,不然也不會有《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了,這首詩雖不怎麼知名,可大家不能不曉。因為他是王維晚期心態寫照。更不會有《山居秋暝》了。

千年之後的我們已經不知道那時的王維到底對於人生看法怎麼樣了,也不知道在那個初春的早晨,王維對於古人即將西去究竟是什麼心情。可歷史卻讓我們記住了王維,記住了《送元二使安西》,不知道如今過度商業化的西安還會不會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惜別?

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