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農業的差距真的有50年?我們要向日本農業學什麼?'

"

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水平的差距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的胡志全研究員稱,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大體相當於美、英等國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水平,同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期水平相當,同印度、巴西等國基本處於相同的發展階段。

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得到迥異的結論。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佈《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稱,從綜合農業增加值比例、農業勞動力比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平均年差來看,中國落後英國151年、落後美國108年、落後日本60年、落後巴西33年。

中國和日本農業的差距真的有50年?有。

(1)農村與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差距

日本農業已實現現代化,農戶收入水平超過城市家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與城市相差無幾。但是,中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

(2)日本農民收入驚人

2013年,日本農民年均收入高達756萬日元(約合49萬元人民幣),甚至還超過了公務員等諸多職業。從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的消息來看,2016年上半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6050元。

(3)敬畏土地,重視土壤管理

日本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嘗試有機生態農業的運行模式,尤其是果園生產。其最顯著的特徵,首先以追求超高品質為目標,合理負載,限制高產,減少土壤產出;其次,大力發展堆肥,廣開肥源。而中國果園的土壤管理似乎正處在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過渡的時期,盲目追求高產,大量使用單一化肥,土壤已經非常貧瘠,有機質含量不足1%,這樣的土壤,管理水平再高,也很難產出好果子。有人說,中國要花50年或許會趕上日本……

日本農業是團結的,中國農業是散的。日本農戶的生產規模都較大,一般農戶全家只有2~3個勞動力,擁有土地50~70畝,個別農戶達到200多畝。加之日本農協的服務作用,也使日本農業迅速發展。

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經營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有近2.6億戶,佔農戶總數的97%左右,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規模總體還不大,仍然以小農為主。中國的小農情況,直接導致了2個結果:一是土地沒有辦法集中;二是競爭力很難發揮。

日本生態農業的商業思維:品質與產業化

產品品質:精益化,死磕單品

死磕單品的態度贏得消費者或市場的青睞。農民從事生產的重要目標是追求質量,同時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生態閉環:尋找溢價空間。

任何一個模式的商業或者服務,只要能實現閉環式的發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間。日本將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形成一個農業特有的閉環式產業鏈,從而增加利益和發展的原動力。

產業溢價

為了激發農業發展活力,日本開始推動農業生產向二、三產業延伸,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藉此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發展活力。

日本農業的二大特色

日本把農業生產和藝術加工融為一體,利用田園風光滿足人們遊樂的需要,以此作為產業升級、價值增值、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創意農業

稻田畫是日本農業的核心創意。

農產品包裝

日本農業之所以“享譽全球”,除了質量之外,就是包裝。日本的農產品包裝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

"

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水平的差距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的胡志全研究員稱,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大體相當於美、英等國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水平,同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期水平相當,同印度、巴西等國基本處於相同的發展階段。

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得到迥異的結論。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佈《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稱,從綜合農業增加值比例、農業勞動力比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平均年差來看,中國落後英國151年、落後美國108年、落後日本60年、落後巴西33年。

中國和日本農業的差距真的有50年?有。

(1)農村與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差距

日本農業已實現現代化,農戶收入水平超過城市家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與城市相差無幾。但是,中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

(2)日本農民收入驚人

2013年,日本農民年均收入高達756萬日元(約合49萬元人民幣),甚至還超過了公務員等諸多職業。從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的消息來看,2016年上半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6050元。

(3)敬畏土地,重視土壤管理

日本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嘗試有機生態農業的運行模式,尤其是果園生產。其最顯著的特徵,首先以追求超高品質為目標,合理負載,限制高產,減少土壤產出;其次,大力發展堆肥,廣開肥源。而中國果園的土壤管理似乎正處在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過渡的時期,盲目追求高產,大量使用單一化肥,土壤已經非常貧瘠,有機質含量不足1%,這樣的土壤,管理水平再高,也很難產出好果子。有人說,中國要花50年或許會趕上日本……

日本農業是團結的,中國農業是散的。日本農戶的生產規模都較大,一般農戶全家只有2~3個勞動力,擁有土地50~70畝,個別農戶達到200多畝。加之日本農協的服務作用,也使日本農業迅速發展。

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經營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有近2.6億戶,佔農戶總數的97%左右,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規模總體還不大,仍然以小農為主。中國的小農情況,直接導致了2個結果:一是土地沒有辦法集中;二是競爭力很難發揮。

日本生態農業的商業思維:品質與產業化

產品品質:精益化,死磕單品

死磕單品的態度贏得消費者或市場的青睞。農民從事生產的重要目標是追求質量,同時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生態閉環:尋找溢價空間。

任何一個模式的商業或者服務,只要能實現閉環式的發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間。日本將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形成一個農業特有的閉環式產業鏈,從而增加利益和發展的原動力。

產業溢價

為了激發農業發展活力,日本開始推動農業生產向二、三產業延伸,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藉此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發展活力。

日本農業的二大特色

日本把農業生產和藝術加工融為一體,利用田園風光滿足人們遊樂的需要,以此作為產業升級、價值增值、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創意農業

稻田畫是日本農業的核心創意。

農產品包裝

日本農業之所以“享譽全球”,除了質量之外,就是包裝。日本的農產品包裝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

中國和日本農業的差距真的有50年?我們要向日本農業學什麼?

我們應該思考什麼,學習什麼?

一是對消費者的責任,二是對自身的追求,三在制度和思維上學習。

政府的引導性政策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

在日本,政府引導在日本休閒農業的發展中起了最基本的推動作用,政府主要在技術、公共設施、財政、國際合作等方面對其進行引導。

在中國,近兩年也是加大了對休閒農業的扶持:2016年下半年出臺了《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將休閒農業與旅遊結合在一起;《2017年一號文件》出臺,明確表示要“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日本休閒農業的經營之道

日本的休閒農業能夠發展得如此好,日本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起到了基本的推進作用,這是外因。更重要的是與日本休閒農業的經營之道密切相關。

借鑑日本,如何發展中國的休閒農業

在打造休閒農業,建立基礎設施和一些旅遊景觀,保障遊客的權益時,要依據當地的條件,保證農業資源不被破壞的條件下,完成上述工作。

利用當地農業資源為主,以某一方面為主線,如鮮花種植為主,水稻、養殖、農產品加工為輔,形成一個較為完整且多樣的主題公園,供用戶參觀或是體驗。

在商業模式的打造上,要善於利用原有的資源,結合人類的智慧,建立各個地區不同的商業模式。行業壁壘的打造是每個地區休閒農業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

發展休閒農業,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當地特色,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等本地特點,合理探索開發綠色觀光旅遊產品,進行科學的農業規劃,景區建設應保留其原有的鄉土和村野特色,立足本地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