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一個第一槍“:韋崗伏擊戰,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第一仗。蔣介石發電給葉挺專門表彰粟裕。

1938年4月24日,中央指示新四軍“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特別強調“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經中央批准,新四軍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共400多人。”新四軍軍部認為,粟裕勝任”有軍事知識之人“,特任命粟裕為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開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遂行任務過程中粟裕發現,日軍步步進逼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後,江南老百姓對抗戰普遍缺乏信心。粟裕深深感到:先遣支隊需要儘快打一個勝仗,江南老百姓需要用勝仗來激發抗日熱情,新組建的新四軍需要用勝仗來煞一煞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6月17日,經事先勘察和充分準備,粟裕親率新四軍先遣支隊部分人員,發起韋崗伏擊戰。這場伏擊戰達成了突然性,”脫手斬得小樓蘭“,共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十餘名,傷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4輛。

韋崗伏擊戰規模雖不大,但同平型關大捷一樣,意義影響卻很大。這一仗是新四軍在江南對日所打的第一仗,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大大激發了江南抗戰的決心和意志。韋崗伏擊戰對國民黨高層震動也很大。蔣介石特別緻電新四軍軍長葉挺表彰粟裕:“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一個第一槍“:韋崗伏擊戰,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第一仗。蔣介石發電給葉挺專門表彰粟裕。

1938年4月24日,中央指示新四軍“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特別強調“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經中央批准,新四軍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共400多人。”新四軍軍部認為,粟裕勝任”有軍事知識之人“,特任命粟裕為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開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遂行任務過程中粟裕發現,日軍步步進逼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後,江南老百姓對抗戰普遍缺乏信心。粟裕深深感到:先遣支隊需要儘快打一個勝仗,江南老百姓需要用勝仗來激發抗日熱情,新組建的新四軍需要用勝仗來煞一煞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6月17日,經事先勘察和充分準備,粟裕親率新四軍先遣支隊部分人員,發起韋崗伏擊戰。這場伏擊戰達成了突然性,”脫手斬得小樓蘭“,共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十餘名,傷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4輛。

韋崗伏擊戰規模雖不大,但同平型關大捷一樣,意義影響卻很大。這一仗是新四軍在江南對日所打的第一仗,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大大激發了江南抗戰的決心和意志。韋崗伏擊戰對國民黨高層震動也很大。蔣介石特別緻電新四軍軍長葉挺表彰粟裕:“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二個第一槍“:車橋戰役,華中對日戰略反攻第一仗。創造抗日戰爭以來生俘日軍最多、抓獲日本軍官職務最高兩項紀錄。

1944年初,作為蘇中區黨政軍最高領導的粟裕,針對當時的抗日形勢,適時果斷地提出:”蘇中區的領導重心要由以堅持為主轉變為以發展為主,採取更強硬地堅持原地鬥爭和更有效地準備反攻力量的方針。“粟裕認為:”在戰略相持階段,要爭取有利時機,推進局部的戰略反攻。“為此,粟裕在2月召開的蘇中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發起車橋戰役。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一個第一槍“:韋崗伏擊戰,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第一仗。蔣介石發電給葉挺專門表彰粟裕。

1938年4月24日,中央指示新四軍“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特別強調“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經中央批准,新四軍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共400多人。”新四軍軍部認為,粟裕勝任”有軍事知識之人“,特任命粟裕為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開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遂行任務過程中粟裕發現,日軍步步進逼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後,江南老百姓對抗戰普遍缺乏信心。粟裕深深感到:先遣支隊需要儘快打一個勝仗,江南老百姓需要用勝仗來激發抗日熱情,新組建的新四軍需要用勝仗來煞一煞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6月17日,經事先勘察和充分準備,粟裕親率新四軍先遣支隊部分人員,發起韋崗伏擊戰。這場伏擊戰達成了突然性,”脫手斬得小樓蘭“,共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十餘名,傷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4輛。

韋崗伏擊戰規模雖不大,但同平型關大捷一樣,意義影響卻很大。這一仗是新四軍在江南對日所打的第一仗,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大大激發了江南抗戰的決心和意志。韋崗伏擊戰對國民黨高層震動也很大。蔣介石特別緻電新四軍軍長葉挺表彰粟裕:“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二個第一槍“:車橋戰役,華中對日戰略反攻第一仗。創造抗日戰爭以來生俘日軍最多、抓獲日本軍官職務最高兩項紀錄。

1944年初,作為蘇中區黨政軍最高領導的粟裕,針對當時的抗日形勢,適時果斷地提出:”蘇中區的領導重心要由以堅持為主轉變為以發展為主,採取更強硬地堅持原地鬥爭和更有效地準備反攻力量的方針。“粟裕認為:”在戰略相持階段,要爭取有利時機,推進局部的戰略反攻。“為此,粟裕在2月召開的蘇中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發起車橋戰役。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蘇中區黨委會決定“由粟裕負責戰役全面的組織指揮,副師長葉飛負責車橋前線戰場指揮”。3月5日,我5個團對車橋守敵發起強攻。此役,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

車橋戰役,生擒重傷的日軍三澤金夫大佐,是抗戰中被中國軍隊抓獲的最高職務日本軍官(被俘後很快死亡,死後被日軍追授為少將);生俘24名日軍,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戰役中俘獲日軍最多的一次(平型關大捷1個日軍也沒生俘,臺兒莊戰役只生俘1個日軍)。

車橋戰役,是華中我軍對日軍主動發起的較大規模攻勢作戰,它標誌著華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揭開了華中地區對日軍率先進行戰略反攻的序幕,抗日鬥爭形勢從此走向轉折。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一個第一槍“:韋崗伏擊戰,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第一仗。蔣介石發電給葉挺專門表彰粟裕。

1938年4月24日,中央指示新四軍“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特別強調“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經中央批准,新四軍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共400多人。”新四軍軍部認為,粟裕勝任”有軍事知識之人“,特任命粟裕為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開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遂行任務過程中粟裕發現,日軍步步進逼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後,江南老百姓對抗戰普遍缺乏信心。粟裕深深感到:先遣支隊需要儘快打一個勝仗,江南老百姓需要用勝仗來激發抗日熱情,新組建的新四軍需要用勝仗來煞一煞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6月17日,經事先勘察和充分準備,粟裕親率新四軍先遣支隊部分人員,發起韋崗伏擊戰。這場伏擊戰達成了突然性,”脫手斬得小樓蘭“,共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十餘名,傷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4輛。

韋崗伏擊戰規模雖不大,但同平型關大捷一樣,意義影響卻很大。這一仗是新四軍在江南對日所打的第一仗,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大大激發了江南抗戰的決心和意志。韋崗伏擊戰對國民黨高層震動也很大。蔣介石特別緻電新四軍軍長葉挺表彰粟裕:“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二個第一槍“:車橋戰役,華中對日戰略反攻第一仗。創造抗日戰爭以來生俘日軍最多、抓獲日本軍官職務最高兩項紀錄。

1944年初,作為蘇中區黨政軍最高領導的粟裕,針對當時的抗日形勢,適時果斷地提出:”蘇中區的領導重心要由以堅持為主轉變為以發展為主,採取更強硬地堅持原地鬥爭和更有效地準備反攻力量的方針。“粟裕認為:”在戰略相持階段,要爭取有利時機,推進局部的戰略反攻。“為此,粟裕在2月召開的蘇中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發起車橋戰役。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蘇中區黨委會決定“由粟裕負責戰役全面的組織指揮,副師長葉飛負責車橋前線戰場指揮”。3月5日,我5個團對車橋守敵發起強攻。此役,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

車橋戰役,生擒重傷的日軍三澤金夫大佐,是抗戰中被中國軍隊抓獲的最高職務日本軍官(被俘後很快死亡,死後被日軍追授為少將);生俘24名日軍,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戰役中俘獲日軍最多的一次(平型關大捷1個日軍也沒生俘,臺兒莊戰役只生俘1個日軍)。

車橋戰役,是華中我軍對日軍主動發起的較大規模攻勢作戰,它標誌著華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揭開了華中地區對日軍率先進行戰略反攻的序幕,抗日鬥爭形勢從此走向轉折。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三個第一槍":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新四軍對日最後一仗,也是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對日最後一仗。

1945年12月,為完成中央給予的鞏固華中的戰略任務,粟裕和華中局領導決定在南線組織高郵戰役,在北線組織隴海路東段戰役。中央軍委原本同意打這兩場戰役,但收到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指令粟裕率部”迅集津浦南段,進行大的戰略破擊“的電報後,又決定"即令王(必成)陶(勇)縱隊執行津浦路作戰任務,不去高郵了”。

粟裕認為:“高郵之戰,勢在必打,遲早要打,遲打不如早打。速戰速決,既利當前,又利長遠。若失戰機,後患無窮。”粟裕親自起草長達千言的電報,再次建議舉行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最終,中央和新四軍軍部同意粟裕意見。

1945年12月19日,粟裕決定對高郵城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戰役。戰役歷時7天,最終日軍司令官巖崎大佐宣佈無條件投降。高郵戰役全殲日軍1100餘人,生俘892人;偽軍4000多人,生俘3493人。繳獲各種火炮80餘門,各種槍6000多支。戰役結束後,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作為新四軍代表,在日軍司令部舉行了受降式,接受日軍投降。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一個第一槍“:韋崗伏擊戰,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第一仗。蔣介石發電給葉挺專門表彰粟裕。

1938年4月24日,中央指示新四軍“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特別強調“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經中央批准,新四軍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共400多人。”新四軍軍部認為,粟裕勝任”有軍事知識之人“,特任命粟裕為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開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遂行任務過程中粟裕發現,日軍步步進逼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後,江南老百姓對抗戰普遍缺乏信心。粟裕深深感到:先遣支隊需要儘快打一個勝仗,江南老百姓需要用勝仗來激發抗日熱情,新組建的新四軍需要用勝仗來煞一煞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6月17日,經事先勘察和充分準備,粟裕親率新四軍先遣支隊部分人員,發起韋崗伏擊戰。這場伏擊戰達成了突然性,”脫手斬得小樓蘭“,共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十餘名,傷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4輛。

韋崗伏擊戰規模雖不大,但同平型關大捷一樣,意義影響卻很大。這一仗是新四軍在江南對日所打的第一仗,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大大激發了江南抗戰的決心和意志。韋崗伏擊戰對國民黨高層震動也很大。蔣介石特別緻電新四軍軍長葉挺表彰粟裕:“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二個第一槍“:車橋戰役,華中對日戰略反攻第一仗。創造抗日戰爭以來生俘日軍最多、抓獲日本軍官職務最高兩項紀錄。

1944年初,作為蘇中區黨政軍最高領導的粟裕,針對當時的抗日形勢,適時果斷地提出:”蘇中區的領導重心要由以堅持為主轉變為以發展為主,採取更強硬地堅持原地鬥爭和更有效地準備反攻力量的方針。“粟裕認為:”在戰略相持階段,要爭取有利時機,推進局部的戰略反攻。“為此,粟裕在2月召開的蘇中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發起車橋戰役。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蘇中區黨委會決定“由粟裕負責戰役全面的組織指揮,副師長葉飛負責車橋前線戰場指揮”。3月5日,我5個團對車橋守敵發起強攻。此役,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

車橋戰役,生擒重傷的日軍三澤金夫大佐,是抗戰中被中國軍隊抓獲的最高職務日本軍官(被俘後很快死亡,死後被日軍追授為少將);生俘24名日軍,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戰役中俘獲日軍最多的一次(平型關大捷1個日軍也沒生俘,臺兒莊戰役只生俘1個日軍)。

車橋戰役,是華中我軍對日軍主動發起的較大規模攻勢作戰,它標誌著華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揭開了華中地區對日軍率先進行戰略反攻的序幕,抗日鬥爭形勢從此走向轉折。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三個第一槍":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新四軍對日最後一仗,也是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對日最後一仗。

1945年12月,為完成中央給予的鞏固華中的戰略任務,粟裕和華中局領導決定在南線組織高郵戰役,在北線組織隴海路東段戰役。中央軍委原本同意打這兩場戰役,但收到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指令粟裕率部”迅集津浦南段,進行大的戰略破擊“的電報後,又決定"即令王(必成)陶(勇)縱隊執行津浦路作戰任務,不去高郵了”。

粟裕認為:“高郵之戰,勢在必打,遲早要打,遲打不如早打。速戰速決,既利當前,又利長遠。若失戰機,後患無窮。”粟裕親自起草長達千言的電報,再次建議舉行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最終,中央和新四軍軍部同意粟裕意見。

1945年12月19日,粟裕決定對高郵城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戰役。戰役歷時7天,最終日軍司令官巖崎大佐宣佈無條件投降。高郵戰役全殲日軍1100餘人,生俘892人;偽軍4000多人,生俘3493人。繳獲各種火炮80餘門,各種槍6000多支。戰役結束後,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作為新四軍代表,在日軍司令部舉行了受降式,接受日軍投降。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高郵戰役結束後,粟裕即把關注重點轉向隴海路東段戰役上來。當粟裕得知國共雙方停戰令將於1946年1月13日24時生效後,粟裕一改原計劃13日晚發起戰役計劃,速派作戰科長嚴振衡騎自行車趕到第9縱隊,向張震司令員當面傳達作戰命令,提前於11日晚發起戰役。經過激戰,第九縱隊會同其他部隊和地方武裝,共殲滅日偽軍2800多人,拔除了隴海路東段全部日偽軍據點,控制了鐵路線300餘里。

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不僅是新四軍對日寇的最後一戰,也是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對日寇的最後一戰。高郵戰役,打破了蔣軍沿運河北進分割華中解放區的企圖,解除了南線蔣軍對兩淮的威脅,改善了蘇中與淮南的戰略態勢,創造了未來自衛反擊作戰的戰場;隴海路東段戰役,使華中和山東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為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縱深迂迴、南北機動、協同配合,為後來舉行宿北、魯南等大殲滅戰,創造了有利的戰場條件”。

"

或許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太過輝煌,或許粟裕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宣傳較少,使得人們經常會問,粟裕打日軍如何?其實,粟裕一直戰鬥在抗戰第一線。作為華中局書記、新四軍第二任政委的劉少奇,就曾盛讚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在抗戰中打的漂亮仗很多,特別是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這是絕無僅有的,是非常值得濃墨重彩講一講的。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一個第一槍“:韋崗伏擊戰,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第一仗。蔣介石發電給葉挺專門表彰粟裕。

1938年4月24日,中央指示新四軍“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特別強調“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經中央批准,新四軍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共400多人。”新四軍軍部認為,粟裕勝任”有軍事知識之人“,特任命粟裕為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隊出發開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遂行任務過程中粟裕發現,日軍步步進逼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後,江南老百姓對抗戰普遍缺乏信心。粟裕深深感到:先遣支隊需要儘快打一個勝仗,江南老百姓需要用勝仗來激發抗日熱情,新組建的新四軍需要用勝仗來煞一煞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6月17日,經事先勘察和充分準備,粟裕親率新四軍先遣支隊部分人員,發起韋崗伏擊戰。這場伏擊戰達成了突然性,”脫手斬得小樓蘭“,共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十餘名,傷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4輛。

韋崗伏擊戰規模雖不大,但同平型關大捷一樣,意義影響卻很大。這一仗是新四軍在江南對日所打的第一仗,這一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大大激發了江南抗戰的決心和意志。韋崗伏擊戰對國民黨高層震動也很大。蔣介石特別緻電新四軍軍長葉挺表彰粟裕:“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二個第一槍“:車橋戰役,華中對日戰略反攻第一仗。創造抗日戰爭以來生俘日軍最多、抓獲日本軍官職務最高兩項紀錄。

1944年初,作為蘇中區黨政軍最高領導的粟裕,針對當時的抗日形勢,適時果斷地提出:”蘇中區的領導重心要由以堅持為主轉變為以發展為主,採取更強硬地堅持原地鬥爭和更有效地準備反攻力量的方針。“粟裕認為:”在戰略相持階段,要爭取有利時機,推進局部的戰略反攻。“為此,粟裕在2月召開的蘇中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發起車橋戰役。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蘇中區黨委會決定“由粟裕負責戰役全面的組織指揮,副師長葉飛負責車橋前線戰場指揮”。3月5日,我5個團對車橋守敵發起強攻。此役,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

車橋戰役,生擒重傷的日軍三澤金夫大佐,是抗戰中被中國軍隊抓獲的最高職務日本軍官(被俘後很快死亡,死後被日軍追授為少將);生俘24名日軍,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戰役中俘獲日軍最多的一次(平型關大捷1個日軍也沒生俘,臺兒莊戰役只生俘1個日軍)。

車橋戰役,是華中我軍對日軍主動發起的較大規模攻勢作戰,它標誌著華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揭開了華中地區對日軍率先進行戰略反攻的序幕,抗日鬥爭形勢從此走向轉折。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粟裕抗戰打的“第三個第一槍":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新四軍對日最後一仗,也是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對日最後一仗。

1945年12月,為完成中央給予的鞏固華中的戰略任務,粟裕和華中局領導決定在南線組織高郵戰役,在北線組織隴海路東段戰役。中央軍委原本同意打這兩場戰役,但收到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指令粟裕率部”迅集津浦南段,進行大的戰略破擊“的電報後,又決定"即令王(必成)陶(勇)縱隊執行津浦路作戰任務,不去高郵了”。

粟裕認為:“高郵之戰,勢在必打,遲早要打,遲打不如早打。速戰速決,既利當前,又利長遠。若失戰機,後患無窮。”粟裕親自起草長達千言的電報,再次建議舉行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最終,中央和新四軍軍部同意粟裕意見。

1945年12月19日,粟裕決定對高郵城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戰役。戰役歷時7天,最終日軍司令官巖崎大佐宣佈無條件投降。高郵戰役全殲日軍1100餘人,生俘892人;偽軍4000多人,生俘3493人。繳獲各種火炮80餘門,各種槍6000多支。戰役結束後,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作為新四軍代表,在日軍司令部舉行了受降式,接受日軍投降。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高郵戰役結束後,粟裕即把關注重點轉向隴海路東段戰役上來。當粟裕得知國共雙方停戰令將於1946年1月13日24時生效後,粟裕一改原計劃13日晚發起戰役計劃,速派作戰科長嚴振衡騎自行車趕到第9縱隊,向張震司令員當面傳達作戰命令,提前於11日晚發起戰役。經過激戰,第九縱隊會同其他部隊和地方武裝,共殲滅日偽軍2800多人,拔除了隴海路東段全部日偽軍據點,控制了鐵路線300餘里。

高郵和隴海路東段戰役,不僅是新四軍對日寇的最後一戰,也是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對日寇的最後一戰。高郵戰役,打破了蔣軍沿運河北進分割華中解放區的企圖,解除了南線蔣軍對兩淮的威脅,改善了蘇中與淮南的戰略態勢,創造了未來自衛反擊作戰的戰場;隴海路東段戰役,使華中和山東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為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縱深迂迴、南北機動、協同配合,為後來舉行宿北、魯南等大殲滅戰,創造了有利的戰場條件”。

粟裕對日軍打了“三個第一槍”,被譽“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功勞”

(帥克品讀:堅持原創,堅持客觀,堅持公正。點擊關注,看更多精彩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