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誰都想考名校,也都知道名校難考。

有人還沒試,就早已嚇破膽、繳械投降;有人還沒考,似乎已勝券在握、躊躇滿志。這兩種極端的情況,康石石見過不少,說實話,多數是基於對名校的未知。

要想打破這種未知,其實可以很粗暴、很簡單——直接看名校的實際要求即可。以羅德島為例: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RISD工業設計要求


作為世界名校,RISD的工業設計更希望同學們從社會、文化、環境等多重問題的角度出發,通過設計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體現出個人興趣、價值觀與社會框架的聯繫。因此,羅德島非常鼓勵同學們在保護環境和更好理解人類行為的角度,進行工業設計的多觸角嘗試。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RCA工業設計要求


相比之下,RCA的工業設計更期望自己的學生成為真正的設計領導者。因此,RCA更注重同學們的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設計的好奇心、以及成長潛能,鼓勵學生通過平衡創造力、技術能力、洞察力和共情能力來應對現實挑戰,用批判性的方法和對公認實踐的質疑開發新的設計,以此來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再來看看日本的: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東京藝術大學工業設計要求


東京藝術大學更側重於尋求有創造能力的學生,包括觀察、思考和溝通的能力,更希望同學們能在工業設計中展現出自身能夠客觀觀察事物、辨別結構、尋找挑戰、全局觀察、關注細節的能力,並以自由的想象力、柔軟的敏感性和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方案,並將其服務於社會。

對東藝大來說,能否孜孜不倦磨練自己創造性技能、以及是否擁有推動世界的強烈意願,是他們判斷學生否被錄取的重要標準之一。

透過以上美日英名校的招生標準,我們可以輕易地捕捉到一些共同點——普遍注重學生通過設計與創新能力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和過程,以及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將這一點換算成實際的作品集要求,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項目立意是否有新意,

是否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

調研是否全面;

對用戶的理解是否準確,

設計概念是否有創新性,

是否符合調研結果;

......

這幾點,單看起來似乎並不難,畢竟“新意”、“全面”、“創新性”這些詞似乎缺乏具體的衡量標準。但稍微瞭解一下國內近幾年的留學近況就能知道,如今的留學名校之爭已經激烈到了怎樣的程度,那種將自己的大學作業改一改就能申上名校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在這種趨勢之下,想要邁入名校大門,只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作品集創作能力,才有被錄取的可能。

對當下有著名校留學夢的同學來說,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作品集創作能力呢?以下,是康石石為同學們總結的三點辦法:

1. 開闊視野,從不同角度發現生活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曾說過“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同學會產生這樣的疑惑:

“我已經足夠細心觀察生活了,為什麼還是做不出優秀的設計?”

原因說起來倒也簡單,很多人所謂的觀察,基本難以脫離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並不是說這種環境下誕生的問題不能立項,而是這些問題在你發現之前,別人早就做過無數遍了,考官也看過無數遍了,關鍵是能否找到新的解題思路。

不信我們就來看一下名校每年的畢業展:

如下圖中央聖馬丁工業設計的學生作品Dementia Simulator (老年痴呆症模擬器),說實話,老年痴呆算不上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創作者從中找到了新的角度——利用模擬器讓用戶體驗各種病症,從而達到引起共情,用戶提供實際反映未來護理途徑的目的。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DI PENG, 2016 Dementia Simulator


再比如,ACCD工業設計的學生,針對發展中國家新生兒的聽力損失問題,設計了一款可以在新生兒頭上滑動的頭帶,以此來檢測聽力。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Neeti Kailas Headband to administer a hearing te


以上這些五花八門的設計產品,設計出發點正是真實的生活,更多地只是換了一個視角。而所謂的開闊視野,其實不僅要關注自己身邊的小事,也完全可以從國家乃至世界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出發,學會從用戶的視角出發,用不同角度去看待和發現問題。

2. 設計思維,是應對設計的根本



通過觀察發現設計的出發點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設計的重點——解決問題。嚴格來說,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不同的項目設計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大家需要重點培養的是“設計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就像無招勝有招,能幫助同學們在面對各種項目挑戰時,找到最恰當的設計方法。

但設計思維的培養並不是一撮而就的過程,只能通過一個個實際項目的摸索和積累,獲得一點又一點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同學非常容易陷入跑偏的境地,結果就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但設計能力卻沒有得到任何提升,因此,在這康石石向同學們分享一點經驗,避免大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共情(Empathise)


共情,也就是同理心。簡單來說就是收集和研究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儘可能瞭解用戶。這是設計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個階段,同學們需要針對研究的人群、產品、市場和使用環境等查找大量資料。

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名校導師在面試時,最喜歡的問題也是圍繞這一環節,即你這樣設計的依據是什麼? 如果同學們在設計時忽視了這一步,想當然的做設計,對此,面試官往往會以“quick design”來婉拒你。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 定義(Define)


在定義階段,同學們需要分析和整理共情階段收集到的各種信息,提煉出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但是,這裡的定義不僅需要確定要解決的問題,也要確定問題人群等細節,例如,“在城市租房生活的年輕人需要能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傢俱”。這些具體細節可以幫助設計人員更好的發散思維,找到解決辦法。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 頭腦風暴(Ideate)


這是同學們最為熟悉的階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這種困難主要表現名校對於創新性的高要求,而多數學生在未經過系統訓練之前,想出一個方案已很不容易,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創新的點子呢?

其實,頭腦風暴並不是只在腦子裡空想,也可以通過很多方法開闊自己的思維,例如創建思維導圖,強制類比兩種不同的元素等。平時同學們也可以儘可能多地記錄下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創意點子,不要拒絕任何瘋狂的想法。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 原型製作(Phototype)和測試(Test)


原型製作和測試是把腦子中的想法動手製作出來,通過測試來優化解決方案。其實就是將原本停留在紙面上的2D設計概念轉換為實際3D模型,能更直觀地發現設計概念中的問題,同時通過用戶測試,思考人機關係、尺寸和產品材質等,優化設計方案。

但是,由於工具、耗時等原因,國內同學更習慣用軟件建模來代替實際的模型。然而,模型製作在作品集中不僅能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更加清晰地展現設計概念的使用方式、材質、尺寸等,更是絕大多數名校審核作品集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之一。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此外,康石石需要提醒同學們:設計思維並不是一個直線的思維過程,它往往是反覆、迭代的。例如,同學們在prototype階段發現了設計方案中的問題,也可以回到ideate階段針對問題重新發展概念。因此,不要害怕自己在設計中的反覆,這正是一段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


工業設計,你與名校的差距


3. 深入分析

有了觀察視角、有了設計思維,就能申上名校了嗎?不見得。事實上,即便是同樣的觀察視角和設計思維,有同學能申上名校,有同學依舊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是因為部分同學只是照著設計思維依樣畫葫蘆,並沒有將每一個階段深入下去。

例如,在前期調研階段,學生針對用戶需求收集數據時,通常會使用問卷調研。但問卷通常是有數量和空間限制的,並不能準確表達這一類用戶的需求。除開問卷,學生還應多查閱相關數據資料,將範圍擴大,用大數據支持設計概念。

還有一類“天賦異稟”的同學,他們往往有很棒的想法,但經常就此停留在“想法”階段,直接將“想法”轉化為最終的設計概念。嚴格來說,這樣的設計雖然具有創新性,但並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因為缺失了深入思考的過程。而這一部分,正是多數國外名校十分看重的衍變過程。

以上這些方式方法,同學們提升設計能力之餘,也可以對照自身當下的水平,清楚與名下的差距究竟在哪,從而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

最後,康石石想要提醒同學們一點:

客觀看待名校,是同學們邁向名校的第一步。名校固然高高在上,但名校也並沒有那麼可怕,只是比多數院校的審核標準更加嚴格一些而已。這種嚴格之下,比拼的是每一個申請人的耐力、決心與專業性。同學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些前期更為專業的鍛鍊提早了解與掌握,進而更加靠近自己的名校夢想,提前適應名校學習的節奏。

如果你也有一個亟待落地的名校留學夢想,更多藝術留學與作品集創作疑問,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臺諮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