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欲涅槃 僑鄉求蛻變

三農 農村 經濟 汀江 南方都市報 2017-05-14
鳳凰欲涅槃 僑鄉求蛻變

台山再出發之鎮街

端芬

“端芬女,塘底水”,江門人耳熟能詳,形容的是清澈見底的塘底水與貌美的端芬女,美麗的環境以及端芬美女讓端 芬 遠 近 聞名。走進端芬,“僑圩”,翁家樓……這裡是台山舊式洋樓的“博物館”,一部《讓子彈飛》更是讓梅家大院和端芬的獨特得以“曝光”。端芬,台山中西部歷史悠久的“華僑之鄉”,卻因區域位置“偏遠”,一度落後於台山其他鎮街。近些年,圍繞“促發展、夯基礎、強服務、轉作風”的發展思路,端芬的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去年,端芬多項經濟任務指標增長率名列全市前茅,成為台山經濟發展步伐最快的鎮之一。

台山力量

經濟數據位列台山前茅

端芬299.31平方公里的地域,是除了深井以外台山面積最大的鎮。曾一度因偏遠和發展較慢而讓人留下“經濟較差”的印象,但近年來端芬鎮委鎮政府迎難而上、不斷進取的作風,讓這個僑鄉大鎮重新煥發活力。

去年,端芬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 .996億元,同比增長27.59%;農業生產總值4.2586億元,同比增長6.0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22.3萬元,同比增長6.07%;人均收入8378元,同比增長6%;合同外資完成2宗,合同金額31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2萬元,實際利用內資7158.6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增長率均位列台山前茅。對於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的端芬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拼”出來的。

端芬工業發展能取得進步,有賴於近年主力發展龍山、鳳山兩大工業園平臺。端芬鎮借力於優化園區環境、緊盯項目和強化精細化管理,吸引項目落地。端芬鎮委鎮政府還助力相關企業資源,推動其加快新廠房建設並投產。端芬鎮還積極用好小微企業信保易、技術改造事後獎補、鼓勵企業上規模和擴大生產等省、市扶持性政策,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擦亮本土特色品牌

擁有得天獨厚氣候條件的端芬,物產十分豐富,近年建起了優質水稻、蔬菜、水果、水產、花木、禽畜、竹筍等農業產品生產基地,“端芬大米”、“端芬鰻魚”更是名聲在外。

傳統農業老路子走不通,端芬鎮積極發揮資源優勢,瞄準現代農業,實現增產創收。去年,全年實現農業生產總值4.2586億元,同比增長6.08%。

端芬尤其注重擦亮獨具本地特色的“端芬大米”、“端芬鰻魚”等品牌,提升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去年,藉助鰻魚行業協會的活鰻出口銷售平臺,解決鰻魚養殖與出口銷售之間的平衡問題,端芬實現全年活鰻出口增長量翻倍。全鎮2016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686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16.2%。

旅遊發展格局初步成型

擁有被稱為“沉睡的千島湖”的大隆洞水庫,融合中西建築風格的梅家大院、翁家樓,還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丘鶴儔、劉天一的故鄉,可以說,端芬的人文、旅遊資源是獨一無二的。

去年,端芬把握市委、市政府旅遊全域化發展機遇,將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來抓,成立了鎮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推進了海口埠、廟邊片、梅家大院、西廓片、汶秧村、上澤片等六個項目建設。此外,還積極配合上級部門推進海口埠銀信博物館、大隆洞溼地公園、汀江走廊(海口埠、梅家大院等)及海絲走廊(汶秧村、平洲村、翁家樓等)等大型旅遊項目建設。由此,端芬的旅遊發展格局初步成型。

蓄勢待發

狠抓招商引資,力促項目落實

經濟發展迸發出良好態勢,未來如何保持這一可喜勢頭,成為端芬鎮委鎮政府的一大思考課題。端芬的五年發展規劃中,已經做好了要切實加快工業發展進程的準備。未來,端芬將繼續發揮龍山、鳳山工業園兩大平臺作用,有針對性地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開展以先進製造業和先進裝備業等項目為重點的產業鏈招商,力爭未來五年引進多家帶動力強、經濟效益高的企業,推動端芬經濟社會實現科學和諧跨越式發展。

為保證項目得到落實,鎮主要班子成員具體負責為新引進企業提供跟蹤服務,將落實“一人一企”的服務模式,狠抓項目跟蹤對接,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領導、部門包乾責任制,一對一解決項目落地等具體問題,盡力做好意向性在談項目的早日落實。

此外,端芬還將繼續落實“三促一幫”政策,重點在資金、用地、技術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引導鼓勵我鎮落後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競爭力。對長期閒置的土地、廠房和企業進行摸底調研,積極盤活閒置資源,滿足全鎮工業發展需求。

打造僑鄉特色旅遊觀光帶

端芬的旅遊格局已成型,如何將資源更好地整合,構建更大的旅遊發展格局,將成為端芬發展旅遊的首要“命題”。在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中,端芬鎮委鎮政府也確定要高舉旅遊牌,並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比如台山中國農業公園(端芬)規劃建設,就是旅遊業和農業結合的典型。

規劃在端芬未來幾年的重點旅遊項目,是以海口埠、梅家大院、翁家樓為代表的汀江僑鄉文化走廊的建設。此舉目的是進一步彰顯“僑鄉端芬”的魅力,端芬近300平方公里的地域,5.74萬人口,卻擁有著11.8萬的旅外華僑、港澳臺同胞,“華僑之鄉”名不虛傳。

值得一提的是,端芬將加大資金投入建設景區的公路、停車場、驛站等旅遊配套設施,提升旅遊發展所需的“硬環境”;並進一步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改善旅遊“軟環境”。相信不久後,端芬的旅遊格局將更開闊和成熟。

民生福祉工程齊頭並進

良好基礎設施,關係到一個鎮的發展。未來五年,端芬將進一步加大路、橋、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已經可以預期的項目包括省道S274山底橋至大同橋路段四車道擴寬工程將開始謀劃,塘頭橋危橋改造工程、農村公路硬底化等路橋交通設施建設將開始規劃等。

未來,端芬將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力度。加大鎮生活垃圾中轉站和村級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建設力度,將力爭在2017年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民生投入,已經寫入到端芬的五年規劃中,包括做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及社會職工保險工作,重點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加大精準扶貧,加大社會治理,都將是端芬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的主要方向。

可以期待,未來五年,端芬各項事業將開啟新的征程。而這座歷史悠久的僑鄉文化旅遊名鎮,也一直期待你的光臨。因為端芬的山,只有走近方能感受她的天然和野性;端芬的水,只有靠近才能目睹她的清澈;端芬的洋樓建築,只有一座座親身體驗,方才感受到她歷史的厚重;端芬的人,也只有接觸方能讀懂她的美。

對話

南都:請問在“項目攻堅落實年”的2017年,端芬將在旅遊產業上有哪些動作?

鎮委書記餘玉琛:今年,端芬將高舉旅遊牌,全力配合台山中國農業公園(端芬)規劃建設,通過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重點打造以汶秧村、平洲舉人村、翁家樓等海上絲綢之路陸上遺存物證為代表的海絲走廊及廣府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的建設,確保海口埠銀信博物館、海口埠碼頭景觀工程、銀信牆、海口埠至梅家大院古驛道示範段按時完工。力爭梅家大院至海口埠大同河觀光道、水上游船項目按時投入使用。加快大隆洞溼地公園旅遊項目建設,開展互信胡蜂養殖基地、尋皇草原以及15公里潮人徑等項目建設,力求旅遊發展取得新突破。另外,確保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江門台山站賽事在我鎮順利舉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