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書法 青銅器 拓本 甲骨文 書畫大參考 2019-09-15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1 《嶧山碑》“昧”字、“天”字

因為篆書的字形在長寬比例上大多為 1.6∶1或2∶1,所以,其橫線永遠沒有豎線那麼舒展大方、氣勢綿長。同時,一些傾斜、彎曲的筆畫最終也是朝縱向彎曲,而不是像隸書那樣呈橫向展開,或者如楷書那樣,橫、豎、斜線角度是不變的。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1 《嶧山碑》“昧”字、“天”字

因為篆書的字形在長寬比例上大多為 1.6∶1或2∶1,所以,其橫線永遠沒有豎線那麼舒展大方、氣勢綿長。同時,一些傾斜、彎曲的筆畫最終也是朝縱向彎曲,而不是像隸書那樣呈橫向展開,或者如楷書那樣,橫、豎、斜線角度是不變的。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2 《曹全碑》局部

比如,“木、千、壬”字之上部的橫、撇筆畫,在楷書、隸書中都是左右(橫向)方向的筆畫,在篆書中卻是向上或向下彎曲的弧線。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1 《嶧山碑》“昧”字、“天”字

因為篆書的字形在長寬比例上大多為 1.6∶1或2∶1,所以,其橫線永遠沒有豎線那麼舒展大方、氣勢綿長。同時,一些傾斜、彎曲的筆畫最終也是朝縱向彎曲,而不是像隸書那樣呈橫向展開,或者如楷書那樣,橫、豎、斜線角度是不變的。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2 《曹全碑》局部

比如,“木、千、壬”字之上部的橫、撇筆畫,在楷書、隸書中都是左右(橫向)方向的筆畫,在篆書中卻是向上或向下彎曲的弧線。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3 《嶧山碑》“制”字、“曰”字

再如三點水、提手旁這些偏旁筆畫的構成,在楷、隸書中都是橫向或斜向的線(橫、 撇、點),但在篆書中是縱向彎曲的曲線且特別突顯其縱向的線段。

所以,篆書總體都是呈縱向取勢的。在書寫時要特別注意其彎曲的線條,更重要的是寫好豎曲線,做到挺括、流暢。


#21

欹側率意

與小篆結體的勻稱整齊相比,大篆在結體上卻體現為欹側率意。

篆書結體的演變是由欹側自由走向整齊劃一的。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其結體往往隨筆畫的多寡不同以及書寫(鑄刻)位置的不同而呈現出隨形就勢的分佈。因為甲骨及青銅器壁都是不平的,所以在刻寫上,書寫者往往因形佈勢: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1 《嶧山碑》“昧”字、“天”字

因為篆書的字形在長寬比例上大多為 1.6∶1或2∶1,所以,其橫線永遠沒有豎線那麼舒展大方、氣勢綿長。同時,一些傾斜、彎曲的筆畫最終也是朝縱向彎曲,而不是像隸書那樣呈橫向展開,或者如楷書那樣,橫、豎、斜線角度是不變的。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2 《曹全碑》局部

比如,“木、千、壬”字之上部的橫、撇筆畫,在楷書、隸書中都是左右(橫向)方向的筆畫,在篆書中卻是向上或向下彎曲的弧線。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3 《嶧山碑》“制”字、“曰”字

再如三點水、提手旁這些偏旁筆畫的構成,在楷、隸書中都是橫向或斜向的線(橫、 撇、點),但在篆書中是縱向彎曲的曲線且特別突顯其縱向的線段。

所以,篆書總體都是呈縱向取勢的。在書寫時要特別注意其彎曲的線條,更重要的是寫好豎曲線,做到挺括、流暢。


#21

欹側率意

與小篆結體的勻稱整齊相比,大篆在結體上卻體現為欹側率意。

篆書結體的演變是由欹側自由走向整齊劃一的。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其結體往往隨筆畫的多寡不同以及書寫(鑄刻)位置的不同而呈現出隨形就勢的分佈。因為甲骨及青銅器壁都是不平的,所以在刻寫上,書寫者往往因形佈勢: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1-1 《散氏盤》“師”字、“竟”字、“至”字

筆畫多者,其形體便較大;筆畫少者,則形體較小。上下結構的字字形較長,左右結構的字則較寬扁,因而沒有整齊劃一的結構規範來約束。

特別是金文,因青銅器(鼎、盤)內外壁是呈弧形的,所以刻寫者都是隨形就勢進行結構安排。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1 《嶧山碑》“昧”字、“天”字

因為篆書的字形在長寬比例上大多為 1.6∶1或2∶1,所以,其橫線永遠沒有豎線那麼舒展大方、氣勢綿長。同時,一些傾斜、彎曲的筆畫最終也是朝縱向彎曲,而不是像隸書那樣呈橫向展開,或者如楷書那樣,橫、豎、斜線角度是不變的。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2 《曹全碑》局部

比如,“木、千、壬”字之上部的橫、撇筆畫,在楷書、隸書中都是左右(橫向)方向的筆畫,在篆書中卻是向上或向下彎曲的弧線。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3 《嶧山碑》“制”字、“曰”字

再如三點水、提手旁這些偏旁筆畫的構成,在楷、隸書中都是橫向或斜向的線(橫、 撇、點),但在篆書中是縱向彎曲的曲線且特別突顯其縱向的線段。

所以,篆書總體都是呈縱向取勢的。在書寫時要特別注意其彎曲的線條,更重要的是寫好豎曲線,做到挺括、流暢。


#21

欹側率意

與小篆結體的勻稱整齊相比,大篆在結體上卻體現為欹側率意。

篆書結體的演變是由欹側自由走向整齊劃一的。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其結體往往隨筆畫的多寡不同以及書寫(鑄刻)位置的不同而呈現出隨形就勢的分佈。因為甲骨及青銅器壁都是不平的,所以在刻寫上,書寫者往往因形佈勢: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1-1 《散氏盤》“師”字、“竟”字、“至”字

筆畫多者,其形體便較大;筆畫少者,則形體較小。上下結構的字字形較長,左右結構的字則較寬扁,因而沒有整齊劃一的結構規範來約束。

特別是金文,因青銅器(鼎、盤)內外壁是呈弧形的,所以刻寫者都是隨形就勢進行結構安排。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1-12《毛公鼎》“有”字、“正”字、“皇”字

但正是因為這種隨形就勢的安排,很多字在結體上便呈現出或左低右高,或東倒西歪的造型特徵。這種結體形式反而增添了一種欹側之勢,具有自然率意、活潑生動的天趣,成為大篆結體的一大特色。

"

總第一五九七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七。——“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9

頭重腳輕


“頭重腳輕”是篆書在結體上的又一重要特徵。

小篆雖然整體較勻稱整齊,甚至一些字還是上部稍小、下部修長而稍開張,但因為筆畫上緊下鬆,上部緊密而下部疏朗,而使其具有頭重腳輕之感。在大篆中,則無論形體的大小還是筆畫的疏密長短方面,都遵循一種“頭重腳輕”的結體原則。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嶧山碑》“禁”字、《散氏盤》“莫”字

比如在金文《毛公鼎》和《散氏盤》中,一些本來應該上下對稱的字形,在結體的處理上卻形成明顯的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之感。如“東、木、莫、橔”等字,都是上部筆畫長,下部短;上部筆畫更開張,而下部筆畫較短促,形成如大頭娃娃一樣,頭大較小、手長腳短的形態。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19-1 《散氏盤》“橔”字、“木”字

這種形態使其富有稚拙之感,有生趣,更顯得活潑多姿、憨態十足。書寫時,要大膽地將上部筆畫寫得長而開張一些,兩邊的筆畫向中間交叉結合時,也可以略有錯落而不對稱,使之增加自然率意的特徵。

這種整齊與不整齊、工整與粗率、上短下 長與上長下短的筆畫形態,也是小篆與大篆在結體上的重要區別。

#20

縱向取勢

不同的字體在結構取勢上明顯不同。楷書是正方形,隸書是扁平形而呈橫向取 勢,特別是其最典型的筆畫“雁尾”“波折”都是向左右兩邊開張而取勢的。

篆書在總體上是呈縱向取勢——字形較長,縱向的筆畫舒展大方。大多數情況下,縱向的線條到字的下部還要以長弧線使之向下部伸張取勢。而橫向的筆畫則較整齊、較挺直。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1 《嶧山碑》“昧”字、“天”字

因為篆書的字形在長寬比例上大多為 1.6∶1或2∶1,所以,其橫線永遠沒有豎線那麼舒展大方、氣勢綿長。同時,一些傾斜、彎曲的筆畫最終也是朝縱向彎曲,而不是像隸書那樣呈橫向展開,或者如楷書那樣,橫、豎、斜線角度是不變的。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2 《曹全碑》局部

比如,“木、千、壬”字之上部的橫、撇筆畫,在楷書、隸書中都是左右(橫向)方向的筆畫,在篆書中卻是向上或向下彎曲的弧線。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0-3 《嶧山碑》“制”字、“曰”字

再如三點水、提手旁這些偏旁筆畫的構成,在楷、隸書中都是橫向或斜向的線(橫、 撇、點),但在篆書中是縱向彎曲的曲線且特別突顯其縱向的線段。

所以,篆書總體都是呈縱向取勢的。在書寫時要特別注意其彎曲的線條,更重要的是寫好豎曲線,做到挺括、流暢。


#21

欹側率意

與小篆結體的勻稱整齊相比,大篆在結體上卻體現為欹側率意。

篆書結體的演變是由欹側自由走向整齊劃一的。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其結體往往隨筆畫的多寡不同以及書寫(鑄刻)位置的不同而呈現出隨形就勢的分佈。因為甲骨及青銅器壁都是不平的,所以在刻寫上,書寫者往往因形佈勢: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1-1 《散氏盤》“師”字、“竟”字、“至”字

筆畫多者,其形體便較大;筆畫少者,則形體較小。上下結構的字字形較長,左右結構的字則較寬扁,因而沒有整齊劃一的結構規範來約束。

特別是金文,因青銅器(鼎、盤)內外壁是呈弧形的,所以刻寫者都是隨形就勢進行結構安排。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1-12《毛公鼎》“有”字、“正”字、“皇”字

但正是因為這種隨形就勢的安排,很多字在結體上便呈現出或左低右高,或東倒西歪的造型特徵。這種結體形式反而增添了一種欹側之勢,具有自然率意、活潑生動的天趣,成為大篆結體的一大特色。

篆書結字,有三個結體原則,很多人都容易寫錯

圖21-12《毛公鼎》拓本局部(點擊圖片查閱完整資料)

【書法技法系列——篆書技法45例】

01、藏頭護尾、萬毫齊力、圓起圓收

02、寓尖於圓、裹毫澀行、平實穩健

03、珠圓玉潤、直曲相宜、渾化無跡

04、凝重飽滿、萬歲枯藤、曲筆如鐵

05、對稱書寫、上下有序、內外有別

06、間距勻稱、修長整齊、上緊下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