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私募洗牌來臨

私募 公募 重陽投資 基金 證券時報 2017-05-21

證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每一輪股票市場大的週期性調整,就是一輪私募的洗牌潮,尤其是熊市和震盪市。

中國私募基金的整體資產管理規模,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超過11萬億,這也意味著私募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已經超過公募基金,但私募基金其實包含證券投資私募基金和股權投資私募基金,真正投資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還是比不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主要分為公募派、券商派和民間派。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比如以三年以上的業績做比照,你會很容易發現,排在前面的大多為公募派私募基金。

道理很好理解,公募基金的風險控制水平,確實超過其他任何資產管理機構,公募基金毫無疑問是目前國內管理最透明、信息披露最充分的機構。公募基金公司都會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對基金經理的投資進行風險測試和管理,很多公募基金的監察稽核部都具有相當高的決策權,一旦基金經理的投資接近公司的風險控制黃牌警告線,監察稽核部門都有權阻止基金經理的操作。正因為如此,從公募基金出來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大多從骨子裡就培養了風控意識,對產品的淨值回撤要求較高,風控措施比較到位。

最近兩三年市場波動較大,對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要求更高,尤其是風險控制能力,從公募基金出來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業績整體跑贏券商派和民間派私募基金。相反,券商派和民間派的私募基金,很多由於缺乏嚴格的風險控制培訓,風險控制形同虛設,或者壓根兒就沒有風控措施,在最近兩三年的震盪市中,很多私募基金產品淨值大幅回撤,頻頻觸及清盤線,或者已經被清盤,給客戶帶來巨大損失,這些私募基金也由神壇跌落谷底。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出身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此前有著嚴格的基本面訓練,對宏觀大勢、產業有著較深的理解,這些公募派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價值投資,但是他們無論是什麼樣的投資風格,都會注重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就是說,他們也許會參與主題投資和概念投資,但要麼以極小的倉位參與,要麼認為所投資的股票還是有基本面作為支撐,不會豪賭式地瞎炒。一些券商派,尤其是民間派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以往的牛市中習慣炒概念、打探所謂內幕消息,投資的很多股票壓根兒跟基本面沒啥關係,買起創業板股票100倍也敢於追進去,典型的追漲殺跌,這樣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一旦碰到最近這兩三年的市場行情,只有被淘汰的命。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一旦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突破80億或者100億,私募基金就玩不轉了,這也是私募基金遭遇到的所謂“百億魔咒”,但我們看到,重陽投資、高毅資產、淡水泉投資等一批價值投資型的私募基金並沒有遭遇到這個困境,這就說明,所謂的“百億魔咒”只是個團隊研究功底不深的藉口,真正秉持價值投資,團隊投資實力強的私募基金,再大的管理規模,在A股市場都玩得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