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真正阻礙你的,都是你自己!

儒家 國學 釋迦牟尼 老子 我不喝心靈雞湯 我不喝心靈雞湯 2017-08-26

釋迦牟尼佛苦修六年,於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悟道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

我們和佛一樣都是有智慧德相的,只因妄想執著,所以沒有顯用罷了。

誰的妄想執著?你自己的。

妄想執著是什麼樣的?很難知道,也很難去除。經常觀照的人,或許能知道一點去除一些。

從來真正阻礙你的,都是你自己!

《道德經》“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比較高明;不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這本身就是一種毛病。

我們最大的毛病,還是在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有一個,是我們以為知道了,但是其實知道的是錯誤的,結果還是等於不知道。

就像《道德經》“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有一些人就這樣理解:聖人的治理方法是,使其心無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飢餓),使其思想單純,常常令人民沒有太複雜的思想,沒有未滿足的慾望。

覺得愚民容易治理?但做蠢事和給人煽動一下就起來動亂的,也是愚民。

相反,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越高,社會的生活幸福指數就越高,安定的因素和指數就越多越高。

聖人教化民眾吃飽肚子,頭腦簡單?呵呵!老子有如此低級嗎?

從來真正阻礙你的,都是你自己!

老子說的,其實是聖人之教化,減少民眾的妄想。妄想太多,人就變愚了。就像一個趕路的人,其實最阻礙他到目的地是不是路少,而是路多,迷路歧路,兜兜轉轉,反而沒有隻有走一條路的快速。

虛其心”者,減少妄想,想太多沒有用的,切切實實做好當下,做到才是最有實際意義的

就像買房的問題,會罵房價高的人,從來都是隻想了而沒有做的。想也沒想的,買也沒買的,可不會罵的。而那些買了房子的,也沒有人在罵房價高的,人家還想房價更高的。

想的而沒有關聯做的,也是一種妄想,那就得“弱其智”。以為頭腦分析得多是智慧麼?誤矣!想的和做的關聯不大,想多了,就混亂自己的判斷了。

《道德經》“智慧出,有大偽”。一件事,別想得太多,想二三種可能就已經太多了,想到二三十種的可能,偽假的相就出來混淆頭腦了。

以為能想到很多很多是大智慧,卻不知道其實偽假的也是很多的。

虛其心”“弱其智”,老子把最高的心法傳受給人,但有人卻自迷看成是愚民的了。

從來真正阻礙你的,都是你自己!

弱其智”也和儒學中講一個心法“誠”一樣。你不減弱其他的,精誠專注在一點上,哪裡是誠?

堯舜十六字心傳,又名中華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是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出自古文《尚書·大禹謨》 。

人心詭異莫測,道心細微而妙,只有精誠專一者,才能掌握和控制它們。“允執厥中”中正之道也。

學業事業之道,唯一“誠”字可成。

從來真正阻礙你的,都是你自己!

“誠”,是人本性是先天自有的。“弱其智”就一切顯現了。正如釋迦牟尼佛說的:“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本性是先天自有的,遵循本性就是道,讓人做到道就是教化的原因。

本性具足,卻迷失了方向,在於自己的原因。

所以修誠之道,在“弱其智”,不用外求,只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簡單的道理:一邊開車,一邊發微信,你以為是能力高超技術高超嗎?開車就開好車,手機放另外一旁可好?弱其手機就自然“誠”其開車,不會誤人的。

開車上的問題,專誠不專誠,不是在於手機的原因,在於每個人自己。

障礙都是在自己身上的,所以在儒學上,講要修誠;在道學上,講要“虛其心”“弱其智”;在佛學上,講要離妄想執著。就是破除自己障礙來的。

《道德經》中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並不是狹義的指做善事的人,廣義上做對的就是善。天地的自然規則,它沒有看誰順眼不順眼的,做對的人最能受益。

明白了這些道理,你就應該知道:從來真正阻礙你的,正是你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