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站在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碌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近處,幾隻白鷺像一群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

誰曾想,這個古渡口比月港的興盛早了幾百年。宋朝時,劉五店這個濱海小漁村已經初具雛形了。到了明朝 ,洪厝人洪朝選侍郎,看上了劉五店地理風光,為了取“水天相濟”之意,築海圍池,興建龍騰宮,劉五店古街道只能算是龍騰宮的附屬建設,狹長、彎曲的古街道,鋪的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街門”,共有十二個,用來防盜、防匪。街道靠海的一邊,以石為柱,鋪上石板條或木板,既可用來建附屬房屋,如廚房、衛生間、豬圈、雞舍、鴨舍等,又可停靠船隻,整理漁具,真是一舉兩得。後來趕上了月港興盛時期,劉五店古渡與月港、泉州港均有通航,十分興盛。劉姓“五柱”的五兄弟瞄準時機,打造兩艘“五桅”大船,沿著祖國的海岸線,走南闖北,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南貨北運,北貨南運,運輸生意十分紅火,同時把劉五店當作貨物的集散地,也帶動了當時劉五店的各行各業。從明、清朝兩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是劉五店古渡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劉五店的人口達到一萬多人,共有三十多個姓氏的居民,古街道的兩旁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鋪,光是出名的小吃就有好幾家,“油條愛仔”炸的四季油條,每一季用料、發酵時間均有不同,擁有不同的口感,別家無可比擬。“豆乾廉仔”做的香豆乾,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柿仔”加工的貢糖,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含上一顆貢糖,可以讓你甜上小半天。“挑燈樹仔”製作的“花生酥”,入口即化,柔如絲綢,讓人回味無窮。雜貨鋪、布店、米店、油坊、打金店、飲食店等鱗次櫛比,一片繁華景象。1912年由新加坡華僑高振聲先生首倡,其兒媳葉香秋女士捐嫁妝四千多個白銀,在劉五店村的南面海岸邊興建劉五店“光華小學”,高振聲先生又捐助十年公費,此舉不但提升劉五店的村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一批批的人才,連周圍村莊的孩子們也受其恩惠。

明朝末年,國姓爺鄭成功在準備收復臺灣時,在廈門鼓浪嶼訓練水師,在翔安區新店鎮東界村的“五營山”設有五個兵營,劉五店的居民受其影響,在明、清時期尚武練武成為一種風氣,先後湧現出一批保家衛國的將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浙江舟山遊擊王天貴、副將高奇烈、山東水師前營遊擊林供、江南江陰遊擊劉喜、左都督高淳泳、廣東春江總兵高華鬆;浙江川沙蔘將王大德、廣東碣石中營遊擊李政、浙江瑞安副將劉使、遊擊高文德、廣東左翼鎮遊擊高鷹振等十幾位將軍。 

清康熙23年(1684年)閩海關成立,劉五店為廈門正口所轄的錢糧岸之一,負責稽查來自金門、安海、石碼、海澄、漳州各地的船隻貨物,徵收關稅。乾隆41年(1776年)設立劉五店澳,由水師後營管理,有汛兵五十名,稽查商、漁渡船。乾隆50年(1785年)是為對臺灣、澎湖軍需專運碼頭。55年(1790年)置巡檢司。同治五年(1866年)11月移福建水師後營遊擊駐劉五店,駐兵240名。咸豐四年(1854年)守備吳鴻源曾和小刀會的水師在此遭遇戰,“後營”的地名至今尚存。從這些歷史記載的字裡行間中,當時劉五店的興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劉五店港口先是屬泉州港管轄,後來又屬廈門管轄,並設有廈門海關劉五店分關,日本兵佔領廈門島 ,日本兵沒到劉五店的陸地,可日本的轟炸機、大炮卻常常”招呼”劉五店,把劉五店村的“海景房”全打到了 。有一回日本飛機飛抵劉五店上空,聽老長輩講,那天日本飛機飛得特別低,幾乎快貼到屋頂了,日本兵在飛機上用機槍掃射劉五店居民,有一個漁民那天扛著船槳,要出海打魚,正好走到“海關”角,被日本飛機上的日本兵用機槍打死了,同一天,劉五店還有兩人都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一個傷到一隻眼睛,另一個小腿上的肉被削掉一大塊。那時海上貿易停止,生意做不了,居民們又有生命危險,到劉五店的生意人拖家帶口的,幾乎全跑光了。從此以後劉五店的人口急劇下降,已經不足一千人了,留下的人幾乎都是漁民。

解放廈門前夕,解放軍在劉五店西南岸邊,用石頭建了一座軍用碼頭,村裡人都稱它為“舊碼頭”。一直到1988年,由當時的同安縣交通局投資在舊碼頭西北邊,建一座500噸級的貨運碼頭,並於1990年投入使用 ,剛使用的前幾年,貨船運進小麥、玉米,運出石板材等等,生意非常紅火,同時也為劉五店村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有的到碼頭當搬運工,有的買大型拖拉機,搞起運輸 ,有的搞起小餐飲。但後來因為經營碼頭不善,現如今已經停止生產多年了,真是可惜了。後來在“下埔”又先後修建了“滾裝碼頭”和“海警碼頭” ,隨後又在“矮子內”修建起“鑫海石油碼頭”。但是後建的幾個碼頭,給劉五店村增加就業機會很少。自古以來,劉五店大部分居民都是向大海討生活的,現如今文昌魚“搬家”了,“咖力”魚不來啦,彈塗魚也不知所蹤,小魚、小蝦、螃蟹、蝦姑、大腳仙等等也幾乎不見了。為什麼?唯一答案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整治海域,刻不容緩!高聲喊口號,於事無補!行動,行動!

如今已經開始擬建“翔安大橋”、“國際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這些建設項目將是劉五店村再次騰飛的機遇,打造美麗鄉村,修復劉五店鵝卵石古街道 、整治古渡口、保護、修復古民居、整治“汕頭尾”沙灘等,發展漁村旅遊業。整治劉五店海域,把天然避風港裡的破船“屍體”處理掉 ,把避風港裡的淤泥清除乾淨 ,恢復深水港,還大海一片藍,也許就能把文昌魚、咖力魚請回來。再把村裡的三個池塘治理好,讓它們來個華麗轉身,可以修建成水上公園,讓它們變成集釣魚、休閒、餐飲的好地方。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把古街道、古渡口、避風港、海域、池塘等充分利用起來,虛位以待四海賓朋,劉五店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了!盼望著這一天早日來到!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古渡遐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