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此人跟李世民說了一祕密,或許大唐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

公元626年6月4日,皇宮前的玄武門發生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爭鬥——玄武門之變。唐高祖的三個子就在皇城內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兵變,結果高祖次子李世民在戰鬥中解決了大哥李建成與三弟李元吉,並隨後派尉遲恭控制了內宮,李淵只好下詔書讓位李世民,李世民終於做了皇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然而誰也沒想到,當時決定玄武門之變命運的關鍵卻是一位跑龍套的小人物——王眰。

要不是此人跟李世民說了一祕密,或許大唐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

歷史上關於這個叫做王眰的人描寫不太多,好像他的人生價值就是為了決定玄武門之變的命運而生。更為神奇地是在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後,王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了。跟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恭、親信長孫無忌、名臣房玄齡、名將杜如晦相比較,王眰名不見經傳,堪稱一個跑龍套的小人物。誰也沒想到後來就是這個小人物起了關鍵作用。

話說本來唐高祖李淵早就立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而秦王李世民根本與皇帝寶座沒有半分錢關係。一開始李世民也確實沒想過要當皇帝,李世民與李建成兩兄弟的關係也還不錯,可是這個世界有些事情偏偏不由自己做主,最後往往會發展到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步。

歷史上的李建成才智過人,也是人中龍鳳,在很多方面並不輸給李世民。早期的李建成也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可是自從李淵建都長安以後,李建成就與李世民分工管理國家。已經貴為太子的李建成當然不能再輕易冒險出去征戰,他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留守長安,治理天下;而李世民的任務就是負責四處征戰。久而久之李世民在軍隊的聲望就超過了太子李建成,甚至還超過了皇帝李淵。

要不是此人跟李世民說了一祕密,或許大唐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

公元621年,高祖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將軍”,並賜其“天策府”,還允許李世民可在“天策府”任用官員。太子李建成看到這些事情就開始猜忌李世民起來,並且拉攏了許多人物來培養自己的勢力,其中包括四弟李元吉與後宮的張、尹二妃以及很多的大臣。而李世民雖然勢力不及太子,可是卻有軍隊的支持,這點也成為了他後來逆襲的資本。

公元626年,李建成邀請李世民去赴宴會,喝了酒後的李世民吐血不止。李世民回到了秦王府經過緊急搶救才脫離危險,從此雙方關係降到冰點。同年突厥鬱射引兵入侵河套地區,李建成提議由李元吉去退敵,李淵同意了。

李元吉出發前,李建成與其密謀:請求李淵派秦王府秦瓊、尉遲恭等將一起出徵,並允許從秦王府裡抽調精兵隨軍出戰,然後再趁李世民餞行之際將其殺死。本來這個計劃天衣無縫,可是這個計劃被太子率更更丞王眰得知,王眰馬上偷偷溜出去向秦王李世民告密。

要不是此人跟李世民說了一祕密,或許大唐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

小人物王眰本來是李建成的護衛隊長,可是卻被李世民收買,於是在關鍵時刻把計劃告訴了李世民。得到了王眰告密的李世民與手下經過多次商議後決定先下手為強,他們決定在玄武門埋伏。果然在公元626年6月4日,李建成與李元吉一進入玄武門就遇到了埋伏,兩人都死在了亂軍之中。贏得了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後來也成功當上了皇帝。

在這場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皇位的鬥爭中,王眰毫無名氣,妥妥的一個跑龍套的小角色,但就是他的告密使得李世民才有了準備提前下手,最後成功做了皇帝。如果王眰沒有向李世民告密,也許玄武門之變又是一個結果。歷史就是這麼有趣,誰也沒想到,改變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命運的竟然是位跑龍套的小角色王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