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 文化 哲學 菩提樹 釋星雲 印度 尼連禪河 鳳凰網華人佛教 2019-09-13
"


"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智慧,可以讓每一個人從生命的任何困苦中解脫,也可以為我們營造最幸福的人生,直至更美好的未來。

而智慧最圓滿的是佛陀,是眾生終極的導師。

頂禮人類最偉大的導師——佛陀


兩千七百年前,人類的偉大導師——佛陀誕生了,他的誕生給黑暗、痛苦中的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王室,本名悉達多,意為一切願成。世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者。


他自幼聰慧過人,有聖者相,作為未來王位的繼承人,文韜武略、蓋世無雙,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為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


十六歲那年,他與耶輸陀羅公主成婚,生活美滿,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的生老病死諸苦。他意識到,所有這一切,無論是誰,哪怕他成了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都無法逃脫。


當時的印度,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各種新學派應運而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絕大多數哲學和宗教都致力於如何解脫現世的痛苦,而獲得常樂。當時最為普遍的一種思想就是修習苦行能消除業障,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九歲那年,他不辭而別,毅然拋棄了王位的繼承,離開了皇宮和親人,獨自一人遍訪當時的宗教家和哲學家,並親身實踐了他們的學說。但是,他總覺得這些都不是徹底的解脫之道。因此,他毫無保留地放棄了他所學的一切,來到一森林,修習苦行達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並沒有使他覺悟並獲得解脫。於是他獨自一人來到尼連禪河邊,端身正坐於菩提樹下,觀察思維緣起法,如是禪思,終於獲證菩提,成為佛陀——覺者。


成道以後,他並沒有把真理視為己有,更沒有因眾生的難以教化而退卻,而是不辭辛勞地宣說真理廣度眾生。他的足跡遍及整個中印度,以種種方便,恆順眾生,導歸法海,乃至在八十歲高齡,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他仍不畏長途跋涉,說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還不捨眾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來的皈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並把所覺悟的真理無私地傳播給人類的一生。


在一般人看來,佛陀的一生充滿了神祕。但佛陀首先是一個人。他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成佛。他在人間宣說他所覺悟的正法,利益教化眾生。佛陀的出現,使人類的尊嚴、人生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並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具有神的威力,但並不是神。他是人類和一切眾生的導師,是一位聖者。他為世間有情開闢了一條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脫大道。


正因為佛陀是人,因而能對世間眾生生活的實相有深入透徹的了知;正因為他還是一位覺者,因而能隨機說法,恆順眾生;也正因為佛陀具備瞭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禮拜他。


"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智慧,可以讓每一個人從生命的任何困苦中解脫,也可以為我們營造最幸福的人生,直至更美好的未來。

而智慧最圓滿的是佛陀,是眾生終極的導師。

頂禮人類最偉大的導師——佛陀


兩千七百年前,人類的偉大導師——佛陀誕生了,他的誕生給黑暗、痛苦中的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王室,本名悉達多,意為一切願成。世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者。


他自幼聰慧過人,有聖者相,作為未來王位的繼承人,文韜武略、蓋世無雙,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為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


十六歲那年,他與耶輸陀羅公主成婚,生活美滿,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的生老病死諸苦。他意識到,所有這一切,無論是誰,哪怕他成了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都無法逃脫。


當時的印度,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各種新學派應運而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絕大多數哲學和宗教都致力於如何解脫現世的痛苦,而獲得常樂。當時最為普遍的一種思想就是修習苦行能消除業障,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九歲那年,他不辭而別,毅然拋棄了王位的繼承,離開了皇宮和親人,獨自一人遍訪當時的宗教家和哲學家,並親身實踐了他們的學說。但是,他總覺得這些都不是徹底的解脫之道。因此,他毫無保留地放棄了他所學的一切,來到一森林,修習苦行達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並沒有使他覺悟並獲得解脫。於是他獨自一人來到尼連禪河邊,端身正坐於菩提樹下,觀察思維緣起法,如是禪思,終於獲證菩提,成為佛陀——覺者。


成道以後,他並沒有把真理視為己有,更沒有因眾生的難以教化而退卻,而是不辭辛勞地宣說真理廣度眾生。他的足跡遍及整個中印度,以種種方便,恆順眾生,導歸法海,乃至在八十歲高齡,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他仍不畏長途跋涉,說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還不捨眾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來的皈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並把所覺悟的真理無私地傳播給人類的一生。


在一般人看來,佛陀的一生充滿了神祕。但佛陀首先是一個人。他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成佛。他在人間宣說他所覺悟的正法,利益教化眾生。佛陀的出現,使人類的尊嚴、人生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並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具有神的威力,但並不是神。他是人類和一切眾生的導師,是一位聖者。他為世間有情開闢了一條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脫大道。


正因為佛陀是人,因而能對世間眾生生活的實相有深入透徹的了知;正因為他還是一位覺者,因而能隨機說法,恆順眾生;也正因為佛陀具備瞭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禮拜他。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佛學是一種教育


佛學也是一種教育,那佛學和世俗的教育差別在哪裡?


現代教育的課堂教學是以言為主,以班級為單位,以課堂和學校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機會較少,因此,學生和教師之間在心靈上的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少。


而佛學的教育,是一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無數善巧方便的教化方式。它更重視人生、生活的教育,它的思想涵蓋了愛國、愛民、愛家、愛一切眾生。


通過佛學的教育,使人成為聖賢,然而長城非一日建成,因此佛學的教育根據不同的情況又包含了三個目標:


初級目標:通過人天乘的教育,造就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中級目標:是通過聲聞乘的教育,造就解脫的聖者,也就是佛學所說的阿羅漢。所謂解脫,就是通過修行徹底擺脫生命內在的迷惑煩惱,證得涅槃。


高級目標:是通過菩薩道的教育,造就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究竟覺者。


佛學不僅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教育——即佛陀對眾生的教化 。以佛為師,心懷感恩,每一天都是教師節。



"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智慧,可以讓每一個人從生命的任何困苦中解脫,也可以為我們營造最幸福的人生,直至更美好的未來。

而智慧最圓滿的是佛陀,是眾生終極的導師。

頂禮人類最偉大的導師——佛陀


兩千七百年前,人類的偉大導師——佛陀誕生了,他的誕生給黑暗、痛苦中的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王室,本名悉達多,意為一切願成。世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者。


他自幼聰慧過人,有聖者相,作為未來王位的繼承人,文韜武略、蓋世無雙,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為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


十六歲那年,他與耶輸陀羅公主成婚,生活美滿,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的生老病死諸苦。他意識到,所有這一切,無論是誰,哪怕他成了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都無法逃脫。


當時的印度,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各種新學派應運而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絕大多數哲學和宗教都致力於如何解脫現世的痛苦,而獲得常樂。當時最為普遍的一種思想就是修習苦行能消除業障,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九歲那年,他不辭而別,毅然拋棄了王位的繼承,離開了皇宮和親人,獨自一人遍訪當時的宗教家和哲學家,並親身實踐了他們的學說。但是,他總覺得這些都不是徹底的解脫之道。因此,他毫無保留地放棄了他所學的一切,來到一森林,修習苦行達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並沒有使他覺悟並獲得解脫。於是他獨自一人來到尼連禪河邊,端身正坐於菩提樹下,觀察思維緣起法,如是禪思,終於獲證菩提,成為佛陀——覺者。


成道以後,他並沒有把真理視為己有,更沒有因眾生的難以教化而退卻,而是不辭辛勞地宣說真理廣度眾生。他的足跡遍及整個中印度,以種種方便,恆順眾生,導歸法海,乃至在八十歲高齡,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他仍不畏長途跋涉,說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還不捨眾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來的皈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並把所覺悟的真理無私地傳播給人類的一生。


在一般人看來,佛陀的一生充滿了神祕。但佛陀首先是一個人。他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成佛。他在人間宣說他所覺悟的正法,利益教化眾生。佛陀的出現,使人類的尊嚴、人生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並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具有神的威力,但並不是神。他是人類和一切眾生的導師,是一位聖者。他為世間有情開闢了一條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脫大道。


正因為佛陀是人,因而能對世間眾生生活的實相有深入透徹的了知;正因為他還是一位覺者,因而能隨機說法,恆順眾生;也正因為佛陀具備瞭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禮拜他。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佛學是一種教育


佛學也是一種教育,那佛學和世俗的教育差別在哪裡?


現代教育的課堂教學是以言為主,以班級為單位,以課堂和學校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機會較少,因此,學生和教師之間在心靈上的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少。


而佛學的教育,是一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無數善巧方便的教化方式。它更重視人生、生活的教育,它的思想涵蓋了愛國、愛民、愛家、愛一切眾生。


通過佛學的教育,使人成為聖賢,然而長城非一日建成,因此佛學的教育根據不同的情況又包含了三個目標:


初級目標:通過人天乘的教育,造就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中級目標:是通過聲聞乘的教育,造就解脫的聖者,也就是佛學所說的阿羅漢。所謂解脫,就是通過修行徹底擺脫生命內在的迷惑煩惱,證得涅槃。


高級目標:是通過菩薩道的教育,造就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究竟覺者。


佛學不僅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教育——即佛陀對眾生的教化 。以佛為師,心懷感恩,每一天都是教師節。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星雲大師《為教師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來到您的座前,

特別向您報告我們對老師的感謝。

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勞教導,

我才能夠獲得學問技能;

因為有了他們的指引誘導,

我才能夠長養知識智能。

我要在此發願:

我要努力向上,

我要精進不懈,

來報答老師的苦心;

我要盡己之力,

我要奉獻社會,

來回饋老師的恩德。

慈悲偉大的佛陀!

所有的老師都像蠟燭一樣,

燃燒自己,照亮學生;

所有的老師都像蓮花一樣,

吐露芬芳,嘉惠學子。

他們將學生的成就,

看成是自己的榮耀;

他們將學生的貢獻,

看成是自己的驕傲;

他們將學生的上進,

看成是自己的喜悅;

他們將學生的奮發,

看成是自己的動力。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告訴我:

浩浩師恩,何以為報?

巍巍師道,何以為謝?

只有祈求佛陀您慈悲地允諾我,

如果我有點滴的成就,

請都回向給我的老師與父母,

願他們生者一切自在,萬事如意;

願他們逝者增添功德,往生佛國。

如果我有些許的作為,

無論老師與父母在天涯海角,

希望他們都能夠知道,

好讓他們感到欣喜安慰。

慈悲偉大的佛陀!

教育是孕育人才的搖籃,

教育是建設社會的根本。

祈求您能加被所有的老師,

讓他們能擁有您觀機逗教的智慧,

讓他們能擁有您行解並重的理念,

讓他們能擁有您不捨一人的慈悲,

讓他們能擁有您師徒同尊的胸襟。

希望他們都能瞭解:

眾生所需要的教育

不是知識的瓦礫,

而是學問的堡壘;

不是教條的枯藤,

而是生命的花園;

不是裝飾的花鬘,

而是深邃的內涵;

不是溺愛的禮物,

而是真理的泉源。

慈悲偉大的佛陀!

再一次請求您加被所有的老師,

讓他們都能擁有作育英才的抱負,

讓他們都能實踐誨人不倦的精神。

祈願在健全的教育下,

人才能夠廣被天下,

社會能夠祥和安樂。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智慧,可以讓每一個人從生命的任何困苦中解脫,也可以為我們營造最幸福的人生,直至更美好的未來。

而智慧最圓滿的是佛陀,是眾生終極的導師。

頂禮人類最偉大的導師——佛陀


兩千七百年前,人類的偉大導師——佛陀誕生了,他的誕生給黑暗、痛苦中的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王室,本名悉達多,意為一切願成。世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者。


他自幼聰慧過人,有聖者相,作為未來王位的繼承人,文韜武略、蓋世無雙,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為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


十六歲那年,他與耶輸陀羅公主成婚,生活美滿,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的生老病死諸苦。他意識到,所有這一切,無論是誰,哪怕他成了統一印度的轉輪聖王,都無法逃脫。


當時的印度,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各種新學派應運而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絕大多數哲學和宗教都致力於如何解脫現世的痛苦,而獲得常樂。當時最為普遍的一種思想就是修習苦行能消除業障,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九歲那年,他不辭而別,毅然拋棄了王位的繼承,離開了皇宮和親人,獨自一人遍訪當時的宗教家和哲學家,並親身實踐了他們的學說。但是,他總覺得這些都不是徹底的解脫之道。因此,他毫無保留地放棄了他所學的一切,來到一森林,修習苦行達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並沒有使他覺悟並獲得解脫。於是他獨自一人來到尼連禪河邊,端身正坐於菩提樹下,觀察思維緣起法,如是禪思,終於獲證菩提,成為佛陀——覺者。


成道以後,他並沒有把真理視為己有,更沒有因眾生的難以教化而退卻,而是不辭辛勞地宣說真理廣度眾生。他的足跡遍及整個中印度,以種種方便,恆順眾生,導歸法海,乃至在八十歲高齡,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他仍不畏長途跋涉,說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還不捨眾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來的皈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並把所覺悟的真理無私地傳播給人類的一生。


在一般人看來,佛陀的一生充滿了神祕。但佛陀首先是一個人。他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成佛。他在人間宣說他所覺悟的正法,利益教化眾生。佛陀的出現,使人類的尊嚴、人生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並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具有神的威力,但並不是神。他是人類和一切眾生的導師,是一位聖者。他為世間有情開闢了一條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脫大道。


正因為佛陀是人,因而能對世間眾生生活的實相有深入透徹的了知;正因為他還是一位覺者,因而能隨機說法,恆順眾生;也正因為佛陀具備瞭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禮拜他。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佛學是一種教育


佛學也是一種教育,那佛學和世俗的教育差別在哪裡?


現代教育的課堂教學是以言為主,以班級為單位,以課堂和學校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機會較少,因此,學生和教師之間在心靈上的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少。


而佛學的教育,是一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無數善巧方便的教化方式。它更重視人生、生活的教育,它的思想涵蓋了愛國、愛民、愛家、愛一切眾生。


通過佛學的教育,使人成為聖賢,然而長城非一日建成,因此佛學的教育根據不同的情況又包含了三個目標:


初級目標:通過人天乘的教育,造就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中級目標:是通過聲聞乘的教育,造就解脫的聖者,也就是佛學所說的阿羅漢。所謂解脫,就是通過修行徹底擺脫生命內在的迷惑煩惱,證得涅槃。


高級目標:是通過菩薩道的教育,造就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究竟覺者。


佛學不僅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教育——即佛陀對眾生的教化 。以佛為師,心懷感恩,每一天都是教師節。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星雲大師《為教師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來到您的座前,

特別向您報告我們對老師的感謝。

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勞教導,

我才能夠獲得學問技能;

因為有了他們的指引誘導,

我才能夠長養知識智能。

我要在此發願:

我要努力向上,

我要精進不懈,

來報答老師的苦心;

我要盡己之力,

我要奉獻社會,

來回饋老師的恩德。

慈悲偉大的佛陀!

所有的老師都像蠟燭一樣,

燃燒自己,照亮學生;

所有的老師都像蓮花一樣,

吐露芬芳,嘉惠學子。

他們將學生的成就,

看成是自己的榮耀;

他們將學生的貢獻,

看成是自己的驕傲;

他們將學生的上進,

看成是自己的喜悅;

他們將學生的奮發,

看成是自己的動力。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告訴我:

浩浩師恩,何以為報?

巍巍師道,何以為謝?

只有祈求佛陀您慈悲地允諾我,

如果我有點滴的成就,

請都回向給我的老師與父母,

願他們生者一切自在,萬事如意;

願他們逝者增添功德,往生佛國。

如果我有些許的作為,

無論老師與父母在天涯海角,

希望他們都能夠知道,

好讓他們感到欣喜安慰。

慈悲偉大的佛陀!

教育是孕育人才的搖籃,

教育是建設社會的根本。

祈求您能加被所有的老師,

讓他們能擁有您觀機逗教的智慧,

讓他們能擁有您行解並重的理念,

讓他們能擁有您不捨一人的慈悲,

讓他們能擁有您師徒同尊的胸襟。

希望他們都能瞭解:

眾生所需要的教育

不是知識的瓦礫,

而是學問的堡壘;

不是教條的枯藤,

而是生命的花園;

不是裝飾的花鬘,

而是深邃的內涵;

不是溺愛的禮物,

而是真理的泉源。

慈悲偉大的佛陀!

再一次請求您加被所有的老師,

讓他們都能擁有作育英才的抱負,

讓他們都能實踐誨人不倦的精神。

祈願在健全的教育下,

人才能夠廣被天下,

社會能夠祥和安樂。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教師節:以佛為師,致敬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

祈願,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感恩天下所有的老師、善知識!

教師節快樂,

身體安康,

吉祥如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