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過夏天

宋朝 南宋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光明網 2017-06-17

宋朝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一書中寫道:“今歲熱甚,聞道路城市間多昏僕而死者。”這句話意思是說:今年夏天特別熱,有些人走著走著就中暑了,“撲通”一聲栽倒在地,再也醒不過來了。

葉夢得沒有誇張,查《中國氣象史》,宋朝氣溫比現在高,兩宋三百年,平均氣溫比今天高兩攝氏度,夏天氣溫最高可達45攝氏度。一個人如果抵抗力太差,同時又沒有防護措施,完全有可能活活熱死。

說到宋朝氣溫高,還有一個佐證。

南宋初年,金兵頻繁進犯江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堪比當年日本鬼子侵我中華。不過從時間上看,這幫金兵有一個規律——很少在夏天進犯,為啥?怕熱啊!其實金國的夏天也很熱,但那是乾熱,容易抵擋,而南宋位於淮河以南,水汽大,那是溼熱,濃濃的高溫水蒸氣瀰漫在天地之間,籠罩在前後左右,讓人燥熱難忍、呼吸不暢,就像渾身上下緊緊裹著幾層溼透的毛衣毛褲。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支沒有經驗的金國部隊在農曆六月渡過長江,準備攻打南京,結果在路上就熱死了兩千人。剩下的金兵嚇壞了,趕緊打道回府,回去的路上又熱死了七百人。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金兵怕熱,難道宋朝人就不怕熱嗎?為什麼宋朝人可以在酷暑的高溫中存活下去呢?

答案很簡單,宋朝人懂得避暑。

就拿南宋的軍隊來說吧,每年盛夏到來之際,他們會取消一切行軍計劃,“穴山作洞,為逃暑之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在土山上挖出窯洞,鑽進去避暑。

軍隊到了熱天不再行軍,工人到了熱天也不再勞作。我們可以翻翻《宋大詔令集》和《宋會要輯稿》,每年農曆六月到八月,宋朝皇帝都會發布一些“恩旨”,給修城的工役、採銅的礦夫、煮鹽的灶戶甚至監獄裡的囚犯放暑假,以免這些人中暑。

例如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夏天,下旨赦免一批罪名較輕的犯人,並儘快作出判決,以免犯人熱死在監獄裡:“昨以炎熱在候,聽覽餘閒,狴牢盡出於擊囚,軒陛躬行於斷決。冀申淹滯,罔憚勤勞,載念方州,實繁庶獄,或官吏不明於詳讞,則縲珌得無於冤沉?是用特遣使臣,就令疏決,庶洽和平之氣,式昭欽恤之仁。宜差朝官、京官四十人,分十四路。往逐處點檢見禁罪人。流罪已下如錄問無闕違,又非錢穀干係者,與本處知州軍、通判等約法決遣,不得淹滯刑禁。”

宋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夏天,給河北疏浚河渠的士兵和工人放了十天假:“河北諸役方當炎暑,兵士伕役不易為力,朝廷宜用意昭恤,俾停歇十日。”

宋孝宗剛即位那年(公元1163年)夏天,給兵工廠的工人放了四十五天長假:“為天氣炎熱,軍器所一應伕役休假月半,候八月一日依舊。”

宋朝皇帝也會給自己放假。按照宋朝的規矩,皇帝每天都要上朝。朝分大小,平時只上小朝,接見宰相、副相、樞密使等高級官員;五天一大朝,接見三品以下、六品以上的中級官員;每年春節、中秋和冬至又各有一個更大的朝會,凡在京城的全體官員都要參加。可是到了每年最熱的那一兩個月(通常是農曆六月和七月),宋朝皇帝會宣佈取消每天一次的小朝會,只保留五天一次的大朝會。這樣一來,君臣等人就不用在被太陽晒透了的大殿裡揮汗如雨、汗透重衣了。

宋朝農民和普通市民享受不到規定的假期,可是他們也會給自己放假。盛夏時節,絕大多數宋朝群眾身上有了晚清時期的旗人做派,他們變得非常懶散,只要家裡還揭得開鍋,就絕不去太陽地裡賣苦力,他們躲在樹蔭裡睡大覺,坐在屋簷下揮扇子,到了晚上,喝一碗甜甜的冰鎮米酒,再衝個涼水澡,然後去村口穀場上聽鼓先兒說書,頗有江戶時代日本市民和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工人的休閒氣息。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盛夏時節可以冰鎮西瓜、啤酒和其他飲料,甚至還能給孩子做雪糕,為炎炎夏日帶來絲絲涼意。宋朝肯定沒有冰箱,但是聰明的宋朝人已經懂得加工和飲用冷飲了。看看《東京夢華錄》就知道,北宋開封府有三家大型冷飲店,一家叫“曹家從食”(從食不是副食品,而是主食,如包子、饅頭、水餃、餛飩、餡餅之類,均為從食),位於朱雀門外,另外兩家位於舊宋門外,店名失考,這三家店都賣冰雪、涼漿、甘草湯、藥木瓜、水木瓜、涼水荔枝膏等諸如此類的冷飲品種。

“冰雪”是宋朝版的冰糕,“涼漿”是冰鎮的發酵米湯,“甘草湯”是冰鎮甘草水,“藥木瓜”是用蜂蜜和好幾種中藥材把木瓜醃製一番,放滾水裡煮到發白,再搗成泥,然後跟冰水混合均勻的清涼飲料。“水木瓜”比較簡單,木瓜削皮、去瓤,只留下果肉,切成小方塊,泡到冰水裡面就成了。“涼水荔枝膏”跟荔枝基本上沒關係,主要是用烏梅、糖稀、山楂等原料熬成黏稠的果膠,然後再把果膠融入冰水。

冷飲當然離不開冰,大熱天的從哪兒弄冰呢?答案是趕在冬天有冰的時候提前把冰存起來。存在哪兒呢?地下的冰窖和冰井。宋朝冰窖特別多,宮廷有大型冰窖,到了夏天把冰分賜給后妃和大臣;民間有小型冰窖,冰窖主人大冬天僱人去河裡砸冰,背到冰窖裡放好,等天熱了,再運出來賣錢。

冰塊出了冰窖,很快會化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冷飲店還備有一種雙層大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圓蓋,接口處包白銅,把冰塊往夾層裡一放,兩三天都不會化。冷飲做好,就用這種大木桶冷藏。不冷藏的時候,該木桶還能當空調使——屋裡四個角各放一個,打開蓋兒,冷氣冒出來,可以降溫。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雙層大冰桶並不是宋朝人的首創,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時稱“冰鑑”。

宋朝冷飲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劑,憑當時的技術水平也做不出來假果汁和假果粒,照理說應該很安全。但是請注意,宋朝做冷飲用的冰可都是天然冰,取自江河湖海,含有很多雜質,用來降溫沒有問題,如果喝得多了是有可能鬧肚子的。《宋史》第385卷有一段宋孝宗與禮部侍郎施師點的對話。宋孝宗說:“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朕前幾天吃冷飲吃得太多,搞得拉肚子,幸好現在不拉了。這段對話說明,宋朝人應該已經認識到了夏天猛吃冷飲可能帶來的危害。

北宋大臣司馬光腸胃不好,他從來不吃冷飲,朝廷每年夏天“頒冰”,也就是給大臣發放冰塊,每人每天可領五十斤,司馬光不要,說是違反自然。沒有冰塊怎麼降溫呢?司馬光讓工匠挖溝引水,將汴河水引入他們家的院子,再從後牆流進臥室,在床底下繞兩個S形的彎,最後順著南牆流到牆外的菜地裡。晚上睡覺,人在床上躺著,水在床下流著,涼意陣陣,非常愜意。

北宋另一位大臣歐陽修最怕熱,他在揚州做官的時候,為了舒舒服服地度過夏天,特意蓋了一座非常高的木樓,取名為“平山堂”,“環堂左右老木參天,旁有竹千餘竿,大如椽,不復見日色”(葉夢得《避暑錄話》)。他在木樓四周移栽了很多大樹,又種了1000多棵竹子,竹子長得像椽子一樣粗,竹葉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把煩人的熱氣完全遮擋住了。

盛夏的傍晚,歐陽修下了班,帶著朋友,帶著美酒,優哉遊哉來到平山堂,邊喝酒邊閒談。平山堂前面不遠處有一個荷塘,歐陽修派僕人摘幾朵荷花,擺到餐桌上,喝到酣處,他拿起一朵荷花,撕掉一片花瓣,傳給旁邊的朋友,朋友也撕掉一片,再傳給下一個朋友。如此這般邊撕邊傳,傳到只剩最後一片花瓣的時候,接到這朵花的人就得喝一大杯酒……這一招兒叫做“傳荷行酒”,是歐陽修最愜意的消夏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