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網上最近又開始流傳一句話"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甚至有斯柯達的經銷店把這樣話的橫幅掛在了4S店門口。

事實上,這句話早在朗逸與明銳車型上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上汽大眾為了拉低Polo產品系的價格,推出了低一個檔次的斯柯達晶銳,售價與飛度相同,比Polo便宜1萬元,得到了月銷達4000+的甜頭。

由此可見,確實有很多不滿意大眾產品價格的消費者轉身選擇了斯柯達。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最近,斯柯達給出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斯柯達在全球交付了超過125.3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4%;而在中國市場,斯柯達共交付了34.1萬輛,同比增長4.9%。銷量創新高的斯柯達是否已經以性價比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真不是如此,事實上,斯柯達的銷量完全是不溫不火,年銷量一直在30-35萬輛徘徊。如2016全年銷量 31.7萬輛,2017年32.5萬量,再回到2018年的銷量,增長量真的十分有限。

而且車知事相信選擇斯柯達的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出於對德系品質的信任。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都知道,大眾和斯柯達品牌都屬於大眾集團,他倆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斯柯達與大眾採用相同的平臺,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等。也可以這麼理解,大眾和斯柯達因為外觀、內飾、用料不同,成就兩個不同的品牌。但是價格上,大眾要比斯柯達高一些,斯柯達市場優惠力度比較大。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為何背靠大眾,卻拿不出驚人的成績?

首先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先入為主,隨後來的斯柯達在車標設計上就沒有給消費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其實是品牌的認知度方面,大眾有一定優勢,斯柯達影響力較弱。

雖然斯柯達也很好滿足一部分不想太"大眾"的消費者,反而成了一種另類的個性,擁有大眾的品質同時擁有一個不是大眾的品牌,似乎還不錯,但是"另類個性"並不夠"大眾化"。所以其品牌影響力侷限了其發展是事實。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再回歸產品本身,去年是斯柯達主推SUV的一年,柯米克、柯珞克來了,這兩款車分別定位於小型SUV與緊湊型SUV,售價覆蓋10-19萬元價格區間。期間探歌也來了,其售價13.98-20.98萬元正好將柯米克的熱門車型與柯珞克的全部售價車型囊括其中。不能說柯米克和柯珞克生不逢時,只能說探歌來得太是時候了。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還有一點,斯柯達的通病就是內飾簡陋,做工和用料比較差,而且這樣的傳統延續到了柯珞克、柯米克還有科迪亞克身上。

從市場的反饋上來看,消費者並沒有給斯柯達的這一次SUV戰略足夠的認可。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由此,懂大眾的並不會選擇斯柯達,斯柯達銷量在緩慢增長是事實,但是車知事相信斯柯達還可以更好,拿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屆時,消費者才能將"大眾附屬品牌"的觀念從心裡踢出。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可消費者並沒給這個面子!

最後,車知事覺得斯柯達擁有著大眾同樣的品質和性能,卻有著區別於大眾的外觀設計,價格方面也比大眾更低,而且優惠幅度還不小,如果不是非要在意大眾的標,那選擇斯柯達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斯柯達也算是性價比的存在。但如果執意要大眾,那另當別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