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二師兄”:家字有豕,確切代表中國美食文化之起源'

"

作者|宛藍

立秋節貼秋膘已成了眾所周知的事情。貼秋膘有很多種吃法,總之以肉類為主吧。

說到肉,要提一下二師兄(豬的暱稱,因豬八戒而來),它渾身都是寶,最出名的就是《金瓶梅》裡,來旺媳婦的“燒豬頭肉”。《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就提到了宋蕙蓮製作豬頭肉的獨家祕方,燒豬頭肉之所以成為宋蕙蓮的絕活,只因為這七個字:“上下錫古子扣定”,短短七個字,卻寫出了“絕活”的關鍵步驟之一,即高壓蒸汽的原理。最氣人的是宋薏蓮還說不用一根柴火,若用一根柴火,那就燒脫了骨,可見高壓蒸汽的催化能力。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她的醬料配方,可惜書裡不多說。

"

作者|宛藍

立秋節貼秋膘已成了眾所周知的事情。貼秋膘有很多種吃法,總之以肉類為主吧。

說到肉,要提一下二師兄(豬的暱稱,因豬八戒而來),它渾身都是寶,最出名的就是《金瓶梅》裡,來旺媳婦的“燒豬頭肉”。《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就提到了宋蕙蓮製作豬頭肉的獨家祕方,燒豬頭肉之所以成為宋蕙蓮的絕活,只因為這七個字:“上下錫古子扣定”,短短七個字,卻寫出了“絕活”的關鍵步驟之一,即高壓蒸汽的原理。最氣人的是宋薏蓮還說不用一根柴火,若用一根柴火,那就燒脫了骨,可見高壓蒸汽的催化能力。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她的醬料配方,可惜書裡不多說。

美味“二師兄”:家字有豕,確切代表中國美食文化之起源

有食家認為,上品的豬頭,額頭要寬,且額上的皮要皺一些。以鄰家老伯多年吃酒配豬頭肉的經驗:豬頭肉皮厚,膠質重,有嚼勁,質地才老到。他嫌熟食檔的豬頭質量把控不好,時常通過肉聯廠關係,買好的豬頭回來自己醃,臘月醃好晒好,放冰箱冷藏,想吃就細細切好,蒸熟,炸一碟花生米,拿出廣東出名的白酒玉冰燒或紅米酒、九江雙蒸自酌自樂。託老伯的慷慨,我們也偶爾收到醃好的豬頭肉,炒蒜苗或青紅椒都是極好的。鹹香軟糯,然而又有嚼勁,通常此時,我就明白潘金蓮為何攛掇其他二位姨娘叫宋蕙蓮來燒豬頭肉了,我們家沒有吃豬頭肉的習慣,但這玩意,無論是醃製或高溫燉煮,吃起來口感都是難忘的,雖然豬頭肉並不能登大雅之堂。

王學泰先生在《中國飲食文化史》裡亦說過,如果來旺媳婦的“燒豬頭肉”與《紅樓夢》的“茄鯗”都作為文學名著中的菜餚出現在一個酒樓的話,又有誰會光顧燒豬頭肉的呢?但用十幾只雞做成的“茄鯗”,也只能復原到極為小眾的紅學宴席上去,你我皆很少有機會能品嚐到。

說到豬頭肉,自然少不了廣東人愛吃的元蹄,又有人寫成圓蹄。我爺爺是廚師,逢年過節免不了有宴席要掌勺,我替他寫菜單,第一道菜肯定是紅燒圓蹄。爺爺告訴我,做這道菜最忌用前蹄或前蹄左右的豬肉,因為這部分最容易出油。要用後蹄及其左右的肉,這樣比較不容易出油,吃起來口感好很多,加上沉厚醇香的賣相,難怪成為大宴之壓軸美食。但做圓蹄耗時耗工,爺爺去世後,這道菜在我們家家宴已不多見矣。

儘管圓蹄吃少了,但扣肉是時常可以吃的。我母親擅長做扣肉,挑上好五花肉腩一塊,用水煮到筷子可插入,晾乾,抹醬油或蜜糖水均勻上色,放油鍋炸至鮮紅色。放涼後,切好夾芋頭或粉葛,放在大碗裡,燉二三小時即可。可加南乳汁,或直接放梅菜,焾香而不膩,實在是一道傳統美食。扣肉好吃,燉圓蹄不用的豬前蹄即豬手,做甜酸豬手一流。煲焾的豬手浸糖醋,軟焾而爽。要想吃極不膩,可以參考白雲豬手的製法,用山水衝之兩三小時,豬手便不膩。但我嫌麻煩,更喜歡姜醋煲豬手,再加上雞蛋,就是美味可口、老少皆宜的姜醋蛋。

豬身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是美味宜人的食物,所以我個人認為,家字有豕,確切代表中國美食文化之起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