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邁開腿,為何血糖還居高不下?找醫生前,先反思3件事

糖尿病 低血糖 蔬菜 馬鈴薯 39名醫在線 2019-07-09

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血糖監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定期監測血糖,可以瞭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並據此調整飲食或用藥。但是不少人卻覺得奇怪,明明管住嘴也邁開腿了,為何血糖還是不正常?其實錯誤或許是出在測量上了,幾個檢測血糖的錯誤做法,不妨先對照一下。

管住嘴、邁開腿,為何血糖還居高不下?找醫生前,先反思3件事

一:檢查前暫停降糖藥

無論是化驗空腹血糖,還是化驗餐後血糖,病人都不宜停藥,無論是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藥劑,都不宜停用。

二:在家打完胰島素之後再到醫院抽血化驗

一些患者先在家打完胰島素之後再到醫院去抽血化驗,這也是不對的。因為來醫院途中以及在醫院排隊等候抽血這段時間,往往人多而無法控制時間長短,很容易因進餐延遲而發生低血糖。

三:血糖監測只查空腹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對餐後血糖重視不夠,往往只查空腹血糖,這也是不正確的。

糖尿病在發病初期一般就會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而後才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檢測餐後血糖更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

什麼時候測餐後血糖?

在糖尿病剛開始時,70%的人空腹血糖不一定高,但餐後血糖高,不容易控制。所以,監控餐後血糖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什麼時候測餐後血糖?即:測餐後血糖是在餐後兩個小時。

管住嘴、邁開腿,為何血糖還居高不下?找醫生前,先反思3件事

怎麼界定餐後兩小時呢?是從我們開始進食的第一口來計算的。

因為非糖尿病患者吃完飯,血糖也會慢慢升高,只不過不像糖尿病患者升得很高而已。但是健康人進餐2小時後,血糖恢復正常,而糖尿病人的血糖是不會恢復的。

餐後血糖<7.8毫摩爾每升的時候那麼血糖屬於正常範圍。

當餐後血糖在7.8-11.1毫摩爾每升之間,是糖耐量減低或受損,也就是糖前期。

餐後血糖≥11.1毫摩爾每升兩次可以確診糖尿病。

血糖太高容易引起胃“癱瘓”

胃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通過蠕動消化吸收到腸道。但是一些糖尿病人的胃蠕動不受食物刺激影響,不會發生蠕動,胃中的食物無法被消化吸收,甚至還會吐出來,屬於類似“癱瘓”的狀態,即“胃輕癱”。它有兩大特徵:一是胃動力不足,二是胃排空障礙

管住嘴、邁開腿,為何血糖還居高不下?找醫生前,先反思3件事

控制血糖是治療胃輕癱的基礎,此外合理的膳食管理也至關重要。因此,糖尿病人要注意:

1、規律用餐

固定每天進餐的時間,這樣降糖藥及胰島素也能更好地與血糖變化相適應,起到較好的控糖效果。同時根據人體每日所需熱量標準規律進餐,對食物進行充分的咀嚼,以減少胃部負擔。

2、少吃難消化的食物

少吃難消化的食物。芹菜、馬鈴薯等富含纖維素的蔬菜,雖然可以降低餐後血糖,但不容易消化,還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不宜多吃。

3、少吃多餐

建議糖尿病人可將每日早、中、晚3餐調整為5-7餐。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腹脹,還可以讓血糖在兩餐之間有一個緩衝,讓血糖更平穩。

參考文獻:

王言方,《糖友為何餐後血糖比空腹血糖低》,江蘇衛生保健,2019年02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