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隨著科技的發展,每一座城市都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幅不眠不休的樣子。

清晨的地鐵、夜晚的霓虹、迎著朝陽下班的年輕人似乎成為了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硬核指標。

但又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努力、勤奮、埋頭苦幹一向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密碼”。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絕對可以看到屬於“成功學”的那一大桌展架上放著不知道多少本關於你的勤奮努力,你晚睡幾個小時就提前了同齡人多久等等厚厚的印著不知道誰的半身像的圖書。

“見沒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彷彿成為了當代人檢驗自己是否能夠棲身成功人士行列的硬性指標。夜裡11點之後,百度科技園仍有人在加班,一到夜晚,各大公司樓下停靠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比火車站還要多,等候的都是在辦公樓的格子間裡奮鬥的人。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隨著科技的發展,每一座城市都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幅不眠不休的樣子。

清晨的地鐵、夜晚的霓虹、迎著朝陽下班的年輕人似乎成為了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硬核指標。

但又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努力、勤奮、埋頭苦幹一向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密碼”。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絕對可以看到屬於“成功學”的那一大桌展架上放著不知道多少本關於你的勤奮努力,你晚睡幾個小時就提前了同齡人多久等等厚厚的印著不知道誰的半身像的圖書。

“見沒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彷彿成為了當代人檢驗自己是否能夠棲身成功人士行列的硬性指標。夜裡11點之後,百度科技園仍有人在加班,一到夜晚,各大公司樓下停靠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比火車站還要多,等候的都是在辦公樓的格子間裡奮鬥的人。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內容是晚上十點半左右的京東總部)

更不用說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晝夜邊界、家庭與公司的邊界都越來越走向模糊和不確定,即使人不在公司,工作依然會如影隨形,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凌晨都接到過甲方爸爸的電話。

朋友照照的公司裡,甚至甲方爸爸每天凌晨兩點鐘都會來他們公司裡晃上一圈,還要每天都按照慣例拍一張照片發到他們的群裡。有一天大家實在太累了,便集體在十二點前下了班,於是甲方竟然在凌晨兩點拍了一張他們空蕩蕩的辦公室的照片發進了群裡。

從此他們再也不敢“擅離職守”。

當科技照進現實,人們的休息時間卻像海綿一樣被不斷壓縮,被擠出來的不知道是雷鋒認為的像海綿裡水一樣的”時間”,還是當代人的靈魂。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隨著科技的發展,每一座城市都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幅不眠不休的樣子。

清晨的地鐵、夜晚的霓虹、迎著朝陽下班的年輕人似乎成為了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硬核指標。

但又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努力、勤奮、埋頭苦幹一向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密碼”。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絕對可以看到屬於“成功學”的那一大桌展架上放著不知道多少本關於你的勤奮努力,你晚睡幾個小時就提前了同齡人多久等等厚厚的印著不知道誰的半身像的圖書。

“見沒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彷彿成為了當代人檢驗自己是否能夠棲身成功人士行列的硬性指標。夜裡11點之後,百度科技園仍有人在加班,一到夜晚,各大公司樓下停靠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比火車站還要多,等候的都是在辦公樓的格子間裡奮鬥的人。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內容是晚上十點半左右的京東總部)

更不用說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晝夜邊界、家庭與公司的邊界都越來越走向模糊和不確定,即使人不在公司,工作依然會如影隨形,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凌晨都接到過甲方爸爸的電話。

朋友照照的公司裡,甚至甲方爸爸每天凌晨兩點鐘都會來他們公司裡晃上一圈,還要每天都按照慣例拍一張照片發到他們的群裡。有一天大家實在太累了,便集體在十二點前下了班,於是甲方竟然在凌晨兩點拍了一張他們空蕩蕩的辦公室的照片發進了群裡。

從此他們再也不敢“擅離職守”。

當科技照進現實,人們的休息時間卻像海綿一樣被不斷壓縮,被擠出來的不知道是雷鋒認為的像海綿裡水一樣的”時間”,還是當代人的靈魂。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一陣子,一則新聞報道過海爾集團4名員工因為飯後在樓下咖啡廳午睡,而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要求在1周內離職。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隨著科技的發展,每一座城市都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幅不眠不休的樣子。

清晨的地鐵、夜晚的霓虹、迎著朝陽下班的年輕人似乎成為了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硬核指標。

但又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努力、勤奮、埋頭苦幹一向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密碼”。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絕對可以看到屬於“成功學”的那一大桌展架上放著不知道多少本關於你的勤奮努力,你晚睡幾個小時就提前了同齡人多久等等厚厚的印著不知道誰的半身像的圖書。

“見沒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彷彿成為了當代人檢驗自己是否能夠棲身成功人士行列的硬性指標。夜裡11點之後,百度科技園仍有人在加班,一到夜晚,各大公司樓下停靠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比火車站還要多,等候的都是在辦公樓的格子間裡奮鬥的人。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內容是晚上十點半左右的京東總部)

更不用說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晝夜邊界、家庭與公司的邊界都越來越走向模糊和不確定,即使人不在公司,工作依然會如影隨形,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凌晨都接到過甲方爸爸的電話。

朋友照照的公司裡,甚至甲方爸爸每天凌晨兩點鐘都會來他們公司裡晃上一圈,還要每天都按照慣例拍一張照片發到他們的群裡。有一天大家實在太累了,便集體在十二點前下了班,於是甲方竟然在凌晨兩點拍了一張他們空蕩蕩的辦公室的照片發進了群裡。

從此他們再也不敢“擅離職守”。

當科技照進現實,人們的休息時間卻像海綿一樣被不斷壓縮,被擠出來的不知道是雷鋒認為的像海綿裡水一樣的”時間”,還是當代人的靈魂。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一陣子,一則新聞報道過海爾集團4名員工因為飯後在樓下咖啡廳午睡,而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要求在1周內離職。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新聞視頻中,海爾的員工們表示:公司只給了30分鐘的午飯時間,沒時間午休。還會有巡查人員檢查,發現有午休的人,就要馬上辭退。

提這一則新聞並不是為了針對和討伐海爾,而是在探討另一項問題,當代人究竟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不光是睡眠,還有被工作不斷侵佔的、必要的休息和放鬆的時光。

這些時間其實不一定要長,但一定要有。

那些人生只有前進沒有休息的人,除了少數的天賦異稟,剩下的的多半是得了抑鬱甚至過勞死。

不惜成本的奮鬥,要麼是通往成功的捷徑,要麼是英年早逝的墓誌銘。

不僅僅會過勞死,還有那些因為“過勞”而得不到足夠休息和休閒的兒自殺的人。那些人往往多衣著光鮮體面,坐辦公室的白領們,外人看是體面,內心裡卻是自嘲著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多”的“社畜”。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隨著科技的發展,每一座城市都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幅不眠不休的樣子。

清晨的地鐵、夜晚的霓虹、迎著朝陽下班的年輕人似乎成為了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硬核指標。

但又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努力、勤奮、埋頭苦幹一向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密碼”。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絕對可以看到屬於“成功學”的那一大桌展架上放著不知道多少本關於你的勤奮努力,你晚睡幾個小時就提前了同齡人多久等等厚厚的印著不知道誰的半身像的圖書。

“見沒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彷彿成為了當代人檢驗自己是否能夠棲身成功人士行列的硬性指標。夜裡11點之後,百度科技園仍有人在加班,一到夜晚,各大公司樓下停靠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比火車站還要多,等候的都是在辦公樓的格子間裡奮鬥的人。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內容是晚上十點半左右的京東總部)

更不用說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晝夜邊界、家庭與公司的邊界都越來越走向模糊和不確定,即使人不在公司,工作依然會如影隨形,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凌晨都接到過甲方爸爸的電話。

朋友照照的公司裡,甚至甲方爸爸每天凌晨兩點鐘都會來他們公司裡晃上一圈,還要每天都按照慣例拍一張照片發到他們的群裡。有一天大家實在太累了,便集體在十二點前下了班,於是甲方竟然在凌晨兩點拍了一張他們空蕩蕩的辦公室的照片發進了群裡。

從此他們再也不敢“擅離職守”。

當科技照進現實,人們的休息時間卻像海綿一樣被不斷壓縮,被擠出來的不知道是雷鋒認為的像海綿裡水一樣的”時間”,還是當代人的靈魂。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一陣子,一則新聞報道過海爾集團4名員工因為飯後在樓下咖啡廳午睡,而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要求在1周內離職。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新聞視頻中,海爾的員工們表示:公司只給了30分鐘的午飯時間,沒時間午休。還會有巡查人員檢查,發現有午休的人,就要馬上辭退。

提這一則新聞並不是為了針對和討伐海爾,而是在探討另一項問題,當代人究竟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不光是睡眠,還有被工作不斷侵佔的、必要的休息和放鬆的時光。

這些時間其實不一定要長,但一定要有。

那些人生只有前進沒有休息的人,除了少數的天賦異稟,剩下的的多半是得了抑鬱甚至過勞死。

不惜成本的奮鬥,要麼是通往成功的捷徑,要麼是英年早逝的墓誌銘。

不僅僅會過勞死,還有那些因為“過勞”而得不到足夠休息和休閒的兒自殺的人。那些人往往多衣著光鮮體面,坐辦公室的白領們,外人看是體面,內心裡卻是自嘲著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多”的“社畜”。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加班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加班成為常態。

是時候轉變思想了。

都二十一世紀了,中國人應該學會接受:偶爾的娛樂休閒並不是不務正業,而對足夠的休息時間的需求也並不是懶惰,是屬於一個人正當的權利和責任。

進入新時代,中國早就在各項科技上取得了先進的成果,如果說這給我們什麼啟示,那就是高效的勞逸結合,絕對是優於時間的單純積累。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中國能在這幾十年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靠的就是我們的勤奮和付出。可這並不代表我們要以生命為代價換取這一切。

就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缺乏睡眠,反而會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造成嚴重損失。這就證明,盲目地一味鼓吹加班,是用一種廉價且愚蠢的選擇,去追求實際上低效且低微的工作效益。

所以,不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被所謂成功學洗腦的年輕人,答應我,別再與睡眠為敵了,好嗎?

晚安!

"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幾天,日本推出午睡空間外賣服務的消息被國人爭相討論。

日本睡眠科技公司Koala SleepJapan將麵包車改裝成臥室,開往需要休息的人公司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服務。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而這並不僅僅是一項新服務誕生的新聞,伴隨其中的,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日本人均睡眠時間為7.37小時,每年因睡眠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當午睡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不是代表著,當代人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呢?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隨著科技的發展,每一座城市都把自己武裝成了一幅不眠不休的樣子。

清晨的地鐵、夜晚的霓虹、迎著朝陽下班的年輕人似乎成為了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硬核指標。

但又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對的,努力、勤奮、埋頭苦幹一向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密碼”。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絕對可以看到屬於“成功學”的那一大桌展架上放著不知道多少本關於你的勤奮努力,你晚睡幾個小時就提前了同齡人多久等等厚厚的印著不知道誰的半身像的圖書。

“見沒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鐘的太陽”彷彿成為了當代人檢驗自己是否能夠棲身成功人士行列的硬性指標。夜裡11點之後,百度科技園仍有人在加班,一到夜晚,各大公司樓下停靠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比火車站還要多,等候的都是在辦公樓的格子間裡奮鬥的人。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內容是晚上十點半左右的京東總部)

更不用說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晝夜邊界、家庭與公司的邊界都越來越走向模糊和不確定,即使人不在公司,工作依然會如影隨形,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凌晨都接到過甲方爸爸的電話。

朋友照照的公司裡,甚至甲方爸爸每天凌晨兩點鐘都會來他們公司裡晃上一圈,還要每天都按照慣例拍一張照片發到他們的群裡。有一天大家實在太累了,便集體在十二點前下了班,於是甲方竟然在凌晨兩點拍了一張他們空蕩蕩的辦公室的照片發進了群裡。

從此他們再也不敢“擅離職守”。

當科技照進現實,人們的休息時間卻像海綿一樣被不斷壓縮,被擠出來的不知道是雷鋒認為的像海綿裡水一樣的”時間”,還是當代人的靈魂。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前一陣子,一則新聞報道過海爾集團4名員工因為飯後在樓下咖啡廳午睡,而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要求在1周內離職。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圖片來自微博)

新聞視頻中,海爾的員工們表示:公司只給了30分鐘的午飯時間,沒時間午休。還會有巡查人員檢查,發現有午休的人,就要馬上辭退。

提這一則新聞並不是為了針對和討伐海爾,而是在探討另一項問題,當代人究竟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不光是睡眠,還有被工作不斷侵佔的、必要的休息和放鬆的時光。

這些時間其實不一定要長,但一定要有。

那些人生只有前進沒有休息的人,除了少數的天賦異稟,剩下的的多半是得了抑鬱甚至過勞死。

不惜成本的奮鬥,要麼是通往成功的捷徑,要麼是英年早逝的墓誌銘。

不僅僅會過勞死,還有那些因為“過勞”而得不到足夠休息和休閒的兒自殺的人。那些人往往多衣著光鮮體面,坐辦公室的白領們,外人看是體面,內心裡卻是自嘲著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多”的“社畜”。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加班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加班成為常態。

是時候轉變思想了。

都二十一世紀了,中國人應該學會接受:偶爾的娛樂休閒並不是不務正業,而對足夠的休息時間的需求也並不是懶惰,是屬於一個人正當的權利和責任。

進入新時代,中國早就在各項科技上取得了先進的成果,如果說這給我們什麼啟示,那就是高效的勞逸結合,絕對是優於時間的單純積累。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中國能在這幾十年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靠的就是我們的勤奮和付出。可這並不代表我們要以生命為代價換取這一切。

就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缺乏睡眠,反而會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造成嚴重損失。這就證明,盲目地一味鼓吹加班,是用一種廉價且愚蠢的選擇,去追求實際上低效且低微的工作效益。

所以,不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被所謂成功學洗腦的年輕人,答應我,別再與睡眠為敵了,好嗎?

晚安!

當代年輕人從何時開始與睡眠為敵?

出品人:xxl/非常狠的老楊

創意提供:xxl/某神祕的夥伴

首席編輯:x/L/路人小張

視覺總監:社會我飛哥

設計總監:龍爺


本文章是編輯嘔心瀝血浪費了好多腦細胞寫的,歡迎轉載,但是……若要轉載一定要告訴我一聲哦~不然我可就——生氣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