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晉祠,又擴大了,外面建起了晉祠公園。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路邊就有太白亭、樂天亭,過了漢白玉石橋,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又有"晉祠勝境"牌樓,新修的"晉祠"公園大門。進了大門,又有"唐園"門,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迎面便是高聳的"飛龍閣",更氣派的還是"龍興晉陽"歷史群雄青銅雕塑,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只見李世民勒馬與他的文臣武將,氣勢昂揚,豪邁威武地聚集在一起------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枕流亭"、"牡丹亭"、"德隱齋"、突兀、流水、長廊、柴門新建不少,這才到了晉祠前。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晉祠,原本並不大,叫唐叔虞祠。早在司馬遷《史記》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講的是兩千多年前,周成王與他弟弟叔虞,一天,在庭院裡遊戲,周成王無意中把一梧桐葉剪成了玉圭形,對叔虞說:"把這玉圭給你,封你做唐國的諸侯吧!"史官聽後,就請周成王選擇吉日立叔虞為唐侯。周成王說,"我是和叔虞開玩笑呀!"史官說,"天子無戲言。天子說了,史官就應該記錄他,典禮完成他"。周成王只好把叔虞正式封到唐國去做諸侯。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到了唐朝,柳宗元曾寫過一篇《桐葉封弟辨》,提出質疑。不管怎麼說,叔虞被封做唐侯卻是不容懷疑的史實。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叔虞死後,葬於晉水之南,至今還有叔虞墓,又叫晉王嶺。叔虞的兒子名燮,因晉水而改國號為晉。為了"追根思源""萬世永昌",就在風景秀麗的懸甕山下、晉水源頭立祠永祀。這就是唐叔虞祠,以及晉祠的來歷。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北齊天保九年(549年),皇帝高洋定晉陽為別都以來,酷愛晉祠山水,先建難老、善利泉亭,又築大池,架飛樑於水上------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隋朝末年,李淵起兵於晉陽,曾禱於叔虞祠下。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東征回來,駐蹕晉陽行宮。大雪紛飛,銀裝素裹,李世民飲酒思懷,不由想起"發跡神祠"的晉祠,想起保佑他取得天下的唐叔虞在天之靈,竟然揮筆撰文,刻石立碑,祭祀唐侯。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從此《晉祠之銘並序》屹立在晉祠,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傑出的藝術佳作。它不僅歌頌了唐王朝統一強盛的政治和文學,而且也展現了李世民書法藝術的成就,至今深受人稱頌——《中國第一通行書大碑》。前面講的"龍興晉陽"歷史群雄青銅雕塑,記錄的就是這段情形。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現在晉祠的主殿——聖母殿,是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建的。其實,晉陽人最恨的是北宋皇帝趙光義。趙光義打敗北漢後,認為晉陽是歷代出真龍天子的地方,他不顧百姓死後,下詔遷移居民於外地,"拔龍角",火燒水罐晉陽城,使其變成廢墟。到了太平興國九年,他又心血來潮,下詔修葺慘遭破壞的晉祠,效仿李世民立碑晉祠的做法,令人撰文書丹,刻了一通《新修晉祠碑銘記》立於"晉祠銘碑"之東。哪知,晉陽人不買他的賬,經常有人偷偷磨滅碑文,使一通高大的《新修晉祠碑銘記》成為了"無字碑",可見人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為了緩和矛盾,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修建聖母殿,這可比唐叔虞高出一輩,也是他的母親。所以,規模特別大,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採取"減柱法",擴大空間。進入殿中。無一明柱,更增添了聖母的威嚴,43尊侍女彩雕,婀娜多姿,形象各異,再現了宋代宮廷生活,堪稱國寶級珍品。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到了明朝多是民間建築,過了金人臺,有鐘樓、鼓樓、對越坊。據傳是明萬曆年間東莊的高應元捐資所建。母親有病,高應元就到聖母殿祈禱,加之請來的汾陽醫生,不到半年母親的病就好了,於是便捐資籌建了這鐘樓、鼓樓、對越坊。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特別是牌坊建好後,需要題詞,高應元本身就是書法名手,乾脆自己寫,於是就寫了"對越"二字,出自《詩經·周頌·清廟》"對越在天",寓意報答宣揚祖先的道德,很是扣主題。從此,他這"對越"二字與傅山題寫的"難老",以及楊二酉所書的"水鏡臺",堪稱晉祠三大名匾。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說到"難老",自然要說"晉陽第一泉"。傳說晉祠所在地古唐村有個姓柳的賢惠善良媳婦,時常受到婆婆虐待,每天叫她擔水,而且只喝身前那桶。一天,柳氏擔水遇到一位牽馬的老人,想飲馬,柳氏二話沒說就同意了,哪知喝完身後那桶,還想喝身前那桶,柳氏也沒有猶豫。不過,這時再回去擔水恐怕來不及了,正躊躇間,老人開了口,"早聞你善良賢惠,果真如此,今我將馬鞭送給你,回到家中,只要在甕裡抽一下,就會水滿,但千萬不要抽出來"。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柳氏提心吊膽回到家中,悄悄一試,果真靈驗。後來,慢慢地讓婆婆知道了,去抽那馬鞭,哪知,那馬鞭一出甕,水就湧流不斷。婆婆慌了神,去叫媳婦。柳氏一見不好,忙坐在甕上想壓住它,水依然從她身下流出,這就是難老泉,也稱"晉陽第一泉"。其實,這水就是出自懸甕山斷岩層。《山海經》有記載:"懸甕之水,晉水出焉。"北齊時取《詩經·魯頌》"永錫難老",叫"難老泉"。後人建有"水母樓", 稱柳氏為"水母娘娘",以紀念這賢惠善良的媳婦。我不由寫詩感嘆:"飲馬抽鞭水母樓,捨身安坐度春秋。平凡寓意天難老,人要善良水要流。"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這又引出了張郎分泉的故事。傳說,晉水流域南北兩村因用水經常發生糾紛,甚至械鬥死傷人。經官府調解,在難老泉旁置一口燒沸的大油鍋,鍋內放十枚銅錢,看哪個村撈出來的多少,決定分水。河北村一張姓青年撈出來七枚銅錢,從此,晉祠水北七南三塑孔分水。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不管真的假的故事杜撰,站在水塘橫石堰上,十孔三七分,倒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恐怕真是有年頭了。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晉祠經過歷代建設,逐步擴大,好景多多,早已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體。素有"聖母殿、魚沼飛樑、獻殿"三寶,"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難老泉"三絕,"對越、難老、水鏡臺"三匾,加之那"李世民的'晉祠之銘並序'、趙光義的'太平興國碑'、武則天親自作序的'晉祠華嚴經石幢'"也可稱為"三碑"的名望,以及歷代名人軼事,晉祠,早已成為聞名全國的旅遊景點,招攬著眾多的遊客。

千年藝術瑰寶,晉祠

我特意寫七律贊曰:"懸山晉水碧連天,周柏唐碑耀紀年。柳氏賢德民供奉,張郎勇敢沸分泉。金人印證滄桑變,聖母包容封地寬。悅目賞心千載事,品詩飲典醉祠園。"

九口2019-5-2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