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手工藝 紅薯 農民 綏德 書房記 2019-06-27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多門手藝多碗飯——王治元訪談錄 #全民熱遺#

作者丨李貴龍(書房記團隊作者)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筐子篩子,是普通而常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器具。因其製作材料的易得,製作手藝的易學,被貶稱為“柴草活”。其手藝更不能登上“五色匠人”的尊位。

這是對編筐子篩子手藝的不公。

其實,筐子篩子編制手藝裡,珍藏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大道,人類生存的智慧。特別是不借助其它材料的束縛,僅利用“經緯編織”的方法,將雜亂一團的灌木枝條編製成生產工具和生活器具,就是先民的偉大發明。

“經緯編織”技法的產生和應用,最早發生於筐子篩子這些“柴草活”上。爾後,推廣至布帛的紡織、建築的修造,就是地理座標系統,也是由經度線與緯度線交叉而組成的。

編筐子篩子的手藝人,不懂也無須懂得這些知識。他們只知道,這門手藝是由老祖先代代傳承下來的。手藝的產生源自人類生存的需要。為了更好地生存,人們以大自然的恩賜為原材料,靠著身體所記憶下來並經歲月磨鍊成的技藝,製造出各種生產工具,和涉及衣食住行諸方面的器具和物件。編筐子篩子的手藝,就是其中之一。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塑料製品的廣泛應用,編筐子篩子手藝的生存土壤和空間越來越逼窄。為了拯救(只能用文字和圖像記載)這種手藝,不致瞬間消失,甚至沒有任何形式的記憶,我走訪考察了幾位編筐子的手藝人,特別是王治元,將他的從藝歷程和手工技藝,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珍存起來。

王治元,綏德縣四十里鋪鎮王家橋村人。雖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鑠,談笑間難掩高原漢子的敦厚、堅強。他十六歲開始學編筐子,至今,編個不停。從藝五十多年,歷盡滄桑,磨練出一把好手藝。

王治元口述

一分錢逼倒英雄漢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你問我為什麼學編筐子這門手藝?我先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當然,我不怕丟人,你也別笑話我。

我們家比一般人家還窮,春三二月就沒糧了,經常斷頓,靠苦菜涮桃秫麵糊糊填肚子。當然,那時大家都過的不寬餘。因為窮,我連一天學也沒上過,至今,歪歪扭扭將能劃成自己的名字,弄不對,別人還認不得。十來歲就給農業社點黑豆,一天掙三分工。十四歲正式參加了農業社的勞動,一天掙五分工,算個半勞力。

記得清清楚楚,十六歲時,賀家灣正修水電站,為了能吃上半斤重的桃秫面圪樑,主動報名去跟工,因為,家裡喝的桃秫粣粣飯稀得能照見人影影。

總以為工隊上吃飯有碗叻,去了,才知道碗筷要自帶叻。於是,趁歇晌午跑到崔家灣供銷社去買碗。一問,一個碗三毛一分錢。短一分錢買不成!離家走時,父親只給了我三毛錢。灰溜溜地返回了工地。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吃飯沒碗,買碗沒錢,怎辦?我就在工隊所駐村的坡坡坬坬上亂轉,心想,撿個爛碗爛盆盆,湊合湊合也行。轉了幾圈也沒找到半個。只在一家院子裡看見有個爛豁子碗,一問,是喂狗娃用的。說明來意,好心的大嬸給了我。洗了洗,用喂狗娃的爛豁子碗吃了幾個月飯。工程結束了,我還把它帶回了家。

古話說,“一分錢逼倒英雄漢!”此話有道理,在我身上是驗證了。我不是英雄漢,可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咱窮咱沒錢,寧可拿著喂狗娃的爛豁子碗吃飯,也不能去偷去搶。錢的重要性我算領教了!也下決心,靠勤勞的雙手去掙錢,不求大富大貴,至少,有個吃飯的碗罷!

多門手藝多碗飯

當時學編筐子,根本沒想過賣錢,只是為了自己使用。

別看不起眼的筐子,用處可大叻!春天送糞,秋天刨洋芋掏紅薯,提柴裝草,摘瓜果豆角……可以說,農民一年四季離不開筐子。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編筐子篩子,稱為“柴草活”,不少農民都會編,只不過有個手高手低,好與不好的區別。不會編的,則與會編的變工給自家編,當然,也有到集市上買的。

集市上買要花錢,與會編的變工要過工分,一個蘿蔔兩頭切,那頭都捨不得。於是,我自已學的編筐子:編筐子的山榆條、檸條,山裡坬裡有的是,上山勞動捎帶著就砍回來了;白天歇晌午,晚上月光下,有的是時間。照著舊筐子編,沒兩天功夫,一對筐子編成了。“行,樣子不俊,還能使喚!”父親看了很高興。左鄰右舍都誇獎,“這小子心靈動著叻,不學就會了。”

真的,我的心靈動著叻,雖然不識字,但在受苦人中比我心靈手巧的人不多。時間不長,編筐子的手藝就超過了一般人,加之我人勤快,又是熱心腸,村裡不少人找我變工編筐子篩子,一年下來就能過給我三五百個工分,頂我受兩個月的苦。給鄰村的人編筐子篩子,無法變工過工分,就約摸的給塊二八毛頂工錢,一年下來也能掙二三十塊錢。

沒想到,靠編筐子篩子也能掙錢!於是就試著拿上兩對筐子到四十里鋪集上去賣。更沒想到,剛到街上,就圍上四五個買家,三言兩語就啦成了價錢,筐子還沒落地就到了買主的手中了。有幾個沒買上,說我編的筐子俊樣又結實,邊議論邊預定、讓我下個集頭一定拿來。

抽空又編了三對,剛拿到街頭,就碰到上集預定買筐子的。原來,他們早就等我著叻,怕被別人買走了。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更更沒想到的是,我的筐子成了搶手貨,編筐子的手藝也出名了,方圓三五十里內都解開王家橋有個編筐子的王治元。我也更有心勁編了,一年四季,把莊稼營務好外,利用一切空餘時間編筐子、賣筐子。筐子不僅賣到四十里鋪、石峁集市上,有時還去米脂、綏德城裡賣。當然,也引來了不少二道販子上門收購我的筐子。

為了多掙點錢,我又纏打場用的連枷扇,賣筐子捎帶賣連枷扇,銷路也很好。

咱一沒文化,二沒手藝,除了受苦種地再沒來錢的門路,從此,就認定靠編筐子、賣筐子這門戲,為家裡增加些收入。誰曾想到,一賣就近五十年了!

白露三天割條子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老話說,編筐子篩子是“柴草活”,一點兒也不假。是說編筐子篩子算不上什麼高級手藝,進入不了五色匠人的行列。更主要的是,所用材料是些燒火的柴,不值錢,如山榆條、檸條、桑條、沙柳、圪針條等。也不需要專用工具,有一把钁頭一把鐮刀就行,這是農戶必備的生產工具。山榆條、檸條、桑條、細沙柳是用來編筐子篩子的,粗沙柳、圪針條是做筐系子和纏連枷扇的材料。钁頭和鐮刀是用來砍和割(削)條子的。

俗話說,“白露三天割條子”,這是老先人總結出來的經驗。白露前,樹木枝條還沒“收心”,就是沒完全木質化,過了白露樹木枝條“收心”了,硬度和韌勁都強了。白露,特別是秋分以後,割回來的條子編成的傢俱,就結實耐用了許多。

條子割回來後,按種類、粗細、長短分類,扎捆,以備編制大小不同的傢俱。編筐子要用溼條子,幹條子編不成,因此,扎捆後埋入溼土內,秋至冬至及來年二三月保持不幹,隨編隨取。若干了,則要入水浸泡至柔軟,也可以編。

這些當柴火燒的東西用處可大叻,能編成筐子、篩子、條囤、棗笆、磨片子、糞簍子、連枷扇,等等,每一樣都是農家離不開的生產工具和生活器具。

粗活當成細活做

編筐子篩子是些粗糙活,但是要編好,必須粗活當成細活做。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首先,要窩筐系子。筐系子是筐子“樑架”,窩得好不好影響筐子編得俊不俊。取圪針條或粗沙柳條,削去條子上的枝杈結疤,根據所編筐子的大小,估摸出所需尺寸,截去多餘部分。在硬土地上挖出相應長、寬、深的呈“Ω”形的壕子,為模具。將截好的筐系子埋入無明火的柴火堆裡煨,煨至柔軟,取出,窩入土壕子內,乾透定型了,取出備用。

筐系子窩好了就可以編了。

先鋪底。挑選出16根粗細均勻的條子,分成四把,十字交叉重疊,用細條子紮好,以縛扎處向八面幅射形成八把鍵條子,也叫徑條子。反覆調整,使每把徑條子間的距離均勻,否則編出的“笆”大小不勻,筐子既不美觀又不結實耐用。

鍵條子縛紮好後,就可以編了,取稍細且短的條子作緯條子,粗頭削出斜面,插入鍵條子內,沿下一鍵條始,一鍵內一鍵外地編。條子編完,再取一根,粗頭削出斜面,插入起始鍵的下一鍵,一鍵內一鍵外地編。如此反覆,編至底的一半時要分鍵,即每把鍵分為兩鍵編,這樣就由八把變成16把鍵條子了。若要編大筐子,在底快編夠尺寸時,在兩鍵間再插入條子形成新鍵,就變成24把鍵條子了。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筐底子編夠尺寸了,就要安筐系子。筐系子安在底的直徑線上,這樣筐底兩面的鍵條一樣多,形成相等的兩個半圓形。

筐系子安好,縛牢,就開始編幫。幫的編法與底的編法相同。注意的是,條子要編緊,力度要均勻,左右半圓大小要一樣,掌握好這幾點編出的筐子就好看耐用。

幫的高度編夠尺寸了,就要收沿。收沿是從某鍵開始,將相鄰的三把鍵條子,分別擰緊,作為緯條子一把壓一把的編;每編到一鍵,將該健的一兩根條子擰入緯條子接著往下編,一直將鍵條子收縛編完,至起始處,將餘下的條子編入沿口內,就形成了麻花形狀的筐沿子。

最後,用剪刀剪去沿口未編而刻意留下的鍵條子,剪完,進行整形,一個新筐子就編好了。

這是圓筐子的編法。篩子、條囤等傢俱的編法與圓筐子的編法相同,只是不安筐系子。

陝北手藝人:靠好手藝就能吃飽飯丨全民熱遺

方筐子的編法與圓筐子的編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鋪底。方筐子鋪底是選好八根條子,分成兩把,十字交叉固定,左一對,右一對地編;寬窄尺寸編夠了,安好筐系子,並在底的四角各增加一把鍵條子;爾後,按圓筐子的編法編幫,收沿,方筐子就編好了。#全民熱遺#

延伸閱讀

陝北手藝:漸行漸遠的柳編藝術

走進真實的陝北匠人生活,探尋小鎮匠人的平凡勞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