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經天緯地的聖王絕學

素書:【原典】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釋義:離而用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之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在上古時期,天人兩道相通,天人相合而為一。後來,聖人開天立人,天人兩分,逐漸演變成天人兩道相離的局面。失而不能復,離而不能合,以至於後來以道家為代表的天道思想,和儒家為代表的人道思想,互相爭執幾千年。

老子說儒家思想是盜誇,而不是真正的道。老子還主張,要棄智絕聖,才能復天道自然之教。這裡講的棄智絕聖,就是指絕棄儒家的人道思想。並進一步主張,要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這樣才能永遠的天人相合,永遠的不會脫離天道。

作為老子的傳人,莊子進一步發揮了老子的天道思想。一直追溯到天人兩分的歷史關口,對秉持人道的儒家進行窮追猛打,連黃帝也未能倖免。面對道家的天道思想對儒家人道思想的非難,荀子展開了反擊。荀子說莊子是蔽於天而不知人,也就是說莊子只知道天道,而根本不知道人道是什麼,也不知道人道對於建立人倫秩序的偉大意義。

而對於莊子來說,荀子所崇尚的人道之人,並不是真正的人,而是偽巧人,而是天刑之人。和天道相離決的人,已經不再是真正的人,是假人。只有和天道相合為一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也就是莊子所謂的真人。

你說我不懂人,我說你所秉持的人道,連真正的人都不是。道儒兩家,這就沒法好好的繼續交流了。在老子和孔子之際,孔子敬重老子,儘管覺得孔子不通天道,老子也喜愛孔子。天人兩道,道儒兩家,並未像後世那樣勢同水火,視對方如仇寇一般。

而在莊子和荀子之後,天人兩分,撕裂地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勢同水火,後面的幾千年一直在互相爭執和攻訐。這場綿延幾千年的思想大戰,後來被人總結出來了一些臉譜化的模板。比如認為道家反對仁義,儒家反對自然無為的天道之教。這實際上都是誤解。

道家反對儒家的仁義,只是認為儒家以禮教,是人為創制出來的仁義,並不是真正的仁義。道家並不反對人倫本身,而是反對以人為的教化,來創立人倫本身。而真正的人倫,應該是自然之道的一部分。天地萬物皆有倫理,人倫只是天倫的一部分,它天然的存在。而人為的禮教教化,是傷害了真正的人倫,制定了一套假的人倫。

後來的人認為,儒家反對天道的自然無為,這更是誤解。因為儒家甚至比道家更要崇敬天道。在儒家經典中,貫穿始終,都在以道德立教,要講聖王以德配天,無道德則不能立教,更不能有天下治天下。禮教的一切,都本於天道自然之教。人倫的一切,都法於天倫。在儒家的祭祀體系中,昊天上帝,也是儒家所尊崇的最高天神。更準確的說,儒家的人道,實際上是在天道崩壞之後,以人為核心,對天道秩序的模擬式重建。

仁義是什麼,愛人而已。說道家反仁義,而實際上道家更愛人。老子說,聖人無棄人,無棄物,哪怕是壞了的人和物,都要用天道把他們救回來。這是對人無以復加的愛。說儒家反自然之教,而實際上,儒家甚至更敬天。批評莊子天道思想的荀子,更是對天道無上推崇。

可見,天人兩道本為一體,道儒兩家,本為一道。只是後來天人兩分,分而不能合,以至於人們言道家的天道思想,便以道德支離之,而否定人道。言儒家的人道思想,便以仁義禮支離之,而否定自然之教。華夏之道,從上古時期的天人相合,在三皇之後,走向天人相分,在春秋戰國之後,分久而不能合,進而再走向天人相戰。

從道術源流看,黃石公的天人並用思想,不可能產生在春秋戰國之後,而是對先週上古道術的繼承,甚至要比先周時期更要早。老子和莊子的思想,是三皇天人兩道未分之際,那種純之又純的天道自然之教。五帝時期的思想,則是天人分而未決,那種若即若離的天人並用思想。天人兩道並舉,並行不悖,這便是本書中開篇所講的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我們在後面的講解中,會進一步分別深入闡釋道德仁義禮。

並且,在《素書》中,不僅天人兩道,也就是道儒兩家並行不悖,法家兵家也一起並舉共用,並行不悖。在書中,道儒法兵四家,貫穿始終。所謂一體,是說道德仁義禮,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平定天下,治國安民。同時也是說,一個人要能出將入相,掌握經天緯地之道,他也一定得全面掌握道德仁義禮五個層面的道術

黃石公的思想,和老子所傳三皇之學,有直接的源流關係。在天人共用的思想上則有黃帝之後,三代之前的五帝之學的道術傳承。我們只有弄明白了華夏之道的道術源流,才能理解黃石公思想所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黃石公思想的應用和適用場景。

黃石公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一樣,都是周室衰亡,聖王之學傳入民間的產物。它適用的場景,同樣是為了經天緯地,治國平天下。所以張良才能得其十之一二,就能輔佐劉邦平定天下,立下絕世之功。既然用其十之一二就可以超凡入聖,治國安邦。可想而知,普通人能用其萬之一二,用來治身修身,興家興業,一定是綽綽有餘的。

可見,《素書》不是市井流俗蠅營狗苟的那種所謂計謀之書,而是用來經天緯地的聖王絕學。流俗之人,認為道德只是人情而已,只是精神而已,只是價值觀而已。這種鄙俗的道德觀,只是下九流的心智層次。如此低下的心智層次斷然不可能胸懷韜略,斷然不可能掌握經天緯地之術。

古人所言道德,皆為以道濟人,開天立人,事天治人。進而才能以道德立教教化天下,成天下大功,立天下大業。古之聖人言道德,是以天地為駕,以統御萬物,以治國平天下為志。為什麼出將入相經天緯地的韜略之術,必須得以通天的道德為根基呢?為什麼鄙俗之人,宵小之徒,不能超凡入聖,只能侷限於蠅營狗苟的低級層次而不能超拔,完全無法掌握經天緯地的韜略之術呢?我們下一講接著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