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俄羅斯,為什麼歐美可以接納沙俄,卻超級敵視蘇聯?

在20世紀的主流世界大國中,最不受歡迎的國家非蘇聯莫屬。自1918到1991年,蘇聯幾乎無時無刻都處於列強的圍堵與封鎖之中。總的來說,蘇聯是以一個孤獨的存在完成了生命的全歷程。

蘇聯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公敵呢?難道這是俄羅斯的宿命嗎?顯然不是。在19世紀之前,沙俄一直是歐洲合縱連橫的積極參與者,與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有十分親密的關係。

那為什麼,到了蘇聯時期,就成為眾矢之的呢?雲石君認為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方面,俄羅斯有著與“中原”相似的地緣區位。亞歐大陸規模巨大,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文明的主體板塊,其孕育出的文明質量高、體量大、種類多。我們可以說,亞歐大陸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領頭羊。

在傳統意義上,亞歐大陸有三大世界級地緣勢力:東方的中國,西方的歐洲,中南部的伊斯蘭。這三大勢力各佔據大陸的一角,彼此相距遙遠,各自安好。

但俄羅斯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俄羅斯位於亞歐大陸北部中央,隨著領土的擴張,俄羅斯吞併了東歐、北亞、中亞,至此,俄羅斯與中、歐、伊三大勢力同時大範圍接壤。

這樣,地緣矛盾就產生了。對於歐洲而言,俄羅斯的文明質量落後,但體量龐大,而且政治統一;對於中國而言,俄羅斯的接壤部分比較偏遠,但規模和文明程度都大幅領先;而對於伊斯蘭而言,俄羅斯更是佔據全方位的優勢。這樣一個凶悍的存在,如何能讓人安心,因此,中、伊、歐,甚至整個大陸上的大部分國家,都對俄羅斯高度戒備。

而這種戒備,甚至蔓延到全球。亞歐大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領頭羊,俄羅斯能夠同時對亞歐大陸的三大勢力構成壓力,那麼其自然具備稱霸全球的潛力。這樣的情況下,具備稱霸實力的美國,自然會對俄羅斯進行打壓。

同樣都是俄羅斯,為什麼歐美可以接納沙俄,卻超級敵視蘇聯?

不過,這樣的解釋,會讓人產生疑問。俄羅斯在18至19世紀,沙俄末期就完成了領土的擴張,成為全球領土最大的國家,那時的俄羅斯並未引起西方的恐慌和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的決心。

這就與第二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了。

第二方面,技術革命的實力和心理的雙重催化。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緊接著到來的機器化大工業,對地緣政治格局有著極深的影響。

在機器化大工業時代前,俄羅斯的地盤雖然大,但因人類文明發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侷限,俄羅斯的荒漠和凍土無法進行基本的工業化開發,因此,俄羅斯兩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沒有轉化為國力。其國力來源主要依靠傳統農業和一小部分工業體系。所以當時的俄羅斯,並沒有實力讓歐美列強忌憚。

不過,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和普及,俄羅斯在較短的時間內,擁有了進行工業化開發的能力。俄羅斯的領土體量巨大,初級的開發釋放的實力都是異常驚人的,而這都是在蘇聯時代實現的。

蘇聯經過這一輪的國土開發,不僅初期超過歐洲傳統列強,甚至具備了摧毀伊斯蘭、中國這些沒落傳統勢力的實力。

這就激化了俄羅斯與列強的矛盾。

其次,機器化大工業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突破地緣屏障和地緣距離限制的能力也大幅提升。這就讓人類對地緣政治格局的認識得到了較大改變。

機器化大工業時代前,人類是以初級工業、農耕技術水平為依據來認識地緣政治的,這就限制各地緣勢力的地緣輻射能力和拓展能力。因此,俄羅斯的國力強於伊斯蘭和中國,但因地緣屏障和距離的存在,俄羅斯只能佔有中國和伊斯蘭的邊緣領土。

機器化大工業時代的到來,使俄羅斯地緣影響力的釋放得到進一步強化,俄羅斯的地緣影響力和地緣拓展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具備覆蓋亞歐大陸的能力。

這樣的情況下,不僅中國和伊斯蘭,就連歐洲列強都籠罩在俄羅斯的陰影下。受威脅程度的增加,大大刺激了他們抗擊、壓制蘇聯的意願。

同樣都是俄羅斯,為什麼歐美可以接納沙俄,卻超級敵視蘇聯?

同時,第二次工業革命還衝擊了各大政治勢力的心理預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使本就因工業革命爆發而開始提速的人類文明,迎來再一次提速。

文明發展的進一步加速,讓各勢力再一次看到俄羅斯的巨大潛力。現在俄羅斯只是對亞洲領土進行初步開發獲得的國力增長,就已經讓中、歐、伊乃至美國都感受到巨大威脅,那麼當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俄羅斯兩千萬領土爆發出的能量將會更大,威脅也就更大。

人類對未來發展的認識是基於過往的經驗,而這個經驗是基於一個前後相對穩定的宏觀環境下,做出的儘可能正確的判斷。不過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讓這種判斷充滿不確定性。

而這種不確定性讓俄羅斯帶給各國的恐懼感更加強烈。大家一致認為:下一次技術大爆炸來臨前,一定要弄垮蘇聯,而且由於不知道下一次技術爆炸何時到來,因此越快整垮蘇聯越好。

這樣的壓迫感,加劇了各國對俄羅斯的敵意,也造就了蘇聯的孤獨。

第三方面,紅色意識形態對西方內部的威脅。雖然意識形態的差異是各國互相攻擊的理由,但這只是表象。意識形態在國家衝突中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催化劑,擴大矛盾的作用,而不是誘發源。

利益才是國家之間矛盾的主要誘發源。如,伊朗與阿拉伯世界的矛盾,表面來看,是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宗教分歧,但實質是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兩大地緣勢力對中東主導權的爭奪。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西方對蘇聯的仇恨,一個主要因素是紅色意識形態。西方對蘇聯的打壓,也包含了摧毀紅色意識形態的戰略考量。

紅色意識形態被西方仇恨是因為其存在著階級鬥爭的基因。

紅色意識形態以社會底層為基礎,宣揚階級鬥爭,支持工人階級以暴力手段反抗資本盤剝。這樣的做法對於西方的資本主義規則有著極大的威脅。

蘇聯崛起的20世紀中前期,西方世界因大規模普及工業化,工人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十分緊張。而列強之間激烈的矛盾,又加大了統治階級對底層人民的盤剝,使社會底層人民的憤怒進一步提升。

最嚴重的是,紅色意識形態是以階級屬性來劃分敵我,這種劃分形式突破了國家、民族、地緣屬性,具有普世性。這代表著,只要勞資關係矛盾足夠大的地方,就是紅色意識形態發展的沃土。而紅色意識形態的最大標誌和精神支柱是蘇聯,因此蘇聯自然成為西方列強仇恨以及置之死地的對象。

同樣都是俄羅斯,為什麼歐美可以接納沙俄,卻超級敵視蘇聯?

綜上,俄羅斯與“中原”相似的地緣區位,技術革命的實力和心理的雙重催化,紅色意識形態對西方內部的威脅,三大因素交匯,使蘇聯成為全球列強仇恨的對象。

面對這樣的局面,蘇聯能做的只有強勢突圍。蘇聯在突圍過程中,除了發展硬實力外,還十分重視精神力量的運用,那就是著名的“國際共運”。蘇聯依靠國際共運打開了怎樣的局面?“國際國運”在世界上造成哪些影響?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為您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20章——俄羅斯、蘇聯之第五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