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攜手創造更好明天'

"

中國的繁榮穩定離不開世界,世界的和平發展離不開中國。9月10—11日,以“中國與世界:70年的歷程”為主題的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致辭。黃坤明、李強為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獲得者頒獎。

"

中國的繁榮穩定離不開世界,世界的和平發展離不開中國。9月10—11日,以“中國與世界:70年的歷程”為主題的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致辭。黃坤明、李強為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獲得者頒獎。

中國與世界攜手創造更好明天

解開中國發展奇蹟的密碼

黃坤明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真誠相處、守望相助、命運相依,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積極為世界作貢獻。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近14億人口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為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貢獻中國智慧。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積極推動人類和平發展事業,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為增進各國人民福祉創造了新的機遇。

黃坤明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面臨共同風險挑戰,需要我們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搭建更多溝通交流的平臺,開展更多平等互信的對話,不斷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為中國與世界的互鑑共贏貢獻智慧和力量。

李強指出,經過70年的不懈奮鬥,中國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上海是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縮影,浦東由一片阡陌農田變為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新城,從一個側面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正是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中國所擁有的獨特政治優勢,使中國發展動力更足、人民獲得感更強、同世界互動更深,也必將為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表示,我們必須瞭解中國過去70年的歷史,解開中國發展奇蹟的密碼。在中國不斷推進的改革實踐中,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市場經濟、改善宏觀管理等諸多方面的變化至關重要。同時,中國十分注重融入世界、向世界學習,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經濟增速迎來了新的飛躍。中國的發展給世界上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70年來,中國的發展不僅表現為GDP的增長,還伴隨著顯著的制度演進和人的全面發展。近20年來,中國牢牢把握住了知識和技術進步的機遇,利用後發優勢,通過學習、消化、吸收、引進等各種辦法,用比較短的時間學習到全人類過去積累起來的技術和科學,包括社會科學和制度知識等,推動了各項事業發展。未來,中國要更加註重創新,不斷縮小同發達國家在原創水平方面的差距。

一帶一路合作共築世界繁榮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全球性大國,致力於為全球發展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經合組織國別研究部門部長文森特·科恩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備受國際關注,它從中國一直連通印度洋和非洲,對帶動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在中國國內,“一帶一路”貫穿東部、中部和西部,可以更好地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伊斯蘭堡戰略研究所所長哈立德·馬哈茂德認為,中國不僅遵循國際秩序,而且是一個負責任的行動者。“一帶一路”倡議打通了很多區域,開闢了一些新的連通渠道。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國不僅發展自己的經濟,還幫助其他國家發展經濟。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為這些項目而獲得了經濟上的新活力,中國自身的發展和國際責任感已經創造並將繼續創造一種雙贏的局面。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提出,傳統中國學聚焦於中國歷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著眼於“何以為中國”“中國何以能”等問題,有助於中國深化自我認知。但這是國別意義上的中國學,也就是“中國的中國”。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最能體現中國學的文明內涵和天下擔當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不僅體現為“中國的中國”,而且體現為“亞洲的中國”“世界的中國”和“未來的中國”。王義桅呼籲,將“一帶一路學”打造為新時代的中國學,並使之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學術基礎。

更好地向世界闡釋中國道路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提出,中國最成功的探索和最偉大的成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非西方化的現代化道路,創立了不同於蘇聯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構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這三大文明元素相互交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借鑑了西方各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形式,但又有中國自己的特點。因此,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張道根表示,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歸根結底就是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時代特徵、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我們植根中國國情實際,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順應時代進步潮流,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順應世界大勢大局,堅定不移走開放發展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始終立足中國國情,根據中國實際,著力解放與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進人民福祉。面對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世界,中國將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開放包容、公正合理的方向前進,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應有的更大貢獻。

俄羅斯科學院教授羅曼諾夫認為,國際局勢的最新趨勢日益彰顯出中國社會科學項目的重要性。發展中國社會科學,不但有助於中國學者在解釋中國實踐活動方面獲得主動權,而且也有利於其在國際學術界贏得話語權。保護主義和冷戰思維的反覆出現,導致西方國家試圖阻止中國“軟實力” 的傳播,並阻止任何來自中國的社會發展“替代模式”的擴散。在這一全新形勢下,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強化中國的知識主權,並提升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性。

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互鑑

相比文明衝突論,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對話協商的文化傳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認為,西方的現代文明已不再是一家獨大,擁有數百年乃至數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俄羅斯文明、奧斯曼文化、波斯文明等古老文明都在重新煥發著生機。文明多樣化決定了現代化道路的多樣化,各國實現現代化有拉美模式、東亞模式、阿拉伯模式和中國模式。同樣是市場經濟,美國有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德國有國家和市場相結合的市場經濟,中國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明衝突的根源不是古老文明的現代復興,而是單一文明的唯我獨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言,古老文明蘊藏著化解現實困境的寶貴經驗,凝結著追求美好未來的恆久價值。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施舟人提出,《道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庫,中國文化的包容和創新在《道藏》中有清晰的體現。《道藏》將印度佛教的思想和中國傳統的思想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國當時特點的新的哲學。這樣的包容性,使得中國避免了西方特別是歐洲在宗教方面的戰爭。

中美關係引人注目。美國亞洲協會名譽會長卜勵德表示,中美兩國的交往為世界和平發展創造了積極條件。目前,中美兩國文化機構的合作非常緊密,這種互信和互動在將來的幾十年裡都會得到延續。中美一直在彼此競爭和合作,相信中美未來將延續相互依存的關係。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表示,本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主題緊扣中國發展的時代脈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今年正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我們一方面要回顧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奮鬥的歷程和經驗,另一方面需要強調新中國70年來在集中精力辦好中國自己事情的同時,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我們應立足於70年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進一步思考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如何和世界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出席開幕式。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開幕式。捷克前總理伊日·帕魯貝克在開幕式上作演講。獲得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的美國亞洲協會名譽會長卜勵德、日本東洋文庫研究部長濱下武志、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施舟人、哈佛大學榮休教授杜維明分別發表獲獎感言。

世界中國學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聯合承辦。來自3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3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本屆論壇。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查建國 夏立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