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5月23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聯、甘肅日報社、甘肅新媒體集團協辦,甘肅演藝集團、甘肅廣播電視總檯承辦的紀念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演40週年文藝晚會在甘肅大劇院舉行。

“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為中國舞蹈劇開闢了新路”“二十世紀華人舞蹈經典作品”“中國舞劇的里程碑”“中國舞劇之最”“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東方的《天鵝湖》”……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似一曲中外友誼的頌歌,在四海寰宇唱響絲綢之路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絲路文化開發包容、交流互鑑的讚歌,更是收穫無數掌聲、鮮花與美譽。舞劇《絲路花雨》一步步走來,歷經40載春秋,卻愈發“青春靚麗”,熠熠生輝。

《絲路花雨》創演40週年文藝晚會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絲路花雨》 創演40週年座談會

5月23日,甘肅省紀念《絲路花雨》創演四十週年座談會在蘭召開。1979年5月23日,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蘭州黃河劇場首演,至今已經走過了40年。40年來,《絲路花雨》共演出2880餘場,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觀眾達450多萬人次,被稱為“二十世紀華人舞蹈經典作品”“中國舞劇之最”。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兩年時間七訪敦煌創作出《絲路花雨》

座談會上,79版《絲路花雨》編導、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原院長許琪,79版《絲路花雨》編導晏建中,79版《絲路花雨》神筆張扮演者仲明華,79版第三位《絲路花雨》“英娘”扮演者史敏、現任《絲路花雨》“英娘”扮演者康琦等一批《絲路花雨》劇組代表動情講述了《絲路花雨》四十年來的創演歷程。

1977年,正值改革開放前夕,甘肅省歌舞團面臨著轉型。時任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舜堯說:“敦煌就在我們甘肅,把敦煌藝術搬上舞臺,不是很美嗎?”一句話,為甘肅省歌舞團指明瞭方向。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1978年,創作小組數次修改文稿後,將故事確定在盛唐時期。又根據女奴多寶《賣身契》和督料趙僧子《典兒契》的文獻內容創作出了女主人公英娘,結合胡商遇盜和波斯王子等內容塑造出了波斯商人伊努斯的形象,而神筆張的靈感則源自幾幅敦煌壁畫角落裡畫工留下的“張”字落款。兩年內,創作團隊七訪敦煌、數易其稿,從《敦煌曲》到《絲綢之路》再到《絲路花雨》,終於定稿。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1979年1月2日,《絲路花雨》正式開始排練,同年5月23日首演後一炮而紅。一種新型的舞蹈風格——敦煌舞走向了世界舞臺。敦煌舞中,大量的舞蹈動作、造型來自敦煌壁畫:英孃的“反彈琵琶”出自莫高窟第112窟的反彈琵琶樂舞圖,“千手觀音”還原了莫高窟元代3窟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圖,而那獨創的“S”形舞姿將東方女性的柔美表現到了極致……《絲路花雨》因此被譽為“活著的敦煌壁畫”。1979年10月,《絲路花雨》參加慶祝建國30週年獻禮演出,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一等獎和演出一等獎。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2008年再創新版《絲路花雨》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絲路花雨》風靡大江南北,國內外巡演不斷。2008年,甘肅省歌舞劇院下決心再版新創《絲路花雨》,為北京奧運會進行獻禮演出。

在故事主體結構不變、人物與人物關係不變、音樂主旋律不變、敦煌舞特色風格不變的前提下,用現代藝術表現手法進行了改編。1979版重“舞”,凸顯了敦煌舞的獨特與驚豔;而2008年版重“劇”,突出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2008年8月,再版新創的舞劇《絲路花雨》赴京參加2008北京奧運重大文化活動,一連五場演出。奧運會之行後,《絲路花雨》重回觀眾視野,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國際巡演之路,以新的姿態進入了國際市場。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不同時代“英娘”齊聚金城。

《絲路花雨》 背後的故事

晏建中:79版《絲路花雨》編導

今年77歲的晏建中是1979版《絲路花雨》編導之一。當年11月,晏建中和趙之洵、劉少雄等藝術家一行6人首批抵達敦煌,學習敦煌壁畫和佛經故事,瞭解絲綢之路和當地民間傳說。1977年12月,晏建中和他老師輩的藝術家趙之洵再赴敦煌。經過大量學習和積累後,於1978年創作編年史體《敦煌曲》。隨著時間的推移,創作人員逐漸認識到應該把劇目放置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下來開掘主題、構思故事、設置人物,由此,《絲路花雨》故事框架初步形成,主題也改為表現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

《絲路花雨》的名字寓意為“絲綢之路,花雨飄飄”。“《絲路花雨》的創作,是一個思想解放的過程。這是時代給我們的。”晏建中以“春風播花雨”來描述這個過程。

絲綢之路 花雨飄飄《絲路花雨》歷經40載春秋世界傳頌

史敏:79版《絲路花雨》第三位英娘扮演者

《絲路花雨》舞劇最大的貢獻是復活了敦煌壁畫,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舞種——敦煌舞。當年該舞劇曾多次代表國家承擔文化、交流使者的重任,為國與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貢獻。我依然清晰地記得1985年在莫斯科演出成功的那一刻,那時我出演《絲路花雨》中的英娘,也是自己在舞臺上最輝煌的時刻。

【相關新聞】

千年絲路灑花雨——一臺舞劇的40年

直播| 紀念《絲路花雨》創演40週年

文|甘肅新媒體集團·掌上蘭州記者 夏苗

圖|甘肅新媒體集團·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裴強

編輯|劉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