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鰣魚(揚州江都)

鰣魚 揚州 江都史話 2019-05-13

當人們感慨世事無常時,往往企盼時來運轉,於是,鰣魚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吉祥菜,期望

給主客雙方都能帶來吉利,從此“走時”。

不過,人們喜食鰣魚,並非僅僅為此,更主要的還在於它的名貴與鮮美。鰣魚與刀魚,河豚

一起,被稱為“長江三鮮”,古人也早就有過“河豚過後無珍品,直待鰣魚始值錢”的評價。

濱江鰣魚(揚州江都)

據民國《新修江都縣誌》記載:鰣魚“四月始由海入淡水,濱江處時有之”。揚州濱江一帶,歷來是鰣魚的主產地。(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鰣魚,形秀體扁,銀鱗細骨,鱗似梅瓣,鱗下多脂,其肉細嫩,其肪肥鮮,非一般魚類所能媲

美。人們多用紅燒,嘗其肉質鮮美細嫩,但是,卻領略不到其膏脂的風味了。所以,也有清蒸的,配以芽姜,筍尖,豬油,讓脂質盡融於湯,保其真味。這樣,嫩而鮮,肥而美,食肉,嘗其滑,溜,香,膩;品湯,享其肥腴醇厚。不過,“內行”人的吃法,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都是先用筷子輕輕撥開鱗片,含入口中吸吮一番,再行吐出,然後才去品嚐魚肉。因為鰣魚的鮮,香出在鱗上,所以,烹調時是不去鱗的,正如李時珍說的那樣:“鰣魚不宜烹煮,連鱗蒸食乃佳”。(頭條號:江都史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濱江鰣魚(揚州江都)

不過,最為難得的,卻是登船吃鰣魚。由於鰣魚性烈,一般觸網不久即死,又極易變質,即使是冷藏保鮮的,那口感和口味也都是打了大大的折扣。而登船吃鰣魚,則可盡佔近水的優勢,獨享活鮮之美味。過去,一般穀雨過後,漁家往往會在船上備好鍋灶,炭火,佐料,邀客上船,這時,只見江闊天低,江天一色,春江潮平,漁帆點點,叫人頓感心曠神怡,別有一番情致。在等待與期盼中,鰣魚觸網了,隨即剖殺清洗,下鍋烹飪,縱使船家廚藝不精,但在春色悅目,春意盎然的美景之中,盡善盡美地盡享活水煮活魚,真是妙不可言,百味皆忘。

濱江鰣魚(揚州江都)

現在又到了鄭板橋說的“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裡”的季節了,只可惜,鰣魚在長江裡已幾近絕跡。但是,我國水產科技工作者已從美國找到近似我國鰣魚的品種,在國內人工培育繁殖成功,並已在室內養殖批量上市,不過,價格不菲,不是一般人所能品嚐的了。

(朱毓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