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都不知道,按照軒逸的前身——“Bluebird”的產品線來梳理一下的話,軒逸已經完成了13次的更新換代。從1959年第一代日產Bluebird藍鳥誕生一直到2000年後更名為日產SYLPHY軒逸,再到2018年,以475696輛的銷量數據,逆襲大眾朗逸,拿下了國內轎車榜單的第一名。60年的時間裡經歷13代車型,在國內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的軒逸似乎已不再年輕。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不過,日產肯定不會輕易丟到軒逸拼搏出來的這份冠軍榮譽。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展出的全新一代軒逸(14代),也將在7月與消費者見面。新軒逸能否捍衛“東風日產銷量一哥”的地位,為此我們來到成都一探究竟。

總有人正年輕


從近幾年開始,似乎年輕化已經成了新車不可或缺的元素,卡羅拉、雷凌、思域等等換代後,全都甩掉了平淡、中庸的標籤。毫不意外,全新換代的軒逸第一眼看過去有稜有角,年輕的氣息也是撲面而來。雖說軒逸的這股“青春荷爾蒙”迸發得有點晚,不過好在搭上了末班車。

顏值的提升是如今年輕購車群體最為看重的一環,於是乎V-motion 2.0設計不出意料地出現在了新軒逸身上,大面積的前進氣格柵以及一套流行的LED大燈,可以說是吸引年輕消費群體最精準的“套路”。而“實心”的品牌logo下方還隱藏著主動安全系統,追趕上了時代的步伐。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車身高度降低56mm,寬度增加55mm後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就是新軒逸變得更“低趴”了。再加上車頭主動進氣格柵的引入,空氣動力學得到進一步優化,讓新軒逸的風阻係數僅為0.26Cd,接近自家“戰神”GT-R的水準。

車身尺寸上,新車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641/1815/1447mm,相比現款均進行了小幅提升。而2712mm的軸距配合1480mm的橫向車內空間,讓4個成年人同時乘坐時也不會覺得擁擠。

側面C柱上的一道黑色,直接拉低了尾部的視覺重心,可謂是點睛之筆。加上分段式的腰線讓整個車輛的視覺效果更加低矮,以至於17寸輪圈給了我18寸的錯覺感。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車尾部分層次分明,燻黑的尾燈搭配後包圍下方的擴散器,營造出了不錯的運動感。只不過迴旋鏢式的鹵素示寬燈,亮起來總是差那麼點意思。而隱隱約約可見的單出排氣卻與外觀十分不搭,要知道隔壁的思域都已經變成“中出”了哦。

進入車內,仔細把玩內飾的用料和做工,就會發現全新軒逸內飾與老款之間的天壤之別。大面積的雙色軟包材質,不僅出現在儀表臺上方,也出現在身體能夠觸及的每個部位,懸浮式中控屏的加持,也是車內年輕氛圍營造的加分項。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當“沙發”上縫製了菱形紋理打孔皮革,再經過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方認證,就問對手們怕不怕?乘坐舒適性當然毋庸置疑,單單就座椅而言,像極了我對豪華車的定義。“三炮筒“式的空調出風口,搭配8英寸觸控屏和7英寸液晶儀表,並且多媒體系統支持在線功能,內置了酷我音樂和高德導航,足以滿足當下年輕人追隨潮流的訴求。

就算是現款軒逸,在空間方面的表現與對手們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而新軒逸將優勢依舊保持了下來。與我自己開的那臺十代思域相比,新軒逸的表現也是旗鼓相當。儲物位置可謂十分順手,各司其職,扶手箱裡的充電口竟然還支持快充,如果後排能再加上兩個USB充電口就再好不過了。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全新軒逸就像是一位“從健身房裡走出的暖男”,外表狂野而又內心溫潤,迎合當下年輕化趨勢的同時,車內仍然繼承了現款軒逸給人的那種舒適、溫馨的氛圍。而這種表裡不一的體現,會不會也延續到駕駛上?

舒服即正義


全新雷諾-日產聯盟的CMF平臺終於取代了老掉牙的B平臺,這也就意味著全新軒逸擁有著更優秀的底子,和更先進的工藝技術得以應用,也可與“大哥們”共享跨級別的電氣配備。那麼基於雷諾-日產聯盟CMF平臺打造的全新軒逸在駕駛方面究竟有多少提升呢?

先拋出結論:駕控表現上較老款軒逸而言完全是兩臺車。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1.6L的HR16DE發動機配合XTRONIC CVT無級變速器的動力組合,想必大家不會陌生。起步輕快是出了名的,而全新軒逸上搭載的這臺第三代HR16發動機,被工程師賦予了鏡面熔射缸孔技術、e-VTC電動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控制技術、TCV多級擾流控制技術、EGR廢氣再循環等新技術後,得到的最明顯效果就是油耗進一步降低。這一代HR16發動機的百公里綜合工況油耗已經降低至4.9L,幾乎接近混合動力發動機的水平。而在參數上,這臺發動機也將最大功率提升至102kW,最大扭矩提升至169Nm。

行駛在彎曲的都江堰山路上,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轉向手感,低速掉頭灣,全新軒逸的轉向非常輕盈,同車的女媒體老師表示全新軒逸的轉向十分友好;而快速入彎時,方向盤的阻尼感明顯增加,又提供了一種讓人安心的穩定感。虛位要比現款軒逸小的多,完全屬於那種指向清晰,且又不需過多修正的準確感。再加上前麥弗遜懸架U型半框結構改為了全框副車架,讓車頭響應也更加積極。全新軒逸的剎車在日系車裡面其實算不上最好,前段略微有點軟,剎車力度在整個剎車踏板行程上的釋放不是很線性。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底盤仍然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結構,但這次得益於CMF平臺的引用,法國人調校的後懸掛增分不少,在日產“軟綿綿”的家用舒適性上,注入了一絲硬朗的味道。經過低窪以及減速帶等路面時,全新軒逸的底盤過濾得可謂相當乾淨,外加“大沙發”的額外功勞,舒適性上讓人覺得這依舊是一臺日產車。

不過比老款降低了17mm後的全新軒逸,滿載4位媒體老師時,遇到較大顛簸路面後,其過於舒適的另一個弊端同樣會暴露出來,顛簸感來不及“化解”,被硬生生地傳入車內;而在停車場的坡路上也遇到了託前槓的情況。

總之,對於讓車內乘客擁有相對舒緩的乘坐體驗而言,全新軒逸依然做得到。

最關心的售價


現款軒逸以出色的可靠性、車內的大空間以及相對親民的售價贏得了2018年全國轎車銷冠的寶座,口碑及知名度毋庸置疑。

而全新軒逸是否會繼續走“高性價比”的路線呢?首先從日產對配置的糾結,就能看出對成本的控制,全新軒逸連定速巡航都給省了,沒錯就是定速巡航不是自適應巡航,方向盤右側多功能按鍵區域是空著的。當然,頂配的軒逸硬件上已經配備了毫米波雷達、單目攝像頭這些支持ACC的裝備,不排除上市後會做出配置調整。

軒逸換代後表現怎麼樣?答:舒服即正義


而新平臺的成本應該不會影響售價,畢竟CMF平臺目前已經應用在很多車型上了,研發成本已經被平攤的差不多了。全系只有2款動力總成意味著不用進行更多的研發匹配和驗證實驗,成本能控制。

東風日產公佈現款軒逸和全新軒逸將併線銷售,就在文章上線的同時,新軒逸·經典也如期上市,售價區間為9.98萬—11.86萬元。如此一來,就會把全新軒逸的定位往上提一提。不過消費者也不用擔心定位的提高會拉高定價,全新軒逸應該會給我們一個驚喜的價格,再不濟還有終端優惠不是嗎?畢竟薄利多銷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還要說明的是,此次試駕的全新軒逸為廠家的試裝車,並非最終量產版本,所以像懸掛和剎車這些可以通過調校解決的問題,有可能會在量產車型上得到改善。

寫在最後

全新第14代軒逸延續了現款車型在空間、經濟性等方面的長項,又在駕控、乘坐舒適性方面有著不小的進步。當然,價格與配置合理了,才能具有真正的競爭力。但面對像全新雷凌、中期改款思域以及即將上市的老對手全新卡羅拉,全新軒逸能否守住銷冠的寶座?就讓我們期待全新一代軒逸7月中旬上市時公佈的正式價格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