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漢字:“聽”字有口,“聞”字有耳,是不是咱們祖先搞錯了?

說文解字 甲骨文 文化 字本論 2018-11-30

“聽”和“聞”兩個字,我們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奇怪。“聽”怎麼從口?“聞”(鼻聞)又何以從耳呢?猛地一想還真是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我們瞭解一些漢字的知識就會明白了。“聽”字繁體為“聽”最初也是有耳朵的。甲骨文的“聽”字如下:

解密漢字:“聽”字有口,“聞”字有耳,是不是咱們祖先搞錯了?

我們看,最初“聽”字是從“口”、從“耳”,我們祖先造字根據非常清晰,為會意字為“口說耳聽”之意。“聽”字的小篆則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再討論。《說文解字》中說“聽,聆也。從耳、㥁,壬聲。”其義就是“聆聽”,用耳朵接受聲音,耳中有所得也。但是,古代也有簡化的“聽”字,其義為“笑的樣子”,也是形聲字,古人之意大概是聽後笑之意。

說到這裡,再做一下交代:“聽”和“聽”兩個詞雖說與聽覺有關,但還是有別的,“聽”是聆聽,就是咱們現在的仔細聽了,“聽”則是“聽後笑的樣子”。二字的具體意義還是有區別的。

可是,後來簡化字時,就把“聽”簡化為“聽”了,也把二者表示的意義不加區分了,讓我們覺得“聽”跟耳朵一點很難再扯上關係。後來,很多人因此還批評此字簡化不好,不無道理。

我們再說“聞”字,聞字的繁體字是“聞”,《說文解字》說:“聞,知聞也。從耳,門聲。”“聞”就是聽到聲音。“聞”的甲骨文如下:

解密漢字:“聽”字有口,“聞”字有耳,是不是咱們祖先搞錯了?

我們可以看出,“聞”字的甲骨文像一人跪在那裡,一手掩著耳朵,右邊像露出一隻耳朵,像聽的樣子,所以這個字的意義就非常清楚了。但是,“聞”既然表示了“聽”的意思,為什麼又表示“嗅覺”之意呢?表示“嗅覺”的意義應該是引申出來的,有專家認為大概是從元代開始有“嗅”的意思的。

現在我們便知道“聽”和“聞”二字的奧祕了,每個漢字都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人都會有著不同的變化,非常有趣。

*歡迎批評,如果感興趣,請點擊訂閱關注本頭條號,與您相識在字裡行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