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邢媛媛(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從埃塞俄比亞古國綠樹枝頭上的野生紅色果實,演變為當今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咖啡自被人類初識起歷經一千多年曆史。滴滴醇香背後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深藏著戰爭、擴張、殖民、爭霸、奴隸貿易以及革命的苦澀記憶。

"

作者:邢媛媛(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從埃塞俄比亞古國綠樹枝頭上的野生紅色果實,演變為當今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咖啡自被人類初識起歷經一千多年曆史。滴滴醇香背後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深藏著戰爭、擴張、殖民、爭霸、奴隸貿易以及革命的苦澀記憶。

咖啡的世界歷史版圖

1760年,著名的羅馬希臘咖啡館在羅馬出現,歐洲諸多藝術名流經常在此聚會。資料圖片

由於記載咖啡的原始史料較為稀少,考古界也未發現可靠實物證據,咖啡的起源被賦予了諸多無法證實的傳奇色彩,我們只能在歷史宴享的餐桌上尋覓些許芳蹤。海倫的“忘情水”、古斯巴達的“黑肉湯”、天空之神瓦卡的“眼淚”等美譽,伴隨著“牧童卡狄與跳舞的羊群”“西庫·奧瑪爾與小鳥”等經典情節,共同塑造出人類對咖啡的最初印象。現代學術界普遍認為,咖啡可能最早在公元6世紀被發現於非洲埃塞俄比亞一個斷裂開的河谷斜坡上,蔥鬱的高地植被是咖啡樹優渥的生長環境。“咖啡”一詞,即源自附近的咖法小鎮。由於勸人皈依的蘇菲派聖徒頻繁地四處奔走,公元10世紀前後,咖啡被傳至也門。伊斯蘭醫學家拉奇斯與阿韋森納分別在醫書上提及咖啡可做藥飲。至少在14世紀,咖啡在阿拉伯半島已經被伊斯蘭教中崇尚神祕主義的蘇菲信徒當作飲品,目的是讓他們在極為冗長的禮拜儀式中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咖啡中的咖啡因也被視為神的力量源泉。到15世紀中期,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之一、科學家蓋瑪勒將這一神祕飲料公之於眾後,飲用咖啡的習慣得以在蘇菲社群乃至阿拉伯諸多地區流行起來。

奧斯曼帝國的對外擴張對咖啡的早期大範圍傳播功不可沒,蘇丹用戰爭成就了咖啡最初的榮光。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進攻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陷落。1517年,蘇丹謝里姆一世征服埃及,將咖啡飲用之風帶回伊斯坦布爾。1536年,蘇萊曼一世佔領也門,控制也門出口咖啡的摩卡港。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咖啡也由此遍傳整個帝國領土。通過咖啡貿易,奧斯曼帝國積累了大量財富。不過,奧斯曼帝國並非一直支持飲用咖啡,在不同時期也曾下達過一些咖啡禁令。法國年鑑學派學者布羅代爾指出,“咖啡在穆斯林地區的早期傳播中,週期性地被禁止又被開禁”。就在這一禁一開之中,咖啡在帝國境內急遽散播。奧斯曼帝國憑藉對咖啡輸出嚴苛的檢查和無可匹敵的軍事優勢,壟斷著咖啡生產、銷售長達100多年。16世紀30年代,大馬士革出現世界上第一家商業性咖啡館;50年代,伊斯坦布爾出現被現代咖啡控們熟知的凱恩咖啡館。從此,歐洲旅行者、商賈、探險家在帝國境內接觸到由“黑色種子煮成的黑色糖蜜”熱飲。伊斯蘭咖啡館所擁有的許多特徵,日後都被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咖啡館所吸收、借鑑,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歐洲人的傳統觀念和日常生活方式。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將相對隔離的世界各地緊密聯結,開啟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全球物種大交流,咖啡、可可、茶等得以在更廣闊的地域中流轉。16世紀中期起,歐洲人開始垂涎於咖啡帶來的利潤,但此時的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具備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優勢,無法獲取咖啡苗來大面積種植咖啡,只能與奧斯曼帝國進行咖啡貿易。

咖啡在西方的傳播,反映出西方人在東方追逐財富的過程。咖啡在16世紀下半葉成為英國放眼海洋、走向海洋、統治海洋的“黑色載體”。早在中世紀晚期的“特許貿易時代”,英國人就不失時機地開拓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遠東的多條貿易線路、開闢海外市場,不斷突破由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壟斷的國際貿易,海外殖民特許貿易公司利凡特更是一度包攬過與奧斯曼帝國的貿易。1579年,東印度公司通過與利凡特公司的“交情”獲得關於咖啡貿易巨大潛力的情報,得知咖啡是一種潛在的能夠帶來豐厚利潤的商品。17世紀20年代,英國積極從也門採購咖啡並在阿拉伯海、地中海一帶交易,咖啡貿易成為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度洋水域貿易的良好機遇。通過轉運貿易,英國成為先於歐洲大陸的咖啡流行之地。

17世紀中期,咖啡由奧斯曼帝國通過兩種方式被介紹到歐洲大陸:外交與戰爭。穆罕默德四世派遣大使索裡曼·阿伽前去巴黎謁見路易十四,商量締結聯盟對抗哈布斯堡王朝。被冷落後,機智的阿伽大使用咖啡取悅來訪的伯爵與公爵夫婦,很快便得知法國真正關心的是與哈布斯堡王朝保持邊界穩定,無心與東方結盟。咖啡讓阿伽蒐集到的法國關於東方世界的情報,無疑影響到奧斯曼帝國的對外政策。1683年,“維也納圍困”成為歐洲大陸歷史與咖啡歷史上的拐點:加速了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卻開啟了咖啡在歐洲大陸的“墾荒之旅”,咖啡伴隨“戰爭的鐵蹄”迅速擴散至哈布斯堡王朝和更多歐洲國家。

歐洲的貿易與殖民擴張,推動著咖啡種植向全世界傳播。荷蘭與咖啡淵源甚深。17世紀,覬覦咖啡已久的荷蘭人甚至以非法方式盜取或武力搶奪也門的咖啡樹苗,試圖運回阿姆斯特丹種植,但咖啡樹怕霜、遇冷就枯萎,一直無法在寒冷的歐洲順利進行規模化栽培。18世紀初,荷蘭人把咖啡引入荷屬殖民地爪哇培植,把咖啡樹配額強加給爪哇島民,廉價使用勞動力,最先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種植業,鉅額利益由之而來。咖啡產業在西半球的崛起更加迅猛。1730年,英國人將咖啡引進牙買加;1748年,西班牙人把咖啡帶到古巴,並傳播到危地馬拉、祕魯、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和墨西哥;1752年,葡萄牙人把咖啡引入巴西。為滿足熱帶殖民地種植園需求,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異常頻繁。英國依賴對海洋的控制,掌控著美洲一半的奴隸貿易。美國獨立後,也迫不及待在自己的後院種植咖啡。貪婪的咖啡貿易,使殘酷的奴隸制在許多殖民地作為首選方式存續下來,奴隸貿易成為咖啡貿易的基石。咖啡貿易中心由地中海、紅海一代移徙至大西洋,咖啡的東方主角換成了西方主角,海洋船隊代替了沙漠駝隊。西方列強對外採取野蠻方式、無視他人利益的同時,對內則通過創立保險業、金融業和運輸業,營造有利於資本運營的商業秩序,使咖啡經濟蛻變為名副其實的、徹底的資本主義經濟。

咖啡在世界歷史上的傳播、貿易、種植,是一部資本主義逐漸取代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逐步全球化的演進史,同時也是近代西方殖民擴張的縮影。咖啡的世界歷史版圖呈現出近代資本主義的起源和發展脈絡,這為我們解釋現代世界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光明日報》( 2019年09月16日14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