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要多點農耕文化味

三農 農民 農村 農業 中國文明網 2017-05-11

“五一”小長假鄉村遊火了。不少城裡人短途就近來到農村,吃農家菜、住農家院、看農村景,體驗清新田園成為假日首選。紅火的農家樂讓老闆賺得盆滿缽盈,可是,農民的錢袋子跟著鼓起來沒有?農民的精神生活有沒有跟著提升?這是大家急切關心的問題。(5月7日《人民日報》)

當下,對於農家樂的升溫,確實勢頭強勁。一些在城市打工的人,也背起行囊去自己家鄉搞起了農家樂。蓋幾間房子,做幾道農家菜,或者讓遊客在自己的菜地裡動手採摘,等等,真正樂了農家,因為只要每天有人來,錢袋子就會叮叮噹噹,還是比較富足的。

農家樂作為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渠道,農民在此樂起來本無可厚非。可是如果目標光盯著錢,或者盯著樂,似乎就顯得短淺了,因為,農家樂畢竟作為旅遊業的一個分支,不能只滿足向錢看,或者只盤旋在這家的小農意識中,這樣的農家樂,是很難樂得長久的。

農家樂要真正樂起來,步子可以小一點,也可以讓農民自己慢慢地搞,比如多挖挖鄉土文化,結合農村的非遺特色,當然做好農家的土菜特色,讓來的遊客都有體驗式的消費,這些總比一窩蜂的投資,眼睛裡只有錢和樂的來得有意思。否則,農家田間地頭那些會所、酒莊、廠房,會讓農家樂變了味,更難保證農民利益。因為農民是農村的主人,是休閒農業的發展主體,是農村文化的主人,他不讓他們成為主人,農家樂再熱鬧,也只是淺表,難以生根。

農家樂要真正樂起來要有“農味”。目前全國各類經營主體30多萬個,可謂數量不少。但是,明顯的農村味道還是不足,大有千樂一面的勢頭。一樣的房子,一樣的紅燈籠,再搞幾個相同的項目,不僅讓人只見商業不見鄉愁,這樣的農家樂,真是少了個性,更少了農家特色。

農家樂要真正樂起來要有“政策味”。今年一號文件提出,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政策尤其要保護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權利,防止集體資產被外來資本控制,影響農村社會穩定。也就是說,發展休閒農業必須著眼農民、關注農民,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

農家樂要真正樂起來要有“文化味”。有的農家樂缺少歷史傳承和文化鄉土味道,這樣勢必造成除了吃喝沒別的,無法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滿足他們對農耕文化的熱望,讓農家樂單純的休閒和吃吃喝喝。

要讓農家樂真正成為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新載體,只有在文化、政策、鄉愁上鼓足幹勁,多做文章,才能讓農家樂厚重而持久!(宋婕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