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主要是學書法記憶

每個人的雙手,都會動,都是靈活的。那奇怪的是,書法家的手為什麼寫字不一樣?是什麼能力驅使一個經常學書法的人,寫出漂亮的字?又如何持久寫出精彩的書法?其實,這是一個關於書法記憶法的問題。

學書法,主要是學書法記憶


01

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學書法,主要是學書法記憶


02

書法記憶的意義


➤1、提高效率,掌握了書法記憶,對書法學習起著事半功倍作用。其一,有助於自信心的提高;其二,能很快地實現目標。

➤2、鍛鍊大腦,記憶就是開發大腦,使大腦變的靈活、機敏,聰明,有助於大腦的健康發展。大腦是一塊肥沃的土地,當你撥下種子,它就接出果實。

➤3、享受快樂,書法是一門藝術,藝術可以陶冶心靈,帶來美的享受,所以,學習書法可以享受快樂。

綜上所述,書法的記憶,是繼承、創新書法藝術的核心;是積累文化知識、熟練掌握技術的寶庫。學會如何書法記憶,可以說就學會了書法。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在記憶的前提下完成的,記憶的多少、記憶的優劣,決定著書法作品的質量。所以記憶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學習、填充新的知識,記憶才能鞏固、擴大,才能充分發揮大腦的儲存能力。這如同水一樣,當彙集成大海的時候,可以使任何輪船航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