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一、主導策劃了太原起兵

這是大唐帝國最開始的源頭。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李家也動起了心思:我們要不要也幹一票?

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幹一票?

根據正史記載,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新唐書)

一看這描述,就是熱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現: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 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 “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晉陽宮,是隋煬帝的地方行宮,養著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為了逼老子起義,兒子決定坑爹:李世民讓裴寂選了幾個行宮的美女來服侍老爸。過後裴寂與李淵喝大酒,酒酣之際,提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造反。

李淵很慫,聽後嚇壞了。

這個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為是去菜市場買菜嗎,搞好了可以當皇帝,但大概率會被誅滅九族,當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後兩人威脅李淵: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發,是要被殺頭的。還是反了吧!

李世民這坑貨,這事只有你們幾人知道,這意思是要去舉報老爸?

但即便是這種關頭,李淵還是不同意起事。

慫,太慫了!這哪像一個開國之君,整個一胸無大志的膽小鬼。

所以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才會覺得,唐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李世民啊!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完全是另一種形象。

首先,李淵是位能征善戰的猛將。

帝尤善射,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帝知眾欲決戰,突厥畏威,後與相逢,縱兵擊而大破之,獲其特勤所乘駿馬,斬首數百千級。自爾厥後,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開始到山西時,李淵是慰撫大使,主要工作有兩項:平叛,抗擊突厥。北方遊牧民族很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淵打了幾仗後,突厥聞風喪膽,約束部隊,不敢南侵。

可見,李淵並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一、主導策劃了太原起兵

這是大唐帝國最開始的源頭。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李家也動起了心思:我們要不要也幹一票?

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幹一票?

根據正史記載,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新唐書)

一看這描述,就是熱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現: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 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 “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晉陽宮,是隋煬帝的地方行宮,養著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為了逼老子起義,兒子決定坑爹:李世民讓裴寂選了幾個行宮的美女來服侍老爸。過後裴寂與李淵喝大酒,酒酣之際,提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造反。

李淵很慫,聽後嚇壞了。

這個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為是去菜市場買菜嗎,搞好了可以當皇帝,但大概率會被誅滅九族,當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後兩人威脅李淵: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發,是要被殺頭的。還是反了吧!

李世民這坑貨,這事只有你們幾人知道,這意思是要去舉報老爸?

但即便是這種關頭,李淵還是不同意起事。

慫,太慫了!這哪像一個開國之君,整個一胸無大志的膽小鬼。

所以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才會覺得,唐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李世民啊!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完全是另一種形象。

首先,李淵是位能征善戰的猛將。

帝尤善射,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帝知眾欲決戰,突厥畏威,後與相逢,縱兵擊而大破之,獲其特勤所乘駿馬,斬首數百千級。自爾厥後,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開始到山西時,李淵是慰撫大使,主要工作有兩項:平叛,抗擊突厥。北方遊牧民族很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淵打了幾仗後,突厥聞風喪膽,約束部隊,不敢南侵。

可見,李淵並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其次,李淵早有異心。

在617年太原起兵前,這位同志就不老實。剛當上太原留守時,他就對李世民等人說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話: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這個要解釋下,傳說中的聖君“堯”,又叫唐堯,是古唐國人,就是山西太原地區。

而李淵爵號“唐國公”,剛好又被委任到太原,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意。如果我不順應天意,取了這天下,那禍事就不遠了。

諸位看看,這是赤果果的想造反啊。

另一件著名事件,更暴露了李淵的野心。

公元614年末,洛陽街頭出現了一首民謠,《楊花落,梨花開》。

梨,諧音李,意思是將有姓李的人取代楊家,成為天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神祕的政治讖言之一。由於過於流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這首民謠。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姓李的人要遭殃了。

一位叫李渾的將軍先當了背鍋俠,由於家族強盛,全族32人被清洗。還有不少李姓大臣也遭了秧。

當時,最大的嫌疑人其實是李密,畢竟這哥們兒已經反了,而且軍力強盛。

豪門世家、皇親國戚的李淵,有沒有嫌疑呢?有,而且非常大。

換了其他人,趕緊撇清關係才是上策。

但這民謠傳到了太原,在太原百姓間唱開。李淵同志一看這情況,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意,拈著鬍鬚,抬頭望天,心中想:這李家天子,應該是我李淵啊。

然後說了一句豪言壯語:

吾當一舉千里,以符冥讖。(《大唐創業起居注》)

到了617年,各地叛亂的警報傳到太原,稱王稱帝的人越來越多,李淵手下的文官武將們紛紛勸他趁機起事。眼看時機到了,李淵終於豎起了反旗。

大家別忘了,這時候的李世民,只有18歲左右,換了現在,還在上高中呢。

所以,更靠譜的版本應該是這樣的——

李家家庭會議上,李淵爸爸對兒子們說:大隋分崩離析,朝廷危如累卵,為父準備起兵爭奪天下,但這事兒很危險,成了我們一步登天,不成的話,全家都活不成。你們覺得幹不幹?

幾位本就蠢蠢欲動的熱血少年一聽,反應一致:

李建成:幹!

李世民:幹!

李元吉:幹!

……

既然要幹,就先把準備工作做起來。

617年五月初,李淵命駐守山西南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地招募軍隊,同時命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在太原招兵買馬。名義是:平叛。

短短十來天,招募了一萬人,駐紮在晉陽“興國寺”。興國,看這名,傻子都應該明白啥意思了吧?

一不做二不休,李淵決定先解決班子裡的不穩定分子。隋煬帝在任命他為太原留守時,為他派了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兩位仁兄一看李淵這架勢,擺明了要反,正準備去向老闆彙報,李淵先下手為強,誣告兩人勾結突厥,然後逮捕,誅殺。

解決掉這個危險因素後,李淵統帥軍隊,正式在晉陽起兵。

屬於他的時代,就要來了。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一、主導策劃了太原起兵

這是大唐帝國最開始的源頭。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李家也動起了心思:我們要不要也幹一票?

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幹一票?

根據正史記載,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新唐書)

一看這描述,就是熱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現: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 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 “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晉陽宮,是隋煬帝的地方行宮,養著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為了逼老子起義,兒子決定坑爹:李世民讓裴寂選了幾個行宮的美女來服侍老爸。過後裴寂與李淵喝大酒,酒酣之際,提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造反。

李淵很慫,聽後嚇壞了。

這個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為是去菜市場買菜嗎,搞好了可以當皇帝,但大概率會被誅滅九族,當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後兩人威脅李淵: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發,是要被殺頭的。還是反了吧!

李世民這坑貨,這事只有你們幾人知道,這意思是要去舉報老爸?

但即便是這種關頭,李淵還是不同意起事。

慫,太慫了!這哪像一個開國之君,整個一胸無大志的膽小鬼。

所以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才會覺得,唐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李世民啊!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完全是另一種形象。

首先,李淵是位能征善戰的猛將。

帝尤善射,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帝知眾欲決戰,突厥畏威,後與相逢,縱兵擊而大破之,獲其特勤所乘駿馬,斬首數百千級。自爾厥後,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開始到山西時,李淵是慰撫大使,主要工作有兩項:平叛,抗擊突厥。北方遊牧民族很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淵打了幾仗後,突厥聞風喪膽,約束部隊,不敢南侵。

可見,李淵並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其次,李淵早有異心。

在617年太原起兵前,這位同志就不老實。剛當上太原留守時,他就對李世民等人說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話: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這個要解釋下,傳說中的聖君“堯”,又叫唐堯,是古唐國人,就是山西太原地區。

而李淵爵號“唐國公”,剛好又被委任到太原,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意。如果我不順應天意,取了這天下,那禍事就不遠了。

諸位看看,這是赤果果的想造反啊。

另一件著名事件,更暴露了李淵的野心。

公元614年末,洛陽街頭出現了一首民謠,《楊花落,梨花開》。

梨,諧音李,意思是將有姓李的人取代楊家,成為天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神祕的政治讖言之一。由於過於流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這首民謠。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姓李的人要遭殃了。

一位叫李渾的將軍先當了背鍋俠,由於家族強盛,全族32人被清洗。還有不少李姓大臣也遭了秧。

當時,最大的嫌疑人其實是李密,畢竟這哥們兒已經反了,而且軍力強盛。

豪門世家、皇親國戚的李淵,有沒有嫌疑呢?有,而且非常大。

換了其他人,趕緊撇清關係才是上策。

但這民謠傳到了太原,在太原百姓間唱開。李淵同志一看這情況,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意,拈著鬍鬚,抬頭望天,心中想:這李家天子,應該是我李淵啊。

然後說了一句豪言壯語:

吾當一舉千里,以符冥讖。(《大唐創業起居注》)

到了617年,各地叛亂的警報傳到太原,稱王稱帝的人越來越多,李淵手下的文官武將們紛紛勸他趁機起事。眼看時機到了,李淵終於豎起了反旗。

大家別忘了,這時候的李世民,只有18歲左右,換了現在,還在上高中呢。

所以,更靠譜的版本應該是這樣的——

李家家庭會議上,李淵爸爸對兒子們說:大隋分崩離析,朝廷危如累卵,為父準備起兵爭奪天下,但這事兒很危險,成了我們一步登天,不成的話,全家都活不成。你們覺得幹不幹?

幾位本就蠢蠢欲動的熱血少年一聽,反應一致:

李建成:幹!

李世民:幹!

李元吉:幹!

……

既然要幹,就先把準備工作做起來。

617年五月初,李淵命駐守山西南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地招募軍隊,同時命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在太原招兵買馬。名義是:平叛。

短短十來天,招募了一萬人,駐紮在晉陽“興國寺”。興國,看這名,傻子都應該明白啥意思了吧?

一不做二不休,李淵決定先解決班子裡的不穩定分子。隋煬帝在任命他為太原留守時,為他派了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兩位仁兄一看李淵這架勢,擺明了要反,正準備去向老闆彙報,李淵先下手為強,誣告兩人勾結突厥,然後逮捕,誅殺。

解決掉這個危險因素後,李淵統帥軍隊,正式在晉陽起兵。

屬於他的時代,就要來了。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二、以高超戰略,奪取京師,建立唐朝

作為領導,高明的戰略眼光的第一位的。

在放心出兵前,李淵必須先穩定突厥人。否則自己前腳走,突厥後腳就能端了他的老窩。

怎麼辦?李淵決定給突厥始畢可汗寫封信。

信中,他騙耿直的突厥人說:

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大唐創業起居注》)

翻譯一下就是:我起兵只是為了恢復秩序,讓朝廷重新與您們建立友好關係。只要大哥您不來打我,我此次征伐所得的財產,都獻給您。

始畢可汗竟然信了,苦口婆心來勸:我一看你就不是池中之物,何必非要效忠隋朝,不如自己當皇帝。

對這個提議,李淵口頭上表示拒絕。

這就是一個大政治家的智慧,亂世之中,要想笑到最後,有一個祕訣是:緩稱王。

別以為自封個皇帝聽起來很威風,帥不過幾天,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李淵是個聰明人,他要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時候他先認慫,寫信給突厥時,用了“啟”字,語氣謙恭。突厥人被成功忽悠了,不但答應不侵犯太原,後來在唐軍進攻長安的途中,還送來了驚喜。

穩住突厥後,李淵立即建立了軍事組織——大將軍府。

七月初,李淵與李世民、李建成率軍三萬,從太原出發,兵鋒直指隋都大興城(長安)。

這又是戰略眼光的體現,從一開始,李淵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先佔領都城,再以此為據點,奪取天下。長安是一個戰略要地,不但是首都,朝廷根基所在,而且有潼關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其他諸侯跟他一比,就像佔山為王的草寇,只想佔一塊地盤,這塊小地盤裡稱王。

唐軍一路並不順利,先在霍邑遭遇了隋將宋老生的頑強抵抗,成功突圍後,又在汾河被大雨所阻。這時候,又一個大危機降臨了。

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閥——李密來信,要求兩家結成同盟。李密佔據了河南大部和河北南部,如若處理不慎,唐軍完全可能被他阻擊在半道,難以向大興城進發。

這時候,李淵再次搞起了外交攻勢。

他依葫蘆畫瓢,給李密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自己沒有野心,反倒是勸李密加油打天下,到時候依然封自己做個唐國公,就心滿意足了。然後吹了一堆彩虹屁: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資治通鑑》卷184)

天生萬民,一定有君主管理。當今的君主,除了您還能是誰?

一個理智的人聽了這一通捧殺,正常反應應該這樣的:哼,我信你個鬼,糟老頭子壞得很。

但李密聽後,徹底飄了。不但不攔截唐軍,還幫唐軍擋住了東邊的叛軍。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一、主導策劃了太原起兵

這是大唐帝國最開始的源頭。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李家也動起了心思:我們要不要也幹一票?

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幹一票?

根據正史記載,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新唐書)

一看這描述,就是熱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現: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 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 “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晉陽宮,是隋煬帝的地方行宮,養著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為了逼老子起義,兒子決定坑爹:李世民讓裴寂選了幾個行宮的美女來服侍老爸。過後裴寂與李淵喝大酒,酒酣之際,提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造反。

李淵很慫,聽後嚇壞了。

這個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為是去菜市場買菜嗎,搞好了可以當皇帝,但大概率會被誅滅九族,當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後兩人威脅李淵: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發,是要被殺頭的。還是反了吧!

李世民這坑貨,這事只有你們幾人知道,這意思是要去舉報老爸?

但即便是這種關頭,李淵還是不同意起事。

慫,太慫了!這哪像一個開國之君,整個一胸無大志的膽小鬼。

所以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才會覺得,唐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李世民啊!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完全是另一種形象。

首先,李淵是位能征善戰的猛將。

帝尤善射,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帝知眾欲決戰,突厥畏威,後與相逢,縱兵擊而大破之,獲其特勤所乘駿馬,斬首數百千級。自爾厥後,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開始到山西時,李淵是慰撫大使,主要工作有兩項:平叛,抗擊突厥。北方遊牧民族很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淵打了幾仗後,突厥聞風喪膽,約束部隊,不敢南侵。

可見,李淵並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其次,李淵早有異心。

在617年太原起兵前,這位同志就不老實。剛當上太原留守時,他就對李世民等人說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話: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這個要解釋下,傳說中的聖君“堯”,又叫唐堯,是古唐國人,就是山西太原地區。

而李淵爵號“唐國公”,剛好又被委任到太原,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意。如果我不順應天意,取了這天下,那禍事就不遠了。

諸位看看,這是赤果果的想造反啊。

另一件著名事件,更暴露了李淵的野心。

公元614年末,洛陽街頭出現了一首民謠,《楊花落,梨花開》。

梨,諧音李,意思是將有姓李的人取代楊家,成為天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神祕的政治讖言之一。由於過於流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這首民謠。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姓李的人要遭殃了。

一位叫李渾的將軍先當了背鍋俠,由於家族強盛,全族32人被清洗。還有不少李姓大臣也遭了秧。

當時,最大的嫌疑人其實是李密,畢竟這哥們兒已經反了,而且軍力強盛。

豪門世家、皇親國戚的李淵,有沒有嫌疑呢?有,而且非常大。

換了其他人,趕緊撇清關係才是上策。

但這民謠傳到了太原,在太原百姓間唱開。李淵同志一看這情況,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意,拈著鬍鬚,抬頭望天,心中想:這李家天子,應該是我李淵啊。

然後說了一句豪言壯語:

吾當一舉千里,以符冥讖。(《大唐創業起居注》)

到了617年,各地叛亂的警報傳到太原,稱王稱帝的人越來越多,李淵手下的文官武將們紛紛勸他趁機起事。眼看時機到了,李淵終於豎起了反旗。

大家別忘了,這時候的李世民,只有18歲左右,換了現在,還在上高中呢。

所以,更靠譜的版本應該是這樣的——

李家家庭會議上,李淵爸爸對兒子們說:大隋分崩離析,朝廷危如累卵,為父準備起兵爭奪天下,但這事兒很危險,成了我們一步登天,不成的話,全家都活不成。你們覺得幹不幹?

幾位本就蠢蠢欲動的熱血少年一聽,反應一致:

李建成:幹!

李世民:幹!

李元吉:幹!

……

既然要幹,就先把準備工作做起來。

617年五月初,李淵命駐守山西南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地招募軍隊,同時命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在太原招兵買馬。名義是:平叛。

短短十來天,招募了一萬人,駐紮在晉陽“興國寺”。興國,看這名,傻子都應該明白啥意思了吧?

一不做二不休,李淵決定先解決班子裡的不穩定分子。隋煬帝在任命他為太原留守時,為他派了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兩位仁兄一看李淵這架勢,擺明了要反,正準備去向老闆彙報,李淵先下手為強,誣告兩人勾結突厥,然後逮捕,誅殺。

解決掉這個危險因素後,李淵統帥軍隊,正式在晉陽起兵。

屬於他的時代,就要來了。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二、以高超戰略,奪取京師,建立唐朝

作為領導,高明的戰略眼光的第一位的。

在放心出兵前,李淵必須先穩定突厥人。否則自己前腳走,突厥後腳就能端了他的老窩。

怎麼辦?李淵決定給突厥始畢可汗寫封信。

信中,他騙耿直的突厥人說:

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大唐創業起居注》)

翻譯一下就是:我起兵只是為了恢復秩序,讓朝廷重新與您們建立友好關係。只要大哥您不來打我,我此次征伐所得的財產,都獻給您。

始畢可汗竟然信了,苦口婆心來勸:我一看你就不是池中之物,何必非要效忠隋朝,不如自己當皇帝。

對這個提議,李淵口頭上表示拒絕。

這就是一個大政治家的智慧,亂世之中,要想笑到最後,有一個祕訣是:緩稱王。

別以為自封個皇帝聽起來很威風,帥不過幾天,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李淵是個聰明人,他要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時候他先認慫,寫信給突厥時,用了“啟”字,語氣謙恭。突厥人被成功忽悠了,不但答應不侵犯太原,後來在唐軍進攻長安的途中,還送來了驚喜。

穩住突厥後,李淵立即建立了軍事組織——大將軍府。

七月初,李淵與李世民、李建成率軍三萬,從太原出發,兵鋒直指隋都大興城(長安)。

這又是戰略眼光的體現,從一開始,李淵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先佔領都城,再以此為據點,奪取天下。長安是一個戰略要地,不但是首都,朝廷根基所在,而且有潼關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其他諸侯跟他一比,就像佔山為王的草寇,只想佔一塊地盤,這塊小地盤裡稱王。

唐軍一路並不順利,先在霍邑遭遇了隋將宋老生的頑強抵抗,成功突圍後,又在汾河被大雨所阻。這時候,又一個大危機降臨了。

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閥——李密來信,要求兩家結成同盟。李密佔據了河南大部和河北南部,如若處理不慎,唐軍完全可能被他阻擊在半道,難以向大興城進發。

這時候,李淵再次搞起了外交攻勢。

他依葫蘆畫瓢,給李密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自己沒有野心,反倒是勸李密加油打天下,到時候依然封自己做個唐國公,就心滿意足了。然後吹了一堆彩虹屁: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資治通鑑》卷184)

天生萬民,一定有君主管理。當今的君主,除了您還能是誰?

一個理智的人聽了這一通捧殺,正常反應應該這樣的:哼,我信你個鬼,糟老頭子壞得很。

但李密聽後,徹底飄了。不但不攔截唐軍,還幫唐軍擋住了東邊的叛軍。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這下唐軍鬆了口氣,集中力量對付隋朝守軍即可。

接下來要啃的一塊硬骨頭,是隋驍衛大將軍屈突通,這位猛將率兵守住了河東。

但萬料不到,在艱難時刻,突厥可汗竟然雪中送炭,送了2000匹馬,500名軍士來助攻。

唐軍在突厥兵協助下,圍困河東,分兵進擊關中。

這時候,沿途各路起義軍紛紛來投李淵,唐軍越打越多。

到了關中,更有李淵的女兒(柴紹之妻,後為平陽公主),組建了一支軍隊,來投父親。

最後抵達大興城時,李淵與部下諸軍匯合,人數竟然達到了二十多萬。

大家可以想想,多出來的十多萬人,是衝著唐國公李淵來的,還是剛出道的李世民?

十一月,李建成的部下攻破城牆,唐軍入主大興城,隋都陷落。

順帶說一句,根據《起居注》描述,從起兵到攻下大興城,整個過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領軍將領,功勞相當。但在新舊《唐書》中,李建成被貶低。真相到底如何,大家自己判斷。

進入都城,李淵嚴令保護皇族:

犯隋七廟及宗室者,罪三族。……命主符郎宋公弼收圖籍。約法十二條,殺人、劫盜、背軍、叛者死。(新唐書)

這些措施,堪稱模範,沒有濫殺無辜,沒有混亂,秩序井然,社會穩定。

接著,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逃往揚州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一年後,等到時機成熟,才逼迫幼帝讓位。但表面上依然很禮貌,隋帝是通過禪讓的方式,將帝位讓給了李淵。

至此,李淵登極,按照世襲封號,改國號為唐,成為大唐開國皇帝,年號為武德。

大興城,改名長安。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一、主導策劃了太原起兵

這是大唐帝國最開始的源頭。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李家也動起了心思:我們要不要也幹一票?

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幹一票?

根據正史記載,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新唐書)

一看這描述,就是熱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現: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 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 “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晉陽宮,是隋煬帝的地方行宮,養著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為了逼老子起義,兒子決定坑爹:李世民讓裴寂選了幾個行宮的美女來服侍老爸。過後裴寂與李淵喝大酒,酒酣之際,提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造反。

李淵很慫,聽後嚇壞了。

這個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為是去菜市場買菜嗎,搞好了可以當皇帝,但大概率會被誅滅九族,當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後兩人威脅李淵: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發,是要被殺頭的。還是反了吧!

李世民這坑貨,這事只有你們幾人知道,這意思是要去舉報老爸?

但即便是這種關頭,李淵還是不同意起事。

慫,太慫了!這哪像一個開國之君,整個一胸無大志的膽小鬼。

所以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才會覺得,唐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李世民啊!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完全是另一種形象。

首先,李淵是位能征善戰的猛將。

帝尤善射,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帝知眾欲決戰,突厥畏威,後與相逢,縱兵擊而大破之,獲其特勤所乘駿馬,斬首數百千級。自爾厥後,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開始到山西時,李淵是慰撫大使,主要工作有兩項:平叛,抗擊突厥。北方遊牧民族很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淵打了幾仗後,突厥聞風喪膽,約束部隊,不敢南侵。

可見,李淵並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其次,李淵早有異心。

在617年太原起兵前,這位同志就不老實。剛當上太原留守時,他就對李世民等人說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話: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這個要解釋下,傳說中的聖君“堯”,又叫唐堯,是古唐國人,就是山西太原地區。

而李淵爵號“唐國公”,剛好又被委任到太原,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意。如果我不順應天意,取了這天下,那禍事就不遠了。

諸位看看,這是赤果果的想造反啊。

另一件著名事件,更暴露了李淵的野心。

公元614年末,洛陽街頭出現了一首民謠,《楊花落,梨花開》。

梨,諧音李,意思是將有姓李的人取代楊家,成為天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神祕的政治讖言之一。由於過於流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這首民謠。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姓李的人要遭殃了。

一位叫李渾的將軍先當了背鍋俠,由於家族強盛,全族32人被清洗。還有不少李姓大臣也遭了秧。

當時,最大的嫌疑人其實是李密,畢竟這哥們兒已經反了,而且軍力強盛。

豪門世家、皇親國戚的李淵,有沒有嫌疑呢?有,而且非常大。

換了其他人,趕緊撇清關係才是上策。

但這民謠傳到了太原,在太原百姓間唱開。李淵同志一看這情況,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意,拈著鬍鬚,抬頭望天,心中想:這李家天子,應該是我李淵啊。

然後說了一句豪言壯語:

吾當一舉千里,以符冥讖。(《大唐創業起居注》)

到了617年,各地叛亂的警報傳到太原,稱王稱帝的人越來越多,李淵手下的文官武將們紛紛勸他趁機起事。眼看時機到了,李淵終於豎起了反旗。

大家別忘了,這時候的李世民,只有18歲左右,換了現在,還在上高中呢。

所以,更靠譜的版本應該是這樣的——

李家家庭會議上,李淵爸爸對兒子們說:大隋分崩離析,朝廷危如累卵,為父準備起兵爭奪天下,但這事兒很危險,成了我們一步登天,不成的話,全家都活不成。你們覺得幹不幹?

幾位本就蠢蠢欲動的熱血少年一聽,反應一致:

李建成:幹!

李世民:幹!

李元吉:幹!

……

既然要幹,就先把準備工作做起來。

617年五月初,李淵命駐守山西南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地招募軍隊,同時命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在太原招兵買馬。名義是:平叛。

短短十來天,招募了一萬人,駐紮在晉陽“興國寺”。興國,看這名,傻子都應該明白啥意思了吧?

一不做二不休,李淵決定先解決班子裡的不穩定分子。隋煬帝在任命他為太原留守時,為他派了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兩位仁兄一看李淵這架勢,擺明了要反,正準備去向老闆彙報,李淵先下手為強,誣告兩人勾結突厥,然後逮捕,誅殺。

解決掉這個危險因素後,李淵統帥軍隊,正式在晉陽起兵。

屬於他的時代,就要來了。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二、以高超戰略,奪取京師,建立唐朝

作為領導,高明的戰略眼光的第一位的。

在放心出兵前,李淵必須先穩定突厥人。否則自己前腳走,突厥後腳就能端了他的老窩。

怎麼辦?李淵決定給突厥始畢可汗寫封信。

信中,他騙耿直的突厥人說:

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大唐創業起居注》)

翻譯一下就是:我起兵只是為了恢復秩序,讓朝廷重新與您們建立友好關係。只要大哥您不來打我,我此次征伐所得的財產,都獻給您。

始畢可汗竟然信了,苦口婆心來勸:我一看你就不是池中之物,何必非要效忠隋朝,不如自己當皇帝。

對這個提議,李淵口頭上表示拒絕。

這就是一個大政治家的智慧,亂世之中,要想笑到最後,有一個祕訣是:緩稱王。

別以為自封個皇帝聽起來很威風,帥不過幾天,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李淵是個聰明人,他要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時候他先認慫,寫信給突厥時,用了“啟”字,語氣謙恭。突厥人被成功忽悠了,不但答應不侵犯太原,後來在唐軍進攻長安的途中,還送來了驚喜。

穩住突厥後,李淵立即建立了軍事組織——大將軍府。

七月初,李淵與李世民、李建成率軍三萬,從太原出發,兵鋒直指隋都大興城(長安)。

這又是戰略眼光的體現,從一開始,李淵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先佔領都城,再以此為據點,奪取天下。長安是一個戰略要地,不但是首都,朝廷根基所在,而且有潼關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其他諸侯跟他一比,就像佔山為王的草寇,只想佔一塊地盤,這塊小地盤裡稱王。

唐軍一路並不順利,先在霍邑遭遇了隋將宋老生的頑強抵抗,成功突圍後,又在汾河被大雨所阻。這時候,又一個大危機降臨了。

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閥——李密來信,要求兩家結成同盟。李密佔據了河南大部和河北南部,如若處理不慎,唐軍完全可能被他阻擊在半道,難以向大興城進發。

這時候,李淵再次搞起了外交攻勢。

他依葫蘆畫瓢,給李密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自己沒有野心,反倒是勸李密加油打天下,到時候依然封自己做個唐國公,就心滿意足了。然後吹了一堆彩虹屁: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資治通鑑》卷184)

天生萬民,一定有君主管理。當今的君主,除了您還能是誰?

一個理智的人聽了這一通捧殺,正常反應應該這樣的:哼,我信你個鬼,糟老頭子壞得很。

但李密聽後,徹底飄了。不但不攔截唐軍,還幫唐軍擋住了東邊的叛軍。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這下唐軍鬆了口氣,集中力量對付隋朝守軍即可。

接下來要啃的一塊硬骨頭,是隋驍衛大將軍屈突通,這位猛將率兵守住了河東。

但萬料不到,在艱難時刻,突厥可汗竟然雪中送炭,送了2000匹馬,500名軍士來助攻。

唐軍在突厥兵協助下,圍困河東,分兵進擊關中。

這時候,沿途各路起義軍紛紛來投李淵,唐軍越打越多。

到了關中,更有李淵的女兒(柴紹之妻,後為平陽公主),組建了一支軍隊,來投父親。

最後抵達大興城時,李淵與部下諸軍匯合,人數竟然達到了二十多萬。

大家可以想想,多出來的十多萬人,是衝著唐國公李淵來的,還是剛出道的李世民?

十一月,李建成的部下攻破城牆,唐軍入主大興城,隋都陷落。

順帶說一句,根據《起居注》描述,從起兵到攻下大興城,整個過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領軍將領,功勞相當。但在新舊《唐書》中,李建成被貶低。真相到底如何,大家自己判斷。

進入都城,李淵嚴令保護皇族:

犯隋七廟及宗室者,罪三族。……命主符郎宋公弼收圖籍。約法十二條,殺人、劫盜、背軍、叛者死。(新唐書)

這些措施,堪稱模範,沒有濫殺無辜,沒有混亂,秩序井然,社會穩定。

接著,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逃往揚州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一年後,等到時機成熟,才逼迫幼帝讓位。但表面上依然很禮貌,隋帝是通過禪讓的方式,將帝位讓給了李淵。

至此,李淵登極,按照世襲封號,改國號為唐,成為大唐開國皇帝,年號為武德。

大興城,改名長安。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三、制定政策,收服地方勢力,統一全國

說到唐初的統一全國,大家先想到的是秦王李世民的赫赫軍功。毋庸置疑,李世民在這一過程中,確實勞苦功高,天縱英才!(以後另寫文章專門講)

但歷史上,卻往往忽略了坐在皇位上的唐高祖的作用。

唐王朝初建時,領土非常有限,不過就是陝西及山西部分地區。它只是許多地方政權中的一個,甚至也不是唯一稱帝的。

那麼,有人要問了,憑什麼看起來並不是最強大的唐政權,短短几年內統一了全國?

這跟唐高祖李淵的政策有莫大關係。

唐高祖的任務,一方面是儘量爭取這些小叛亂者、隋朝官員和紳士領袖人物的支持,一方面是摧毀他的主要對手們的力量。他達到第一個目的的辦法是,既搞大赦,又搞封官許願,又搞特賞;而為了達到後一個目的,他則不斷擴充自己的兵力,精心地給予部署。(劍橋中國隋唐史)

具體來說,有幾點:

  • 戰場上被打敗、率眾投降的人,都特赦,編入唐軍;
  • 隋朝的原官吏,大多官復原職(忠臣烈士畢竟少數,對多數人來說,當隋的官還是唐的官,都是官);
  • 某些地方的叛亂首領,直接被任命為當地刺史,從而地位合法化,成了效忠大唐的臣子;
  • 戰鬥結束後,大家犒賞將士,對於投降的將領,給予重用,而且用人不疑。這種寬大胸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李靖、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李績……這些名將,都是跟著秦王李世民打天下的,但別忘了,他們是被大唐政策吸引後,歸順朝廷,再由皇帝分配到秦王賬下的。也別忘了,秦王在前線所向披靡,但整個後勤和兵員,都來源於朝廷的強大支撐。

這一通操作下,唐王朝盡得人心,很快平定了天下。

公元624年,唐高祖宣佈大赦天下,併為統一的大唐帝國頒佈了新的法令。

另外,在唐高祖時期,唐朝的制度基本形成,大體延續了隋制,確立三省六部制,並重新推行科舉制度。

"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作者:張小漁


在中國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王朝的開國之君,在大家印象裡,基本都是雄才偉略的人物,在史書中也地位崇高。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都自帶巨大光環。

然而有一位開國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提到李淵,我們什麼印象?沒什麼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兒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統一天下,好像也沒自己什麼事兒,都是兒子李世民打下來的;

治理國家,好像也沒什麼高光時刻,沒幹幾年就讓給兒子了。

所以這位51歲才起事的大叔,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兩個字——平庸。

實在是冤枉。

但這怪不得我們,因為正史裡就是這樣寫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紛紛把榮譽給了我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於很多人產生了幻覺:

唐朝開國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嗎?

未免被太宗粉圍攻,我先聲明:太宗確實牛,確實天縱英才,確實是堯舜之君。

但,一個人的光芒,不應該遮蓋其他人的功績。

本文就來為李淵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開國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本史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聽這書名就知道了,它專門講的就是大唐公司創業那些事兒。

這本書的作者叫溫大雅,他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專門管文書的官,可以理解為大唐集團辦公室主任),隨軍寫成了該書。但這本書裡的記載,與正史有出入,我們接下來的平反,很多依據就來自這書。

有人要說了,正史不可靠,這書就可靠嗎?溫大雅是李淵的人,他就不會捧李淵的臭腳嗎?

這種可能性很小。

溫大雅雖然是李淵創業時聘請的高級人才,但後來卻是太宗的人。太宗與哥哥爭奪皇位最激烈的時候,就是派的溫大雅出鎮洛陽,作為外應。太宗繼位後,溫大雅立馬升任禮部尚書,幹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還特敕諡號“孝”。

所以說,以他的立場,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場景是——

太宗:愛卿,你那本書能不能改一改?

溫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經寫完了。

太宗:寫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個好皇帝。

溫大雅:對不起,我是個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對話純屬杜撰。其實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點功勞,也不影響他的聖君光環。

好了,下面就正式來講,李淵的三大開國之功。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一、主導策劃了太原起兵

這是大唐帝國最開始的源頭。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情況下,皇親國戚的李家也動起了心思:我們要不要也幹一票?

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幹一票?

根據正史記載,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新唐書)

一看這描述,就是熱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現: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 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 “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

晉陽宮,是隋煬帝的地方行宮,養著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為了逼老子起義,兒子決定坑爹:李世民讓裴寂選了幾個行宮的美女來服侍老爸。過後裴寂與李淵喝大酒,酒酣之際,提了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造反。

李淵很慫,聽後嚇壞了。

這個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為是去菜市場買菜嗎,搞好了可以當皇帝,但大概率會被誅滅九族,當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後兩人威脅李淵: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發,是要被殺頭的。還是反了吧!

李世民這坑貨,這事只有你們幾人知道,這意思是要去舉報老爸?

但即便是這種關頭,李淵還是不同意起事。

慫,太慫了!這哪像一個開國之君,整個一胸無大志的膽小鬼。

所以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才會覺得,唐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李世民啊!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完全是另一種形象。

首先,李淵是位能征善戰的猛將。

帝尤善射,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帝知眾欲決戰,突厥畏威,後與相逢,縱兵擊而大破之,獲其特勤所乘駿馬,斬首數百千級。自爾厥後,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開始到山西時,李淵是慰撫大使,主要工作有兩項:平叛,抗擊突厥。北方遊牧民族很猛,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淵打了幾仗後,突厥聞風喪膽,約束部隊,不敢南侵。

可見,李淵並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其次,李淵早有異心。

在617年太原起兵前,這位同志就不老實。剛當上太原留守時,他就對李世民等人說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話: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這個要解釋下,傳說中的聖君“堯”,又叫唐堯,是古唐國人,就是山西太原地區。

而李淵爵號“唐國公”,剛好又被委任到太原,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意。如果我不順應天意,取了這天下,那禍事就不遠了。

諸位看看,這是赤果果的想造反啊。

另一件著名事件,更暴露了李淵的野心。

公元614年末,洛陽街頭出現了一首民謠,《楊花落,梨花開》。

梨,諧音李,意思是將有姓李的人取代楊家,成為天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神祕的政治讖言之一。由於過於流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這首民謠。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姓李的人要遭殃了。

一位叫李渾的將軍先當了背鍋俠,由於家族強盛,全族32人被清洗。還有不少李姓大臣也遭了秧。

當時,最大的嫌疑人其實是李密,畢竟這哥們兒已經反了,而且軍力強盛。

豪門世家、皇親國戚的李淵,有沒有嫌疑呢?有,而且非常大。

換了其他人,趕緊撇清關係才是上策。

但這民謠傳到了太原,在太原百姓間唱開。李淵同志一看這情況,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意,拈著鬍鬚,抬頭望天,心中想:這李家天子,應該是我李淵啊。

然後說了一句豪言壯語:

吾當一舉千里,以符冥讖。(《大唐創業起居注》)

到了617年,各地叛亂的警報傳到太原,稱王稱帝的人越來越多,李淵手下的文官武將們紛紛勸他趁機起事。眼看時機到了,李淵終於豎起了反旗。

大家別忘了,這時候的李世民,只有18歲左右,換了現在,還在上高中呢。

所以,更靠譜的版本應該是這樣的——

李家家庭會議上,李淵爸爸對兒子們說:大隋分崩離析,朝廷危如累卵,為父準備起兵爭奪天下,但這事兒很危險,成了我們一步登天,不成的話,全家都活不成。你們覺得幹不幹?

幾位本就蠢蠢欲動的熱血少年一聽,反應一致:

李建成:幹!

李世民:幹!

李元吉:幹!

……

既然要幹,就先把準備工作做起來。

617年五月初,李淵命駐守山西南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地招募軍隊,同時命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在太原招兵買馬。名義是:平叛。

短短十來天,招募了一萬人,駐紮在晉陽“興國寺”。興國,看這名,傻子都應該明白啥意思了吧?

一不做二不休,李淵決定先解決班子裡的不穩定分子。隋煬帝在任命他為太原留守時,為他派了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為協助,實為監督。這兩位仁兄一看李淵這架勢,擺明了要反,正準備去向老闆彙報,李淵先下手為強,誣告兩人勾結突厥,然後逮捕,誅殺。

解決掉這個危險因素後,李淵統帥軍隊,正式在晉陽起兵。

屬於他的時代,就要來了。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二、以高超戰略,奪取京師,建立唐朝

作為領導,高明的戰略眼光的第一位的。

在放心出兵前,李淵必須先穩定突厥人。否則自己前腳走,突厥後腳就能端了他的老窩。

怎麼辦?李淵決定給突厥始畢可汗寫封信。

信中,他騙耿直的突厥人說:

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大唐創業起居注》)

翻譯一下就是:我起兵只是為了恢復秩序,讓朝廷重新與您們建立友好關係。只要大哥您不來打我,我此次征伐所得的財產,都獻給您。

始畢可汗竟然信了,苦口婆心來勸:我一看你就不是池中之物,何必非要效忠隋朝,不如自己當皇帝。

對這個提議,李淵口頭上表示拒絕。

這就是一個大政治家的智慧,亂世之中,要想笑到最後,有一個祕訣是:緩稱王。

別以為自封個皇帝聽起來很威風,帥不過幾天,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李淵是個聰明人,他要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時候他先認慫,寫信給突厥時,用了“啟”字,語氣謙恭。突厥人被成功忽悠了,不但答應不侵犯太原,後來在唐軍進攻長安的途中,還送來了驚喜。

穩住突厥後,李淵立即建立了軍事組織——大將軍府。

七月初,李淵與李世民、李建成率軍三萬,從太原出發,兵鋒直指隋都大興城(長安)。

這又是戰略眼光的體現,從一開始,李淵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先佔領都城,再以此為據點,奪取天下。長安是一個戰略要地,不但是首都,朝廷根基所在,而且有潼關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其他諸侯跟他一比,就像佔山為王的草寇,只想佔一塊地盤,這塊小地盤裡稱王。

唐軍一路並不順利,先在霍邑遭遇了隋將宋老生的頑強抵抗,成功突圍後,又在汾河被大雨所阻。這時候,又一個大危機降臨了。

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閥——李密來信,要求兩家結成同盟。李密佔據了河南大部和河北南部,如若處理不慎,唐軍完全可能被他阻擊在半道,難以向大興城進發。

這時候,李淵再次搞起了外交攻勢。

他依葫蘆畫瓢,給李密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自己沒有野心,反倒是勸李密加油打天下,到時候依然封自己做個唐國公,就心滿意足了。然後吹了一堆彩虹屁: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資治通鑑》卷184)

天生萬民,一定有君主管理。當今的君主,除了您還能是誰?

一個理智的人聽了這一通捧殺,正常反應應該這樣的:哼,我信你個鬼,糟老頭子壞得很。

但李密聽後,徹底飄了。不但不攔截唐軍,還幫唐軍擋住了東邊的叛軍。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這下唐軍鬆了口氣,集中力量對付隋朝守軍即可。

接下來要啃的一塊硬骨頭,是隋驍衛大將軍屈突通,這位猛將率兵守住了河東。

但萬料不到,在艱難時刻,突厥可汗竟然雪中送炭,送了2000匹馬,500名軍士來助攻。

唐軍在突厥兵協助下,圍困河東,分兵進擊關中。

這時候,沿途各路起義軍紛紛來投李淵,唐軍越打越多。

到了關中,更有李淵的女兒(柴紹之妻,後為平陽公主),組建了一支軍隊,來投父親。

最後抵達大興城時,李淵與部下諸軍匯合,人數竟然達到了二十多萬。

大家可以想想,多出來的十多萬人,是衝著唐國公李淵來的,還是剛出道的李世民?

十一月,李建成的部下攻破城牆,唐軍入主大興城,隋都陷落。

順帶說一句,根據《起居注》描述,從起兵到攻下大興城,整個過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領軍將領,功勞相當。但在新舊《唐書》中,李建成被貶低。真相到底如何,大家自己判斷。

進入都城,李淵嚴令保護皇族:

犯隋七廟及宗室者,罪三族。……命主符郎宋公弼收圖籍。約法十二條,殺人、劫盜、背軍、叛者死。(新唐書)

這些措施,堪稱模範,沒有濫殺無辜,沒有混亂,秩序井然,社會穩定。

接著,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逃往揚州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一年後,等到時機成熟,才逼迫幼帝讓位。但表面上依然很禮貌,隋帝是通過禪讓的方式,將帝位讓給了李淵。

至此,李淵登極,按照世襲封號,改國號為唐,成為大唐開國皇帝,年號為武德。

大興城,改名長安。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三、制定政策,收服地方勢力,統一全國

說到唐初的統一全國,大家先想到的是秦王李世民的赫赫軍功。毋庸置疑,李世民在這一過程中,確實勞苦功高,天縱英才!(以後另寫文章專門講)

但歷史上,卻往往忽略了坐在皇位上的唐高祖的作用。

唐王朝初建時,領土非常有限,不過就是陝西及山西部分地區。它只是許多地方政權中的一個,甚至也不是唯一稱帝的。

那麼,有人要問了,憑什麼看起來並不是最強大的唐政權,短短几年內統一了全國?

這跟唐高祖李淵的政策有莫大關係。

唐高祖的任務,一方面是儘量爭取這些小叛亂者、隋朝官員和紳士領袖人物的支持,一方面是摧毀他的主要對手們的力量。他達到第一個目的的辦法是,既搞大赦,又搞封官許願,又搞特賞;而為了達到後一個目的,他則不斷擴充自己的兵力,精心地給予部署。(劍橋中國隋唐史)

具體來說,有幾點:

  • 戰場上被打敗、率眾投降的人,都特赦,編入唐軍;
  • 隋朝的原官吏,大多官復原職(忠臣烈士畢竟少數,對多數人來說,當隋的官還是唐的官,都是官);
  • 某些地方的叛亂首領,直接被任命為當地刺史,從而地位合法化,成了效忠大唐的臣子;
  • 戰鬥結束後,大家犒賞將士,對於投降的將領,給予重用,而且用人不疑。這種寬大胸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李靖、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李績……這些名將,都是跟著秦王李世民打天下的,但別忘了,他們是被大唐政策吸引後,歸順朝廷,再由皇帝分配到秦王賬下的。也別忘了,秦王在前線所向披靡,但整個後勤和兵員,都來源於朝廷的強大支撐。

這一通操作下,唐王朝盡得人心,很快平定了天下。

公元624年,唐高祖宣佈大赦天下,併為統一的大唐帝國頒佈了新的法令。

另外,在唐高祖時期,唐朝的制度基本形成,大體延續了隋制,確立三省六部制,並重新推行科舉制度。

李淵: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連開國之功都被李世民搶佔了

李世民劇照

最後探討一個問題:李淵的光芒,為什麼被掩蓋了?

在《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對李淵有一個評價:

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

這個定論可能未必正確,但,說李淵是最被忽視的開國皇帝,大概是不會錯的。

他的名聲之所以如此小,有兩個原因:

一、他夾在兩個最極端的皇帝中間。前面是隋煬帝,史書上最家喻戶曉的暴君;後面是唐太宗,被後世史家尊為明君典範。這樣一來,暴君和明君之間的唐高祖,就顯得比較平凡。

二、他的開國之功,被接班人精心掩蓋了。大家都知道,這位接班人不是正常接班,而是通過玄武門之變,逼宮上位,難免會有點心虛。那麼,為了讓自己的皇位更有說服力、更具合理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誇大自己的功勞。“我功能最大,皇位自然應該我來繼承。”

還好,太宗把皇帝這份工作乾得很好,開創了一個讓中國人至今驕傲的盛世大唐。

而唐高祖李淵,正是這大唐基業的奠基人!


關注張小漁,一起讀歷史!

參考資料: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大唐創業起居注》《劍橋中國隋唐史》,賓板橋《唐朝的建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