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書法 蘭亭集序 蘭亭序 王羲之 藝術 松風閣書法日講 2018-12-03

這是一個好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就牽扯到了學習書法的效果與書法家書法的問題了。

一、學與寫、臨與創

對於書法學習者來說,我們永遠都面臨一個問題,即怎麼學習書法和如何學習書法的問題。對於想要寫得一手好字的書法學習者來說,他們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怎麼學好書法?除了臨摹真的沒別的辦法的了嗎?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很多時候,我認為他們自己是知道答案的,而且學習書法的方法、技巧佔的比重不是很大,主要看你的功夫。

所以,不管我們學習誰的書法、想寫成什麼樣的書法,都應該明白一點:

書法,最根本最主要的途徑只有臨摹,別無它法。但是我們在臨摹的過程中又會遇到種種問題。最大、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

臨摹臨的不像怎麼辦?

其實像和不像這是一個臨摹神似和形似的問題。解決了書法學習中形似的問題,神似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但是神似到底在何種程度上才能達標?這是一個問題。

二、神似與俗氣

書法臨摹必須有形似作為基礎才能談到神似的問題,這就好像我們說一個人只有滿足了物質條件的基礎,對於他來說,才能談到精神層面的問題。一個人飯都沒吃飽,談何精神生活?

同樣的,沒有形似,就沒有神似。神似相比於形似而言,是一個非常虛幻的概念。因為形似是有書法外形作為其存在的依據的,但是神似是沒有的,只能依靠人們感覺。也就是說,需要依靠你個人的感覺來判斷,你覺得它在神韻上與原帖相似了,那麼就是相似,否則就不是。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但是不容置疑的一點就是,如果你的書法如果連形似都達不到,那麼肯定神似也是不合格的。因此形似是神似重要的一部分。

而當一個書法家,他的書法只有形似而無神氣的時候,其實就是俗。俗的本質就是缺乏神氣,缺乏神韻。

這其實可以理解為人的精氣神。假如一個人生病了,那麼即便他看起來體格健壯、四肢發達,整體上他還是病怏怏的,沒有精神氣,顯得很孱弱,這個時候,雖然我們不說他是俗氣的,但是他是沒有活力的;一個人雖然很瘦弱,但是他的精神氣質很足,那麼他就是有活力的。而沒有“精氣神”的書法,其實我們就可以稱作是“病書”,也就是俗書。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古代書法家對於俗書的態度是——唯俗不可醫。

三、俗——誰之過?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有些人學習蘭亭序書法,變得面目可憎、俗氣充塞於字裡行間,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而且在王羲之書法的學習者中是存在的。比如趙孟頫,很多人就對他的書法頗有微詞,認為其書俗媚無骨。這雖然是毫無道理的指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趙孟頫書法的確有些柔媚。這些風格很大一部分是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秀麗的一面進一步擴而大之了。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是那些被人們學習的書法家的書法造成的嗎?也就是說如果學習王羲之的人寫出來的字是醜的,難道那麼他要反過來去指責是因為王羲之造成了他現在這個狀況?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這不是王羲之的錯,而是人性在起作用。

在這方面比較極端的例子是乾隆皇帝。作為這幾年宮鬥劇的主角,他可是大出風頭。不過在古代其實他就是一個愛出風頭的皇帝,人稱蓋章狂魔。只要見到文物,就是蓋蓋蓋,見到文物就是寫寫寫,見到景點總是喜歡題字。

但是老實說,乾隆皇帝的書法包括藝術水準其實是標準的俗書。他喜歡王羲之和趙孟頫的書法,但是可惜的是他誰也沒學到神韻。空有形似。

這其實典型反映在他書法的每一個字中。他寫的字每一個筆畫都和王羲之、趙孟頫的很相似,但是一組合在一起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其實就是神似的問題。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四、俗之成因

俗氣的成因其實簡單歸結起來有兩個:

一個是自己水平不夠,但是心比天高,手比地低,不願寫,不願意練,淺嘗輒止,不深入研究,一知半解。當然會造成俗氣了。

第二點是自己眼界不高,文化水平不行。書法不僅僅是比拼一個人努力程度的藝術,還是一個靠量人素養的藝術。只有長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才能造就書法上的雅韻。

為什麼有人說:學了《蘭亭序》,寫的書法還是很俗氣?

所以,不僅僅是學習《蘭亭序》會產生俗書,不好好學或者說眼光過於狹窄,學誰的書法,都會產生俗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