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的到來三一的成長'

"
"
三一的到來三一的成長

三一重工從漣源發源,1994年挺進長沙並進入工程機械行業,瞄準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混凝土泵車。

混凝土泵車對三一重工來說,是輝煌的起點。

20多年來,從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走”出去的產品,曾為公司創造了最高達60%的銷售業績。混凝土泵車對三一重工來說,也是“命脈”般的存在。

2019年,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記者走進泵送製造部車間,探訪員工,尋找三一重工走向世界、走向一流的密碼。

“‘世界泵王’就是在我們這裡造出來的”

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是一個大部門,共有員工2036人,包含大小製造工序上百道,除安排生產計劃、零部件製造加工外,還有裝配、塗裝、檢驗等。其作戰的“主戰場”,就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製造車間、行業聞名的18號廠房。

在18號廠房,各個環節緊密協作,通過最後一道檢驗工序後,噴塗著“SANY”品牌標識的混凝土泵車等設備,“肩負”著各自使命,奔赴世界各地。

歐勝是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經理,談起從他手中“出去”的設備產品,滿是自豪:“‘世界泵王’就是在我們這裡造出來的,我們生產的混凝土泵送設備,已遍佈全球。”

泵送製造部曾最高為三一重工創下60%的銷售業績;現在挖掘機等板塊崛起,逐漸成為三一重工新的業績增長點,泵送板塊的利潤貢獻率仍達30%左右。

有人稱,泵送製造部是三一重工的“命脈”所在。除了業績貢獻率高外,其產品還是三一重工品牌的一面旗幟。

三一重工超高壓混凝土拖泵參建了迪拜塔、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蘇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東塔、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高樓,不斷成功“挑戰”世界的高度。目前中國300米以上的高樓,80%由三一重工的混凝土設備施工;500米以上高樓,全部由三一重工泵送設備完成混凝土輸送。

“不製造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今年年初,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在年度科技大會上,給優秀員工和項目共頒發了1500萬元獎金,“2橋37米泵車”獲得了大會的最高獎金826萬元。

受益於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三一重工生產的2橋37米混凝土泵車,因很好地解決了農村混凝土泵送效率低下這一難題,備受市場青睞。

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經理歐勝告訴記者,在產品開發製造過程中,工作人員“日日夜夜跟著車跑”,不停地發現和解決泵車在實際施工中遇到的問題,產品也由此快速更新迭代,並且質量過硬,代理商和施工方“慕名而來”,“2橋37米泵車”供不應求。

“品質改變世界”是泵送製造部20多年來始終堅持的理念,工匠精神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

歐勝介紹,進入泵送製造部的員工,第一堂培訓課不是傳授技能,而是灌輸質量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製造人都堅持自檢、互檢,嚴守質量關,確保產品高質量。

在泵送製造部,工作人員都自覺遵循“三不”的質量承諾:“不製造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如原材料供應環節,任何一塊鋼板沒達到相應強度,哪怕只差0.01兆帕,都要求“回爐鍛造”;在裝配環節,螺絲擰緊度必須完全符合標準,否則無法進入到下一工序。

設備在重要工程作業時,製造人員還會進入項目特級服務小組,與其他小組成員24小時輪班,對設備“望、聞、問、切”,確保施工質量。

萬丈高樓平地起,三一重工從起步研發混凝土泵車,到成為全球最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質量管控是第一要訣。

“從製造到‘智’造,製造部門得做前鋒”

在18號廠房,物料從立體倉庫“自動”配送,機器之間相互“傳達”生產信息,人、設備、公共資源十分協調。僅50分鐘,一臺全新的泵車就能成功下線。一條裝配線日均可下線20臺泵車。

2011年,18號廠房一條裝配線一天也能下線20臺泵車,但今天的20臺跟當年的20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600人幹活,現在不到200人,人均效率和經營指標要好得多。”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經理歐勝說,這得益於製造部通過信息化平臺升級,全面實現製造業務數字化。

如,製造車間配備了智能數據錄入系統、智能物流系統、智能檢測系統等智能化信息系統。如果整個車間是一個大機器人,以上信息技術的融合,便使這個大機器人擁有了一個十分聰明的大腦,它收集並下達指令,指揮車間的人和設備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做正確的事,並隨時應對外部的變化。

製造部不僅要考慮製造過程的智能化,還得負責為設備“裝”上聰明的大腦。他們在每一臺設備上植入控制芯片和傳感器,設備就變得跟人一樣,會根據施工現場的不同狀況“隨機應變”,可以“聽取”和“收集”客戶的意見,還能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危險併發出警告。

“從製造到‘智’造是個系統工程,製造部門得做前鋒。”歐勝說,三一重工的智能製造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改進和優化,由此可見中國的智能製造任重道遠,三一重工泵送製造部將繼續奮進,為中國貢獻一個名副其實的“智”造升級樣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