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今日的地位,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離不開人的主動創造精神。既有市民的飲茶基礎,也有茶行業的人才輩出;而人才體系中,既有傳統的老茶人,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還有在國企長期與茶葉打交道、熟悉茶葉進出口的人才,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使之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2002年之前,楊贏就在國企工作,想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才有2002年在芳村找店鋪這回事,並於2003年順利開店。2002—2003年,從國企出來的人很多,進入茶行業;當時從廣東省茶葉公司、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跳出來自己做茶的就有好幾家,對當時的茶行業帶來了新的經驗,可以說是對過去茶行業的一次革新。2000年以後,還有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正規軍”進入茶行業,以及從國企出來進入茶行業打工的,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隨之帶來的是經營模式的改變。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今日的地位,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離不開人的主動創造精神。既有市民的飲茶基礎,也有茶行業的人才輩出;而人才體系中,既有傳統的老茶人,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還有在國企長期與茶葉打交道、熟悉茶葉進出口的人才,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使之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2002年之前,楊贏就在國企工作,想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才有2002年在芳村找店鋪這回事,並於2003年順利開店。2002—2003年,從國企出來的人很多,進入茶行業;當時從廣東省茶葉公司、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跳出來自己做茶的就有好幾家,對當時的茶行業帶來了新的經驗,可以說是對過去茶行業的一次革新。2000年以後,還有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正規軍”進入茶行業,以及從國企出來進入茶行業打工的,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隨之帶來的是經營模式的改變。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養活了很多人,廣寧人、福建人、潮汕人、雲南人、湖南人、江西人……茶商眾多,帶動了相關的產業從業者,整個市場裡,打工的人估計有3萬左右。楊贏介紹說,整個芳村茶葉市場,有固定的搬運工100多名;2003年的時候,搬運一件茶,從車上卸貨下來,0.5元一件,現在是1.5元一件,如果上樓的話,在這個基礎上加1元,一叉車50件茶也是這個收費標準,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檔口,或者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街道,都是這個價。但他們需要跟檔口搞好關係,這樣才有生意。而一個搬運工,至少需要配套一輛三輪車,條件好的,會上升為貨運車。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元素,即廣東人的包容、開放精神與重商主義和經商傳統。芳村茶葉市場裡茶商內部之間的交流比較頻繁,沒有故步自封,而是直接溝通,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熟悉茶葉動態,尤其是普洱老茶、中期茶以及市場新寵。至於說重商主義、經商傳統,這個是世人盡知的,很多家族幾代人都是從事茶行業,現在市場裡也有很多茶二代,甚至是茶三代,“90後”在芳村茶葉市場佔了半壁江山,他們是芳村夢的傳承者,也是續寫者。

利益與金融,傳統與前沿

楊贏說:芳村茶葉市場的經營模式是整個行業的前沿,是中國茶葉市場的“華爾街”,金融屬性很濃。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今日的地位,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離不開人的主動創造精神。既有市民的飲茶基礎,也有茶行業的人才輩出;而人才體系中,既有傳統的老茶人,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還有在國企長期與茶葉打交道、熟悉茶葉進出口的人才,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使之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2002年之前,楊贏就在國企工作,想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才有2002年在芳村找店鋪這回事,並於2003年順利開店。2002—2003年,從國企出來的人很多,進入茶行業;當時從廣東省茶葉公司、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跳出來自己做茶的就有好幾家,對當時的茶行業帶來了新的經驗,可以說是對過去茶行業的一次革新。2000年以後,還有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正規軍”進入茶行業,以及從國企出來進入茶行業打工的,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隨之帶來的是經營模式的改變。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養活了很多人,廣寧人、福建人、潮汕人、雲南人、湖南人、江西人……茶商眾多,帶動了相關的產業從業者,整個市場裡,打工的人估計有3萬左右。楊贏介紹說,整個芳村茶葉市場,有固定的搬運工100多名;2003年的時候,搬運一件茶,從車上卸貨下來,0.5元一件,現在是1.5元一件,如果上樓的話,在這個基礎上加1元,一叉車50件茶也是這個收費標準,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檔口,或者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街道,都是這個價。但他們需要跟檔口搞好關係,這樣才有生意。而一個搬運工,至少需要配套一輛三輪車,條件好的,會上升為貨運車。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元素,即廣東人的包容、開放精神與重商主義和經商傳統。芳村茶葉市場裡茶商內部之間的交流比較頻繁,沒有故步自封,而是直接溝通,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熟悉茶葉動態,尤其是普洱老茶、中期茶以及市場新寵。至於說重商主義、經商傳統,這個是世人盡知的,很多家族幾代人都是從事茶行業,現在市場裡也有很多茶二代,甚至是茶三代,“90後”在芳村茶葉市場佔了半壁江山,他們是芳村夢的傳承者,也是續寫者。

利益與金融,傳統與前沿

楊贏說:芳村茶葉市場的經營模式是整個行業的前沿,是中國茶葉市場的“華爾街”,金融屬性很濃。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先後設立了好幾家銀行,最早進入這裡的是交通銀行,最後進入這裡的是廣州農商行,而工行、農行、建行都很近,市場每年的成交額不低於1000億。茶葉交易支付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異常便捷,以前付款,還得去銀行大廳排隊,會花費很多時間;現在,每個茶商都習慣帶著一個銀行U盾,這是芳村茶葉大額交易的必備科技產品,一天可以轉賬2000—5000萬,但要提前和銀行打招呼。而一個檔口,一個月平均會有2000萬左右的交易額。

茶商的手機裡,下載了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銀行的客戶端,每一筆交易,手機都能及時收到提示,清清楚楚。至於像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則只適合小額交易,比如像普通消費者買了一點茶,會選擇這種支付方式;但是,這似乎並不是芳村茶葉市場的主流,批發、炒作才是這裡的主流。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今日的地位,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離不開人的主動創造精神。既有市民的飲茶基礎,也有茶行業的人才輩出;而人才體系中,既有傳統的老茶人,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還有在國企長期與茶葉打交道、熟悉茶葉進出口的人才,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使之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2002年之前,楊贏就在國企工作,想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才有2002年在芳村找店鋪這回事,並於2003年順利開店。2002—2003年,從國企出來的人很多,進入茶行業;當時從廣東省茶葉公司、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跳出來自己做茶的就有好幾家,對當時的茶行業帶來了新的經驗,可以說是對過去茶行業的一次革新。2000年以後,還有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正規軍”進入茶行業,以及從國企出來進入茶行業打工的,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隨之帶來的是經營模式的改變。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養活了很多人,廣寧人、福建人、潮汕人、雲南人、湖南人、江西人……茶商眾多,帶動了相關的產業從業者,整個市場裡,打工的人估計有3萬左右。楊贏介紹說,整個芳村茶葉市場,有固定的搬運工100多名;2003年的時候,搬運一件茶,從車上卸貨下來,0.5元一件,現在是1.5元一件,如果上樓的話,在這個基礎上加1元,一叉車50件茶也是這個收費標準,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檔口,或者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街道,都是這個價。但他們需要跟檔口搞好關係,這樣才有生意。而一個搬運工,至少需要配套一輛三輪車,條件好的,會上升為貨運車。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元素,即廣東人的包容、開放精神與重商主義和經商傳統。芳村茶葉市場裡茶商內部之間的交流比較頻繁,沒有故步自封,而是直接溝通,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熟悉茶葉動態,尤其是普洱老茶、中期茶以及市場新寵。至於說重商主義、經商傳統,這個是世人盡知的,很多家族幾代人都是從事茶行業,現在市場裡也有很多茶二代,甚至是茶三代,“90後”在芳村茶葉市場佔了半壁江山,他們是芳村夢的傳承者,也是續寫者。

利益與金融,傳統與前沿

楊贏說:芳村茶葉市場的經營模式是整個行業的前沿,是中國茶葉市場的“華爾街”,金融屬性很濃。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先後設立了好幾家銀行,最早進入這裡的是交通銀行,最後進入這裡的是廣州農商行,而工行、農行、建行都很近,市場每年的成交額不低於1000億。茶葉交易支付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異常便捷,以前付款,還得去銀行大廳排隊,會花費很多時間;現在,每個茶商都習慣帶著一個銀行U盾,這是芳村茶葉大額交易的必備科技產品,一天可以轉賬2000—5000萬,但要提前和銀行打招呼。而一個檔口,一個月平均會有2000萬左右的交易額。

茶商的手機裡,下載了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銀行的客戶端,每一筆交易,手機都能及時收到提示,清清楚楚。至於像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則只適合小額交易,比如像普通消費者買了一點茶,會選擇這種支付方式;但是,這似乎並不是芳村茶葉市場的主流,批發、炒作才是這裡的主流。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7年之前,芳村茶葉市場的規則是先打款,至於你能提到什麼貨,則完全不知道,需要茶葉到手時才知道自己的錢買到了什麼茶葉。其實這個規則對我們並不陌生,現在的茅臺酒就是先打貨款,誰打的貨款最多、誰的經銷商等級最高,就給誰配最暢銷的產品。2007年,市場開始現款現貨。也是在2006年後,大益開始走上金融屬性的發展道路。

在芳村,每年都在上演“三國演義”,“倒貨”氛圍很濃,一款茶可以在一個月裡“倒貨”十多次,流通的頻率非常高。楊贏並不知道自己算是芳村的第幾代茶商,但能算得上是芳村的第一代倒爺,從這個檔口賣給另外一個檔口,賣給同行;作為最早的一批,當時沒有建平臺,都是在小圈子裡流轉。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今日的地位,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離不開人的主動創造精神。既有市民的飲茶基礎,也有茶行業的人才輩出;而人才體系中,既有傳統的老茶人,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還有在國企長期與茶葉打交道、熟悉茶葉進出口的人才,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使之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2002年之前,楊贏就在國企工作,想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才有2002年在芳村找店鋪這回事,並於2003年順利開店。2002—2003年,從國企出來的人很多,進入茶行業;當時從廣東省茶葉公司、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跳出來自己做茶的就有好幾家,對當時的茶行業帶來了新的經驗,可以說是對過去茶行業的一次革新。2000年以後,還有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正規軍”進入茶行業,以及從國企出來進入茶行業打工的,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隨之帶來的是經營模式的改變。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養活了很多人,廣寧人、福建人、潮汕人、雲南人、湖南人、江西人……茶商眾多,帶動了相關的產業從業者,整個市場裡,打工的人估計有3萬左右。楊贏介紹說,整個芳村茶葉市場,有固定的搬運工100多名;2003年的時候,搬運一件茶,從車上卸貨下來,0.5元一件,現在是1.5元一件,如果上樓的話,在這個基礎上加1元,一叉車50件茶也是這個收費標準,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檔口,或者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街道,都是這個價。但他們需要跟檔口搞好關係,這樣才有生意。而一個搬運工,至少需要配套一輛三輪車,條件好的,會上升為貨運車。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元素,即廣東人的包容、開放精神與重商主義和經商傳統。芳村茶葉市場裡茶商內部之間的交流比較頻繁,沒有故步自封,而是直接溝通,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熟悉茶葉動態,尤其是普洱老茶、中期茶以及市場新寵。至於說重商主義、經商傳統,這個是世人盡知的,很多家族幾代人都是從事茶行業,現在市場裡也有很多茶二代,甚至是茶三代,“90後”在芳村茶葉市場佔了半壁江山,他們是芳村夢的傳承者,也是續寫者。

利益與金融,傳統與前沿

楊贏說:芳村茶葉市場的經營模式是整個行業的前沿,是中國茶葉市場的“華爾街”,金融屬性很濃。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先後設立了好幾家銀行,最早進入這裡的是交通銀行,最後進入這裡的是廣州農商行,而工行、農行、建行都很近,市場每年的成交額不低於1000億。茶葉交易支付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異常便捷,以前付款,還得去銀行大廳排隊,會花費很多時間;現在,每個茶商都習慣帶著一個銀行U盾,這是芳村茶葉大額交易的必備科技產品,一天可以轉賬2000—5000萬,但要提前和銀行打招呼。而一個檔口,一個月平均會有2000萬左右的交易額。

茶商的手機裡,下載了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銀行的客戶端,每一筆交易,手機都能及時收到提示,清清楚楚。至於像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則只適合小額交易,比如像普通消費者買了一點茶,會選擇這種支付方式;但是,這似乎並不是芳村茶葉市場的主流,批發、炒作才是這裡的主流。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7年之前,芳村茶葉市場的規則是先打款,至於你能提到什麼貨,則完全不知道,需要茶葉到手時才知道自己的錢買到了什麼茶葉。其實這個規則對我們並不陌生,現在的茅臺酒就是先打貨款,誰打的貨款最多、誰的經銷商等級最高,就給誰配最暢銷的產品。2007年,市場開始現款現貨。也是在2006年後,大益開始走上金融屬性的發展道路。

在芳村,每年都在上演“三國演義”,“倒貨”氛圍很濃,一款茶可以在一個月裡“倒貨”十多次,流通的頻率非常高。楊贏並不知道自己算是芳村的第幾代茶商,但能算得上是芳村的第一代倒爺,從這個檔口賣給另外一個檔口,賣給同行;作為最早的一批,當時沒有建平臺,都是在小圈子裡流轉。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當初的小圈子已經變成今天的大圈子。楊贏說,估計廣東喝普洱茶的消費者超過1000萬人,比如東莞只有幾百萬人,但十個人中就有七個人藏茶,這也為東莞贏得了“藏茶之都”的美譽。他說據2014年的統計數字,僅廣州市就有3萬多家茶葉店。他又補充說,芳村茶葉銷售的去向,主要有私人消費者、茶空間、電商、茶館、茶會所,並且強調茶館在中國的數量非常龐大;很多私人消費者是一邊喝茶,消耗了不少茶葉,但同時一邊藏茶,但交易的重心,則在芳村。

廣州市有6個茶葉市場,芳村佔了兩個,分別為坑口、地鐵1號線,分佈著大大小小十幾個茶葉市場,統稱為南方茶葉市場;海珠有2個,天河有2個,白雲有2個。芳村茶葉市場是自發形成的,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同時期成立的海印茶葉市場,現在則淹沒在南方這座大城的繁華聲中。

"

為什麼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在芳村?如果說芳村距離香港、澳門比較近,受此影響,從而帶動了普洱茶的消費並形成了芳村茶葉市場,那臺灣地區喝普洱茶的人也很多,與福建也比較近,為什麼福建沒有出現類似芳村的極具規模的茶葉市場?或許我們可以緊跟著問: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東北三省、西北五省以及華中、華北、中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產區雲南以及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昆明?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當然沒有錯,可哪裡不是這樣呢?

倉庫,大宗貿易商品的必備設施

談茶葉市場,還得先從倉庫談起。

作為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非發燒級茶客),可能考慮的是自己入手幾盒茶葉、幾斤茶葉、幾餅茶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存放,一般都會選擇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他們不太會、也沒有必要去考慮茶商是否需要一個合適的倉庫,“合適”包括倉庫的大小、距離遠近及其專業性,當然,更不會去考慮茶商所需倉庫的成本高低。但對於茶商來說,倉庫就是一個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毋庸置疑,距離越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2年,楊贏在芳村找店鋪,當時這裡有很多店鋪,普洱茶開始起來(有起色);在這之前,即2000—2002年,普洱茶生意是最難做的,當時芳村三平方公里的面積有接近3000家茶葉經銷商。“我現在坐的位置就是倉庫,整個古橋(地名)都是倉庫,當時10元錢一平米的租金(每月),一樓的”,楊贏說,“二樓是7.5—8元一平米,周圍的倉庫都是10元;現在的廣易鈞泰茶葉市場,原先是工廠,啟秀茶葉市場原先也是工廠,還有廣州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當時的芳村大道一帶還是平房,而現在的錦桂都還是平房,與周圍眾多的倉庫接受著歲月的洗禮。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十分龐大,當然需要更多的倉庫。問題是,當下的市場經濟不止茶葉需要倉庫,其它商品同樣有這個強勁的需求,與茶葉競爭著芳村的倉庫資源。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芳村大大小小的倉庫有很多,我們所在的古橋這裡,以前是華僑倉,隸屬於廣東省商業廳;附近就有鹽倉,且是整個廣東省最大的鹽倉,每天都能看見物流車輛來回運輸;附近還有食用油的倉庫以及某知名品牌的紙巾的倉庫,距離芳村茶葉市場很近。過去,這裡密集分佈著糧倉,有湖南倉、湖北倉、廣西倉;還有廣東省的外貿倉、百貨倉(日用百貨用品倉庫),風吹雨打的歲月中,過去的國營倉,現在都變成了茶葉倉,多達5萬平米。

當然,10元一平米的租金早已成為歷史,就像老照片一樣,泛著微黃,成為追憶。現在的倉庫租金,市場內的40—41元一平米,市場外但距離市場較近的是25—28一平米。現在,一個檔口(商鋪)與之配套的倉庫至少需要100平米以上。而與倉庫租金同時水漲船高的還有檔口的租金,2000—2005年,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幾萬塊錢就可以開一個店;現在一樓的租金已達200多元一平米,二樓、三樓的租金相對低些,而商鋪的轉讓費則以百萬計。

商鋪,廣東人更習慣稱為檔口,而云南人則習慣稱為鋪面。

鐵路與立體交通網

在很多與近現代歷史、城市發展歷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鐵路是入鏡頻率較高的元素之一;在火車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更新替代中,也折射著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廣州,則是中國近現代進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楊贏說“芳村的鐵路,抗戰之前就有了”。廣州老火車站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但與芳村連接在一起的石圍塘火車站則比廣州老火車站更悠久,更有歷史感。石圍塘火車站原是廣三鐵路的起點站,經三眼橋、佛山、小塘至三水,由美國合興公司投資修築,當全線竣工時,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主持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廣三鐵路與西、北江航運連接,是當年通向粵西、粵北的主要通道,並且它還是中國最早的複線鐵路,是粵漢鐵路的支線,時稱省佛支路。

廣三鐵路建成時以客運為主,每日平均運送旅客萬人以上。1955年,石圍塘火車站開始兼營貨運。1960年,隨著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珠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廣三鐵路的起點順勢延至大沙頭火車站即廣州老火車站,石圍塘站的功能由客運站逐漸轉型為貨運站。1992年,石圍塘火車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目前,擁有百年曆史的石圍塘火車站仍然保留著貨運業務。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做貿易,離不開鐵路運輸——貨運,大宗商品的運輸需要成本優勢,鐵路運輸是最划算的,並且還要方便卸貨”,楊贏說,“鐵路沿線有專門卸貨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就在這裡看到過卸貨的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倉庫作為配套設施。前幾年,我看到從雲南來的火車在這裡卸貨,還特意問了卸貨工人,說是從緬甸來的豆類產品,各個品種的都有,總共200個車皮,每個車皮是60噸”。說到這裡時,楊贏的語氣都變得激動起來。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在還能看到綠皮車,是不是很意外?”楊贏說,“現在珠江大橋那裡,還能看到綠皮車,開車的時候經過那裡偶爾能看到;運煤的火車也有”。而現在芳村附近的西場,還是貨運場;珠江上,更多的是遊輪,以觀光為主,還有少數的運輸沙子的船隻。

而倉庫,正好是鐵路沿線站點的配套設施,過去是,現在也是,並且站點越重要,對倉庫的要求越高。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上空,常常能看到飛機駛過,低矮得清晰可見。我從高鐵站打車來芳村,經過的也多是高架橋,比較節約時間。芳村附近有一條地鐵線,芳村大道整條路都像一個大工地,據說是在修建地鐵。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物流車、三輪貨車以及更便捷的電單車充斥著芳村茶葉市場內部與周圍。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打工的人,很多會選擇石圍塘租房,原因非常簡單——路近,這與茶葉經營和倉庫選擇的邏輯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想拒絕都不忍心。

早茶與氣候,人才與包容

廣東的氣候適合喝普洱茶,而喝早茶又是一大特色,酒樓必備三茶(普洱茶,壽眉,鐵觀音);最早是喝熟茶,到最近幾年才喝生茶,有民生的品飲習慣因素在裡面。

楊贏說:“新茶在我們看來,就是半成品,放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才是成品。20世紀90年代,新茶都是先存放起來,喝的是放了四五年的茶。廣東這邊,特別適合普洱茶的轉化,廣東一年當中有一個月的梅雨時間,茶葉會趁這個時間段吸收溼氣,經過幾個月的轉化,到了秋冬時節,就比較適合喝了。”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今日的地位,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離不開人的主動創造精神。既有市民的飲茶基礎,也有茶行業的人才輩出;而人才體系中,既有傳統的老茶人,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還有在國企長期與茶葉打交道、熟悉茶葉進出口的人才,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使之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2002年之前,楊贏就在國企工作,想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才有2002年在芳村找店鋪這回事,並於2003年順利開店。2002—2003年,從國企出來的人很多,進入茶行業;當時從廣東省茶葉公司、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跳出來自己做茶的就有好幾家,對當時的茶行業帶來了新的經驗,可以說是對過去茶行業的一次革新。2000年以後,還有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正規軍”進入茶行業,以及從國企出來進入茶行業打工的,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隨之帶來的是經營模式的改變。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養活了很多人,廣寧人、福建人、潮汕人、雲南人、湖南人、江西人……茶商眾多,帶動了相關的產業從業者,整個市場裡,打工的人估計有3萬左右。楊贏介紹說,整個芳村茶葉市場,有固定的搬運工100多名;2003年的時候,搬運一件茶,從車上卸貨下來,0.5元一件,現在是1.5元一件,如果上樓的話,在這個基礎上加1元,一叉車50件茶也是這個收費標準,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檔口,或者從這個檔口到隔壁的街道,都是這個價。但他們需要跟檔口搞好關係,這樣才有生意。而一個搬運工,至少需要配套一輛三輪車,條件好的,會上升為貨運車。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元素,即廣東人的包容、開放精神與重商主義和經商傳統。芳村茶葉市場裡茶商內部之間的交流比較頻繁,沒有故步自封,而是直接溝通,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熟悉茶葉動態,尤其是普洱老茶、中期茶以及市場新寵。至於說重商主義、經商傳統,這個是世人盡知的,很多家族幾代人都是從事茶行業,現在市場裡也有很多茶二代,甚至是茶三代,“90後”在芳村茶葉市場佔了半壁江山,他們是芳村夢的傳承者,也是續寫者。

利益與金融,傳統與前沿

楊贏說:芳村茶葉市場的經營模式是整個行業的前沿,是中國茶葉市場的“華爾街”,金融屬性很濃。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芳村茶葉市場先後設立了好幾家銀行,最早進入這裡的是交通銀行,最後進入這裡的是廣州農商行,而工行、農行、建行都很近,市場每年的成交額不低於1000億。茶葉交易支付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異常便捷,以前付款,還得去銀行大廳排隊,會花費很多時間;現在,每個茶商都習慣帶著一個銀行U盾,這是芳村茶葉大額交易的必備科技產品,一天可以轉賬2000—5000萬,但要提前和銀行打招呼。而一個檔口,一個月平均會有2000萬左右的交易額。

茶商的手機裡,下載了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銀行的客戶端,每一筆交易,手機都能及時收到提示,清清楚楚。至於像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則只適合小額交易,比如像普通消費者買了一點茶,會選擇這種支付方式;但是,這似乎並不是芳村茶葉市場的主流,批發、炒作才是這裡的主流。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2007年之前,芳村茶葉市場的規則是先打款,至於你能提到什麼貨,則完全不知道,需要茶葉到手時才知道自己的錢買到了什麼茶葉。其實這個規則對我們並不陌生,現在的茅臺酒就是先打貨款,誰打的貨款最多、誰的經銷商等級最高,就給誰配最暢銷的產品。2007年,市場開始現款現貨。也是在2006年後,大益開始走上金融屬性的發展道路。

在芳村,每年都在上演“三國演義”,“倒貨”氛圍很濃,一款茶可以在一個月裡“倒貨”十多次,流通的頻率非常高。楊贏並不知道自己算是芳村的第幾代茶商,但能算得上是芳村的第一代倒爺,從這個檔口賣給另外一個檔口,賣給同行;作為最早的一批,當時沒有建平臺,都是在小圈子裡流轉。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現在,當初的小圈子已經變成今天的大圈子。楊贏說,估計廣東喝普洱茶的消費者超過1000萬人,比如東莞只有幾百萬人,但十個人中就有七個人藏茶,這也為東莞贏得了“藏茶之都”的美譽。他說據2014年的統計數字,僅廣州市就有3萬多家茶葉店。他又補充說,芳村茶葉銷售的去向,主要有私人消費者、茶空間、電商、茶館、茶會所,並且強調茶館在中國的數量非常龐大;很多私人消費者是一邊喝茶,消耗了不少茶葉,但同時一邊藏茶,但交易的重心,則在芳村。

廣州市有6個茶葉市場,芳村佔了兩個,分別為坑口、地鐵1號線,分佈著大大小小十幾個茶葉市場,統稱為南方茶葉市場;海珠有2個,天河有2個,白雲有2個。芳村茶葉市場是自發形成的,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同時期成立的海印茶葉市場,現在則淹沒在南方這座大城的繁華聲中。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芳村?

圖|洪漠如

“芳村賺錢效率快,這個是最直接的原因”,但楊贏又說,“普洱茶是一個懶人從事的行業,太勤快的人賺不到錢的”,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普洱茶的越陳越香;但在茶行業,“得芳村者得天下”,應該沒有人反駁,至少目前如此。

茶葉,不管是一片、一餅,還是一杯、一壺,都在芳村找到了適合的路,不止是這裡為中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也是為茶而來的人們所留下的腳印,如人活一世,很多人記住了他、傳頌他,不枉此生。

楊贏說,普洱茶有四大特色:最多是它,最少是它,最貴是它,最便宜的也是它。而我想說的是,芳村也有四大特色:最忙碌的是它,最悠閒的是它,最傳統的是它,最前沿的也是它。

想了解更多茶葉知識

點擊關注我們

周重林老師微信:zhou111zhouzhou

歡迎添加交流,添加請備註頭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