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

文/李可非

利奇馬臺風的登陸吹走了八月份的好天氣,也吹走了《上海堡壘》的好票房,但是吹不倒的似乎只有鹿晗額頭的劉海兒。

"

文/李可非

利奇馬臺風的登陸吹走了八月份的好天氣,也吹走了《上海堡壘》的好票房,但是吹不倒的似乎只有鹿晗額頭的劉海兒。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自《流浪地球》一炮而紅後,中國影迷對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也被引爆了,甚至稱2019為“中國科幻元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號稱磨礪六年、緊隨其後上映的《上海堡壘》自然也備受業界期待。然而首映兩日低迷的票房固然有颱風等外部因素影響(畢竟東南沿海各省一向都是電影的主要票倉),但反觀電影本身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樣一部影片想要接《流浪地球》的班,扛起中國科幻的大旗,對它來說還是個巨大的挑戰。

"

文/李可非

利奇馬臺風的登陸吹走了八月份的好天氣,也吹走了《上海堡壘》的好票房,但是吹不倒的似乎只有鹿晗額頭的劉海兒。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自《流浪地球》一炮而紅後,中國影迷對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也被引爆了,甚至稱2019為“中國科幻元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號稱磨礪六年、緊隨其後上映的《上海堡壘》自然也備受業界期待。然而首映兩日低迷的票房固然有颱風等外部因素影響(畢竟東南沿海各省一向都是電影的主要票倉),但反觀電影本身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樣一部影片想要接《流浪地球》的班,扛起中國科幻的大旗,對它來說還是個巨大的挑戰。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暫且不論啟用鹿晗這樣的流量明星對影片是好是壞。單單從導演的角度,滕華濤擅長的是愛情而並非科幻,我們可以從影片裡看出來:前半部分的打鬥場面除了特效毫無亮點,後半部分的暗戀回憶殺則顯得遊刃有餘。事實上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可能光靠特效來取悅觀眾(尤其是《流浪地球》已經把觀眾口味養叼了的情況下),觀眾更在乎特效之外的部分,這就尤其考驗導演的功力。舉個例子,數場戰鬥,放在一起會使觀眾審美疲勞,隔得太遠又顯得拖沓,如何合理設置影片的節奏?這也是本片沒有處理好的問題之一。

片中只是簡單地將幾個場面平均分佈,平鋪直敘,帶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開會、戰鬥、開會、戰鬥……當觀眾可以猜出影片走向時,後面的場面即使再華麗也無法引起興趣了。另外,片中無論哪場戰鬥指揮員都是緩慢的旁白語速,中國軍方開會竟然全英文……不禁想問,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節奏是貫穿電影始終的弦,不合適的大節奏帶給觀眾的疏離感遠遠不是小節奏上幾個子彈時間可以彌補的。

"

文/李可非

利奇馬臺風的登陸吹走了八月份的好天氣,也吹走了《上海堡壘》的好票房,但是吹不倒的似乎只有鹿晗額頭的劉海兒。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自《流浪地球》一炮而紅後,中國影迷對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也被引爆了,甚至稱2019為“中國科幻元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號稱磨礪六年、緊隨其後上映的《上海堡壘》自然也備受業界期待。然而首映兩日低迷的票房固然有颱風等外部因素影響(畢竟東南沿海各省一向都是電影的主要票倉),但反觀電影本身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樣一部影片想要接《流浪地球》的班,扛起中國科幻的大旗,對它來說還是個巨大的挑戰。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暫且不論啟用鹿晗這樣的流量明星對影片是好是壞。單單從導演的角度,滕華濤擅長的是愛情而並非科幻,我們可以從影片裡看出來:前半部分的打鬥場面除了特效毫無亮點,後半部分的暗戀回憶殺則顯得遊刃有餘。事實上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可能光靠特效來取悅觀眾(尤其是《流浪地球》已經把觀眾口味養叼了的情況下),觀眾更在乎特效之外的部分,這就尤其考驗導演的功力。舉個例子,數場戰鬥,放在一起會使觀眾審美疲勞,隔得太遠又顯得拖沓,如何合理設置影片的節奏?這也是本片沒有處理好的問題之一。

片中只是簡單地將幾個場面平均分佈,平鋪直敘,帶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開會、戰鬥、開會、戰鬥……當觀眾可以猜出影片走向時,後面的場面即使再華麗也無法引起興趣了。另外,片中無論哪場戰鬥指揮員都是緩慢的旁白語速,中國軍方開會竟然全英文……不禁想問,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節奏是貫穿電影始終的弦,不合適的大節奏帶給觀眾的疏離感遠遠不是小節奏上幾個子彈時間可以彌補的。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影片最嚴重的問題出自故事重心。《上海堡壘》原著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換句話說,故事的情感內核不是全人類團結一心拯救世界,而是小人物為自己的愛情付出一切。電影將重點完全放在了“大背景”的科幻場面,以至於有人戲稱主角是“上海大炮”,這是不是一種捨本逐末呢?

男主江洋以外的情感線要麼沒有要麼改得面目全非,以至於讓人懷疑編劇究竟有沒有看過原著;別開玩笑了,讓我們感動的才不是江洋敢不敢表白好嗎。將軍位高權重,但他也分不清自己愛誰,把機票給了妻子和情人而自己犧牲。蘇婉保衛數據中心時犧牲,大豬作為戰友暗戀了她那麼久到最後也沒有機會表白。路依依喜歡江洋,為了給他買生日禮物留在上海。江洋保衛上海,執行計劃前最後一刻想的是聽聽林瀾的聲音。林瀾一直沒有迴應江洋的暗戀,最後卻寧願自己不走為江洋搞到機票。就算是和林瀾訂婚、功勳赫赫的中校楊建南,他也沒弄懂林瀾到底愛不愛自己,在戰鬥中默默死去。上海陸沉之時,人人都是小人物,個人的愛恨在亂世中顯得都那麼渺小;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心,為了愛拼盡全力又無能為力,用生命保護自己愛的人同時又被愛自己的人所保護,組成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末日剪影。這才是我們與之共情為之落淚青澀而深刻的亂世之愛。

編劇把大片感情戲刪去來突出科幻元素不僅讓故事單薄,更讓男主的感情線顯得十分可笑,彷彿大家都在拯救世界只有男主在犯花痴,這完全背離了原著的主題。

"

文/李可非

利奇馬臺風的登陸吹走了八月份的好天氣,也吹走了《上海堡壘》的好票房,但是吹不倒的似乎只有鹿晗額頭的劉海兒。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自《流浪地球》一炮而紅後,中國影迷對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也被引爆了,甚至稱2019為“中國科幻元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號稱磨礪六年、緊隨其後上映的《上海堡壘》自然也備受業界期待。然而首映兩日低迷的票房固然有颱風等外部因素影響(畢竟東南沿海各省一向都是電影的主要票倉),但反觀電影本身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樣一部影片想要接《流浪地球》的班,扛起中國科幻的大旗,對它來說還是個巨大的挑戰。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暫且不論啟用鹿晗這樣的流量明星對影片是好是壞。單單從導演的角度,滕華濤擅長的是愛情而並非科幻,我們可以從影片裡看出來:前半部分的打鬥場面除了特效毫無亮點,後半部分的暗戀回憶殺則顯得遊刃有餘。事實上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可能光靠特效來取悅觀眾(尤其是《流浪地球》已經把觀眾口味養叼了的情況下),觀眾更在乎特效之外的部分,這就尤其考驗導演的功力。舉個例子,數場戰鬥,放在一起會使觀眾審美疲勞,隔得太遠又顯得拖沓,如何合理設置影片的節奏?這也是本片沒有處理好的問題之一。

片中只是簡單地將幾個場面平均分佈,平鋪直敘,帶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開會、戰鬥、開會、戰鬥……當觀眾可以猜出影片走向時,後面的場面即使再華麗也無法引起興趣了。另外,片中無論哪場戰鬥指揮員都是緩慢的旁白語速,中國軍方開會竟然全英文……不禁想問,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節奏是貫穿電影始終的弦,不合適的大節奏帶給觀眾的疏離感遠遠不是小節奏上幾個子彈時間可以彌補的。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影片最嚴重的問題出自故事重心。《上海堡壘》原著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換句話說,故事的情感內核不是全人類團結一心拯救世界,而是小人物為自己的愛情付出一切。電影將重點完全放在了“大背景”的科幻場面,以至於有人戲稱主角是“上海大炮”,這是不是一種捨本逐末呢?

男主江洋以外的情感線要麼沒有要麼改得面目全非,以至於讓人懷疑編劇究竟有沒有看過原著;別開玩笑了,讓我們感動的才不是江洋敢不敢表白好嗎。將軍位高權重,但他也分不清自己愛誰,把機票給了妻子和情人而自己犧牲。蘇婉保衛數據中心時犧牲,大豬作為戰友暗戀了她那麼久到最後也沒有機會表白。路依依喜歡江洋,為了給他買生日禮物留在上海。江洋保衛上海,執行計劃前最後一刻想的是聽聽林瀾的聲音。林瀾一直沒有迴應江洋的暗戀,最後卻寧願自己不走為江洋搞到機票。就算是和林瀾訂婚、功勳赫赫的中校楊建南,他也沒弄懂林瀾到底愛不愛自己,在戰鬥中默默死去。上海陸沉之時,人人都是小人物,個人的愛恨在亂世中顯得都那麼渺小;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心,為了愛拼盡全力又無能為力,用生命保護自己愛的人同時又被愛自己的人所保護,組成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末日剪影。這才是我們與之共情為之落淚青澀而深刻的亂世之愛。

編劇把大片感情戲刪去來突出科幻元素不僅讓故事單薄,更讓男主的感情線顯得十分可笑,彷彿大家都在拯救世界只有男主在犯花痴,這完全背離了原著的主題。

《上海堡壘》:這樣的部隊真的能打贏外星人嗎?

總而言之,上海堡壘本身不是完全的科幻故事,也不適合承載過於厚重的拯救人類的情懷。《流浪地球》打破了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的一貫套路,開闢出人類自我拯救的中國式科幻道路;想成為合格的繼任者,故事還需要更加用心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天剛亮,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