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2、政治權利之爭

王權與教權之爭,伴隨著整個西藏的歷史進程。

吐蕃的第一代聶赤贊普,便是由苯教勢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後很長一段時間,苯教的上師深度介入了吐蕃國家的政治事務。

一度出現了,“王辛同治”、“辛始置於王者之上”,“辛苯不發話,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議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情況。

止貢贊普時期,大臣樂贊協便曾進諫道:“現在贊普與法師的權勢相當,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贊普子孫之時,權力肯定將被苯教奪去。”

隨後,止貢贊普滅苯七年,也以被殺告終。

止貢贊普滅苯失敗,給了吐蕃王室一個教訓,即在西藏的土地上,沒有宗教信仰是萬萬不行的。

想要消除苯教對王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替代性的信仰體系。

因此,松贊干布將佛教引入吐蕃,未見的是其本人有多麼虔誠,而是他需要有競爭性的宗教來做平衡。

吐蕃的政教格局,由此變成了王、苯、佛的三角形關係。

之後,幾乎所有滅佛事件均由大臣主導,而驅苯事件則全部由贊普推動。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2、政治權利之爭

王權與教權之爭,伴隨著整個西藏的歷史進程。

吐蕃的第一代聶赤贊普,便是由苯教勢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後很長一段時間,苯教的上師深度介入了吐蕃國家的政治事務。

一度出現了,“王辛同治”、“辛始置於王者之上”,“辛苯不發話,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議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情況。

止貢贊普時期,大臣樂贊協便曾進諫道:“現在贊普與法師的權勢相當,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贊普子孫之時,權力肯定將被苯教奪去。”

隨後,止貢贊普滅苯七年,也以被殺告終。

止貢贊普滅苯失敗,給了吐蕃王室一個教訓,即在西藏的土地上,沒有宗教信仰是萬萬不行的。

想要消除苯教對王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替代性的信仰體系。

因此,松贊干布將佛教引入吐蕃,未見的是其本人有多麼虔誠,而是他需要有競爭性的宗教來做平衡。

吐蕃的政教格局,由此變成了王、苯、佛的三角形關係。

之後,幾乎所有滅佛事件均由大臣主導,而驅苯事件則全部由贊普推動。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當桑耶佛錚事件發生後,苯教勢力日漸衰落,佛教在赤松德贊、牟尼、熱巴巾(赤祖德贊)等幾位贊普的推動下權柄日中。

到了熱巴巾時期,僧相(缽闡布)已被置於眾相之上,吐蕃的政權結構再次從多相制轉為獨相制(“政務拖於佛,權利委於僧”《巴協遺補》)。

加之一系列,維護僧人特權的法律頒佈,僧伽和寺院經濟體已成,遊離於國家法律之外的群體。

吐蕃世俗的官僚無權鎖拿涉案僧人,稅務官無權過問寺院的收入,甚至有“用手指點僧人,斷其指;用眼睛瞪僧人,剜其目”的惡法。

吐蕃政治生態的變化,甚至唐朝都有察覺。

《資治通鑑》記載:“熱巴巾多病,委政於僧相,由是僅自守,久不為邊患矣。”

至此,吐蕃的王權與教權之爭,完成了一個輪迴,佛教取代了之前苯教的位置。

朗達瑪執政後,會不會存在試圖扭轉佛教勢力過大的傾向,就如《弟吳宗教源流》所寫,“懷疑國政授予佛僧,故王棄之”。

這種可能性,也不容排除。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2、政治權利之爭

王權與教權之爭,伴隨著整個西藏的歷史進程。

吐蕃的第一代聶赤贊普,便是由苯教勢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後很長一段時間,苯教的上師深度介入了吐蕃國家的政治事務。

一度出現了,“王辛同治”、“辛始置於王者之上”,“辛苯不發話,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議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情況。

止貢贊普時期,大臣樂贊協便曾進諫道:“現在贊普與法師的權勢相當,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贊普子孫之時,權力肯定將被苯教奪去。”

隨後,止貢贊普滅苯七年,也以被殺告終。

止貢贊普滅苯失敗,給了吐蕃王室一個教訓,即在西藏的土地上,沒有宗教信仰是萬萬不行的。

想要消除苯教對王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替代性的信仰體系。

因此,松贊干布將佛教引入吐蕃,未見的是其本人有多麼虔誠,而是他需要有競爭性的宗教來做平衡。

吐蕃的政教格局,由此變成了王、苯、佛的三角形關係。

之後,幾乎所有滅佛事件均由大臣主導,而驅苯事件則全部由贊普推動。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當桑耶佛錚事件發生後,苯教勢力日漸衰落,佛教在赤松德贊、牟尼、熱巴巾(赤祖德贊)等幾位贊普的推動下權柄日中。

到了熱巴巾時期,僧相(缽闡布)已被置於眾相之上,吐蕃的政權結構再次從多相制轉為獨相制(“政務拖於佛,權利委於僧”《巴協遺補》)。

加之一系列,維護僧人特權的法律頒佈,僧伽和寺院經濟體已成,遊離於國家法律之外的群體。

吐蕃世俗的官僚無權鎖拿涉案僧人,稅務官無權過問寺院的收入,甚至有“用手指點僧人,斷其指;用眼睛瞪僧人,剜其目”的惡法。

吐蕃政治生態的變化,甚至唐朝都有察覺。

《資治通鑑》記載:“熱巴巾多病,委政於僧相,由是僅自守,久不為邊患矣。”

至此,吐蕃的王權與教權之爭,完成了一個輪迴,佛教取代了之前苯教的位置。

朗達瑪執政後,會不會存在試圖扭轉佛教勢力過大的傾向,就如《弟吳宗教源流》所寫,“懷疑國政授予佛僧,故王棄之”。

這種可能性,也不容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3、國家經濟瀕於崩盤

西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和人口基數,不足以支撐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王朝。

走下高原對外擴張,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獲取更多的資源,是吐蕃王朝的基本國家戰略。

這一戰略構想在初期確實非常成功,自從祿東贊帶兵吞併吐谷渾後。以青海牧場為基地的吐蕃軍隊,在河隴、西域兩個戰略方向,對唐朝發動了長達百年的進攻。

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導致唐朝戰略收縮,吐蕃在河西、隴右地區大規模拓展,劫掠的財物讓整個國家大受其益。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漢之財物往運河西,貯存於瓜州,悉為吐蕃所奪,吐蕃庶民也能身著絲綢。”

但隨著,唐軍逐漸從安史之亂的打擊下恢復,吐蕃疆域的拓展達到了極限,戰場掠奪的收益也日漸減少。

唐德宗晚期,唐蕃戰爭烈度逐漸降低,並不源於吐蕃對戰爭的需求減少,而是發動戰爭的性價比開始變差。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2、政治權利之爭

王權與教權之爭,伴隨著整個西藏的歷史進程。

吐蕃的第一代聶赤贊普,便是由苯教勢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後很長一段時間,苯教的上師深度介入了吐蕃國家的政治事務。

一度出現了,“王辛同治”、“辛始置於王者之上”,“辛苯不發話,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議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情況。

止貢贊普時期,大臣樂贊協便曾進諫道:“現在贊普與法師的權勢相當,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贊普子孫之時,權力肯定將被苯教奪去。”

隨後,止貢贊普滅苯七年,也以被殺告終。

止貢贊普滅苯失敗,給了吐蕃王室一個教訓,即在西藏的土地上,沒有宗教信仰是萬萬不行的。

想要消除苯教對王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替代性的信仰體系。

因此,松贊干布將佛教引入吐蕃,未見的是其本人有多麼虔誠,而是他需要有競爭性的宗教來做平衡。

吐蕃的政教格局,由此變成了王、苯、佛的三角形關係。

之後,幾乎所有滅佛事件均由大臣主導,而驅苯事件則全部由贊普推動。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當桑耶佛錚事件發生後,苯教勢力日漸衰落,佛教在赤松德贊、牟尼、熱巴巾(赤祖德贊)等幾位贊普的推動下權柄日中。

到了熱巴巾時期,僧相(缽闡布)已被置於眾相之上,吐蕃的政權結構再次從多相制轉為獨相制(“政務拖於佛,權利委於僧”《巴協遺補》)。

加之一系列,維護僧人特權的法律頒佈,僧伽和寺院經濟體已成,遊離於國家法律之外的群體。

吐蕃世俗的官僚無權鎖拿涉案僧人,稅務官無權過問寺院的收入,甚至有“用手指點僧人,斷其指;用眼睛瞪僧人,剜其目”的惡法。

吐蕃政治生態的變化,甚至唐朝都有察覺。

《資治通鑑》記載:“熱巴巾多病,委政於僧相,由是僅自守,久不為邊患矣。”

至此,吐蕃的王權與教權之爭,完成了一個輪迴,佛教取代了之前苯教的位置。

朗達瑪執政後,會不會存在試圖扭轉佛教勢力過大的傾向,就如《弟吳宗教源流》所寫,“懷疑國政授予佛僧,故王棄之”。

這種可能性,也不容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3、國家經濟瀕於崩盤

西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和人口基數,不足以支撐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王朝。

走下高原對外擴張,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獲取更多的資源,是吐蕃王朝的基本國家戰略。

這一戰略構想在初期確實非常成功,自從祿東贊帶兵吞併吐谷渾後。以青海牧場為基地的吐蕃軍隊,在河隴、西域兩個戰略方向,對唐朝發動了長達百年的進攻。

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導致唐朝戰略收縮,吐蕃在河西、隴右地區大規模拓展,劫掠的財物讓整個國家大受其益。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漢之財物往運河西,貯存於瓜州,悉為吐蕃所奪,吐蕃庶民也能身著絲綢。”

但隨著,唐軍逐漸從安史之亂的打擊下恢復,吐蕃疆域的拓展達到了極限,戰場掠奪的收益也日漸減少。

唐德宗晚期,唐蕃戰爭烈度逐漸降低,並不源於吐蕃對戰爭的需求減少,而是發動戰爭的性價比開始變差。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而與此相對,吐蕃國內的消耗卻大幅度攀升。

熱巴巾時期,因其全力弘揚佛法,寺院建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西藏王臣記》記載:“(公元831年)遂由李域(于闐)招請善巧工藝匠師,由尼泊爾招請甚多之塑匠石匠等,修建了伍香多福德無比吉祥增善寺佛殿,高九層有大屋頂形如大鵬沖天飛翔,非常的富麗堂皇。對祖先所建的各個寺院,按照盟誓的規定對殘損的進行了修理。……到這一時期,吐蕃王臣在漢地和吐蕃共建寺廟1008處。”

如此巨量的資金消耗,再加上法會、禮佛、譯經的支出,以及大量青壯年脫離生產入寺出家,吐蕃國內形成了“國窮僧富”的現狀。

當這種狀態達到極致時,國內出現抵制情緒是必然的。

尤其,熱巴巾之前的牟尼贊普,為興佛曾做出過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他在位時,三次下令國內所有家庭,不論貧富均將一半財產捐入佛寺,史稱“三均富貴”。

這種暴力弘法的舉動,觸動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牟尼贊普也在執政一年後,被人暗殺。

當佛教集團的過度膨脹,已成了國家經濟的黑洞。朗達瑪執政後,是否有以打擊佛教勢力,挽回國家經濟的想法呢?

這種假設,依舊不能排除。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2、政治權利之爭

王權與教權之爭,伴隨著整個西藏的歷史進程。

吐蕃的第一代聶赤贊普,便是由苯教勢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後很長一段時間,苯教的上師深度介入了吐蕃國家的政治事務。

一度出現了,“王辛同治”、“辛始置於王者之上”,“辛苯不發話,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議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情況。

止貢贊普時期,大臣樂贊協便曾進諫道:“現在贊普與法師的權勢相當,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贊普子孫之時,權力肯定將被苯教奪去。”

隨後,止貢贊普滅苯七年,也以被殺告終。

止貢贊普滅苯失敗,給了吐蕃王室一個教訓,即在西藏的土地上,沒有宗教信仰是萬萬不行的。

想要消除苯教對王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替代性的信仰體系。

因此,松贊干布將佛教引入吐蕃,未見的是其本人有多麼虔誠,而是他需要有競爭性的宗教來做平衡。

吐蕃的政教格局,由此變成了王、苯、佛的三角形關係。

之後,幾乎所有滅佛事件均由大臣主導,而驅苯事件則全部由贊普推動。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當桑耶佛錚事件發生後,苯教勢力日漸衰落,佛教在赤松德贊、牟尼、熱巴巾(赤祖德贊)等幾位贊普的推動下權柄日中。

到了熱巴巾時期,僧相(缽闡布)已被置於眾相之上,吐蕃的政權結構再次從多相制轉為獨相制(“政務拖於佛,權利委於僧”《巴協遺補》)。

加之一系列,維護僧人特權的法律頒佈,僧伽和寺院經濟體已成,遊離於國家法律之外的群體。

吐蕃世俗的官僚無權鎖拿涉案僧人,稅務官無權過問寺院的收入,甚至有“用手指點僧人,斷其指;用眼睛瞪僧人,剜其目”的惡法。

吐蕃政治生態的變化,甚至唐朝都有察覺。

《資治通鑑》記載:“熱巴巾多病,委政於僧相,由是僅自守,久不為邊患矣。”

至此,吐蕃的王權與教權之爭,完成了一個輪迴,佛教取代了之前苯教的位置。

朗達瑪執政後,會不會存在試圖扭轉佛教勢力過大的傾向,就如《弟吳宗教源流》所寫,“懷疑國政授予佛僧,故王棄之”。

這種可能性,也不容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3、國家經濟瀕於崩盤

西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和人口基數,不足以支撐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王朝。

走下高原對外擴張,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獲取更多的資源,是吐蕃王朝的基本國家戰略。

這一戰略構想在初期確實非常成功,自從祿東贊帶兵吞併吐谷渾後。以青海牧場為基地的吐蕃軍隊,在河隴、西域兩個戰略方向,對唐朝發動了長達百年的進攻。

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導致唐朝戰略收縮,吐蕃在河西、隴右地區大規模拓展,劫掠的財物讓整個國家大受其益。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漢之財物往運河西,貯存於瓜州,悉為吐蕃所奪,吐蕃庶民也能身著絲綢。”

但隨著,唐軍逐漸從安史之亂的打擊下恢復,吐蕃疆域的拓展達到了極限,戰場掠奪的收益也日漸減少。

唐德宗晚期,唐蕃戰爭烈度逐漸降低,並不源於吐蕃對戰爭的需求減少,而是發動戰爭的性價比開始變差。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而與此相對,吐蕃國內的消耗卻大幅度攀升。

熱巴巾時期,因其全力弘揚佛法,寺院建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西藏王臣記》記載:“(公元831年)遂由李域(于闐)招請善巧工藝匠師,由尼泊爾招請甚多之塑匠石匠等,修建了伍香多福德無比吉祥增善寺佛殿,高九層有大屋頂形如大鵬沖天飛翔,非常的富麗堂皇。對祖先所建的各個寺院,按照盟誓的規定對殘損的進行了修理。……到這一時期,吐蕃王臣在漢地和吐蕃共建寺廟1008處。”

如此巨量的資金消耗,再加上法會、禮佛、譯經的支出,以及大量青壯年脫離生產入寺出家,吐蕃國內形成了“國窮僧富”的現狀。

當這種狀態達到極致時,國內出現抵制情緒是必然的。

尤其,熱巴巾之前的牟尼贊普,為興佛曾做出過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他在位時,三次下令國內所有家庭,不論貧富均將一半財產捐入佛寺,史稱“三均富貴”。

這種暴力弘法的舉動,觸動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牟尼贊普也在執政一年後,被人暗殺。

當佛教集團的過度膨脹,已成了國家經濟的黑洞。朗達瑪執政後,是否有以打擊佛教勢力,挽回國家經濟的想法呢?

這種假設,依舊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不是由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單獨推動的。

其背後,必然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利益糾葛。

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將朗達瑪滅佛歸咎於其個人的原因,顯然是片面的。

作為吐蕃歷史上,為一個發動滅佛的贊普,他在抉擇之前,必然經過了複雜的思想鬥爭。

就像他被佛教徒刺殺後,留下的遺言:“(殺我)早三年,或晚三年。”

究竟是事業未成的遺憾呢?還是對錯誤舉動的懺悔?

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參考書目:

《評述朗達瑪滅佛》_薛樂;

《淺談朗達瑪滅佛的背景》_成映珠;

《試析朗達瑪滅佛的原因》_薛生海;

《吐蕃末代贊普赤達瑪烏東贊研究》_楊建英;

《關於吐蕃贊普達瑪禁佛的兩個問題》__洲塔;

《吐蕃贊普赤達爾瑪的統治及其後的簡要歷史》_安多·卡爾梅·桑丹堅參著,德康·索南曲傑譯;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歡迎關注“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

《迷霧重重朗達瑪》之 1——“滅佛”原因的辨析!

朗達瑪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當他於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被刺後,一個疆域完整的吐蕃帝國即已不復存在。

由於其末代贊普的身份,朗達瑪身上迷霧重重,關於他的名號、身份、和前代贊普的長幼關係,都成為學者們長期爭論的課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朗達瑪“滅佛”的原因了。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唐卡

一、教法史料對“滅佛”的描述和分析

在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裡,朗達瑪諸多作者口誅筆伐,並將其從841年開始的“滅佛”舉動,到公元910年佛教後弘期興起間的近70年,稱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認為這期間,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完全中斷。

《漢藏史集》對此的記載為,“從朗達瑪陰水豬年滅法開始……,其間六十八年,整個吐蕃連釋迦牟尼教法的聲音也不存在,戒律的傳授中斷,各個寺廟成為狐狗的巢穴,荊棘叢生,講經院成為荒屋,塑像被乞丐們用來張掛帳篷和水桶,各種不善之業全都出現。”

《新紅史》也記載:“贊普心中魔障,以各種方法使佛教之根本逐一消滅,以至搞得連僧侶的標誌也不復存在了,佛教從根本上被毀滅。”

至於“滅佛”的原因,教法史料除了用因果輪迴的理論,將朗達瑪描述為“牛魔王轉世”、“印度紅鼻子大象轉世”,還給出了“信仰苯教”、“王位被奪心生憤恨”、“心被魔傷”等幾個理由。

對“朗達瑪滅佛”的歷史事件,高僧們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們對朗達瑪滅佛原因的分析,實在有點不靠譜。

經過學者對史料的長期梳理,目前已確知,朗達瑪是個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長壽);他和上代贊普熱巴巾是兄弟關係,朗達瑪是弟弟(不存在廢長立幼)。

而且,朗達瑪繼位前兩年,並無滅佛的舉動,這點即便是教法史料也不得不承認。

《漢藏史集》記載:“前兩年中,他(朗達瑪)按照國王的規矩行事”。

《賢者喜宴》也說:“政權交予朗達瑪王,兩年後被魔傷心,佛教遂遭毀滅盡。”

那好端端的,朗達瑪怎麼就突然性情大變,開始“滅佛”了呢?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二、“滅佛”的原因分析

如果按照教法史料的說法,朗達瑪因為對佛教心生憤恨,那他臨朝稱制後,應該馬上動手“滅佛”才對。

而且,朗達瑪也具備“滅佛”的充分條件。扶持他上位的大臣韋•達納堅等人,確實都是仇視佛教的苯教信徒。

他們先是害死了大權獨攬的當朝僧相(缽闡布)貝吉雲丹,而後又刺殺了前代贊普熱巴巾(赤祖德贊)。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朗達瑪繼位馬上開始“滅佛”,並沒有多少阻力。

但就像前述那樣,他執政的前兩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點實在是難以解釋,《賢者喜宴》才給了個“兩年後被魔傷心”的解釋。

但“心有沒有被魔傷”,這事情實在難以考證。

我們只能從當時吐蕃的社會背景來著手分析。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朗達瑪滅佛題材的壁畫

朗達瑪推行“滅佛”,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信仰之爭

吐蕃社會的佛苯之爭,綿延長達數百年。自從赤松德贊全力弘佛後,佛教信仰開始佔據上風。

但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影響力根深蒂固,即便贊普強力推廣,依舊有很多豪門大族堅信苯教。

隨著,“三均富貴”、“四大供養”、“七戶養僧”等興佛法令的推行,信仰苯教的勢力越來越難以忍受。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發動刺殺贊普的行動,並能順利得手,可見其能量之大。

而在,朗達瑪發動“滅佛”的時間節點上,恰逢吐蕃遭遇罕見的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840年左右)發生了大地震,天空呈現處出血紅色,流星隕石如雨而墜。吐蕃神山拉日山崩塌,因之堵塞了碌曲,碌曲為之倒流,暴漲的河水淹沒河灘、農田,大量農戶因此無家可歸。河中還發出巨大聲響和光亮,同時兼有雷擊。……這時的地震、聲響和光亮,在拉薩也感到十分清晰。

除地震以外,《巴協》還記載,此時“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

這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遠在千里外的唐史也有記載。

《新唐書》亦載:“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

在吐蕃歷史上多次出現,教派勢力藉助天災打擊對手的案例(佛苯都幹過)。

這次,苯教是否又以天災為藉口,對佛教展開打擊,可能性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2、政治權利之爭

王權與教權之爭,伴隨著整個西藏的歷史進程。

吐蕃的第一代聶赤贊普,便是由苯教勢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後很長一段時間,苯教的上師深度介入了吐蕃國家的政治事務。

一度出現了,“王辛同治”、“辛始置於王者之上”,“辛苯不發話,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議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情況。

止貢贊普時期,大臣樂贊協便曾進諫道:“現在贊普與法師的權勢相當,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了贊普子孫之時,權力肯定將被苯教奪去。”

隨後,止貢贊普滅苯七年,也以被殺告終。

止貢贊普滅苯失敗,給了吐蕃王室一個教訓,即在西藏的土地上,沒有宗教信仰是萬萬不行的。

想要消除苯教對王權的影響,必須要有一個替代性的信仰體系。

因此,松贊干布將佛教引入吐蕃,未見的是其本人有多麼虔誠,而是他需要有競爭性的宗教來做平衡。

吐蕃的政教格局,由此變成了王、苯、佛的三角形關係。

之後,幾乎所有滅佛事件均由大臣主導,而驅苯事件則全部由贊普推動。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當桑耶佛錚事件發生後,苯教勢力日漸衰落,佛教在赤松德贊、牟尼、熱巴巾(赤祖德贊)等幾位贊普的推動下權柄日中。

到了熱巴巾時期,僧相(缽闡布)已被置於眾相之上,吐蕃的政權結構再次從多相制轉為獨相制(“政務拖於佛,權利委於僧”《巴協遺補》)。

加之一系列,維護僧人特權的法律頒佈,僧伽和寺院經濟體已成,遊離於國家法律之外的群體。

吐蕃世俗的官僚無權鎖拿涉案僧人,稅務官無權過問寺院的收入,甚至有“用手指點僧人,斷其指;用眼睛瞪僧人,剜其目”的惡法。

吐蕃政治生態的變化,甚至唐朝都有察覺。

《資治通鑑》記載:“熱巴巾多病,委政於僧相,由是僅自守,久不為邊患矣。”

至此,吐蕃的王權與教權之爭,完成了一個輪迴,佛教取代了之前苯教的位置。

朗達瑪執政後,會不會存在試圖扭轉佛教勢力過大的傾向,就如《弟吳宗教源流》所寫,“懷疑國政授予佛僧,故王棄之”。

這種可能性,也不容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3、國家經濟瀕於崩盤

西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和人口基數,不足以支撐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王朝。

走下高原對外擴張,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獲取更多的資源,是吐蕃王朝的基本國家戰略。

這一戰略構想在初期確實非常成功,自從祿東贊帶兵吞併吐谷渾後。以青海牧場為基地的吐蕃軍隊,在河隴、西域兩個戰略方向,對唐朝發動了長達百年的進攻。

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導致唐朝戰略收縮,吐蕃在河西、隴右地區大規模拓展,劫掠的財物讓整個國家大受其益。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漢之財物往運河西,貯存於瓜州,悉為吐蕃所奪,吐蕃庶民也能身著絲綢。”

但隨著,唐軍逐漸從安史之亂的打擊下恢復,吐蕃疆域的拓展達到了極限,戰場掠奪的收益也日漸減少。

唐德宗晚期,唐蕃戰爭烈度逐漸降低,並不源於吐蕃對戰爭的需求減少,而是發動戰爭的性價比開始變差。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而與此相對,吐蕃國內的消耗卻大幅度攀升。

熱巴巾時期,因其全力弘揚佛法,寺院建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西藏王臣記》記載:“(公元831年)遂由李域(于闐)招請善巧工藝匠師,由尼泊爾招請甚多之塑匠石匠等,修建了伍香多福德無比吉祥增善寺佛殿,高九層有大屋頂形如大鵬沖天飛翔,非常的富麗堂皇。對祖先所建的各個寺院,按照盟誓的規定對殘損的進行了修理。……到這一時期,吐蕃王臣在漢地和吐蕃共建寺廟1008處。”

如此巨量的資金消耗,再加上法會、禮佛、譯經的支出,以及大量青壯年脫離生產入寺出家,吐蕃國內形成了“國窮僧富”的現狀。

當這種狀態達到極致時,國內出現抵制情緒是必然的。

尤其,熱巴巾之前的牟尼贊普,為興佛曾做出過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他在位時,三次下令國內所有家庭,不論貧富均將一半財產捐入佛寺,史稱“三均富貴”。

這種暴力弘法的舉動,觸動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牟尼贊普也在執政一年後,被人暗殺。

當佛教集團的過度膨脹,已成了國家經濟的黑洞。朗達瑪執政後,是否有以打擊佛教勢力,挽回國家經濟的想法呢?

這種假設,依舊不能排除。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不是由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單獨推動的。

其背後,必然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利益糾葛。

後世的西藏教法史料,將朗達瑪滅佛歸咎於其個人的原因,顯然是片面的。

作為吐蕃歷史上,為一個發動滅佛的贊普,他在抉擇之前,必然經過了複雜的思想鬥爭。

就像他被佛教徒刺殺後,留下的遺言:“(殺我)早三年,或晚三年。”

究竟是事業未成的遺憾呢?還是對錯誤舉動的懺悔?

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參考書目:

《評述朗達瑪滅佛》_薛樂;

《淺談朗達瑪滅佛的背景》_成映珠;

《試析朗達瑪滅佛的原因》_薛生海;

《吐蕃末代贊普赤達瑪烏東贊研究》_楊建英;

《關於吐蕃贊普達瑪禁佛的兩個問題》__洲塔;

《吐蕃贊普赤達爾瑪的統治及其後的簡要歷史》_安多·卡爾梅·桑丹堅參著,德康·索南曲傑譯;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歡迎關注“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