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雖然今天只講一個字,但為了不捱罵,還是老老實實把題目中問題的答案放在前面(1)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用來護佑老人長壽的意思;(2)讀一“介”書生與一“個”書生的問題,急著要答案的請看文末的專題討論,前面內容可以忽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0課,講一個漢字:介。介字在《說文解字》540部中歸屬“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中歸屬“人”部,查字典時要注意。介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介的小篆字形)

介。現代漢語常用字,有兩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jiè。給的解釋是:“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即在小篆時期,介字是由人和八兩部分組成的,我們看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介的字形演變)

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中認為:“介”象人著介(甲)形。從字形上說,介的字形在甲骨文時期,的確是一個人身著兩片,三片、或者四片衣甲的樣子。金文樣本數量少,但仍然是人穿著衣甲的樣子。到了小篆變化不大,基本上就是人身上穿著衣甲的樣子,只是衣甲省簡成左右各一片。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中國地圖)

《說文》裡說的“畫也”指畫線為界的“畫”,而這裡的“人各有介”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限與疆界(身穿衣甲當然也是為了界定和捍衛自己的疆界)。為了標示自己的界限,所以畫線表示,因此有“畫也”,實際上,現在人們在地圖上標示疆界的方法還是畫線表示的(如地圖);上學的時候,同桌之間也經常在桌子中間畫一道“三八線”。簡言之:介的本義就是疆界;界限。後來就寫作。《說文解字》的小篆裡並沒有“界”字。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稱“古疆界字只作介。”篆刻時如果遇到“界”則寫做“介”。比如《詩經.周頌.思文》裡現存版本里有:“無此疆爾界”,在陸德明的釋文裡,“界”就寫作“介”。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同桌三八線)

本義之外,介字還有很多其他意思,舉常用的意義說說:

(1)間隔,阻礙。比如《莊子.田子方》有:“其神經乎大山而無介,入乎淵泉而不濡。”成玄英的《莊子疏》稱:“介,礙也。”稱古時的“真人”,他的精神,經過大山,也阻礙不住他;進入淵泉,也浸潤不著他。

(2)側畔。《字彙.人部》:“介,畔也。”比如:屈原《哀郢》有:“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哀嘆我富饒的祖國大地啊,可悲啊江畔的風習。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屈原)

(3)處於二者之間。《集韻.怪韻》有:“介,間也。”比如《左傳.襄公九年》:“天禍鄭國,使介居二大國之間。”杜預作注說:“介,猶間也。”春秋時期,鄭國與周王室處在北邊晉國與南邊楚國之間,這是當時的兩大強國,兩國交兵,鄭國跟著遭難。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春秋時鄭國的地理位置)

(4)佑,助。《爾雅.釋詁下》有:“介,佑也。”比如《詩經.豳風.七月》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眉壽,人老了,眉上長毫毛,稱秀眉,也叫長壽眉,所以稱長壽為眉壽。把它們(指前面的稻米等物)釀成春酒(冬日釀酒,經冬始成,所以稱“春酒”),用來護佑老人長壽。“以介眉壽”這句,著名篆刻大師鄧石如先生曾刻過一方印,如圖: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鄧石如和他的“以介眉壽”)

(5)介紹;媒介。《玉篇.人部》:“介,紹也。”比如《後漢書.符融傳》記有:“郭林宗始入京師,時人莫識,融一見嗟服,因以介於李膺,由是知名。”大意是:郭林宗剛剛來到京師時,當時的人都不認識他,符融見過一次就非常歎服,因此就把他介紹給李膺(當時的名士,“八俊”之首),郭林宗從此名聲大振。再比如《孔叢子.雜訓》中有:“士無介不見,女無媒不嫁”,大意就是士子沒有人推介就不能揚名,女子如果沒有媒介就無法嫁人。

(6)憑藉;仗持。《字彙.人部》“介,因也。”比如《史記.南越列傳》“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發,乃置酒,介漢使者權,謀誅嘉等。”王、王太后恐怕呂嘉等人先行舉事,因此擺酒,憑藉漢使的權力,謀劃著誅殺呂嘉等人。三朝丞相的呂嘉勢力過大,王和王太后需要憑藉上國來使的權力才有機會讓他參會。

(7)堅固。《正字通.人部》:“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比如宋代范仲淹的《和謝希深學士見寄》:“心焉介於石,可裂不可奪。”這裡的介,就是堅固的意思,心志像石頭一樣堅固,可以打碎,但是卻不能改變。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范仲淹像)

(8)節操。比如《孟子.盡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孫奭《孟子疏》稱:“不以三公之榮位而移易已之大志也。”這裡的“大志”,其實就是現代漢語裡說的節操。柳下惠(就是那位“坐懷不亂”的主人公)不因為“三公”這樣的高官而改易他的節操。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像)

(9)大。《爾雅.釋詁上》:“介,大也。”比如《易經.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王弼的《易注》稱:“受茲大福”。再比如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沓潮歌》有:“介鯨得性方逍遙。”這是的介,即釋作大。

(10)古代戲曲術語。表示劇本里關於動作、表情、效果等的舞臺指示。比如“坐介”、“笑介”、“見介”,即指示演員做坐、笑、看見的動作或表情或動作。這個用法我們讀元曲劇本時經常看到。

(11)指帶有甲殼的昆蟲和水族。比如《淮南子.墜形》:“介鱗者,夏食而冬蟄。”高誘作注說:“介,甲。龜鱉之屬也。”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龜)

(12)通“甲”即,鎧甲。從字形來說,這個意義可能是介的本義。《廣雅.釋器》:“介,鎧也。”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有:“介,假借為甲”,比如《詩經.大雅.瞻卬》裡:“舍爾介狄。”鄭玄《毛詩傳箋》稱:“介,甲也。”

(13)介還通“價、芥、匄”等字,各取所通字字義。不再一一詳說。

再有,介還是古國名,轄地在現在山東高密。介還是姓氏,《續通志》有載。

(二)介的第二個讀音是。通“個”,讀這個音時多表示自謙,現在又多從俗讀為jiè。《集韻.箇韻》有:“箇,或從個、介。”《書.秦誓》:“如有一介臣。”陸德明釋文說:“介,字又作個,音工佐反”讀音說得很清楚,就是“個”的古讀音。王勃的《滕王閣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依照陸德明的說法,也應當讀作一個書生。只是後世讀音從眾俗改成了介的本音jiè。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王勃畫像)

又比如:《左傳.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這裡的介,杜預注說:“介,獨使也。行李,行人也。”這裡的介,讀音也讀“個”,“一介行李”,指一個使者。再比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一介農夫,不敢求見”,也是讀“個”音。

附一點討論一介書生還是一個書生?

要注意,不管如何讀,正確的寫法都寫作“一介書生”。

實際上,讀一“”書生,是古人的讀法,通的是“箇”字的字意,“箇”指竹杖,一箇書生,意思是竹杖一樣的一個身無長物的書生,光桿一條,還表示只有一個人。從字形上,箇的字形有一種寫法寫做“半竹”,也像一個人的影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20課:鄧石如的名印“以介眉壽”是什麼意思?

(箇的俗字寫法)

而今人從俗讀一“jiè”書生之後,上述意思消失了。不過有意思的是:“介”本身含有耿介的意思,即上面所介紹的節操、堅定、界限等含義,也能從字義上讀得通,表示書生是個有操守、性格堅定的人,這也符合語境。甚至“介”的字形,也像一個身無長物、只穿了一件破布衣服的人,也挺好。

古今讀音演化,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情,考試時,請按字典裡的讀音填答案,因為不這樣做得不了分。平常生活應用,大家各按各的道理讀,相安無事就好。

(【說文解字】之12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