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貴妃”稱呼的來歷嗎?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貴妃”稱呼的來歷嗎?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貴妃”稱呼的來歷嗎?

貴妃一詞,最早出現於《宋書》。據《宋書·后妃傳》記載,“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華、修容,置貴妃,位比相國;進貴嬪,位比丞相;貴人,位比三司,以為三夫人”。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孝武皇帝劉駿。也就是說,從劉駿開始,才有了“貴妃”這一等級和稱號的妃嬪。在《宋書·孝武十四王傳》中,就有一位被史官稱作“貴妃”的殷姓女子。這位“殷貴妃”,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第一個貴妃。

說來也巧,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貴妃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貴妃竟然都與“亂.倫”有關係。楊貴妃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後被公公搶得;殷貴妃本是劉駿的堂妹,後被堂兄霸佔。在歷史上,劉宋的皇帝大多荒淫無道,劉駿無疑是其中最出格的一個。劉駿既然能與自己的生母路太后搞出男女緋聞,“留止太后房內,故人間鹹有醜聲。宮掖事祕,亦莫能辨也”(見《南史》),那麼,他把叔叔劉義宣的幾個女兒,也就是自己的堂妹抱上床,便也不足為奇了。

殷貴妃,本姓劉,劉宋宗室劉義宣之女。劉義宣是宋武帝劉裕的第六子,宋文帝劉義隆的弟弟,後封南郡王。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殺死後,劉義宣出兵協助劉駿誅滅劉劭,扶持劉駿即位,是為孝武帝。劉義宣生有四個女兒,個個貌美如花,天香國色。劉駿發現後,便強行將四個堂妹一併召入宮闈,日夜淫亂。劉義宣聞訊,不禁大怒,隨即起兵造反,“世祖閨庭無禮,與義宣諸女淫亂,義宣因此發怒,密治舟甲”(見《宋書·劉義宣傳》)。劉義宣兵敗被殺後,劉駿更是肆無忌憚,索性將四個堂妹從暗處搬到前臺,公開地封她們為妃嬪。四姐妹中,以老二也就是殷氏最為出類拔萃,因“麗色巧笑”得以“寵冠後宮”,被劉駿封為淑儀。

為了掩人耳目,防人口舌,劉駿還煞費心機地讓殷氏認陳郡的殷琰為父,“假姓殷氏”。由於不少知情者因洩露真相被殺害,因此,眾人都不知道她究竟是哪一家的女兒,“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見《南史》)。刻意的矯飾並不能掩蓋歷史的真相,其中有兩大疑點值得注意。其一,殷琰在劉駿執政期間官運很一般,不符合“愛屋及烏”的常理;其二,劉駿死後,前廢帝劉子業上臺,對殷氏一派的人員進行全面清算,株連甚廣,而唯獨殷琰得以倖免。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可以看出,殷氏絕不是殷琰的女兒,而是劉義宣之女。

由於家破人亡,纖弱無助,殷氏對於這段兄妹亂倫的畸形戀情無力抗爭,也不敢抗爭。好在劉駿對她非常寵愛,這一點,從殷氏入宮後的八年時間裡,為劉駿生下劉子鸞、劉子仁、劉子羽、劉子云、劉子文、劉子師以及第十二皇女這一驕人戰績上就可以略窺一二。此外,她的長子劉子鸞也得到了劉駿的青睞,數年間不斷被加封,其人氣指數甚至蓋過了太子劉子業,難怪劉子業日後會對他報復。然而,紅顏薄命,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四月,殷氏病逝。殷氏死後,劉駿悲痛萬分,乃至“常思見之”。為此,劉駿特意把殷氏的棺材做得像抽屜一般,每當想見她的時候,便將棺材拉開一睹遺容,“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見《南史》)。

劉駿雖然早在孝建三年(公元456年)就擬定了貴妃這一等級,但遲遲沒有冊封誰為貴妃。直到六年後,也就是殷氏去世後,劉駿才下決心將這一殊榮送給殷氏,“追贈貴妃,諡曰宣”(見《南史》)。在中國歷史上,明確記載被冠以貴妃頭銜的女子,殷貴妃是第一個。此外,其諡號中的“宣”字,也能讓人隱約感到殷貴妃與劉義宣的某種關聯。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十月,劉駿將殷貴妃厚葬,儀隊相當隆重,“及葬,給蒨輬車、虎賁、班劍、鑾輅九旒、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劉駿本人“悲不自勝”(見《南史》),對此,《資治通鑑》也稱“葬宣貴妃於龍山。鑿岡通道數十里,民不堪役,死亡甚眾;自江南葬埋之盛,未之有也。”

與殷氏永別之後,劉駿精神煥散,不理政事。每晚臨睡前,都要在殷氏的靈前倒酒對飲,接著痛哭流涕到難以自拔,“精神罔罔,頗廢政事。每寢,先於靈床酌奠酒飲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見《南史》)。為了表達對愛妃的懷念,劉駿又詔令有司為殷貴妃修建一座廟,廟成後以殷貴妃長子劉子鸞的封號,稱為新安寺。後來,有人提到漢武帝曾用方術與寵妃李夫人的魂魄相見之事,劉駿便也上演了一出“人鬼情未了”。但是,當劉駿想與之握手時,鬼魂卻消失了。對此,劉駿“尤哽恨”,於是效仿漢武帝給李夫人寫悼賦,親自寫了一篇悼念殷貴妃的文章《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賦中“遣雙靈兮達孝思,附孤魂兮展慈心。伊鞠報之必至,諒顯晦之同深”的句子確實哀豔悲愴、傷感纏綿,讓人唏噓不已。

除了自己寫悼賦,劉駿還命江左第一才子謝莊寫了《宣貴妃誄》這樣一篇哀文。劉駿看後非常滿意,忍不住感嘆道:“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奇才!”劉駿不僅將謝莊的辭賦刻在殷貴妃的墓碑上,還下令廣泛傳抄,一時間“紙墨為之貴”(見《南史》)。

葬禮結束後,劉駿每每想起殷貴妃,便帶領群臣到墓地憑弔。他甚至還對一個名叫劉德願的大臣說:“卿哭貴妃若悲,當加厚賞”。劉德願是個官迷,為了榮華富貴,“應聲便號慟,撫膺擗踴,涕泗交流”。劉駿見劉德願哭的如此投入,如此煽情,高興異常,當場就升了劉德願的官,讓他做豫州刺史。接著,劉駿又讓羊志哭殷貴妃,羊志隨即“亦嗚咽極悲”。後來,有人問羊志“卿那得此副急淚”,羊志說他的愛妾剛剛去世,那天是“自哭亡妾耳”(見《資治通鑑》)。這兩件事雖然滑稽可笑,但也反映了劉駿對殷貴妃的一往情深。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五月,也就是殷貴妃去世兩年後,因愛成思、因思成愁、因愁成病的劉駿崩於玉燭殿,時年三十五歲。劉駿死後,太子劉子業即位。想到殷貴妃曾試圖讓劉子鸞取代自己,劉子業將積攢多年的仇恨全部發洩出來,“新安王子鸞有寵於世祖,帝疾之”。不久,劉子業便“賜子鸞死,又殺其母弟南海王子師及其母妹”。殷貴妃沒有想到,她死之後,會給劉駿留下無盡的悲傷哀痛,會讓無辜的姐妹、子女慘遭橫死。然而,讓她更想不到的是,劉子業竟然下令毀掉新安寺,繼而“發殷貴妃墓”(見《資治通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貴妃最終以屍體被曝露、被侮辱,為其無奈而悽美的一生,畫上了一個悲涼的句號。

(本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