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2、敕封顯佑伯行宮。行宮現存門樓二樓帶有戲臺,頂部木雕百鳥朝鳳,兼有戲臺和出入通道兩種功能,在中國建築史上較為少見,故被視為宿遷境內重要的古建遺存之一。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2、敕封顯佑伯行宮。行宮現存門樓二樓帶有戲臺,頂部木雕百鳥朝鳳,兼有戲臺和出入通道兩種功能,在中國建築史上較為少見,故被視為宿遷境內重要的古建遺存之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3、項王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宿城區的項里居委會,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2、敕封顯佑伯行宮。行宮現存門樓二樓帶有戲臺,頂部木雕百鳥朝鳳,兼有戲臺和出入通道兩種功能,在中國建築史上較為少見,故被視為宿遷境內重要的古建遺存之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3、項王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宿城區的項里居委會,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4、雪楓公園。雪楓公園建成於2007年9月,佔地320畝,分為紀念瞻仰、水景遊覽、勵志教育和配套服務等四大功能區,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2、敕封顯佑伯行宮。行宮現存門樓二樓帶有戲臺,頂部木雕百鳥朝鳳,兼有戲臺和出入通道兩種功能,在中國建築史上較為少見,故被視為宿遷境內重要的古建遺存之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3、項王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宿城區的項里居委會,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4、雪楓公園。雪楓公園建成於2007年9月,佔地320畝,分為紀念瞻仰、水景遊覽、勵志教育和配套服務等四大功能區,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5、古黃河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省宿遷古黃河風光帶,公園內有古黃河長80公里,總面積1660公頃。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2、敕封顯佑伯行宮。行宮現存門樓二樓帶有戲臺,頂部木雕百鳥朝鳳,兼有戲臺和出入通道兩種功能,在中國建築史上較為少見,故被視為宿遷境內重要的古建遺存之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3、項王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宿城區的項里居委會,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4、雪楓公園。雪楓公園建成於2007年9月,佔地320畝,分為紀念瞻仰、水景遊覽、勵志教育和配套服務等四大功能區,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5、古黃河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省宿遷古黃河風光帶,公園內有古黃河長80公里,總面積1660公頃。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6、宿遷嬉戲谷動漫王國。位於宿遷湖濱新城,緊鄰駱馬湖。一期開放了龍騰天下、駱馬湖精靈城、夢迴秦漢、漢墓麗影、魔法脫口秀、星河戰場、空戰英豪等七大數字互動體驗館。

"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從德,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宿遷下轄宿城、宿豫2個區、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萬人。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一、歷史沿革

1、東晉安帝時置宿預(又作豫)縣,為宿預(又作豫)郡治。北魏置南徐州於此。南朝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為東楚州。南朝陳改為安州。北周復為東楚州,後改泗州。

2、隋大業時為下邳郡治。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縣城被沂蒙山水衝圯(亦有黃河水衝圮之說),泗州遂移治於臨淮縣,宿豫縣移治於下相城故址。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為宿遷縣。初屬泗州,後屬徐州。

3、北宋屬邳州,建隆元年(960年),黃河南侵泗水,城陷,縣治北移至今城南2裡宿遷舊城處。

4、金元光二年(1223年)廢,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避黃水,城再次北遷至今址。清屬徐州府。

5、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6、1949年屬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劃歸淮陰市。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96年升為地級市,原淮陰地區所屬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入;原縣級宿遷市改置宿城區和宿豫縣。2004年宿豫縣改區。

二、地名來歷

1、宋人遷宿國:因春秋時宋人遷宿得名。但春秋時,宋人遷宿國的地點應是今安徽省宿州市,而非江蘇省宿遷市。

2、遷城得名:據古漢語專家考證,宿遷的古代居民主要由兩支古越人遷徒於此,並與當地人混合而成。到晉代,從“宿沙”、“預猶”族稱中各取一音(古代預、猶同音),構成“宿預(豫)”這一新地名。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預縣城被黃水沖毀,治所遷移,寶應元年,又因避諱,故改宿豫為宿遷。此種觀點有兩層意思,即宿遷的命名原因:一為遷城,二為避諱。

三、旅遊景點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1、龍王廟行宮,原名為“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宿遷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2、敕封顯佑伯行宮。行宮現存門樓二樓帶有戲臺,頂部木雕百鳥朝鳳,兼有戲臺和出入通道兩種功能,在中國建築史上較為少見,故被視為宿遷境內重要的古建遺存之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3、項王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宿城區的項里居委會,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4、雪楓公園。雪楓公園建成於2007年9月,佔地320畝,分為紀念瞻仰、水景遊覽、勵志教育和配套服務等四大功能區,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5、古黃河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省宿遷古黃河風光帶,公園內有古黃河長80公里,總面積1660公頃。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6、宿遷嬉戲谷動漫王國。位於宿遷湖濱新城,緊鄰駱馬湖。一期開放了龍騰天下、駱馬湖精靈城、夢迴秦漢、漢墓麗影、魔法脫口秀、星河戰場、空戰英豪等七大數字互動體驗館。

江蘇宿遷市----古稱宿豫、下相,項羽故里

7、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宿遷市北郊。1997年5月由江蘇省農林廳命名成立。同年6月8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為公園題寫園名。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