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會老,但文字會永遠年輕

詩歌 文學 藝術 文化 女神搭配 2017-04-13

週日整理書櫃,幾本塵封已久的日記本呈現在我的眼前——有樸素的,也有花俏的,有些頁面已經泛黃,只要一打開,一股濃烈的木屑味便撲鼻而來。我隨意翻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圓珠筆字,重讀一遍,往日的溫馨和憂愁瞬間躍然在字裡行間,讓我今天的眼睛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一股久違的溫暖洋溢心頭,將我帶回到曾經寫日記的年少時光裡。時光會老,但文字會永遠年輕

現在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一本日記本是寫於2000年,迄今為止過了整整17年。17年了,當初神采飛揚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淪為落魄孤寂的中年大叔。歲月真是一把殘忍的殺豬刀啊!

擺在我面前的五本日記本,雖然加起來也不到三斤重,但裡面記載的內容卻比一座山還很沉。有畢業時的緊張與慌亂,有與同學分別時的愁悵與傷感,有戀愛的甜蜜與失戀的苦澀,有為工作奔波的辛酸與迷茫,有升職加薪時的意氣風發,有失業蝸居時的意志消沉,有學習時的成長與思考,有享樂時的紙醉與金迷,有對虛度光陰的悔恨與自責,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

沒有人能回到過去,回到只有快樂沒有憂愁的時光。沒有人能抗拒衰老,即使我們不願意,歲月也無情地我們額頭刻下道道皺紋。但在文字裡,我看到的永遠是那樣天真的笑容,那樣純樸的初心,那樣真摯的情感!

悠悠歲月,如夢如幻,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這個充斥著智能手機、微信、微博等新玩意層出不窮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再去寫日記了,還有誰願意拿起筆去一行一行地寫字呢?或許我們都快忘記怎麼提筆寫字了?曾經那麼親切的手寫日記,已消失得近乎無影無蹤了,那些寫日記的時光也永遠被定格在心靈的深處。時光會老,但文字會永遠年輕

我住的樓下小區,每逢週末就會有一個擦皮鞋的中年大姐在那擺攤。只要有穿皮鞋的人經過,她就會熱情地吆喝起來。中年大姐雖然像歷經滄桑的人,兩鬢和頭上都有許多刺眼的白髮,但她能說會道,一臉慈善的笑容,挺討人喜歡。我也會經常關照她的生意,次數多了,大家也就熟悉起來。

大姐聽說我也喜歡文學,眼睛突然變亮起來,像是遇見了知音一樣激動不已。她說:“我最喜歡詩歌了,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現代詩,我都喜歡。”大姐說起詩來竟然滔滔不絕,一些著名詩人的名字在她嘴裡如數家珍:徐志摩、郭沫若、海子、舒婷、北島、汪國真……我大吃一驚,又問道:“那你平常會寫詩嗎?”“會啊,當然會了!”中年大姐有些興奮,“我還出過一本詩集呢!”“不是吧?!”她的這句話讓我驚訝得差點下巴掉下來。時光會老,但文字會永遠年輕

大姐不依不饒:“你還別不信呢,我拿給你看看吧!”說完,她從工具箱裡搜出一塊用灰布包裹嚴實的書來遞給我。我將信將疑地打開一看,果然是一本油印的薄薄的詩集,書名叫《山裡姑娘》。與書同名的這首詩寫得更有韻味,特別是最後一段:若是有人推開/我憂鬱的心牆/我定會為他獻上/一份田野的芳香。

看完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儘管我很難將寫出那些美好動人詩句的人,與眼前這位白髮刺眼的中年婦女聯繫起來,但不得不說,文字是有著穿越時空的魔力,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讓人回想起年輕時的模樣。

雖然不久後,這位大姐不知搬到了哪裡,但我總會想她曾寫過那本薄薄的詩集。身處俗世,我們的稜角都會被歲月磨平,而只有文字在光陰的流轉裡歷久彌新。時光會老,但文字會永遠年輕

去參加一次文學筆會,有幸認識一位德高望重、年過古稀的老作家。老作家雖然滿臉皺紋、頭髮稀少,但精神矍鑠、聲音洪亮、幽默風趣,活像金庸小說當中的“老頑童”。老作家十分健談,與我們想象當中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語的作家形象大相徑庭。與我們這一群年輕後生在一起,反而是他常常逗得我們鬨堂大笑。如果再去讀他的作品,你就更會忘記他的年齡,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裡,平常的生活也煥發出青春的光彩來。

有人說,作家這個群體敏感、孤獨又脆弱。不錯,他們有時也和普通人一樣,有著深不可測的執拗,甚至是偏執。但與此同時,那些潛藏在文字裡的力量,故事無窮的魅力,又讓他們顯得銳利、慎獨而強大。作家也許就是那麼一回事,只是一群很渺小的人,卻在堅持一件也許很偉大的事情。時光會老,但文字會永遠年輕

我們都將老去,但文字不會老。所以,不管世間變幻,我們依舊會被那些溫柔縝密的言語感動過,被那些張狂暴烈的思緒震撼過,也為那些不走尋常路的文風感嘆過,為出其不意的腦洞驚讚過……

在文字裡徜徉,四季都充滿了芬芳,在文字裡沐浴,生命將如蓮花般綻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