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遍地“匠心”

“匠心”從一人用,到滿世界用,到終於成了“爛大街”的營銷名詞。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其實這個社會上,真正的匠心少之又少。

“匠”:從產品到營銷 行業的爆款名詞

從5年前,NB請到李宗盛的“致匠心”到錘子科技提出的工匠精神,“匠”這個以往略顯老氣的詞,經過故事包裝一躍成為逼格與品質並存的代名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產品還是企業,但凡沒了故事賣點,都能拿“匠”一詞來包裝自己。

互聯網:快過之後,都喜歡拿“匠心”說深度

如果說前兩年互聯網企業個個都在拼速度,這兩年深度就成了下一個企業追逐的目標。尤其是在多數細分領域,人口紅利逐步減弱的時代,想要在市場洪流中佔據一席之地,此時賣情懷,賣匠心成了最普遍的招數。

從開始“錘子手機”冠以的工匠精神,到後期,創業公司都喜歡拿“匠”一詞做文章。只不過除了宣傳點上的“匠心”之外,更多的產品還是停留在概念的階段。甚至,很多隻是停留在文案階段,用“匠心”包裝出來的產品,是否真的對得起“匠”一詞。


終於,遍地“匠心”


(廣告人看文案創意,錘粉看人格情懷,但市場看錘子手機連續下跌的數據)

賤萌下線 這次品牌熱詞讓位給了匠心

當然除了互聯網企業之外,對於一週變三次的品牌而言,這些前沿流行詞彙,又怎會置之不理呢。所以,一時間,無論是車企的新品上市的“匠心之作”,還是日化紙巾的150滴水後疊放硬幣測試,甚至是食品行業為了力證自身的品質,而抬出的“以匠心做品牌”。

終於,遍地“匠心”


(味千拉麵廣告:《食之匠心,一碗麵一輩子》如今非常標準的匠心廣告)

如今匠心一詞已經成為繼年輕賣萌,自黑自嘲後,另一個營銷熱詞。只不過當品牌在不斷打匠心廣告的時候,匠心老梗持續火熱,大眾對其漠視的程度就會持續上升。

下線經濟“匠心”還能吸引文青多久

甚至於,在吹過互聯網內容和品牌營銷之外,“匠心”在線下也找到了自身的肥沃土壤。

一家不大的門面,裝修要麼白一點、要麼黑一點,在其中無論是煮咖啡還是做煎餅,還是做手工製品,都可以冠以“匠心”二字,然後坐等街頭文青上門。這可能是現在大城市,文青指南中必不可少的推薦店面。將店主的匠心放在了推廣的首位,其次是店面環境,而究竟這咖啡好不好喝,煎餅好不好吃,手工製品好不好用,則一概不論。


終於,遍地“匠心”


(這類與《好白》相似的線下實體店,正在成為一線城市的走俏的類型)

“匠”:如何從標題走向產品核心

消費者:“匠”是品質佔領了需求高地

為什麼說現在的營銷那麼喜歡用“匠”一字,這其實也是隨著現在消費模式的改變而改變。在追求過底價之後,我們的消費者開始追求產品的質量。所以在被好看的包裝以及輕佻的標語吸引之外,“匠心”一詞直接戳中了目前消費者對於品質的追求。

廣告主:“匠”不是品質的遮羞布

但是對於我們現在的廣告主而言,“匠”一詞不應該成為自身品質的遮羞布。尤其是目前,所謂匠心,是對細節的執著!對技術細節的一絲不苟;對服務細節的鉅細無遺。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它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造新工藝、新技術的過程,是一種傳承與創新的並存。

而不應該是現在這樣,只是在宣傳標語和公關稿中,把“匠”字凸現出來。

寫在最後:其實對於市場而言,過多的聽到一個詞就會很糟心,尤其是當這個詞只不過是掩耳盜鈴,更顯得市場的虛浮。“匠心”如其他行業熱詞,這波熱潮終將會過去。但是“匠心”又不想其他熱詞,過去了就可以完全消失。

市場何時才能擺脫口頭上的匠心,開始真正在做事的每一個細節中展現匠氣,這才是未來“匠心”的真正價值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