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筆法特徵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特點,只要能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規律,在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好太王》碑,就要首先對它的用筆特徵有所瞭解。正如前述它的用筆、字形特徵為什麼上承接西漢隸書的藝術特點,這是從根本上了解《好太王》碑的主要原因。

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對西漢和東漢隸書曾作出了自己的評斷,他認為: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筆法特徵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特點,只要能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規律,在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好太王》碑,就要首先對它的用筆特徵有所瞭解。正如前述它的用筆、字形特徵為什麼上承接西漢隸書的藝術特點,這是從根本上了解《好太王》碑的主要原因。

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對西漢和東漢隸書曾作出了自己的評斷,他認為: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期改成了有波隸,又只講外表的整齊。

黃賓虹在這裡說到了書法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對兩漢隸書作出了比較,認為西漢沒有波磔,外表上看似不整齊,但天真自然,而東漢強調了外表的整齊,出現了波磔,卻失去了內在的自然之美。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筆法特徵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特點,只要能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規律,在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好太王》碑,就要首先對它的用筆特徵有所瞭解。正如前述它的用筆、字形特徵為什麼上承接西漢隸書的藝術特點,這是從根本上了解《好太王》碑的主要原因。

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對西漢和東漢隸書曾作出了自己的評斷,他認為: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期改成了有波隸,又只講外表的整齊。

黃賓虹在這裡說到了書法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對兩漢隸書作出了比較,認為西漢沒有波磔,外表上看似不整齊,但天真自然,而東漢強調了外表的整齊,出現了波磔,卻失去了內在的自然之美。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然,我們列舉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強調《好太王》碑沒有波磔,是上承西漢隸書的佐證,並且它雖然是東晉時期所立,但並無波磔,從而有了像大篆那樣的自然美。

既然《好太王》碑是上承西漢隸書之作,那麼,對它的藝術分析也應當立足於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來進行。

臨習時的主要方法

  • 篆意用筆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筆法特徵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特點,只要能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規律,在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好太王》碑,就要首先對它的用筆特徵有所瞭解。正如前述它的用筆、字形特徵為什麼上承接西漢隸書的藝術特點,這是從根本上了解《好太王》碑的主要原因。

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對西漢和東漢隸書曾作出了自己的評斷,他認為: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期改成了有波隸,又只講外表的整齊。

黃賓虹在這裡說到了書法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對兩漢隸書作出了比較,認為西漢沒有波磔,外表上看似不整齊,但天真自然,而東漢強調了外表的整齊,出現了波磔,卻失去了內在的自然之美。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然,我們列舉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強調《好太王》碑沒有波磔,是上承西漢隸書的佐證,並且它雖然是東晉時期所立,但並無波磔,從而有了像大篆那樣的自然美。

既然《好太王》碑是上承西漢隸書之作,那麼,對它的藝術分析也應當立足於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來進行。

臨習時的主要方法

  • 篆意用筆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書法而言,有些專業人士認為,篆隸本為一家,意思就是說篆隸在學習中的筆法是同樣一個用筆過程,而並非是字形上的"一家"。篆書在書寫中的用筆主要強調中鋒用筆,只有中鋒用筆,才會使篆書寫出雄渾飽滿的線質效果。對於學習《好太王》碑的人來說,應當在篆意的用筆上多多加強,方可寫出它的好的線質。

  • 去掉波磔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筆法特徵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特點,只要能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規律,在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好太王》碑,就要首先對它的用筆特徵有所瞭解。正如前述它的用筆、字形特徵為什麼上承接西漢隸書的藝術特點,這是從根本上了解《好太王》碑的主要原因。

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對西漢和東漢隸書曾作出了自己的評斷,他認為: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期改成了有波隸,又只講外表的整齊。

黃賓虹在這裡說到了書法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對兩漢隸書作出了比較,認為西漢沒有波磔,外表上看似不整齊,但天真自然,而東漢強調了外表的整齊,出現了波磔,卻失去了內在的自然之美。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然,我們列舉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強調《好太王》碑沒有波磔,是上承西漢隸書的佐證,並且它雖然是東晉時期所立,但並無波磔,從而有了像大篆那樣的自然美。

既然《好太王》碑是上承西漢隸書之作,那麼,對它的藝術分析也應當立足於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來進行。

臨習時的主要方法

  • 篆意用筆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書法而言,有些專業人士認為,篆隸本為一家,意思就是說篆隸在學習中的筆法是同樣一個用筆過程,而並非是字形上的"一家"。篆書在書寫中的用筆主要強調中鋒用筆,只有中鋒用筆,才會使篆書寫出雄渾飽滿的線質效果。對於學習《好太王》碑的人來說,應當在篆意的用筆上多多加強,方可寫出它的好的線質。

  • 去掉波磔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代人們一直認為,隸書都是有蠶頭雁尾,但對於《好太王》碑來說,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並無波磔的筆法,這樣寫起來就會自如許多。

  • 澀勢用筆

篆書的寫法上尤其重視它的澀筆,對於《好太王》碑而言,也是應當強調這方面的要求。清代學者於令淓認為:

餘謂玩古帖時眼要澀,落筆時手要澀,熟極反生。一點一畫,鬱屈倔強,如擔夫爭路,而躋攀分寸不可上,則所向無空滑矣。

"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碑帖非常之多,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後世學習書法的法帖。但是有一些碑帖看似簡單輕鬆,它卻記錄著書法史的轉變歷程,是前人在書法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好太王》碑就是這樣一種書體,它是楷隸相間的作品,即由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一件精品之作品。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簡述

該碑發現於清朝時期的光緒年間,據考證,《好太王》碑應當是東時期的414年間所立,其書體主要是隸書,也有篆書和楷書相間的現象。該碑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簡述好太王的行狀,以及好太王東征的過程和守墓人的來源、家數等。

《好太王》碑高6.39米,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有豎欄,碑文就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一共有44行,每行有41字,原刻總計有1775個字,但由於歷史久遠,其中有141個字已經脫落無以辨認,字的大小約為14釐米左右。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是雄渾肅穆,靜氣沉著,稚拙簡樸,天真爛漫,它的整體風格仍然保留著秦篆和兩漢之意,尤其是受西漢書法之意影響最深。我們知道,書法史上,隸書的波磔主要出現於東漢時期,而西漢的隸書仍然像是前期的大篆意味,縱觀《好太王》碑的藝術風格,它主要上承了西漢隸書的主要特點,無波磔之意。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按理來說,應當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那為什麼它受西漢隸書的影響最深?按照有關歷史推斷,這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域原因,高句麗遠離中原朝廷,加上其為少數民族,對漢字的書寫也是有所限制,二是這個民族自西漢到隋唐時期一直處於高度自治階段,與朝廷的聯繫多次中斷,因此,他們對漢字的書寫也一直處在西漢時期的認識,所以這種分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好太王》碑的筆法特徵

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特點,只要能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規律,在學習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好太王》碑,就要首先對它的用筆特徵有所瞭解。正如前述它的用筆、字形特徵為什麼上承接西漢隸書的藝術特點,這是從根本上了解《好太王》碑的主要原因。

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對西漢和東漢隸書曾作出了自己的評斷,他認為: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期改成了有波隸,又只講外表的整齊。

黃賓虹在這裡說到了書法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對兩漢隸書作出了比較,認為西漢沒有波磔,外表上看似不整齊,但天真自然,而東漢強調了外表的整齊,出現了波磔,卻失去了內在的自然之美。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然,我們列舉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強調《好太王》碑沒有波磔,是上承西漢隸書的佐證,並且它雖然是東晉時期所立,但並無波磔,從而有了像大篆那樣的自然美。

既然《好太王》碑是上承西漢隸書之作,那麼,對它的藝術分析也應當立足於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來進行。

臨習時的主要方法

  • 篆意用筆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書法而言,有些專業人士認為,篆隸本為一家,意思就是說篆隸在學習中的筆法是同樣一個用筆過程,而並非是字形上的"一家"。篆書在書寫中的用筆主要強調中鋒用筆,只有中鋒用筆,才會使篆書寫出雄渾飽滿的線質效果。對於學習《好太王》碑的人來說,應當在篆意的用筆上多多加強,方可寫出它的好的線質。

  • 去掉波磔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代人們一直認為,隸書都是有蠶頭雁尾,但對於《好太王》碑來說,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西漢時期的隸書作品,並無波磔的筆法,這樣寫起來就會自如許多。

  • 澀勢用筆

篆書的寫法上尤其重視它的澀筆,對於《好太王》碑而言,也是應當強調這方面的要求。清代學者於令淓認為:

餘謂玩古帖時眼要澀,落筆時手要澀,熟極反生。一點一畫,鬱屈倔強,如擔夫爭路,而躋攀分寸不可上,則所向無空滑矣。

換個思路臨寫《好太王》碑。專家: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對於《好太王》碑的用筆,就要取其澀勢,正如於氏所言,在落筆時手、筆都要達到澀筆,使筆鋒如擔夫爭路一般,分寸不可上,並且切忌過熟。

總體來說,對於《好太王》碑的學習應當先要解決認識上的問題,即:瞭解它產生的歷史朝代,並且這個朝代在書法史中有什麼藝術風格,只有清楚了這一點,學習起來才會有方向、有目標。另外,《好太王》碑雖是隸楷過渡時期的作品,但更不能忽略它的高古氣象,還要把它放在篆隸階段的作品來看,如此以來,書寫的效果才會拙樸高古,更加接近它的其核心風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