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大義覺迷錄》

1688年,康熙派遣索額圖參加尼布楚談判,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在談判中,清朝方面一再強調“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清朝用的正式國名並非清朝,而是中國,這是國際條約中第一次將“中國”上升為一個國家的概念。清朝在國際條約中均使用“中國”一詞,中國成為了近代國際外交上正式的主權國家。清朝滅亡後,後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是繼承了清朝在國際關係的中國的一詞,並且也在法理上繼承了清朝所剩下的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領土。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大義覺迷錄》

1688年,康熙派遣索額圖參加尼布楚談判,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在談判中,清朝方面一再強調“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清朝用的正式國名並非清朝,而是中國,這是國際條約中第一次將“中國”上升為一個國家的概念。清朝在國際條約中均使用“中國”一詞,中國成為了近代國際外交上正式的主權國家。清朝滅亡後,後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是繼承了清朝在國際關係的中國的一詞,並且也在法理上繼承了清朝所剩下的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領土。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綜上所述,在長期歷史中,“中國”一詞往往指華夏族和漢族地區,而當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後,便開始將“中國”一詞的性質逐漸改變,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自稱為“中國”,元朝和清朝都將自己的王朝視為“中國”。正是由於這種民族大融合和天下一家心態,使得“中國”一詞的範圍從中原擴大為中央王朝,又繼續上升為了祖國56個民族的共同國名。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大義覺迷錄》

1688年,康熙派遣索額圖參加尼布楚談判,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在談判中,清朝方面一再強調“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清朝用的正式國名並非清朝,而是中國,這是國際條約中第一次將“中國”上升為一個國家的概念。清朝在國際條約中均使用“中國”一詞,中國成為了近代國際外交上正式的主權國家。清朝滅亡後,後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是繼承了清朝在國際關係的中國的一詞,並且也在法理上繼承了清朝所剩下的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領土。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綜上所述,在長期歷史中,“中國”一詞往往指華夏族和漢族地區,而當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後,便開始將“中國”一詞的性質逐漸改變,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自稱為“中國”,元朝和清朝都將自己的王朝視為“中國”。正是由於這種民族大融合和天下一家心態,使得“中國”一詞的範圍從中原擴大為中央王朝,又繼續上升為了祖國56個民族的共同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範圍開始擴大,由都城擴張到了整個王畿地區。《詩經·民勞》記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指的周天子的王畿地區,主要是關中和伊洛地區。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西周王畿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周朝的都城之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為“中國”。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都城臨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畿,而各國的王畿地區覆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成為了更大的中國。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已經是中原各分封國的共稱,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族地區,《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和當時的中國相對的也就是東夷、北狄、南蠻。當時中原的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關中、吳越、荊楚不在此範圍。如西周時期的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早期的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莊子·田子方》載:“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楚國而說的。秦國雖然也是周代分封國,但是長期被視為蠻夷,《史記》簡記載戰國初期“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春秋時期的中國範圍(紅圈以內)

二,從中原發展到了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時代的國家。秦朝滅亡後,漢朝接替,並擴張其版圖。隨著國家的大一統,“中國”的一詞的範圍也逐漸開始擴大,並且開始代指中央王朝。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朝。最終漢武帝將東甌國人遷徙到了合肥一帶,該地區在春秋還被視為“蠻夷之地”。漢代蜀地織錦有隸書記寫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史記》中的“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中的“中國”都已經代指漢朝了或者這塊土地上的正統王朝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的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以來的列國居民大多數都融合而形成了漢族,而“中國”一詞原來曾代指華夏之地,現在華夏之地擴大了,中國的範圍也擴大成為了漢族居住之地,即後世稱呼的“漢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這裡的中國也就是漢地。在漢朝時期的雲貴高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還不是漢地。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漢朝初期疆域也就是漢魏時期的“中國”範圍

公元220年,漢朝壽終正寢,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徵:一是國家分裂,動盪不安;二是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中原,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過去,中國一詞是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範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範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闢了更大的疆域。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大義覺迷錄》

1688年,康熙派遣索額圖參加尼布楚談判,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在談判中,清朝方面一再強調“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清朝用的正式國名並非清朝,而是中國,這是國際條約中第一次將“中國”上升為一個國家的概念。清朝在國際條約中均使用“中國”一詞,中國成為了近代國際外交上正式的主權國家。清朝滅亡後,後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是繼承了清朝在國際關係的中國的一詞,並且也在法理上繼承了清朝所剩下的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領土。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綜上所述,在長期歷史中,“中國”一詞往往指華夏族和漢族地區,而當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後,便開始將“中國”一詞的性質逐漸改變,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自稱為“中國”,元朝和清朝都將自己的王朝視為“中國”。正是由於這種民族大融合和天下一家心態,使得“中國”一詞的範圍從中原擴大為中央王朝,又繼續上升為了祖國56個民族的共同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作為中國人一定得好好了解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