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應具備的5大能力

書法 藝術 轉筆 王羲之 心理學 不羈為真 2018-12-03

書法學習,不外臨摹和創作兩大塊。

臨摹是創作的基礎,沒有臨摹的創作是“無源之流”“無本之木”。我們常說某作品沒有師承,就是作者沒有臨摹。而創作是臨摹的目的,是對臨摹積累的知識進行整合、提煉。

貫穿於臨摹和創作過程中,有五種能力值得我們注意。

它們是“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再現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這五種能力雖然在臨摹和創作中側重不同,但卻是缺一不可的,下面分別就這五個方面進行簡述。

書法家應具備的5大能力

|一| 觀察能力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為了有目的地模仿一種特定的行為時,首先必須觀察有關行動並分析其行動的成分。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的門口就寫著“觀察、觀察、再觀察”幾個大字。自然科學研究這樣,書法也不例外。

因此,在臨摹之前,必須認真地對選定的字帖進行觀察、分析。即所謂的“讀帖”。

讀帖要注意全面準確細緻,不遺漏任何細節。從點畫、結構、佈局都要深入細緻。大小、長短、粗細、曲直、方圓等等,都要看清楚。除了把握形外,還要透過形來體會神。筆者有一短文談讀帖的,錄在下面供參考:

讀帖有三讀。

1、讀碑帖文字內容。2、讀作者師承及評論3、讀法帖字法。筆法、間架、章法、精神皆可讀。先讀形,再讀神。

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多朋友都問,我不會看啊,怎麼看。我想,我們是不是從這幾個方面去做:

1、先學習一些相關的基礎理論,比如說一些用筆方面的藏露鋒,中側鋒等,結構上的奇正疏密等、墨法上的燥潤等,這些基本的概念要弄清楚。2、讀帖要有目的:每次要觀察時,先想清楚我這次主要要解決什麼問題,是用筆呢,還是結構呢,或者其它什麼問題,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3、讀帖的程序,這個可能就因人而異了,但大抵可以先整體性觀察,一篇、一行、一字的看,待自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提取性觀察。

書法家應具備的5大能力

|二| 記憶能力

帖讀完了,接下來就要進行記憶。記憶在人們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沒有記憶,經驗無從積累,知識無從傳授,學習無法進行,甚至危險無從避免!

在書法的學習中,書法形象的記憶更為關鍵。我們平時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字帖放前面,對著臨,還能像模像樣,一旦字帖拿開了,心中就一片茫然,無從下筆了。這就是記憶問題。你心中記憶的書法形象越多,臨寫和創作時,隨時都可以提取調用。

書法家應具備的5大能力

|三| 再現能力

帖讀完了,記也記了,接下來就是動筆的問題了,也就是書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了。所謂的技法就是磨鍊所獲得的駕馭書寫工具材料按書寫目的進行勞動的物質能力”。

這句話我們分二層意思來看。

一是“駕馭書寫工具材料按書寫目的進行”,就是我的想法是怎樣的,我就能通過工具把它寫出來,這就要求作者對書寫工具駕馭的協調性、準確性、穩定性都能達到一定的精熟。心是心中的想法,手是表現能力,能轉腕,能轉手,能轉筆,寫出來的字才能與自己的想法相合。

而且這種能力是可以磨鍊出來的。俗話說“熟能生巧”,練習的量跟上去了,你的手上功夫就越精熟,當然我們說的練習應該是正確有效的,螺旋式的,而不是機械的錯誤的。

書法家應具備的5大能力

|四| 想象能力

如果說前面三種能力都是比較“實”的東西,後面的“想象”和“創新”就比較“虛”。但這又是一個書家提升作品品質不可避免的問題。先說想象能力。想象是根據頭腦中己有表象,經過思維加工建立新表象的過程。

書法中的文字從最初的象形到表意,跟大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古書論中的“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峰墜石,豎如萬歲枯滕”,就是書家藉助想象改造外界作用於感官而留在記憶中的形象,進而入於筆端。

我們還知道,書法是能夠表情達意的,而這感情的生髮又是跟書家所看到景物而引起的想象息息相關的。我們看王羲之寫蘭亭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翰逸神飛,寫喪亂則“臨紙感哽”而跌宕頓挫。情感繫於想象。想象平乏,感情冷漠,寫出來的作品能動人嗎?

書法家應具備的5大能力

|五| 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哪個行業都要有創新精神,這是無庸置疑的。在書法中,整個書法史就是一個創新史,書體、字體的創新,工具的創新,幅式的創新,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生生不息,異彩紛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