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為什麼初學書法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楷書上呢?其實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技”的問題,圓熟的筆墨技巧和深厚的藝術功力可以說是書法的基礎,離開了這些根本就很難入“道”的境界。書法藝術中的意境、神采、趣味、氣韻、風度都必須憑藉技巧和功力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昔人有言:“君子圖本,小人圖末。”初學書法當必先腳踏實地,以沉著為本,而後能絕跡飛空,入痛快之境地。而楷書是鍛鍊沉著功夫中最為理想的書體,或以唐人楷法入手,然後流溢為行草;或徹上徹下,從篆隸入手,而後施之於金石,本立而道生,此不易之理也。我認為學習楷法至少有以下幾點作用:

1

楷書具有較為廣泛的實用價值。由於楷書具有通俗易識、端重莊嚴的特點,故凡高文大冊、殿宇廟堂之記銘、紀功頌德之碑文,必都以楷書為主,以示莊重肅穆,其中還包括重要文書的謄寫、經文寫卷的抄錄、名勝古蹟的題字等,亦常以楷書為載體。至於它的觀賞價值則更高,一幅精美的楷書作品懸掛在展所或齋室中,不僅能與其他書體交相輝映,而且還能產生一種靜的氛圍,於蕭齋靜對中百看不厭。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轉輪聖王經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董美人墓誌


2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靈飛經


3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玄祕塔碑


5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雲麾將軍碑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楊大眼造像


初學書法既以楷書為本,然廣義的楷書包括篆隸、北碑和唐碑,而楷書還包括大楷、中楷、小楷和不同風格如顏體、歐體、褚體等等。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經過無數人的努力所積澱的藝術瑰寶一一展現在初學者眼前時,勢必會使人目迷五色,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入手才好,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其實我認為初學者不必擔心,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一切藝術在其撲朔迷離,形式多變的背後總有一些本質的、具有共性規律的東西,作為楷書來說,無論用筆、結構、章法都有著最為基本的方法與原則,研究楷法最主要的宗旨和目的就在於透過表面的形式而深入到內涵的本質中去,由形及法,由法循理,理通便一通百通,以不變應萬變,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是用筆(包括筆法、筆勢和筆意),得筆法則用筆生結構,得筆勢則結構生自然,得筆意則楷法生風神。在書法教學中我最反對一種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而學生則不敢越雷池於半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方法,亦反對一種急功近利的方式,為了滿足學生和家長的虛榮心,只教學生寫熟幾個大字,所謂“描定一局,到處擺弄”,得獎後便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起來,這無疑是揠苗助長,誤人子弟。世界上最差的老師只知教學生模仿他的字,世界上最笨的學生心中只有老師而不知有其他。我常認為人生在世,事父母要厚養而薄葬,待朋友要厚往而薄來,做學問要厚積而薄發,學書法要厚古而薄今,寧可做古人的奴隸而不要做現代人的奴隸,如寫得一手好的歐體或顏體,還能立足於書壇,如寫得一手現代某人某家的字則勢必會被淘汰。古人有言:“大匠示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教育和碑帖選擇當以規矩理法為主,藝術創作和風格建立當以藝術個性為主,誘導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氣質與個性,特別是少兒學書,要儘量培養他們對書法的興趣,入門要正,基礎要紮實,目光要遠大,聰明人要下笨功夫,則將來自不可限量。

研究楷法應從何種書體入手比較合適呢?一般地說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書法當以質厚為本,宜徹上徹下,先從篆隸入手,以知其本源支流,有篆隸意則自高古,如傅山《霜紅龕集》謂:“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李瑞清《跋自臨散氏盤》中亦謂:“書法雖為小道,必從植其本始,學書之從篆入,猶為學之必從經始。”他們認為楷書中的蜂腰、鶴膝、頭重腳輕、左低右高、中高兩下皆為俗態而不足為觀,而篆書勢平而用筆圓渾結實,精於篆法則能使轉,正如豐坊《書訣》中謂:“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籀,然後結構淳古,使轉勁逸……顏魯公《爭座位帖》書有篆籀氣象乃其證也。”其實從用筆方面來說,篆法以轉為主,運以中鋒,為圓筆之本,是草書的基礎,隸法以折為主,兼用側鋒,為方筆之源,是楷法的基礎,譬如樹木,篆為根本,隸與真為枝幹,行草則為花葉,根之不存,花葉安附?從理論上來說以篆隸為本自無可非議,但篆有大篆、小篆之分,不但不容易卒讀辨認,其中還涉及到文字學、金石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很難一時為初學者特別是青少年所能接受,而隸書與楷書比較接近,雖易學而難精,但以此入手再過渡到楷書仍不失為一種比較合理的方法。另一種觀點認為學書宜從唐人楷法入手,趁少年時便將楷書寫定,從而打下紮實的基礎,王虛舟《論書剩語》謂:“魏晉人書,一正一偏,縱橫變化,了乏蹊徑,唐人斂入規矩,始有門法可尋,魏晉風流,一變盡矣,然學魏晉必須從唐入乃有門戶。”此為“始於方整,終於變化”的知常達變之法,即使是以草為主攻對象的,亦宜先工楷法,方能於使轉中見點畫,使轉源於篆書,點畫源自楷法,更況唐人楷書以法度見勝,八法具備,結字勻帖,矩矱森嚴,易為初學者所接受。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道因法師碑


根據以上兩種觀點,我認為若以金石篆刻為當家者,宜從篆隸入手,若以行草為當家者,宜從唐人楷法入手,在深造的過程中再旁通篆隸,求其古質之意。若專攻楷法者,打基礎學唐碑,求變化可繼臨北碑,然後再博涉源流之分合。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分工將越來越細,歷史上沒有一個正草篆隸樣樣皆精的書家,他總是突出在某一方面,當今書壇創作我認為一個人要搞自己的特色品種,由博返約,如眾星之拱月一樣從一點突破,汲取各種書體中的營養來滋潤自己的拳頭產品。

學習楷法宜先從大楷入手,因其字大,八法備全,點畫完滿,鋒勢往來脈絡清晰,不僅便於初學者掌握字形的間架結構,更能鍛鍊筆力。正如蔣和《書法正傳》中謂:“初學先宜大字,勿遽作小楷,從小楷入手者,以後作書皆無骨力,蓋小楷之妙,筆筆要有意有力,一時豈能遽到,故宜先從經寸以外之字,盡力送足,使筆筆皆有準繩,乃可依次收小。”蔣衡《拙存堂題跋》中亦謂:“學書必從大楷始,如以千鈞之力運用針芥,其變化輕靈,自然得心應手。”故凡以小楷為當家者亦宜先從大楷入手以得其沉靜,更要旁通行草以挹其流動,如是則自有本源。

學習楷法亦宜循序而進,不可躐等。先從永字八法入手,研究側、勒、努、趯、策、掠、啄、磔諸法及其化勢,這些基本點畫是構成字形結構最為基本的要素,《漢溪書法通解》謂:“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是也。”若一點失所,如美人之眇一目;一畫失所,似壯士之折一肱,勢必就會破壞字形的美。點畫既備,次則研究字形結構,唐有歐陽詢大字結構三十六法,明有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有黃自元大字結構九十二法,初學者不必硬記,亦不必一遍遍通臨,先擇定數十字精臨,力求點畫妥帖,一一盡理,然後再通臨以博其興趣,由生漸熟,熟能生巧,結法自成。次則研究筆勢,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其勢盤紆於虛,為無形之使轉,雖筆斷而意連,形不貫而氣貫,寫到得勢時,自然會生動起來。次則研究行氣與章法,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落款、鈐印、幅式、裝潢形式等。最後再研究筆意,即通幅作品的統一筆調和精神境界。在臨摹碑帖過程中有一種值得推薦的方法,即時時離開帖,並按此帖的筆意去寫一些詩文,此時心中無我,只有此帖,力求與原帖相符,寫好後再與原帖相較,如此反覆可以培養一個人離開帖的書寫能力,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選擇碑帖可根據書者的個性、氣質、愛好擇善而從,不必強求一律。

一般地說,初學楷法,宜先構骨力,歐字是最理想的書體,但歐字比較難寫,特別是《九成宮》為奉敕之書,法度特別嚴謹,一絲不苟,真可謂“纖微向背,毫髮死生”,故學歐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板滯一路;


劉小晴:學習楷書的意義和方法


九成宮碑


褚字比較實用、流動,放之便是行書,歷代書家受其影響者亦很多,但由於褚字比較瘦硬清腴,學褚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浮薄一路;

顏楷比較古拙,雄渾而大氣,便於展為經尺大字榜書,但由於顏楷比較肥勁豐腴,學顏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臃腫一路;

李邕善以行楷入碑,墨渴筆勁,體勢雄健而欹側,一點一畫皆如拋磚落地,給人以奇偉倜儻之藝術感受,但因其橫勢多向右上欹斜,縱勢多向左側傾倒,如不能變化出之,則十之八九易滑入佻巧一路;

柳楷世人最喜,其結字端嚴,筆力挺勁,有清剛雅正之氣,但因其太完美故不易化裁,學柳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露骨之弊;

虞楷平和簡靜,而以圓筆見勝,其轉折鉤趯處不露圭角,發筆處亦不外耀鋒芒,中間走筆處更無明顯提運,豐實而筋骨內含,圓渾而蘊藏溫潤,很明顯其筆法中有篆意,學虞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靡弱一路。

初學者在選擇這些不同書家,不同風格的碑帖時要抓住其本質特徵,我認為最理想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最適宜的取材方法是擇善而從,最明智的學習方式是從變幻迷離的形式中找出它內在的具有共性規律的東西,而後能臻以一馭萬,知常達變的自由王國。

歡迎關注詩書畫印筆記,每天發送專業的詩書畫印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