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乘認為世上只有釋迦摩尼這一位佛,而大乘認為有無數佛?

釋迦牟尼 佛教 佛學 林欣浩的操場 2017-06-24

說到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兩者的目的區別,比如小乘只講自己修行,大乘主張普渡眾生。

為什麼小乘認為世上只有釋迦摩尼這一位佛,而大乘認為有無數佛?

其實除此之外,大小乘在神學上還有另外幾個更重要的區別。

比如小乘偏向於把釋迦牟尼看成是普通人。也許他有一些神力,有不同於常人的地方,但總的來說還是普通人,只是在涅槃後才成佛。因為小乘佛教認為,普通人是不能成佛的。

什麼是涅槃呢?佛教說,人滅除慾望,不再造業就可以跳出輪迴,這就叫“涅槃”。在小乘的理論中,既然是滅除慾望,不再造業,那麼涅槃也就是消滅了一切思維和肉體,達到什麼都沒有的狀態。這其實和唯物觀念中的死亡很像。

為什麼小乘認為世上只有釋迦摩尼這一位佛,而大乘認為有無數佛?

但以中觀學的觀點來看,這種涅槃觀等於陷入了虛無主義的境地,不符合“不生亦不滅”的不取極端的原則。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大乘中觀的涅槃觀是什麼。

中觀學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一切事物裡,也只有“空”是永恆的,那麼達到“空”的狀態,才算修行完成,涅槃了。

但是,佛的本質也是“空”啊——因為佛是永恆的,說明佛達到了“空”的境界。

那麼問題就來了:涅槃的凡人和佛又有什麼區別呢?

大乘的答案是:沒有區別。

換句話說,只要達到“空”的境界,人就成為佛了。既然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空”,那麼也就意味著人人都能成佛了。

在佛教看來,需要尋找的終極真理就是“佛性”。那麼也可以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佛性,人們領悟到了佛性,也就可以成佛了。

這個論證還可以更簡潔的表達為:眾生和佛本質都是相同的“空”,所以眾生經過修行,最終都可以成佛。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被塵世遮住了心智,因為有“我執”和“法執”的念頭,不明白“空”的本質,也就領悟不到佛性。佛經將這種情況比喻為,就如同窮人家裡藏有寶藏,自己卻不知道一樣。

因此學習佛法的目的也就變了。學習佛法不僅僅是為了滅除慾望,不再輪迴。更重要的是,學佛本身就是在追求永恆佛性。領悟了事物皆“空”的本質,領悟了佛性,也就相當於完成了修行,能夠成佛了。

為什麼小乘認為世上只有釋迦摩尼這一位佛,而大乘認為有無數佛?

從這裡可以得到一個神學結論,這是最簡單區分大乘和小乘的關鍵:

小乘認為凡人不能成佛,世上只有釋迦牟尼一位佛。

大乘認為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不應該只有釋迦牟尼一人,而是有無數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