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太子建,就是那位平白無故被老爹楚平王搶了媳婦,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塊東躲西藏的楚國前太子。

其夥同晉國圖謀鄭國不成反被鄭國殺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兒子曰"勝"。後來事態平息,楚惠王當政,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無辜,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勝給召回來,封個一疆半土的。

聽說此事的葉公首先表示了反對。

"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並非遵守了諾言就叫誠信,也並非不怕死命就能稱之為勇敢。勝這個人喜歡物色亡命之徒,平日裡有仇必報,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吧?

可是,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沒有聽從,反而給了勝一處吳楚邊境的封地,是之為白公。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太子建,就是那位平白無故被老爹楚平王搶了媳婦,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塊東躲西藏的楚國前太子。

其夥同晉國圖謀鄭國不成反被鄭國殺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兒子曰"勝"。後來事態平息,楚惠王當政,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無辜,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勝給召回來,封個一疆半土的。

聽說此事的葉公首先表示了反對。

"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並非遵守了諾言就叫誠信,也並非不怕死命就能稱之為勇敢。勝這個人喜歡物色亡命之徒,平日裡有仇必報,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吧?

可是,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沒有聽從,反而給了勝一處吳楚邊境的封地,是之為白公。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白公勝有兵有權後,便天天想著給自己客死他鄉的老爹太子建報仇雪恨。

但是,顧全大局的令尹子西以及整個楚國朝堂,非但沒有幫助他的跡象,而且還同鄭國握手言和。

感覺到被無視的白公勝因此便起兵作亂了。

05

這一年,恰巧吳國進攻"慎"這個地方,頗為英勇的白公領兵打敗了他們。

發現了機會的白公勝,請求不解除武裝進都城奉獻戰利品。

或是太過於相信白公勝,也或許是壓根沒把勝的力量放在眼裡,楚惠王和令尹子西腦子一熱竟然同意了。

君臣也真是自找死路了。

一路沒有阻礙地領著軍隊進入都城,白公勝旋即發動叛亂,衝上朝堂當場斬殺提攜和照顧過自己的子西和子期,並劫持了楚惠王。

此時的葉公正遠離朝堂,居住在蔡地,聽說白公果真禍患郢都,便對身邊的人說道:

"吾聞之,以險僥倖者,其求無魘,偏重必離。"

白公勝這個人屬於劍走偏鋒僥倖勝利,其實才望不足以震懾朝堂,如果再濫殺無辜,便一定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組織武裝力量,決定討伐白公及其黨羽,拯救楚國於危難。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太子建,就是那位平白無故被老爹楚平王搶了媳婦,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塊東躲西藏的楚國前太子。

其夥同晉國圖謀鄭國不成反被鄭國殺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兒子曰"勝"。後來事態平息,楚惠王當政,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無辜,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勝給召回來,封個一疆半土的。

聽說此事的葉公首先表示了反對。

"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並非遵守了諾言就叫誠信,也並非不怕死命就能稱之為勇敢。勝這個人喜歡物色亡命之徒,平日裡有仇必報,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吧?

可是,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沒有聽從,反而給了勝一處吳楚邊境的封地,是之為白公。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白公勝有兵有權後,便天天想著給自己客死他鄉的老爹太子建報仇雪恨。

但是,顧全大局的令尹子西以及整個楚國朝堂,非但沒有幫助他的跡象,而且還同鄭國握手言和。

感覺到被無視的白公勝因此便起兵作亂了。

05

這一年,恰巧吳國進攻"慎"這個地方,頗為英勇的白公領兵打敗了他們。

發現了機會的白公勝,請求不解除武裝進都城奉獻戰利品。

或是太過於相信白公勝,也或許是壓根沒把勝的力量放在眼裡,楚惠王和令尹子西腦子一熱竟然同意了。

君臣也真是自找死路了。

一路沒有阻礙地領著軍隊進入都城,白公勝旋即發動叛亂,衝上朝堂當場斬殺提攜和照顧過自己的子西和子期,並劫持了楚惠王。

此時的葉公正遠離朝堂,居住在蔡地,聽說白公果真禍患郢都,便對身邊的人說道:

"吾聞之,以險僥倖者,其求無魘,偏重必離。"

白公勝這個人屬於劍走偏鋒僥倖勝利,其實才望不足以震懾朝堂,如果再濫殺無辜,便一定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組織武裝力量,決定討伐白公及其黨羽,拯救楚國於危難。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在進軍的路上,葉公不斷地收編忠於王室的臣民,擴容力量,最後和白公一戰將其擊潰。白公逃到山上自縊而死,他的死黨石乞也被白公抓住烹殺而亡。

白公自立為王。月餘,會葉公來救楚,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殺之。惠王乃復位。(《史記.楚世家》)

迎回楚惠王的葉公子高,被授以令尹、司馬兩個重要職務。軍政一肩挑,在整個楚國曆史上可謂是空前絕後,一時間風光無倆。

故事並未到此為止。

四年之後的公元前475年,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的分界年份,可能是葉公也感覺到世代交替的信息了吧,他毅然決然地把令尹一職交給了公孫寧,司馬一職交給了公孫寬,然後淡然地回到了封地,安度晚年。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太子建,就是那位平白無故被老爹楚平王搶了媳婦,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塊東躲西藏的楚國前太子。

其夥同晉國圖謀鄭國不成反被鄭國殺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兒子曰"勝"。後來事態平息,楚惠王當政,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無辜,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勝給召回來,封個一疆半土的。

聽說此事的葉公首先表示了反對。

"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並非遵守了諾言就叫誠信,也並非不怕死命就能稱之為勇敢。勝這個人喜歡物色亡命之徒,平日裡有仇必報,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吧?

可是,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沒有聽從,反而給了勝一處吳楚邊境的封地,是之為白公。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白公勝有兵有權後,便天天想著給自己客死他鄉的老爹太子建報仇雪恨。

但是,顧全大局的令尹子西以及整個楚國朝堂,非但沒有幫助他的跡象,而且還同鄭國握手言和。

感覺到被無視的白公勝因此便起兵作亂了。

05

這一年,恰巧吳國進攻"慎"這個地方,頗為英勇的白公領兵打敗了他們。

發現了機會的白公勝,請求不解除武裝進都城奉獻戰利品。

或是太過於相信白公勝,也或許是壓根沒把勝的力量放在眼裡,楚惠王和令尹子西腦子一熱竟然同意了。

君臣也真是自找死路了。

一路沒有阻礙地領著軍隊進入都城,白公勝旋即發動叛亂,衝上朝堂當場斬殺提攜和照顧過自己的子西和子期,並劫持了楚惠王。

此時的葉公正遠離朝堂,居住在蔡地,聽說白公果真禍患郢都,便對身邊的人說道:

"吾聞之,以險僥倖者,其求無魘,偏重必離。"

白公勝這個人屬於劍走偏鋒僥倖勝利,其實才望不足以震懾朝堂,如果再濫殺無辜,便一定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組織武裝力量,決定討伐白公及其黨羽,拯救楚國於危難。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在進軍的路上,葉公不斷地收編忠於王室的臣民,擴容力量,最後和白公一戰將其擊潰。白公逃到山上自縊而死,他的死黨石乞也被白公抓住烹殺而亡。

白公自立為王。月餘,會葉公來救楚,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殺之。惠王乃復位。(《史記.楚世家》)

迎回楚惠王的葉公子高,被授以令尹、司馬兩個重要職務。軍政一肩挑,在整個楚國曆史上可謂是空前絕後,一時間風光無倆。

故事並未到此為止。

四年之後的公元前475年,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的分界年份,可能是葉公也感覺到世代交替的信息了吧,他毅然決然地把令尹一職交給了公孫寧,司馬一職交給了公孫寬,然後淡然地回到了封地,安度晚年。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6

縱觀葉公其人一生,大約在70歲以前,似乎並沒有什麼驚天動人之舉,所得封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其父陣亡後楚王的體恤。

所謂勤政愛民、開山修渠,似乎也只是分內之舉,並非一定值得大書特書。

說到底,並無多少實際可歌可泣的事蹟、

一切直到白公之亂,在楚國大廈將傾,臣民一片束手無策之時,身處邊陲小鎮的葉公振臂一呼,不說是扭轉了乾坤吧,最起碼也是拯救了國家於危亡。

直到身兼軍政兩項首腦職務,其治國安邦的才能可以說是展露無疑。

難道,在70歲以前40多年的時間裡,才華卓越,又獲得了百姓讚歎和諸侯佩服的葉公,都從來沒有嘗試過或者有過,在更大的舞臺上一展抱負的雄心麼?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太子建,就是那位平白無故被老爹楚平王搶了媳婦,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塊東躲西藏的楚國前太子。

其夥同晉國圖謀鄭國不成反被鄭國殺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兒子曰"勝"。後來事態平息,楚惠王當政,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無辜,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勝給召回來,封個一疆半土的。

聽說此事的葉公首先表示了反對。

"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並非遵守了諾言就叫誠信,也並非不怕死命就能稱之為勇敢。勝這個人喜歡物色亡命之徒,平日裡有仇必報,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吧?

可是,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沒有聽從,反而給了勝一處吳楚邊境的封地,是之為白公。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白公勝有兵有權後,便天天想著給自己客死他鄉的老爹太子建報仇雪恨。

但是,顧全大局的令尹子西以及整個楚國朝堂,非但沒有幫助他的跡象,而且還同鄭國握手言和。

感覺到被無視的白公勝因此便起兵作亂了。

05

這一年,恰巧吳國進攻"慎"這個地方,頗為英勇的白公領兵打敗了他們。

發現了機會的白公勝,請求不解除武裝進都城奉獻戰利品。

或是太過於相信白公勝,也或許是壓根沒把勝的力量放在眼裡,楚惠王和令尹子西腦子一熱竟然同意了。

君臣也真是自找死路了。

一路沒有阻礙地領著軍隊進入都城,白公勝旋即發動叛亂,衝上朝堂當場斬殺提攜和照顧過自己的子西和子期,並劫持了楚惠王。

此時的葉公正遠離朝堂,居住在蔡地,聽說白公果真禍患郢都,便對身邊的人說道:

"吾聞之,以險僥倖者,其求無魘,偏重必離。"

白公勝這個人屬於劍走偏鋒僥倖勝利,其實才望不足以震懾朝堂,如果再濫殺無辜,便一定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組織武裝力量,決定討伐白公及其黨羽,拯救楚國於危難。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在進軍的路上,葉公不斷地收編忠於王室的臣民,擴容力量,最後和白公一戰將其擊潰。白公逃到山上自縊而死,他的死黨石乞也被白公抓住烹殺而亡。

白公自立為王。月餘,會葉公來救楚,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殺之。惠王乃復位。(《史記.楚世家》)

迎回楚惠王的葉公子高,被授以令尹、司馬兩個重要職務。軍政一肩挑,在整個楚國曆史上可謂是空前絕後,一時間風光無倆。

故事並未到此為止。

四年之後的公元前475年,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的分界年份,可能是葉公也感覺到世代交替的信息了吧,他毅然決然地把令尹一職交給了公孫寧,司馬一職交給了公孫寬,然後淡然地回到了封地,安度晚年。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6

縱觀葉公其人一生,大約在70歲以前,似乎並沒有什麼驚天動人之舉,所得封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其父陣亡後楚王的體恤。

所謂勤政愛民、開山修渠,似乎也只是分內之舉,並非一定值得大書特書。

說到底,並無多少實際可歌可泣的事蹟、

一切直到白公之亂,在楚國大廈將傾,臣民一片束手無策之時,身處邊陲小鎮的葉公振臂一呼,不說是扭轉了乾坤吧,最起碼也是拯救了國家於危亡。

直到身兼軍政兩項首腦職務,其治國安邦的才能可以說是展露無疑。

難道,在70歲以前40多年的時間裡,才華卓越,又獲得了百姓讚歎和諸侯佩服的葉公,都從來沒有嘗試過或者有過,在更大的舞臺上一展抱負的雄心麼?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顯然,我們很難武斷地說沒有。但事實是,他勤勤懇懇地經營著封地,造福鄉里,並沒有任何"更上一層樓"的表露。

這或許只能說明,並非所有政治人物都那麼貪戀權力吧。

儒家倡導"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學得好了本事到了,就一定想著去做官。

但儒家更倡導"有志於仁"。一個立志實行仁德的人,是不會耍弄令人厭惡的伎倆的。

想必,葉公就是一個真正的儒家,所以才會"邦有道時,安於職守;邦無道時,振臂一呼"。

更難能可貴的是,完成了歷史任務的葉公,竟能夠功成身退,毫無保留地將肩挑的重擔授予他人,並一身輕鬆地返回故里,實乃古來今往無數人應當學習的榜樣。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大德大才之人,卻被劉向一則成語故事毀成了一個口是心非可笑之人,實在是委屈之極。

"

01

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話說,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平時格外喜歡龍,以至於家裡的牆壁上、盛酒的器皿上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繡滿了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他的愛好,非常的好奇和感動,於是便降落人間來到了葉公的面前。沒想到,看到真龍的葉公,非但沒有驚喜萬分,反倒嚇得魂不守舍,扭頭就跑。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從此,這位葉公,便被貼上了"葉公好龍"的標籤,成了表裡不一的代言人。

02

事實上,這位葉公先生是千古以來第一受委屈了的好人。

葉公者,羋姓,沈尹氏,名諸樑,字子高。

楚國貴族,前524年因功被封於葉地(今河南平頂山葉縣),故自號葉公。

彼時的葉邑正遭受嚴重的水患,百姓們被搞得苦不堪言。

本性善良、愛民如子的葉公初一到任,便不辭勞苦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民風和民情。

他了解到,葉邑的問題在於地處邊境,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理,縣域內各項設施都極為的落後。

於是,他便決定下功夫開挖一些連通水系的溝渠,優先解決百姓們最為迫切的水患問題。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3

想法雖好,但真要實行起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卻是一個需要好好籌劃的浩大工程。

首先,在葉公個人來說,以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便想要先自己畫一些水利工程圖來揣摩揣摩。

竹簡不合適作畫,沒辦法,他只有在自家的牆壁上畫溝繪渠,又考慮到龍王是主管行雲布雨的神物,便在每條畫線的盡頭繪上龍頭,稱之曰"水龍頭"(水龍頭的稱呼便是來源於此),以祈求風調雨順。

沒想到,此舉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縣公,自然是少不了各色人等前來拜訪。

俗話說,登門的人不全是貴人,也有可能是小鬼。有那對葉公的地位、聲譽暗生嫉妒之輩,看到葉公牆壁上條條線線的水利工程圖,不解其意,便順勢出去造謠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這便是"葉公好龍"故事的雛形了。

到了漢朝,有一個好事的文人劉向,於無聊之際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葉公徹底算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04

在葉公的主持和帶領下,葉邑的百姓根據當地地理條件,成功修建了被稱之為"東西二陂"的水利工程。

其中,西坡用於攔洪,東坡用於蓄水和灌溉,一下子解決了困擾葉邑數百年的水利問題。

如果葉公的事蹟僅限於此,那麼他頂多也就是個帶了些許話題的治世能臣,絕難成為我們口中的"偉大"。

其實,他還是一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匡扶了社稷的傳奇人物。

前479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先太子建的兒子白公突然起兵,於朝堂之上斬殺令尹子西,扣押楚惠王,一時間楚國上空戰雲密佈,危機四伏。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太子建,就是那位平白無故被老爹楚平王搶了媳婦,又被迫和伍子胥一塊東躲西藏的楚國前太子。

其夥同晉國圖謀鄭國不成反被鄭國殺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兒子曰"勝"。後來事態平息,楚惠王當政,令尹子西感念太子建的無辜,便想要把流落在外的公子勝給召回來,封個一疆半土的。

聽說此事的葉公首先表示了反對。

"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並非遵守了諾言就叫誠信,也並非不怕死命就能稱之為勇敢。勝這個人喜歡物色亡命之徒,平日裡有仇必報,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吧?

可是,抱有同胞之情的子西沒有聽從,反而給了勝一處吳楚邊境的封地,是之為白公。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白公勝有兵有權後,便天天想著給自己客死他鄉的老爹太子建報仇雪恨。

但是,顧全大局的令尹子西以及整個楚國朝堂,非但沒有幫助他的跡象,而且還同鄭國握手言和。

感覺到被無視的白公勝因此便起兵作亂了。

05

這一年,恰巧吳國進攻"慎"這個地方,頗為英勇的白公領兵打敗了他們。

發現了機會的白公勝,請求不解除武裝進都城奉獻戰利品。

或是太過於相信白公勝,也或許是壓根沒把勝的力量放在眼裡,楚惠王和令尹子西腦子一熱竟然同意了。

君臣也真是自找死路了。

一路沒有阻礙地領著軍隊進入都城,白公勝旋即發動叛亂,衝上朝堂當場斬殺提攜和照顧過自己的子西和子期,並劫持了楚惠王。

此時的葉公正遠離朝堂,居住在蔡地,聽說白公果真禍患郢都,便對身邊的人說道:

"吾聞之,以險僥倖者,其求無魘,偏重必離。"

白公勝這個人屬於劍走偏鋒僥倖勝利,其實才望不足以震懾朝堂,如果再濫殺無辜,便一定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於是組織武裝力量,決定討伐白公及其黨羽,拯救楚國於危難。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在進軍的路上,葉公不斷地收編忠於王室的臣民,擴容力量,最後和白公一戰將其擊潰。白公逃到山上自縊而死,他的死黨石乞也被白公抓住烹殺而亡。

白公自立為王。月餘,會葉公來救楚,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殺之。惠王乃復位。(《史記.楚世家》)

迎回楚惠王的葉公子高,被授以令尹、司馬兩個重要職務。軍政一肩挑,在整個楚國曆史上可謂是空前絕後,一時間風光無倆。

故事並未到此為止。

四年之後的公元前475年,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的分界年份,可能是葉公也感覺到世代交替的信息了吧,他毅然決然地把令尹一職交給了公孫寧,司馬一職交給了公孫寬,然後淡然地回到了封地,安度晚年。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06

縱觀葉公其人一生,大約在70歲以前,似乎並沒有什麼驚天動人之舉,所得封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其父陣亡後楚王的體恤。

所謂勤政愛民、開山修渠,似乎也只是分內之舉,並非一定值得大書特書。

說到底,並無多少實際可歌可泣的事蹟、

一切直到白公之亂,在楚國大廈將傾,臣民一片束手無策之時,身處邊陲小鎮的葉公振臂一呼,不說是扭轉了乾坤吧,最起碼也是拯救了國家於危亡。

直到身兼軍政兩項首腦職務,其治國安邦的才能可以說是展露無疑。

難道,在70歲以前40多年的時間裡,才華卓越,又獲得了百姓讚歎和諸侯佩服的葉公,都從來沒有嘗試過或者有過,在更大的舞臺上一展抱負的雄心麼?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顯然,我們很難武斷地說沒有。但事實是,他勤勤懇懇地經營著封地,造福鄉里,並沒有任何"更上一層樓"的表露。

這或許只能說明,並非所有政治人物都那麼貪戀權力吧。

儒家倡導"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學得好了本事到了,就一定想著去做官。

但儒家更倡導"有志於仁"。一個立志實行仁德的人,是不會耍弄令人厭惡的伎倆的。

想必,葉公就是一個真正的儒家,所以才會"邦有道時,安於職守;邦無道時,振臂一呼"。

更難能可貴的是,完成了歷史任務的葉公,竟能夠功成身退,毫無保留地將肩挑的重擔授予他人,並一身輕鬆地返回故里,實乃古來今往無數人應當學習的榜樣。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大德大才之人,卻被劉向一則成語故事毀成了一個口是心非可笑之人,實在是委屈之極。

葉公,一個被則成語故事禍害了兩千多年的偉大人物

反過來說,有正必有反,洋洋灑灑的五千年曆史,又有多少人當是被故事裝點了門面?

參考書目:

《史記》|《左傳》|《國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