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服裝 民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遺傳 三小姐談中年婦女危機 2019-09-17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對於青春期的子女,家長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當我們這一代中國家長已經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達成共識時,美國教育界卻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1995年發表的《教育的迷思》激起千層浪。

她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這篇論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後來,作者把這篇論文擴展開來寫成了書,雖然評論非常兩極化,但對於青春期的家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書中的一些核心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對於青春期的子女,家長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當我們這一代中國家長已經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達成共識時,美國教育界卻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1995年發表的《教育的迷思》激起千層浪。

她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這篇論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後來,作者把這篇論文擴展開來寫成了書,雖然評論非常兩極化,但對於青春期的家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書中的一些核心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觀點1:父母的教養方式無法決定孩子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而非家庭教養。】

思考:首先,父母對孩子最大、最明顯的影響是基因的遺傳,所以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先看看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們!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沒有影響,只是並不是全部!因此,我們需要找到影響成長的關鍵因素並予以積極迴應。

觀點2:青春期孩子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發生主要在家庭之外,尤其是他認同的同伴群體。】

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先學會成為一名成年人!所以父母在家裡教的,只能用於家裡,到了學校裡,孩子還必須自己學會另外一套行為模式,讓他融入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朋友對他們的影響力將不斷超越家長。比如我家兒子執意留妹妹頭,因為他的兄弟覺得帥,開始悄悄買流行款式衣服,也是以朋友的認同作為審美標準,再比如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起鬨,講話…在孩子群裡,最酷的行為可能就是敢於挑戰家長和老師的權威。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嚴管加厚愛,做權

威型的家長!!!(非常重要,一定堅持看下去)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對於青春期的子女,家長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當我們這一代中國家長已經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達成共識時,美國教育界卻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1995年發表的《教育的迷思》激起千層浪。

她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這篇論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後來,作者把這篇論文擴展開來寫成了書,雖然評論非常兩極化,但對於青春期的家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書中的一些核心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觀點1:父母的教養方式無法決定孩子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而非家庭教養。】

思考:首先,父母對孩子最大、最明顯的影響是基因的遺傳,所以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先看看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們!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沒有影響,只是並不是全部!因此,我們需要找到影響成長的關鍵因素並予以積極迴應。

觀點2:青春期孩子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發生主要在家庭之外,尤其是他認同的同伴群體。】

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先學會成為一名成年人!所以父母在家裡教的,只能用於家裡,到了學校裡,孩子還必須自己學會另外一套行為模式,讓他融入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朋友對他們的影響力將不斷超越家長。比如我家兒子執意留妹妹頭,因為他的兄弟覺得帥,開始悄悄買流行款式衣服,也是以朋友的認同作為審美標準,再比如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起鬨,講話…在孩子群裡,最酷的行為可能就是敢於挑戰家長和老師的權威。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嚴管加厚愛,做權

威型的家長!!!(非常重要,一定堅持看下去)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測測你是哪一類型的家長?(務必對號入座!)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發展學院的戴安娜·鮑姆林德博士有個對父母教養行為給孩子帶來影響的著名研究,即:有些教養方式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而有些好的教養方式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鮑姆林德的家庭教養理論通過二個緯度:一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二是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反應,可以細分為四種類型: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對於青春期的子女,家長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當我們這一代中國家長已經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達成共識時,美國教育界卻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1995年發表的《教育的迷思》激起千層浪。

她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這篇論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後來,作者把這篇論文擴展開來寫成了書,雖然評論非常兩極化,但對於青春期的家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書中的一些核心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觀點1:父母的教養方式無法決定孩子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而非家庭教養。】

思考:首先,父母對孩子最大、最明顯的影響是基因的遺傳,所以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先看看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們!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沒有影響,只是並不是全部!因此,我們需要找到影響成長的關鍵因素並予以積極迴應。

觀點2:青春期孩子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發生主要在家庭之外,尤其是他認同的同伴群體。】

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先學會成為一名成年人!所以父母在家裡教的,只能用於家裡,到了學校裡,孩子還必須自己學會另外一套行為模式,讓他融入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朋友對他們的影響力將不斷超越家長。比如我家兒子執意留妹妹頭,因為他的兄弟覺得帥,開始悄悄買流行款式衣服,也是以朋友的認同作為審美標準,再比如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起鬨,講話…在孩子群裡,最酷的行為可能就是敢於挑戰家長和老師的權威。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嚴管加厚愛,做權

威型的家長!!!(非常重要,一定堅持看下去)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測測你是哪一類型的家長?(務必對號入座!)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發展學院的戴安娜·鮑姆林德博士有個對父母教養行為給孩子帶來影響的著名研究,即:有些教養方式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而有些好的教養方式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鮑姆林德的家庭教養理論通過二個緯度:一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二是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反應,可以細分為四種類型: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A:權威性父母(最佳父母類型):高要求、高反應。優點:平等利於溝通,既給規則也給自由!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智慧型父母和理想家庭。缺點:最費時費力,對家長要求較高!

B:專制型父母: 高要求、低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高,屬於嚴管控,要求服從,但是對孩子的需求卻是低反應的,不給孩子話語權。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要麼沒有自我,什麼都聽父母的,要麼就叛逆,現實中也確實會有少數人叛逆成功找到自我的案例。

C:忽視型父母:低要求、低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低甚至沒要求,對孩子的需求也看不見。常見在留守兒童父母,而這種忽視型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D:溺愛型父母:低要求、高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低,但是對孩子的需求卻是高度反應,家長允許孩子做任何事情,幾乎不強制,後果會造成小孩的自我放任。常見於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以及隔代帶小孩的家庭。

02.如何當一個權威性的父母?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對於青春期的子女,家長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當我們這一代中國家長已經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達成共識時,美國教育界卻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1995年發表的《教育的迷思》激起千層浪。

她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這篇論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後來,作者把這篇論文擴展開來寫成了書,雖然評論非常兩極化,但對於青春期的家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書中的一些核心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觀點1:父母的教養方式無法決定孩子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而非家庭教養。】

思考:首先,父母對孩子最大、最明顯的影響是基因的遺傳,所以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先看看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們!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沒有影響,只是並不是全部!因此,我們需要找到影響成長的關鍵因素並予以積極迴應。

觀點2:青春期孩子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發生主要在家庭之外,尤其是他認同的同伴群體。】

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先學會成為一名成年人!所以父母在家裡教的,只能用於家裡,到了學校裡,孩子還必須自己學會另外一套行為模式,讓他融入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朋友對他們的影響力將不斷超越家長。比如我家兒子執意留妹妹頭,因為他的兄弟覺得帥,開始悄悄買流行款式衣服,也是以朋友的認同作為審美標準,再比如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起鬨,講話…在孩子群裡,最酷的行為可能就是敢於挑戰家長和老師的權威。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嚴管加厚愛,做權

威型的家長!!!(非常重要,一定堅持看下去)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測測你是哪一類型的家長?(務必對號入座!)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發展學院的戴安娜·鮑姆林德博士有個對父母教養行為給孩子帶來影響的著名研究,即:有些教養方式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而有些好的教養方式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鮑姆林德的家庭教養理論通過二個緯度:一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二是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反應,可以細分為四種類型: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A:權威性父母(最佳父母類型):高要求、高反應。優點:平等利於溝通,既給規則也給自由!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智慧型父母和理想家庭。缺點:最費時費力,對家長要求較高!

B:專制型父母: 高要求、低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高,屬於嚴管控,要求服從,但是對孩子的需求卻是低反應的,不給孩子話語權。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要麼沒有自我,什麼都聽父母的,要麼就叛逆,現實中也確實會有少數人叛逆成功找到自我的案例。

C:忽視型父母:低要求、低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低甚至沒要求,對孩子的需求也看不見。常見在留守兒童父母,而這種忽視型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D:溺愛型父母:低要求、高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低,但是對孩子的需求卻是高度反應,家長允許孩子做任何事情,幾乎不強制,後果會造成小孩的自我放任。常見於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以及隔代帶小孩的家庭。

02.如何當一個權威性的父母?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圖片來自網絡)

注意,這裡的權威並不是“家長身份”帶來的硬權利,而更多地指向“專業型父母”!在這個對父母高標準的時代,我們承擔了校外教育的重擔,也意味著社會要求我們成長為“家庭教養專家”。而家庭教養的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孩子實現個人成長,既鍛鍊孩子的社會獨立性,也要培養社會責任心,比如良好的道德品行。

要學會愛的表達:多關愛孩子,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傾聽最重要!少嘮叨,少講理,多聽孩子們的意見。並對孩子的表現給予積極的反饋,支持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二要定規則明底線:青春期的特點就是衝動,追求刺激,易受影響,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弱,所以家長必須要制定他們的行事規則,要確保安全,嚴控風險。聰明的家長一定會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動態調整。

三要學會放權,允許犯錯:家長要明確各自的行為邊界,制定家庭決策清單,明確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說了算的,哪些是家長參與集體決策的,並明確各自權重,實現民主集中。

"

在昨天《心理學家:青春期的大腦只有“8成熟”,測測你家的娃是幾成熟?》中,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大腦構造,從生理上理解了娃們“離經叛道”的底層規律,今天轉入核心:家長們到底在成長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對於青春期的子女,家長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當我們這一代中國家長已經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達成共識時,美國教育界卻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1995年發表的《教育的迷思》激起千層浪。

她寫到: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這篇論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後來,作者把這篇論文擴展開來寫成了書,雖然評論非常兩極化,但對於青春期的家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書中的一些核心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觀點1:父母的教養方式無法決定孩子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而非家庭教養。】

思考:首先,父母對孩子最大、最明顯的影響是基因的遺傳,所以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先看看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們!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沒有影響,只是並不是全部!因此,我們需要找到影響成長的關鍵因素並予以積極迴應。

觀點2:青春期孩子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發生主要在家庭之外,尤其是他認同的同伴群體。】

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先學會成為一名成年人!所以父母在家裡教的,只能用於家裡,到了學校裡,孩子還必須自己學會另外一套行為模式,讓他融入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朋友對他們的影響力將不斷超越家長。比如我家兒子執意留妹妹頭,因為他的兄弟覺得帥,開始悄悄買流行款式衣服,也是以朋友的認同作為審美標準,再比如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起鬨,講話…在孩子群裡,最酷的行為可能就是敢於挑戰家長和老師的權威。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嚴管加厚愛,做權

威型的家長!!!(非常重要,一定堅持看下去)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01.測測你是哪一類型的家長?(務必對號入座!)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發展學院的戴安娜·鮑姆林德博士有個對父母教養行為給孩子帶來影響的著名研究,即:有些教養方式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而有些好的教養方式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鮑姆林德的家庭教養理論通過二個緯度:一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二是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反應,可以細分為四種類型: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A:權威性父母(最佳父母類型):高要求、高反應。優點:平等利於溝通,既給規則也給自由!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智慧型父母和理想家庭。缺點:最費時費力,對家長要求較高!

B:專制型父母: 高要求、低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高,屬於嚴管控,要求服從,但是對孩子的需求卻是低反應的,不給孩子話語權。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要麼沒有自我,什麼都聽父母的,要麼就叛逆,現實中也確實會有少數人叛逆成功找到自我的案例。

C:忽視型父母:低要求、低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低甚至沒要求,對孩子的需求也看不見。常見在留守兒童父母,而這種忽視型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D:溺愛型父母:低要求、高反應。父母對孩子通常要求很低,但是對孩子的需求卻是高度反應,家長允許孩子做任何事情,幾乎不強制,後果會造成小孩的自我放任。常見於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以及隔代帶小孩的家庭。

02.如何當一個權威性的父母?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圖片來自網絡)

注意,這裡的權威並不是“家長身份”帶來的硬權利,而更多地指向“專業型父母”!在這個對父母高標準的時代,我們承擔了校外教育的重擔,也意味著社會要求我們成長為“家庭教養專家”。而家庭教養的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孩子實現個人成長,既鍛鍊孩子的社會獨立性,也要培養社會責任心,比如良好的道德品行。

要學會愛的表達:多關愛孩子,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傾聽最重要!少嘮叨,少講理,多聽孩子們的意見。並對孩子的表現給予積極的反饋,支持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二要定規則明底線:青春期的特點就是衝動,追求刺激,易受影響,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弱,所以家長必須要制定他們的行事規則,要確保安全,嚴控風險。聰明的家長一定會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動態調整。

三要學會放權,允許犯錯:家長要明確各自的行為邊界,制定家庭決策清單,明確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說了算的,哪些是家長參與集體決策的,並明確各自權重,實現民主集中。

中國式家長:謝謝你,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用焦慮那麼多年了!

小結:家庭教育是伴隨我們後半生的重要課題,在這條路上永遠是不斷的出現問題,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解決它!而這需要我們多看,多想,多學習!

我是三小姐,大型國企的中層管理人員,考試達人(已獲得CPA,高級審計師,註冊招標師,註冊工程諮詢師,正在考國際註冊心理師)。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追求自我的二孩媽媽,希望做知識和經驗的傳播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